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所著小说。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描绘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十九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良一面修书表,遣人赍彭城,一面带领应该使用之人,密密投平阳、洛阳二处不题。
却说霸王一日设朝,咸阳累次差人求救,继后又闻咸阳已破,现今汉王建都关中,各郡县望风归附,地方五千余里,皆属汉王,不日东来,深为未便。霸王大怒曰:“量此胯夫,有何见识,取我三秦,袭我咸阳,使刘邦得以大肆猖獗也?就点三军,刻日起行西征,若不灭刘邦,诛韩信,誓不旋师也!”范增曰:“臣昔日曾屡荐韩信,此人若留用,须留任以大将之职,若不用,当杀之,以除后患,陛下不听臣言,使彼归汉,今却动陛下圣怒也。”霸王曰:“章邯老愦,原无才能,司马欣、董翳皆鼠辈,咸阳亦无大将把守,以致中韩信奸计。虽失此数处,皆不足为忧,若我大兵一临,管教刘邦、韩信为齑粉矣!”言未毕,朝门外有人来报:“韩国张良遣人赍齐国书并张良表文上见。”王曰:“召进来!”其人将张良密表并书呈上,王先拆表曰:
韩国司徒臣张良顿首上言西楚霸王皇帝陛下:臣良蒙陛下不杀之恩,遣归本国,得以营葬故主,优游岁月,入山采芝,临溪观水;访蓬莱之仙洞,求真丹于才外,仕途趑趄,无复前进,然虽远处林泉,而此心未尝一日忘陛下盛德也,近闻汉王欲召臣从事,臣力辞以疾,且无心于登涉久矣,岂独一召不往,纵百召亦无往从之理。又有齐梁二国。亦来召臣,臣亦坚志力辞,齐梁已知臣无心于名矣,不复来召。其后有檄书传至韩国,语言狂妄,意有图天下之心。臣蒙陛下圣恩,既知邻国作乱,安敢隐忍而不明言耶?臣料汉王见识,欲得关中,如约即止,无复有东来之意,若齐梁二国,传檄各国,志在不小,深为陛下大患,请即发兵属意齐梁,制服其心,使无复悠肆,则大事定矣。如或汉有他志,乃转兵而西,一鼓可擒也。臣鄙见如此,惟陛下察焉。臣良不胜战栗恐惧之至。
霸王看罢表文,复又拆开齐梁檄书曰:
齐王田荣、梁王陈余书拜诸王麾下:当闻天位以有德而居,至德以大公而尽,无德不足以居天位也,非公不足尽至德也。项籍,刘邦受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天下所共闻也。及刘邦兵不血刃而取关中,必如怀王之约,则刘邦当为秦王矣。籍乃背约,而左迁诸侯,大肆不道,阴弑义帝,既为无德,又非大公,桀纣之流,亡秦之续,非独有国者当本行天讨,以诛此僭乱,凡庶民百姓当告诸天地,人人可得而诛也。今专人敬赍檄文,早赐发兵,会告诸侯,共诛项籍,明正其罪,以让有德,天下万民之幸也。檄书到日,早为施行。不宣。
霸王看罢檄文,以手拍书案大骂曰:“齐梁二国匹夫,敢如此无礼!我先灭齐梁,后伐韩信。”即发付差人回张良去讫,范增曰:“陛下息怒,此是张良恐楚兵西征,故将此书以激圣怒,使陛下无意西行,汉王得以从容行事也,虽然是计,但齐兵势大力强,不可不先伐,以除剥床之患,将计就计,当从张良之议,而汉之为患,实是心腹之疾,尤不可缓,当传旨二魏,严加防守,以阻汉兵。待陛下伐齐梁之后,即旋师西行,伐汉勿误也。”霸王曰:“然!”即发兵伐齐梁,遂不西征,果中张良之计矣。
却说张良离咸阳到平阳,入得城来,看平阳景致,山川秀丽,风土淳厚,古为晋阳,今属西魏,人物繁盛,地理险阻。到魏王大门外,令左右报入内,说韩国张良来见。左右人内报与西魏王,魏豹曰:“张良为何来见?”傍有大夫周叔曰:“张良乃说客也,虽苏秦、张仪皆所不及。此来必是为汉王作说客耳!大王当斟酌之。”豹曰:“如彼下说词,吾有宝剑,正欲诛此狂士。”叔曰:“张良名在六国,天下所知也,虽霸王亦不加诛,大王但当以礼相处,不可轻听其言可也。”魏豹吩咐左右,请张良入内相见。张良入内,与魏豹行礼毕,魏豹曰:“闻公在汉王麾下,今来有何见教?”良曰:“臣因汉王过韩国借臣伐秦,前已辞归韩国。昨闻东征入咸阳,差人累次召臣,臣已无心功名久矣,但念汉王乃长者,昔当受知遇之恩,今特往一见,即回归本国。适过西魏,闻大王乃有德之君,威名重于六国。于路无一人不称颂其德,臣平日仰慕大王,尚欲请见,今既亲到魏国,岂能不求一见以慰渴仰之怀耶?”豹闻良语甚喜,延之客席。饮酒间,豹问良曰:“方今六国纵横,楚汉交兵,以先生识见,何国当兴,何国当亡?必有废兴存亡之数,先生深晓世务,平日定有预见。”良曰:”若论天下之势,汉业当兴,楚终灭亡。观汉王昔神母夜号,已有征瑞,即今席卷三秦,智取咸阳,四方郡县响应,不两月得地方五千余里,天下归心,诸侯仰德,良虽韩国人,闻汉王到咸阳,不远千里而来,以求一见。昨各路诸侯,俱上表归附,如齐燕大国,亦皆纳贡,良夜观天象,知汉王将来为天下主也,据楚今日虽强大,诸候不得已归之,若一旦挫动锐气,六国必相离叛,楚岂能久耶,燕齐二王深知天命,善达时务,所以属意于汉,以图富贵久远,真为有见,齐燕号称大国,尚且如此,况其余诸侯乎,良见人心如此顺应,所以知汉业当兴,不待推论而可知也。”豹闻张良之言,急起身执一杯酒奉良曰:“据先生之言,汉王决得天下。我亦尝思今日虽封为王,但孤立于此,恐难久远。适闻先生之言,感动我平日忧虑之怀,今亦欲属心于汉,不识先生肯荐引之乎?”良曰:“某深慕大王之贤,入其国,即来请见,倘王有心归汉,汉王极大度能客人,良如引进,汉王必患难相保,与大王共享富贵也,大王亦免平日忧虑之怀矣。”周叔在屏后听张良说魏豹,又见魏豹已被张良说倒,急从屏风后转身出来,近豹前曰:“大王不可听张良之言,恐霸王得知,必兴兵与王为敌,大王将何以应之乎?此远有所慕,而近有所遣也:”良大笑不止,叔曰:“公何笑?”良曰:“我笑大夫不知强弱,不晓时务,不能真知霸王为人,所以大笑也!”叔曰:“何为强弱?”良曰:“秦将章邯受封为雍王,镇守西秦,带甲二十余万,较之西魏孰为强弱?韩信一出,水淹废丘,章邯自杀,势如破竹,不必如霸王九战之劳也。以大夫之见,可谓不知强弱矣!”叔曰:“何谓不晓时势?”良曰:“天下有一定之时,有一定之势。方今时尚未定,势亦未定,霸王恃己强暴,未晓天命,虽图天下,而未得其时也;不都关中,而都彭城,虽霸诸侯,而失人心,未得其势也。汉王隆准龙颜,行动时有瑞云现于其上,芒砀斩蛇,神母夜号,天命有归,百代真命,入关之初,兵不血刃,知人任使,人心归附,得天下之时,审天下之势,惟汉为能也,大夫不欲大王归汉,所以不晓时势也。”叔曰:“如何不能知霸王为人?”良曰:“霸王记人小过,忘人大恩,如燕齐无过,封王未久,一旦举兵伐之,使二国再无宁日,观此知二魏亦难自保,不早为之计,大王孤立于此,倘霸王破齐燕而转兵于魏,大王能御之乎,大夫不知霸王为人,于此可见矣!”周叔被张良说得无言可答,魏豹叱之曰:“张先生之言,深合道理。急写降表,预备进贡,同子房入关中降汉,倘霸王闻知来伐,吾即与汉合兵一处,同力破楚,此不易之长策也。”良曰:“如大王之言,诚万世之计,他日富贵永远,幸无忘今日之鄙见。”魏王吩咐降表并进贡,俱收拾停当。次日,周叔同张良赴咸阳来。一日到咸阳,见汉王,张良备道魏王属意于汉,命大夫周叔赍表进贡,同臣来见王,王大喜。周叔呈上表文,表曰:
西魏王豹稽首顿首上言:派流支远,而终归巨海;群燕飞鸣,而必栖梁栋,魏处西隅,未沾王化,仰闻汉德,渐至日升。制服三秦,而章邯授首;仁昭百粤,而齐楚畏威;天下归心,诸侯顺附。豹等愿从王命,任为驱使,土地人民,皆属统理,惟王鉴纳。臣豹不胜佩服感戴之至。
王览表甚喜。周叔又将进贡名马白壁,设于王前,王命收讫,仍管待周叔甚厚。叔见汉王君臣相待如宾客,饮食帷帐,皆如汉王,心中益喜,自思汉王真长者,张良之言不诬也。次日叔辞汉王返国,王以手书回答,付周叔,仍赏赐甚优。周叔回见魏王,备道汉王盛德,豹大喜,周叔将汉王手书呈上,豹拆书捧读,书曰:
汉王手书拜付西魏王足下:邦闻王之名久矣,乃周毕公之裔,世为贤王,德被魏上,误为楚属,人知其非,幸蒙不弃,与汉结好,协力赞襄,以成王业,凡有谋猷,相赖辅翼,疆宇宏开,咸归一统。懋著元功,魏基布展,带砺山河,共享富贵。如有艰险,誓相救援。王其鉴之。
豹读完手书,命左右收于书笥。自此魏豹背楚已归汉矣。
却说张良说了魏豹归汉,复辞魏王往说申阳,带领樊哙、灌婴并人马三千。临行时,附耳吩咐:“汝等照依如此如此,不可有误!”二将领命,先往洛阳去讫。
且说申阳自得陆贾回洛阳,终日与贾议论国事。一日,正相议间,忽有人报曰:“有汉张良在门外,“张良此来必为汉王作说客,说大王归汉,若是大王果有心向汉,当从其说;若专意西楚,即将张良捉下,赴项王处献功。范增深恶张良,而必喜大王实心向楚,早晚在项王前称赞大王,此所谓害一人而成大谋也。”申阳曰:“我既受楚封,岂有降汉之理?”贾曰:“大王若专意在楚,臣且回避,王可与张良相见,不待良开口,便着武士捉住,星夜差人押解彭城。”申阳曰:“此计甚妙!”便着门吏唤张良进见。张良寻思:“申阳商议许多时方召我入相见,定是陆贾定计害我。岂知我已有成算矣!”遂徐步入见申阳,只见申阳仗剑坐于殿上,大呼曰:“张良此来,必欲为汉作说客耳!昨楚王有诏旨各国,凡遇张良,即时擒捉,解赴彭城。今不意却来我国,正合诏意!”便呼武士将张良捉了,左右不容张良开口,就绑缚于殿上。张良任他擒拿,更无一言回答,暗自冷笑,申阳就令部将郭縻带领一百军卒,押张良前赴彭城来见霸王。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鳌拜被处死前求见康熙,为何撕开衣服后,康熙含泪免其死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以上问题详情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详情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三国时期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详情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三国时期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详情
《甄嬛传》中深爱着皇帝的华妃年世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的原型就是敦肃皇贵妃年详情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详情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后,刘姓宗室和功臣联手铲除吕氏外戚,这场汉帝国的政治详情
所谓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一段波谲详情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今天趣历详情
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详情
1.马头琴。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的民间弦乐器。蒙古语被称为绰尔。钢琴是木制的,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蒙古乐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蒙古琵琶火详情
对唐朝一二品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宰相详情
古代存在文武科举,为何一提到科举,大家首先想到的却是文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详情
陈友谅一代枭雄,坐拥大半个中国,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详情
还不知道:为何皇帝不怕被贴身侍卫刺杀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详情
为什么夷陵之战刘备御驾亲征?却偏偏不带上诸葛亮?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详情
秦昭襄王嬴稷是如何坐上秦国王位的?几乎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夺回权详情
和珅的儿子为何不姓和?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儿子丰绅殷德为何没被杀? 详情
对清朝武举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时期详情
春秋战国诸侯间经常攻伐,而吴国作为春秋早期强势的国家,曾经一度攻入楚国的国度详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名将李如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详情
想知道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吗?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亚洲战役史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打西域龟兹,并取得了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关于这场战役,其中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详情
还不知道:朱棣和元顺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古代的统治者一直注重农业发展,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到了唐朝,小麦已经逐详情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详情
想知道纳西琵琶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如何弹奏吗?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详情
作为少数民族,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千古名句“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出自于哪里?其实此句出自唐代杜甫的《琴台》详情
夏竦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详情
李颀的《少室雪晴送王宁》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详情
李白的《独不见》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详情
杜牧的《旅宿》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详情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通过相互联姻,而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利益牢牢绑在了一起详情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