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四位猛将,若他能重用一位,就没朱棣啥事了。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代之后,就为大明王朝培养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太子,他上通朱元璋的心意,下安兄弟大臣的心。可以说,还从未有哪一个国家继承人能够做到这个份上。
然而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所残缺的,太完美的东西往往会受到摧残,这位最完美的太子就是如此,还未等到继承皇位,就先于朱元璋驾鹤西去了。
国家没了继承人,重新选皇帝吧!选了一整圈,本来朱元璋有心传位给老四,因为在这众多的儿子当中老四是最像自己的,同时也是最能打仗的。
然而,传位给老四,老二,老三又不干,思想了半天,最终决定从朱标的儿子中选一位当皇太孙。
建文帝
说起来,朱允炆的继位也存在着偶然性,本来的皇长子,另有其人,却因为其生母的去世,最终落到了朱允炆的头上。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孙子继位,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了解,一旦朱允炆继位,朱棣肯定不乐意,于是就直接将朱棣的数万兵马削减,只留下800府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当然其余的儿子也差不了多少。
另一方面,昔日支持太子朱标的旧党,此时不少已经改投门户,最终成为了影响明代内政的隐患,朱元璋借着蓝玉的案件,将这一干人的杀了个干净。
做到这些之后,朱元璋还是不放心,给朱允炆留下了治国方针:以德怀之,以礼治之,之后再废其人,而举兵讨伐,则是最后一招。
却不曾想,在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自信心爆棚,对于这些叔叔们在没有之前的怀柔心态,直接举兵讨伐,或者派遣士兵逼迫,一时之间,藩王们人人心惊胆战,作为造反潜力股的燕王,居然开始装疯卖傻起来。
燕王不愧是多年征战的好手,很快就拉起了一支20万的大军,之后又数次击败明军主帅李景隆,累计数以百万的明代大军败北,最终让燕王顺利攻入南京,改元永乐。
也许有人对朱棣的成功抱有这样一种心态,认为是明代缺乏卓越将领,在蓝玉案子中,全部被杀了个干净,事实上,朱元璋还给朱允炆留下了四员大将,若得重用其中一位,或许明代不至于输的这么惨。
四位大将
第一个就是耿炳文,说起这员将领,也是员老将,曾经还参加过对北元的讨伐,此人带领大军作战,风格很像是汉朝时期飞将军李广,善于防守而不善于进攻,由此此人虽然不能开疆拓土,但是却能保土安民。
朱允炆继位之后,耿炳文很快被安排先去抵挡燕军的进攻,然而众多主要的大军都在防御北方的元代,根本无力抽兵南下,耿炳文与朱棣的一战,前者毫无疑问的败北。
但此事主要出在部队的问题上,若是给耿炳文一些时间,训练出劲卒,再加上大明的远超朱棣的国力,后者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朱允炆却听信谗言,直接将主帅换成了李景隆。
若非这一昏招,大明的百万部队,何至于败在一个只有20万部队的燕王手里。
第二位就是瞿能,此人早年间,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悍将,作战时候风格颇有蓝玉的风范。在明代与北燕进行作战的时候,李景龙曾经攻打北京城。
瞿能带领大军更是一度将要攻破,若是此时再接再厉,燕王的失败就已成定局,然而李景隆突然面临撤退,白白错失了提前终止靖难之役的机会。
在次日之战,他更是差一点抓住朱棣,只惋惜天公不作美,骤起的飞沙走石,相助了燕军,之后,南军被杀的丢盔弃甲。
只惋惜,建文皇帝不可识人不能用人,最终导致这样卓越的将领白白耗费在无意义的野战之上,若是此人得到任用,那么大明何愁不能再多一颗将星?
第三位宋晟,此人功勋卓著,早年间威震西域,随后又平定广西,讨伐漠北,可以说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后来他因罪,被贬到凉州,随后就再次防备北元。1384年,他率军进攻北元,斩敌俘虏18000多人。
到了建文帝时期,他依旧镇守甘肃。奇怪的是,在整个靖难之役,他都始终呆在甘肃,没有参加南军对燕军的作战,改朝换代之后,他入朝觐见永乐皇帝被提拔,随后继续开发河西之地,一直到1406年,于肃州病逝。
此人无论是治理还是上马作战,都是一把好手,然而这样的人却不被建文皇帝重用,难怪之前兴盛的大明代,到了建文这里,隐隐有些衰退之势。
最后一个就是郭英,早年间跟随朱元璋南北征战,多有战功,多次身负重伤,却不肯退战,由于他十分英明神武,朱元璋曾经评价他,唐朝的尉迟恭都比不过他。
洪武14年开始,他率军平定云南,战役结束后,他先后杀敌13000多人,缴获军用物资数不胜数。
他也十分睿智,朱元璋晚年喜欢杀有功大臣,此人却能够平稳落地,明哲保身,然而是这样一个既有脑子又有能力的人,却被建文皇帝一巴掌按到了李景隆的帐下。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有如此主帅,又如何能够发挥他该有的作用。最终他跟随李景隆讨伐燕王朱棣无功而返,等到朱棣登基,他就直接被罢官回了家。
可以说以上四人,无一不是文可治国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之辈,然而,这样的人才却不得重用,反而屈居于李景隆这等庸才之下。在建文皇帝的最后,还是自己这位十分信任的大臣,打开了城门,终结了自己的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在东汉末期烽烟四起的年代详情
还不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马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马超是个详情
还不了解:陆逊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丁奉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被丁奉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刘从一(742年-785年),字从一,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唐朝时期宰相,详情
历史上忽必烈曾经发兵征伐日本,导致日本念念不忘,于是终元之世,日本不与中国同详情
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西凉就是现在的平凉,还有人说现在的平凉不是古时的西凉。到底详情
在《庄子.盗跖》中有一个故事“盗跖斥丘”,在这个故事中,被我们奉为万世师表的详情
看过《邪不压正》的人,一定会记着这个场景,扮演朱潜龙的廖凡和朱元璋比下巴。在详情
说起大清皇帝中,谁最称得上是“风流天子”,那非乾隆帝莫属,而且乾隆帝对后妃的详情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伴随着两大谋士的出山而明朗,诸葛亮出山造就了三分天下的鼎足详情
三国后期,雄踞北方的曹魏经过多年经营,国力日益增强,而与之相峙的吴蜀二国却在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详情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这个韩信最先投靠的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那么韩信怎么厉害的详情
咱们知道三国只有刘备作为主公肯低声下气去请诸葛亮出山,为啥?刘备没背景,无权详情
1673年,康熙作出撤藩的决定后,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利州之战发生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当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遣达奚甚攻详情
杨坚平王谦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详情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详情
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色目人”兼容了各种文化基因,那么明朝与色目详情
明朝不征之国政策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征之国”是明朝朝贡体系以及海禁政策下的重详情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用?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朝的海防政策的基础是1详情
李白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明初诗文三大家分别是谁?这个是指我国明朝建国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刘基、高启详情
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因秋景而生乡情详情
高适的《营州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这首绝句好似风情速写,颇有边塞生活的详情
高适的《封丘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诗围绕诗人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详情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详情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该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详情
想知道高适《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大致情况是高适与董大重逢小详情
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什么可以流传千古?好在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详情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整首诗流畅自然,比喻精妙,托物言志,详情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反映出了内心的什么情感?骆宾王自幼就被称作神童,自视甚详情
成语“竭尽全力”出自于哪个典故?“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