在秦汉时期,天下官员出世家,寒门几无出头可能!寒门一般只能做“吏”,或低级官员!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提出“唯才是举”,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不问人品,只看有没有才华,此举可谓石破天惊!曹操惜才如命。徐庶原本是追随刘备的,因献计屡破曹军,曹操于是千方百计地用"挟持其母"之计把他挖于麾下。故而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林。然而,随着其霸业的日益强大,他便开始视天下若无物。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进封丞相,率领数十万大军南征刘表。荆州幼主刘琮见曹军来势汹汹,不战而降。曹操为除后患,派出精锐士兵追击盘踞新野多年的刘备,刘备兵败后携带数万百姓南下。得胜归来的曹操入驻荆州治所襄阳,整军备战,希望一举拿下江东。益州牧刘璋得知曹操拿下荆襄,一时间惊恐至极,害怕曹操趁势入蜀,急忙派遣别驾张松前往拜谒曹操并与之交好。
此时曹操已有一统天下声威,张松此番出蜀有意出卖刘璋,想要投靠曹操以换取一生富贵。然而由于张松为人素来不拘小节,自恃才干而放荡不羁,在面见曹操时表现得不够尊敬,再加上他个头矮小、相貌丑陋,曹丞相见之极为厌恶,礼貌性地问候了两句,还没等张松透露真实来意,就直接将其赶出府外。
曹操手下主簿杨修见张松恃才傲物,想折服他,便取出曹操撰写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瞧瞧。张松阅毕,大笑说:“这书的内容我们蜀地的小孩子也能背诵,这哪是什么《新书》根本就是战国时代无名氏所作,被曹丞相抄袭窃取。”
杨修不信,张松当场把曹操的兵书倒背如流,一字不错。杨修不相信曹操是文抄公,可见张松能够过目不忘。
杨修知道张松乃是人才,他把张松推荐给曹操,力劝曹操将张松收入囊中,日后可为其夺取益州出力。然而内心同为高傲的曹操拒不采纳杨修的提议,曹操不信张松这种样子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以为古人和他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新书才会和战国时人所撰雷同,一羞之下便烧了《孟德新书》,命人将桀骜不驯的张松驱逐出境。
三国刘卲写《人物志》,谈到鉴识人才之难,特别难在“二尤”——尤妙和尤虚的人。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别出众的人才,不见得很抢眼,“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直露为虚华”,——这些人也许貌不出众,看来不怎么样;也许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视为无用卒子,那是大错特错。史书说张松“短小放荡”,这就是《人物志》指的“貌少”、“直露”,曹操便这么鉴识错误,以貌取人。
曹操错失张松,无论从军事上还是从政治上看都是一次巨大的失误。那么,素来求贤若渴的曹操怎么会看走了眼,错失张松这一奇才呢?回顾张松投奔曹操的前后,就不难看出曹操的四大失误。
其一,轻贤傲士。曹操初创业时是很重视人才的,故而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林。然而,随着其霸业的日益强大,他便开始视天下若无物。张松到了曹操相府,等候三日,方得通报。而且是在曹操近侍索了贿赂之后,张松才被引见,这给张松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使其对曹操的为人和自己今后的前程产生了怀疑,遂冷了投曹之心。
其二,以貌取人。曹操见了张松,只因其相貌粗鄙,便心生厌恶,认定其必无大才,再没心情搭理。张松本就对三日的怠慢心中不快,又见曹操态度冷漠,心中更是有气,言语间自然有些不恭。曹操见张松不仅生得猥琐,而且不知天高地厚,哪里还把他放在眼里,遂将张松拒于门外。
其三,恃强凌弱。后来,经大才子杨修的周璇,曹操才答应再见张松。但是,他却将张松带上军校场,点起雄兵五万,金鼓震天,并谓张松曰:吾视天下鼠辈为草芥!天下哪有这般招募人才的?如此恃强凌弱,视天下英杰为草芥,谁还愿到其麾下效力。
其四,张松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并不吃曹操的这一套,反倒义正词严地历数曹操的种种不是,曹操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张松推出去斩了,幸亏杨修等人苦劝,张松才免于一死,却被乱棒打出。至此,曹操错失了得到张松乃至西川的最后一次机会。
再看刘备,得知张松被曹操所弃,立即派人出荆州百里恭候,并亲自出城迎接,还将张松当做知己,天天设宴款待,离别时又十里长亭泪相送,张松将刘备与曹操相比,自是感觉天上地下,便毫不犹豫地投奔了刘备,并毫无条件地奉献出了西川地图,曹操错失张松,而刘备最终得到张松,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三国志》裴注引习凿齿云:“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足以见得张松之功。
很不幸,张松所做的一切,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害怕灾难临头,就把张松的图谋禀告了刘璋,张松被刘璋所杀,没能等到刘备入主益州的那一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大明王朝创建以来,后世流传的明太祖画像有很多种,那么朱元璋真实的长相到底是详情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部由明争暗斗、武力制衡的历史,身处于这个时代成为一方霸主势详情
对诸葛亮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得详情
还不了解:康熙和雍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缺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详情
对张飞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若张详情
还不了解:孙权称帝迁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颜良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颜良被关详情
还不知道:关羽和貂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杨绾(718年 -777年8月27日),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详情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孙权派吕蒙偷袭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上的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那么胡惟庸案的真实详情
明朝空印案的事件原委到底是什么样的?所谓空印案,指明代洪武年间因空白盖印文书详情
还不了解:古代抱大腿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韩信,汉朝第一名将,中国最后一位国士,一生塑造二十多个成语的男人。他打败了西详情
白衣渡江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袭击荆州的一场战役。因为在渡江过程中,吕蒙让部下详情
对蜀汉政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政权的详情
从楚霸王自杀开始,到刘邦去世为止。这其中不过数年时间而已,而这数年时间里,刘详情
谈到三国时期,会不自觉浮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如忠义无双的关羽、万夫莫当的张飞、详情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而非七国,一方面从地缘政治方面将诸侯势力打散,以便控制,另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利州之战发生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当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遣达奚甚攻详情
杨坚平王谦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代不少文人学士就有关于酒的文学著作,而且《诗经·郑风·叔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郡国并行制的起源于哪里?发展的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还不知道:郡国并行制有什么用处?推行郡国并行制可以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哪个典故?“不可救药”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卜昼卜夜”出自于哪个典故?“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髀肉复生”出自于哪个典故?“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半部论语”出自于哪个典故?“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拔苗助长”出自于哪个典故?“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详情
宝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金陵十二钗之一,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