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祁镇和朱祁钰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能力远超朱祁镇,为何朱祁镇能轻松复位?
明代宗在位时间虽不长,但他在历史上的口碑,却比其兄明英宗朱祁镇好太多。
清修《明史》,如此高度评价朱祁钰,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认为,“景帝是个好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朱祁钰的出色,得到了国内外历史学者的普遍赞誉,《剑桥中国明代史》称,明景帝统治时期,普遍地被人们判定为恢复了稳定、由干练的大臣们卓有成效地治理、进行合理的改革以及为北京和北方边境制定正确的防御政策的时期。
该书还特意提及,“传统的历史学家也判定,与前十年邪恶无能的宦官不幸地把国事搞得一团糟的情况相比,它(明代宗时期)的政府要受到赞誉”。
朱祁钰之所以能够在土木堡之变后,安定社稷,开创治世,自然是因为他能力突出,至少远在朱祁镇之上。
清朝学者袁枚说,“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 吾又读《宋史》而叹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
袁枚认为,土木堡之变后,朝廷能够安定社稷,不是因为于谦贤能,而是因为朱祁钰贤能。袁枚的话不无道理,试想,如果朱祁钰不贤能,便做不到知人善任,于谦还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吗?
惋惜,朱祁钰享国不长,在位时间不过短短八年,而且,他最后是被其兄朱祁镇夺位。
提起这里,想必大家很好奇,既然朱祁钰的能力远超朱祁镇,为何会被朱祁镇夺位?而且,朱祁镇夺位似乎非常轻松,一夜之间,便摘下了朱祁钰头顶上的冠冕,并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
更值一提的是,朱祁镇的复位,几乎是兵不血刃。
在人们印象中,复位是一场改天换地的宫廷政变,必然掀起腥风血雨的宫廷厮杀。所以,按常规的复位情形,朱祁镇应该先调集兵马,打败朱祁钰的禁卫军,然后以武力胁迫朱祁钰退位,进而朱祁镇宣布复位。
可事实上,整个复位过程,宫内都没有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
据《明史》记载,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等人决定拥护朱祁镇复位,于是他们率领卫士一千多人,控制长安门、东华门,并将软禁朱祁镇的南宫大门打开,然后护送朱祁镇前往奉天殿,再然后朱祁镇宣布复位。
显然,朱祁镇是单方面宣布复位。按常理,这样的复位并没有多大意义,朱祁钰得知朱祁镇复位,必然会宣布朱祁镇造反,然后调兵与他争夺帝位,可事实却是,朱祁镇居然就这样成功了。
那么,朱祁镇究竟为何能如此轻易便取得成功?在得知朱祁镇复位后,朱祁钰又为何不调兵镇压?
据《复辟录》记载,朱祁镇复位时,朱祁钰正患病,而且病得比较严重,以至于连床都下不了了。所以,朱祁钰即使想镇压朱祁镇的复位,也有心无力,他根本打不起精神来平定一场“叛乱”。
这也正是徐有贞等人敢拥护朱祁镇复位的原因。他们就是欺负朱祁钰已经是个萎靡不振的病秧子。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朱祁钰才是大明天子,他在位八年,在群臣中颇有威信,不可能没有几个忠臣。
朱祁镇复位时,为何没有大臣忠心护主,甚至起兵“勤王”?
为何大臣们纷纷作壁上观,甚至陡闻朱祁镇复位,马上俯首称臣?
为何连他最器重的兵部尚书于谦,也选择了沉默?
朱祁钰的帝王魅力,不会比建文帝朱允炆差,为何朱棣谋朝篡位时,在建文帝已经失踪的情况下,还有大批忠臣宁死不降朱棣,而朱祁镇复位时,朱祁钰明明还活着,而且就在宫中,大臣们却无一人效忠?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朱祁镇原本就是皇帝,而且还是宣德帝朱瞻基的嫡长子。
古代帝王立储,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意思是说,帝王选择接班人时,应该选择嫡妻(皇后)的儿子(嫡子),如果皇后有多个儿子,就选择年龄最大的(嫡长子),而不是最贤德的那位。
这种立储传统,看似很不理性,万一嫡长子是个白痴呢?但是,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那就是保证皇位传承的稳定,避免发生争权夺位的宫廷内乱。试想,如果皇位是贤者居之,便无异于告诉皇子们,皇位就是无主的野鹿,谁抢到属于谁,如此一来,岂不宫廷大乱?
明代是最遵循这种立储传统的朝代。朱祁镇之前,建文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元璋为了捍卫立嫡以长的传统,断绝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在朱标去世后,仍然选择他的儿子即位。建文帝之后,明仁宗朱高炽之所以能够即位,也是得益于他的嫡长子身份。
因此,从明代的皇位继承传统而言,虽然朱祁钰能力在朱祁镇之上,但朱祁镇比朱祁钰更符合做皇帝。
在大臣们看来,拥护朱祁钰即位,不过是土木堡之变后的权宜之举,一旦朱祁镇回归,朱祁钰还是应该退位。
事实上,终朱祁钰在位期间,朝堂上都为太子问题争吵不休。按说,朱祁钰是皇帝,太子自然是朱祁钰的儿子,可朝臣们却认为,朱祁钰应该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可见,朝臣们确实只把朱祁钰当作临时皇帝。
所以,朱祁镇的复位,在大臣们看来,完全合理合法。正因如此,他们不会反对朱祁镇复位,更不会对临时皇帝朱祁钰效忠到底,朱祁镇这才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松复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滋(729年—794年),字公茂,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时期宰相。详情
杜式方(?-822年),字孝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司徒杜详情
还不了解:刘封和关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详情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三国时期的战争,详情
窦参(733~792年),字时中,雍州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唐朝宰相详情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详情
对曹操杀华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什详情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为详情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在详情
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诸侯林立,各国为了让自身更加强大,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经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10万后金大军,进攻明朝。由于满人一直和蒙古人交好详情
说起大明王朝,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很多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详情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篡改了历史,赵高让根本什么都不懂得胡亥继承了皇位,这时候天详情
关于诸葛亮出山,一向有“三顾茅庐”和“毛遂自荐”两种说法。 “三顾茅庐”一详情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公元详情
对曹操兵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真实的赤壁详情
对逍遥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逍遥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古代宵禁之后,是否真的无法出城了呢?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这样,详情
自然界(Natural 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于哪个典故?“以身试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诺千金”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发千钧”出自于哪个典故?“一发千钧”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