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极一时的马其顿方阵为何会消失呢?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希腊重步兵方阵的改良方阵。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看看罗马人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是怎么击败这种方阵的吧。罗马军团的战术组织能一个人为最小单位行动——注意,他们的排列并不紧密,当罗马人遇上距离最近的威胁的时候,比如侧翼,他们能轻松而简单的朝向任何方向的正面,只要转个身就可以了;尽管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密集方阵有其独特的灵活性,能变换成各种各样的队型以适应各种地形和敌人阵型,但事实上密集方阵中要达到这点还是有点麻烦的,他们的长矛用起来就十分麻烦,何况还要快速的转身?比起罗马人,这种在亚历山大时代非常灵活的队型却显得迟钝多了。

image.png

  的确,马其顿的密集方阵在战斗一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击溃了罗马人的左翼,但是麻烦就来了,战场上地势起伏不平,而且马其顿密集方阵在追击罗马人左翼的过程中难以保持队型;当罗马人的右翼击退了马其顿人的左翼之时,马其顿的密集方阵得胜的右翼却调不过头来了,罗马人绕开密集方阵的正面,他们使用短剑大盾的优势就立刻体现出来——前进中的密集方阵不可能完全的保持的非常整齐,当方阵中出现空隙,罗马人就从侧翼攻入方阵——用着长达21英尺的长矛的士兵怎么会是用短剑和大盾的罗马人的对手?这个时候正是一寸短一寸险,挤在一起的马其顿人连长矛都挥舞不开,何况除了第一排,后排的马其顿士兵并没有重甲和盾牌。

  一发不可收拾

  也就是说马其顿密集方阵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密集的方阵不得不依靠骑兵和其他兵种保护其两翼,但骑兵是攻强于守,一旦被击溃,密集方阵的侧翼或者背后就容易受敌人攻击,那么这种死板的阵型就可能溃散而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方阵缺乏协同性,很难用于包围行动,只能与骑兵配合。亚历山大并不是死用这种方阵,他的骑兵从某种意义上说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也足够的强大。沟渠、树林、山脊、河流等等障碍,也常使得密集方阵被分割或者阻挡队型前进,一旦由此等原因造成阵型被破坏,那么产生的空隙很容易被敌人的近战部队利用,而结果大家也该都知道了。

  虽然亚历山大大帝很好的解决了方阵的机动性问题,但不代表方阵就没有了问题——事实上,作为预备队,追击部队,以及保护者的骑兵反而容易被击败而导致整个战斗失败,因为亚历山大本人就在骑兵阵里(方阵需要保持阵型)。这个问题在亚历山大对波斯军队的几场战斗中都有出现过,但波斯国王并没有抓住这些机会,谨慎的他认为亚历山大已经突破了他的前军和中军,而实际上是亚历山大误入了波斯的后阵。出于宿命般的,亚历山大并没有战死,但在几千年后的三十年战争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就使用了类似的战术(列队火枪手、火炮方阵,胸甲骑兵保护侧翼),并因为误入敌阵阵亡…………

  方阵兴衰

  在古希腊的战争中,作战双方以重步兵在约定的时间于约定的地点展 开作战,通常是较强大的一方首先蹂躏弱小一方的土地,视土地为生命的希腊人如果不是立刻求和,就是接受上述的挑战,战争通常在半天内结束。以致波斯人在向国王报告时说:希腊人不会打仗,他们分不清奥林匹克和战争的区别.但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伯罗奔尼撒同盟很尴尬地发现,无论他们如何起劲地蹂躏阿提卡半岛的雅典领地,雅典人只是躲在卫城和长墙,根本不愿与斯巴达人进行传统的半天战争,相反,只是以强大的海军封锁伯罗奔尼撒同盟,希腊第一次出现海上利益超过了土地利益的城邦。这种新型的战争导致了长达二十年多年的厮杀,最终斯巴达向波斯寻求财政援助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而雅典也向西西里远征寻求不受斯巴达威胁的土地,新一轮的较量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后结束。 这种半天战争形式导致长达两百多年的以重步兵为核心的战斗模式,但伯罗奔尼撒战争表明,这种战争用于低烈度冲突是合适的,用于国与国之间的灭国性相争是不够的。就在伯罗奔尼撒结束后不久,北方马其顿的国王菲力开始秘密研究新的战术,一种以彻底消灭对方军队为目的的战术,最后的成果经过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完善,最终成为了盛极一时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适应了马其顿作为一个新兴的奴隶制国家的结构,大量的农民和极少量的贵族,因此,主要由贵族公民组成的重甲兵不是马其顿的所长,另外重甲方阵在战埸和山地丘陵地区机动能力的低下,也不能满足马其顿征服需要。新组建的马其顿方阵核心是由约一百人组成的长矛阵,在阵中完全取消了重甲兵,第一线士兵的盾也大为缩小(斯巴达人的巨盾甚至可以遮盖整个身体),大致只有三至四平方英尺,缩小的盾使士兵可以站得更紧密;同时,后方的矛渐次加长,最终所有的长矛手都可以对方阵前的敌人进行攻击,最长的达到十米之长。

  如果以为马其顿方阵只是长矛,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在军队中列入方阵中的长矛手只有三分一到四分一,其余全部是弓箭手,剑手,投石手,投枪手,这些士兵通常是非公民的平民,盟国的士兵,待释放的奴隶。在作战中,他们以箭、石、投枪攻击敌人,减少方阵冲锋的压力,当敌人被方阵冲散压倒后,他们就跟上去杀伤散乱的敌人。这种战法与中国古代的车战十分相似,先以战车冲散敌人,再与徒卒杀伤敌人。实际上春秋时晋国魏舒的毁车成行一役的作战方式与马其顿方阵就很相似,不同的是魏舒以弃车的甲兵剑盾阵代替了长矛阵而已。

  依靠马其顿方阵的战斗能力,腓力统一了希腊,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方阵的弱点就象他的优点一样特出,最大的弱点就是它的战斗力集中在前方,侧面只能依靠互相的保护,一旦对方突破侧翼,矛阵中的长矛兵别说抵抗,连逃生的机会也没有。罗马人在与高卢人的作战中首先尝到这个滋味,当高卢的剑盾兵攻破了罗马人的侧翼后,三万罗马人和同盟军毫无反抗能力地就在阵位上被杀死。这埸惨败令罗马人意识到,长矛阵如果被突破就很难抵抗剑兵的进攻,对马其顿方阵的革命性改进,导致了罗马小步兵方阵战术的产术,也就是罗马军团。

image.png

  多年后,较马其顿方阵灵活得多的罗马军团战术在与地中海地区最后一个强大敌人,希腊人的叙利亚王国的战争中,轻松地在狭窄的谷地中展开,并把同样是挤在山谷中却无法展开的摆着马其顿方阵的叙利亚四万大军全歼。在这一仗后,盛极一时的马其顿方阵完全消失了。

  导致马其顿方阵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投射武器的进步,令到对敌一方可以在远离方阵的地方通过箭射和投枪杀伤阵中士兵,瓦解马其顿方阵的攻击能力,攻击能力的消失,意味着马其顿方阵防守能力的消失。微小的铁制箭头,可以穿透牛兵盾的铁制标枪,起着于关重要的作用。

  一排排的矛举起来,前后十六排,矛的尾端也有锋刃,防你从后边上来。前五排的枪尖都搭到第一排人肩膀上面,整个方阵像一只刺猬,因为没有活动的余地,你最好的姿势就是站直了,别趴下,以免被人踩死。阵里的人不能跑,跑就首先死。事实上,那时的战死者多不是被砍死,而是被践踏致死。

  方阵的两翼有轻装步兵以及骑兵的掩护,三个军种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齐划一的整体,就像一台不可抵抗的机器。这里列出秦时明月对【马其顿方阵】的细节还原:1战斗开始前为保护侧翼,部分辅助兵、步兵会在方阵前面和两侧排成散兵(秦时明月中是装作慌乱,等开始快战斗就回归阵中)

  2方阵前排的装备兵种配置。(只不过和传统的【马其顿方阵】稍有差别)这里第一排是大圆盾配合短矛(标枪),大圆盾负责挡住下蹲时的整个身体,短矛更具机动性——接近于【马其顿方阵】的“轻装步兵”。

  后一排是有缺口的圆盾,配备长矛,长矛架于前排肩上,盾带缺口或许能方便双手操作长矛——虽然盾牌可能更像【马其顿方阵】辅助兵配备的,但作用上感觉更像【马其顿方阵】的“常备兵”。

  左手持盾,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3方阵中配置了以标枪(或弓箭等)为主要兵器的“辅助兵4、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5、装束铠甲的样式就不用说了,而且方阵以轻甲为主要防具,提高了机动性。当然,最后关键还要有年轻贵族带领的重骑兵。(将长矛简化成了短标枪)马其顿方阵使用的长枪应该更长,后期超过18英尺,6米左右。但看秦时明月中的战斗镜头表现:一手执圆盾丶单手执枪攒刺。辅助的骑兵装备了双刃弯刀”(尼泊尔军刀)这种【双刃弯刀】十分适合【骑兵】佩带用于作战中的砍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