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灭亡真是刘备借曹操之手,行借刀杀人之计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败亡的真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是刘备阵营由盛转衰的关键。在此之前,刘备阵营高歌猛进,关羽镇守荆州,多次挫败曹军的侵袭。而刘备率领部分主力,夺取益州、汉中,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在汉中争夺战中,曹操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连他器重的亲信将领夏侯渊都战死在定军山下。随后,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连曹操都想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刘备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孙权的东吴背叛了孙刘联盟。他和曹操联合,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撤回时,由于军心动摇,使得大军离散。关羽只得走保麦城,并且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的伏兵擒杀。这样,荆州失守,关羽和他的主力灭亡,让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灭。有人认为关羽的灭亡是刘备借曹操之手,行的借刀杀人之计。那么,真相真的如此吗?

  一、关羽败亡之谜。

  章太炎对于关羽败亡的意见,主要是来自几个疑点。第一个疑点,是关羽北伐襄樊的指示。在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他在汉中打退了曹操的主力,并派刘封、孟达攻占了上庸。在此有利形势下,刘备派费诗去荆州,对关羽进行封赏。刘备特意将关羽封为武将之首,担任前将军,并且假节钺。

image.png

  可是关羽对于四位重号将军中有黄忠感到气愤。他拒绝接受封赏,并且说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只是在费诗的劝告下,关羽才接受了封赏。在费诗回去后不久,关羽就发动了对襄樊的进攻。显而易见,关羽的进攻命令,是来自刘备的指示。

  第二个疑点,是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中,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我们看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就会发现关羽在各方面并不占上风。关羽率领的军队有三万多人,但是在这支军队中,包括有大批的水军。而曹军除了防御樊城的曹仁部七八千人外,还有于禁庞德率领的三万精锐。这样,在陆上战斗中,曹军的兵力远远超过关羽。

  关羽依靠自己的军事能力,发挥自己精通水战、陆战的优势,终于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可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完全依靠的是关羽的个人能力。可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关羽却没有得到蜀中的任何兵力、物资的援助。甚至是近在咫尺的上庸,都拒绝向关羽提供援助。关羽的假节钺的权威也毫无用处。

  这样,关羽只得抽调沿江防御东吴的兵力,擅取东吴的湘关存米来维持自己的攻势。这既给了东吴出兵的口实,也给东吴出兵创造了条件。按照正常的情况,刘备、诸葛亮对襄樊之战这样的战役应该是十分重视的。可是,他们对此不管不问,确实让人们产生疑问。

  第三个疑点是关羽对汉室的态度。刘备一直是以自己的汉室宗亲为号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和曹操进行着战斗。但是,刘备匡扶的汉室,是他自己建立的汉室,并不是汉献帝的那个汉室。刘备是以刘秀为榜样的,他如果统一天下,肯定也会走刘秀的老路,废掉董卓立的汉献帝,自己称帝。

  但是,他的手下还是有汉室的忠臣。其中,对汉室最为忠心的,就是熟读《春秋》的关羽。在关羽的一生中,一直以得自汉献帝的汉寿亭侯为荣。这也是他在得到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封赏时,不愿意接受的一个原因。因为没有汉献帝的任命,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举动是一种自立的行为,与法理是不合的。

  关羽自然对此十分清楚。当刘备以自立汉中王的举动,为他撕去了自己的面纱时,关羽的内心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关羽才会以不愿意与黄忠同列为理由,无理取闹。而费诗对关羽的所谓规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威胁。他说关羽如果不接受封赏,日后肯定会后悔。这实际上是刘备的意思,关羽从这里听出了不详的气息,才接受了封赏。

  刘备当然知道关羽对汉室的忠心,也同时对关羽的态度十分在意。关羽在荆州位高权重,如果对自己产生异心,当然会危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刘备肯定要对关羽采取措施,防止这一切的发生。采取借刀杀人的策略,来消除功高震主的关羽,也是一种可能。

image.png

  第四个疑点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在荆州之战中,糜芳、傅士仁的投降,是导致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当时两人分别镇守公安和江陵两座重镇。在吕蒙白衣渡江的后,先派人去劝降公安的傅士仁。傅士仁先是不降,在看到使者写的劝降信中,有必有内应的话。傅士仁只得流着眼泪,开门投降。

  到了南郡,糜芳的投降比傅士仁干脆得多。他还准备了牛酒来欢迎吕蒙,双方在江边的沙上欢宴。要不是虞翻提醒,南郡城中还会有人发动叛乱,来为关羽守卫南郡。如果江陵守住五六天时间,关羽就能够从襄樊前线赶回荆州。荆州之战的胜负就不好说了。

  从这里看出,糜芳是荆州投降东吴的主力干将。可是,糜芳与刘备是姻亲的关系。在刘备起兵的时候,他和哥哥糜竺就追随刘备,还将妹妹嫁给刘备,家产献给刘备。这样一位追随刘备多年的亲信,为何会轻易投降东吴,从而断送了关羽的性命?

  由于有以上的这些疑点,才会有了刘备借刀杀人的阴谋论。面对功高震主的关羽,刘备让他北伐襄樊,同时断绝对关羽的援助,借曹操和孙权的手除掉了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关羽。

  二、关羽之死的真相。

  那么,事实真的是像章太炎所想象的那样吗?如果仅仅从上面的这些迹象来看,关羽被刘备内部出卖,遭到内外夹击而败亡是有可能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先看第一个疑点。我们从历史记载中,没能找到任何刘备指示关羽北伐襄樊的记录。而且,在当时,刘备也没有让关羽北伐的必要。如果在刘备与曹操进行汉中争夺战的时候,关羽对襄樊地区进行征伐,还会有牵制曹军兵力,响应刘备的作用。而且当时在南阳一带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抗曹操的叛乱,对关羽出兵更为有利。

image.png

  可是,在那么有利的条件下,刘备都没有派关羽出兵襄樊,眼睁睁看着南阳的叛乱被曹军镇压下去。等到汉中之战已经胜利,曹操主力已经撤退,南阳的叛乱已经被平息的时候,刘备反倒让关羽出兵了?这实在于理不合。

  唯一可以合理解释这次出兵的答案就是,这次出兵襄樊,是关羽独断专行的举动。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给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这使得关羽可以先斩后奏。在当时,襄樊地区曹军兵力空虚,曹操的主力在关中欲归未归,再加上上庸被刘封、孟达占领,这一切都对关羽出兵有利。所以关羽抓住这个良好的战机,对襄樊进行了攻击。如果这次攻击是一次闪电式的奇袭,会带来良好的战果。

  我们回答了第一个疑点,那么第二个疑点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关羽是擅自发动襄樊之战的,他的行动打乱了刘备的战略部署,自然不会得到蜀中的援助。在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于刘备阵营的战略行动有三个阶段划分。

  第一个阶段是跨有荆益,第二个阶段是等待时机,对内建设,对外结好孙权,第三个阶段是兵分两路北伐,一路出蜀中向关中,一路出荆州向宛洛。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正是刘备集团完成《隆中对》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刘备集团应该全面转入防御,准备下一步的北伐。

  刘备在蜀中征调人力、物力,开始基础建设。他在蜀中大兴土木,修建道路、桥梁、馆舍、亭邮,从成都到白水共计有四百多处。试想一下,在汉中之战时,蜀中已经全面动员,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此时蜀中哪里还有余力来支援关羽?再加上关羽是擅自出兵,使得刘备根本就没有预料到,就更不要说去支援了。

  第三个疑点是关羽对刘备称王的态度。我们可以想到,关羽对刘备自立为王的态度肯定是反对的。但是,作为刘备手下的重臣,他的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在刘备的阵营中,关羽位居武将之首。这样的信任和器重,也是对关羽心灵的羁绊。

  因此,关羽只能在接受封赏的时候,找个理由来发发脾气。但是在发过脾气后,他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接受封赏。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关羽也没有能力反对。刘备对此十分清楚,因此他才会派费诗去进行封赏,并且按照自己的指示对关羽进行规劝。所以说,因为关羽对汉室的忠心,就对他产生异议,是站不住脚的。在关羽遇害后,程昱就说由于刘备与关羽的感情,肯定要出兵为他复仇。

  至于第四个疑点在历史记载上就有结论了。糜芳投降东吴的主要原因,还是与关羽不和,造成糜芳产生了异心。关羽在历史上评价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由于关羽的傲气,让他得罪了大批的部下。这使得在东吴侵占荆州的时候,大批的文武官员投降了东吴。孟达评价是是“百无一还”。这不仅仅是一个糜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关羽的性格上。

image.png

  三、刘备君臣对关羽败亡的责任。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关羽的败亡并不是刘备的借刀杀人之计。那么,在关羽败亡的过程中,刘备君臣是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呢?事实上,刘备君臣确实是有着这方面的责任的。

  首先,是刘备与诸葛亮对东吴的战略产生了误判。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把东吴定义为同盟者。但是,他们忽略了东吴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集团。在它的战略《榻上问对》中,把全据长江作为战略的第一步。这就与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的跨有荆益发生了冲突。为此,孙权和刘备在荆州的归属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双方在湘水之争中兵戎相见,最后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重结盟好。刘备君臣认为这已经比较公平地解决了荆州的争端,对东吴放松了警惕。可是,孙权和吕蒙已经决定以武力夺回荆州,所以,东吴随时可能对荆州用兵。刘备君臣这个对东吴战略的误判,是战略层次上的误判。它是关羽败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是刘备对关羽的襄樊之战漠不关心。就算是刘备对关羽的军事能力十分信任,对东吴的动向过于放心,可是在关羽长达几个月的战役过程中,对关羽不闻不问,是刘备君臣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关羽的襄樊之战取得了辉煌战果时,刘备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隆中对》的准备,而不是依据关羽的战果,对战略进行改变。假如当时刘备能够派一支主力去帮助关羽,甚至是命令刘封、孟达去支援关羽,战况就会有所不同,关羽一有可能不会败亡。

  第三,是刘备对关羽的放任自流。刘备与关羽相处时间很久,他知道关羽的长处,当然也知道关羽的短处。对于关羽傲而自矜的性格,刘备不但没有对他矫正,还对他委以重任。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因为性格的缺陷犯下大错,更何况关羽是坐镇荆州的一方重臣。

  正是刘备对关羽的放任自流,才使得关羽的性格越发狂傲。甚至对于东吴的使者说出,吾虎女安嫁犬子的话来。也使得他的部下,在面对东吴的袭击纷纷投降。刘备对关羽性格缺点的轻视,没有给关羽派有足以劝诫制约他的副手,最终酿成了荆州的惨祸。

  结语:

  由于关羽败亡过程中的种种疑点,使得后人有了刘备借刀杀人的疑问。其实,这一切的发生是关羽擅自做主,发动襄樊之战的后遗症。在刘备夺取汉中后,正在进行战略休整的时候,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让蜀中措手不及。刘备根本无力去支援关羽,只能让关羽自己发挥了。这使得关羽在战役过程中,没能得到任何蜀中的支援,直至败亡。

  关羽的败亡虽然主要是由于他个人原因造成的,但是刘备君臣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主要是刘备君臣对东吴战略的误判,轻视了东吴迫切夺回荆州的决心。这使得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刘备君臣认为关羽的实力完全可以对抗曹军,完全没有料到东吴的偷袭。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这也是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