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的行动中发生了什么?促成了蜀汉的灭亡
2022-06-21 13:38:01 邓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邓艾偷渡阴平姜维的主力尚存,刘禅为何不等待姜维到来就投降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曹魏灭亡蜀汉的战争中,曾经发生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很经典的一幕,那就是邓艾偷渡阴平的行动。邓艾这次行动的成功,使得他名垂青史。这次行动的成功,也促成了蜀汉的灭亡。那么,邓艾偷渡阴平的行动中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次行动能够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一、邓艾的偷渡阴平。

  公元263年,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大规模进攻。在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军事将领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动性,使得这场战役一波三折。在开始阶段,曹魏以邓艾和诸葛绪两支人马绊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蜀军主力,而钟会率领魏军主力直取汉中。

  由于姜维在汉中的防御部署有误,使得钟会很快进入汉中,并且攻占了阳安关。这样,钟会就击破了姜维在汉中的防御体系,蜀汉的形势危在旦夕。就在这紧要关头,姜维摆脱了邓艾的纠缠,又用计骗过了在阴平桥头堵截的诸葛绪,赶到了汉中。他抢占剑阁,重新布置了防御,使得钟会无法取得下一步的进展,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image.png

  这时,邓艾发起了他的著名的偷渡阴平的行动。他率领三万精兵,从阴平出发,通过七百里的无人地带。一路上邓艾和他的部下开凿通道,建造桥梁,历尽艰辛到达江油。在击败蜀汉的江油守将马邈,占领江油后,邓艾和他的部下继续南行。终于出左担道,经马阁山,天柱山,进入了开阔的成都平原。

  率领蜀军最后主力,前往抗击邓艾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但是诸葛瞻优柔寡断,没有听从黄崇的建议,将邓艾堵在山区。绵竹一战,诸葛瞻的军队全军覆没,邓艾直扑成都城下。刘禅和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二、刘禅当时可以选择的方案。

  在当时,刘禅面对的形势十分复杂。他面对的是邓艾率领的魏军,自己手中还有一部分军队和成都城可以依托。而在剑阁,姜维还率领着蜀军的野战部队主力,和钟会的魏军主力对峙。在汉中地区,除了阳安关失守外,其他的城池还掌握在蜀军的手中。可以说,这种局面敌我双方混杂在一起,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双方都很难处置。

  仅仅从刘禅这里来看,他是处于包围圈的中心,他的外围是邓艾的魏军。但是邓艾的外围又有姜维的蜀军主力前来,而姜维的背后还有钟会的十几万大军。这种包围圈一层套一层,谁能够占敌先机,就能够取得胜利。

  对于刘禅来说,他有三个方案可以选择,守、走和降。如果想要扭转战局,刘禅就只能守住成都,等待姜维的来援。这样,在刘禅和姜维的内外夹击下,邓艾是无法支持的。他必然要么战败,要么撤走,成都之围自然而解。

  如果刘禅选择撤走,他也有几个地方可去。或者去投靠姜维,或者前往南中,或者去投奔东吴。选择这三个地方,刘禅都不至于成为敌人的俘虏。

  如果刘禅不选择抵抗和撤走,他就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历史上,刘禅也是选择了向邓艾投降。

image.png

  三、刘禅选择守会怎样。

  首先,我们看看刘禅如果采取守这种方案,是否能够成功。刘禅在邓艾打到成都的时候,手中的兵力已经不多了。他的有战斗力的军队,都被诸葛瞻葬送在了绵竹。而且由于黄皓的蛊惑,蜀中没有重视魏朝的这一次进攻,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当邓艾偷渡阴平,进入成都平原的时候,大部分城池都没有防御措施。面对邓艾的进攻,毫无抵抗能力。

  在成都,刘禅虽然还有一部分军队。可是这些军队都是警卫皇宫的军队,战斗力不高。要面对邓艾的百战精锐,是难有战胜的希望的。刘禅君臣都人心惶惶,没有固守的斗志。

  当时蜀汉想要扭转战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刘禅固守成都,吸引邓艾的主力于坚城之下。姜维则兵分两路,一部分抵抗钟会的进攻,一路和刘禅里应外合,消灭邓艾。这里,有两个关键的地方。一个是刘禅必须能够守住成都,一个是姜维必须能够分兵成功。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刘禅是守不住成都的。他的军队不是邓艾军队的对手,而他和他的君臣也不是邓艾的对手。如果刘禅要死守成都,他很可能等不到姜维援军的到来。

  而姜维的军队实力有限,他也难以完成分兵的任务。姜维亲自率领所有的军队,在剑阁才勉强抵挡住了钟会的军队。如果他抽调一部分军队去攻打邓艾,很可能会出现既打不过邓艾,又挡不住钟会的情况。这样,姜维反而会处于邓艾于钟会的夹击之中,首先覆灭。

  实际上,在当时,姜维是放弃了剑阁天险,全军撤往成都的。姜维并没有孤注一掷的大局观,他只是前往成都见机行事。结果姜维在前面走,钟会在后面追。当姜维走到郪县的时候,传来了刘禅投降的消息。姜维只得遵从刘禅的命令,向钟会投降。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的话,一是他守不住成都,会被邓艾歼灭。二是姜维没有机断行事的能力,他处理不了这种复杂形势。就算是姜维及时赶到,他也只能击退邓艾,但是会立刻被随之而来的钟会大军所包围。最终,刘禅和姜维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四、刘禅选择撤走又怎样。

  刘禅既然守不住成都,那么他选择撤走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看到,刘禅如果选择撤走,他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撤往姜维军中,二是撤往南中,三是撤往东吴。

image.png

  刘禅撤往姜维的军中和守卫成都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刘禅与姜维会合,那么姜维的军队就成为了钟会和邓艾的共同目标。姜维的几万人马,远远比不过邓艾和钟会的二十万大军。在蜀中的整体防御体系被打破的情况下,刘禅已经没有了可依靠的天险。他们只能且战且退,到地势险要的南中或者东吴躲避一时。

  如果撤往南中,刘禅的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善。这是因为南中并不是蜀汉的根本统治区,诸葛亮在南征后,对当地采取宽松的统治方式。不过,这里还是经常爆发叛乱。刘禅在兵败之余,来到这种地区,连他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去抵抗二十万敌人的大军了。

  如果去投奔东吴,处境还不如去南中。到南中虽然处境困难,可是还是自己的地盘,说话做事由自己做主。如果投奔东吴,刘禅就连自由都不会有了。在蜀汉灭亡后,东吴出兵蜀汉,想要从蜀汉分一杯羹。从东吴的这种态度,就可以知道,它只会趁机吞并蜀汉的领土,扩大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为刘禅去火中取栗。刘禅如果到了东吴,只会成为东吴的工具。

  而且稍微明事理的人也能够知道,魏国和蜀汉、东吴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蜀汉灭亡,东吴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刘禅去投靠东吴,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到将来东吴灭亡的时候,刘禅还是逃不了投降的下场。这样一看,与其等到将来受到再次的侮辱,还不如直接投降了事。

  因此,刘禅经过考虑,守和走两条路都走不通。他最后选择了投降这条路,向邓艾投降,宣告了蜀汉的灭亡。

  结语:

  刘禅要选择投降,首先是不论是守还是走,对他来说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他选择了守和走,只会让战争继续下去,造成生灵涂炭,而刘禅自己的下场也会更加悲惨。

  不过,用当时愤恨自杀的刘谌的话来说,到了最后的关头,应该大家一起背城和敌人决一死战,大家一起为社稷而死,这样也无愧在地下见到刘备。刘禅作为刘备的儿子,在最后关头依然苟且偷生,确实丢尽了刘备、诸葛亮的脸面。

  如果姜维来援,想要打败邓艾也要有刘禅死守成都这个前提。可是刘禅如此的懦弱无能,姜维就算是赶到,也无济于事。面对这样一个毫无斗志的主君,姜维和部下向钟会投降的时候,都愤愤不平。姜维对钟会流泪,而他的部下拔刀斫石,可也都无可奈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