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西汉初期诸吕之乱的故事。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背景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病死,同年,他的儿子刘盈即位,即为汉惠帝。刘盈即位时,只有17岁,加上生性仁弱,对母后的残忍和骄横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加过朝中大权都被太后吕雉把持了,最终忧郁成病,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刘盈病死。
于是刘盈的母亲吕后立少帝,并由吕后临朝称制。四年后,少帝被废,吕后开始立恒山王刘弘为帝。
吕后临朝,极力培植吕家势力,削除刘家势力,先是杀了刘邦的儿子赵王刘友,后让自己的兄弟做了各地的藩王。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吕家势力不断壮大,刘邦“非刘不王”的限制被打破。
刘氏宗族和大臣们对吕后都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过程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因病去世。吕氏的诸侯王,害怕刘氏迫害,于是在同年九月,吕禄家中秘密讨论造反之事,夺取刘汉政权。这次密谋的消息传到了刘氏宗室——齐王刘襄那里,为了保卫刘氏的江山,他决定起兵讨伐诸吕。
吕禄女婿朱虚侯刘章随同东牟侯刘兴居将此事告知齐王刘襄,刘襄派使者到齐国以东的琅邪国(都城东武,今山东诸城),说吕氏发动变乱,请琅邪王赴齐都临淄面商大事。琅邪王刘泽赶往临淄却被齐王软禁。
齐王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率兵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的旗帜发兵西进。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灌婴本来是汉室开国元勋,是忠于刘氏王朝的重要人物,领兵到荥阳后,安营扎寨,倒戈并派人与齐王联合,按兵不动,只等吕氏集团反叛,以率兵击之。
刘章与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暗中联系。吕产得知齐王与灌婴联合,连忙进宫挟持太子。
在长安城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了兵权。周勃、陈平通过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获得兵符,诈称皇帝敕命太尉统领北军。周勃进入北军军中,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
大家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成为反吕的一支主要部队。接着,陈平再让周勃协助刘章控制南军,并严守军门。
又下令平阳侯曹窋转告禁军卫尉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相国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卫青和霍去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两人详情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详情
作为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详情
俗话乱世出英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关羽在曹详情
王平,字子均,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详情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详情
还不知道: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详情
对乾隆三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嘉庆详情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和乾详情
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驾崩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详情
对晋国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晋国详情
还不知道:太上皇权力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拥有至详情
还不知道:皇帝要怎么对待太上皇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退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对清朝道光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岁详情
还不知道:康熙和九子夺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详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详情
对太上皇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退位详情
还不知道:乾隆请老人吃饭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传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名将李如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详情
想知道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吗?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亚洲战役史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打西域龟兹,并取得了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关于这场战役,其中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知道:朱棣和元顺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为何说谥号是古代大臣的终极追求?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古代大臣就很看重谥号这个东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三则记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二则记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一则记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则记录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九则记录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八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七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六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五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晏几道 〔宋代〕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四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