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①

  【原文】

  鸟有偿冤者②,终年抱寸诚③。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④。

  渺渺功难见⑤,区区命已轻⑥。

  人皆讥造次⑦,我独赏专精⑧。

  岂计休无日⑨,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⑩,不著报雠名⑪。

图片.png

  【注释】

  ①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考试的举子们。精卫:鸟名。古神话中炎帝有个小女儿,溺死于东海之后化身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②偿冤:报怨;报仇。

  ③寸诚:寸心,决心。

  ④细:小,细小。心望:心中希望。望:希图,盼。

  ⑤渺渺(miǎo):微弱貌;藐小貌,此处形容毫无可能。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同“现”,看见;实现。

  ⑥区区:小小的。命已轻:性命轻微。

  ⑦造次:荒唐可笑。

  ⑧专精:精诚专一。

  ⑨计:考虑。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⑩何惭:又有什么可惭愧的呢?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了一位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⑪不著:没有记载。雠(chóu):同“仇”。

  【译文】

  鸟类中也曾有懂得报怨的,它成年累月怀抱赤诚的寸心,奋斗不止。

图片.png

  嘴里衔着山上的小石头,心中想的是一定要把这滔滔的海浪填平。

  可是自己力量渺小,频繁往返也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但是小小的它依然视死如归,将自身的生死看得很轻。

  人们都讥笑它此举简直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赏这只精卫鸟的专一精诚。

  何必整天计较有没有休止的日期,本来就应该如此度过一生。

  就像《史记》中记载的那位侠客,只要问心无愧去做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又有什么可惭愧的呢?

  【赏析】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当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试题名之后立刻有所感想,于是就仿效此题作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一番见解,其情哀切动人,也正是韩愈一生心志的自然吐露。

  全诗可分两部分,前六句写景状物,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后六句议理抒情,进而揭示全诗的主旨。

  诗中的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所写的是“精卫填海”之事。其中以“山石细”“海波平”形成对比句式,表现出“精卫鸟”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信念;五六句描写了精卫填海最终以“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宣布告终。这里巧用“功难见”“命已轻”词句,表达了诗人对精卫鸟悲壮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中的“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是全诗主旨。作者从“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开始发表个人见解,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人生何须去计较一时的得失,要有精卫鸟填海精神的见解。“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赏专精”,是作者诗中立论的依据,充分强调了本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两句以“精卫”与《史记》中记载的那位侠客,豪壮一生也没能留名史册相类比,再次表达了诗人对那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精神品质的高度褒扬与欣赏。

  全诗以理入诗,大有滔滔不绝的雄辩之势,进而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使此诗在思想层面上更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