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期热血沸腾,后期惨不忍睹,整个过程的转折点就在宋江极力招安。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梁山一百单八将至少能分成十几二十个小帮派,其中实力最强但关系最松散的,就是以大刀关胜为代表的的原朝廷军官。这些人在被俘前都有较高的军衔,宋朝全军皆商,只要手下有兵就不差钱儿——清朝首富是文官和珅,宋朝首富是武将张俊。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套穿衣服,对原本食不果腹的阮氏三雄和李逵来说是享福,对关胜呼延灼董平张清等人来说则是遭罪:梁山号称八百里,但指的是水泊而非陆地,即使真有方圆八百里陆地,产出的粮食肉食副食也是相当有限的,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奢华享乐已成习惯的宋朝军官来说,这日子真是没法儿过。
即使是像阮氏三雄和李逵那样只为吃饱饭而落草为寇的苦哈哈,在梁山吃饱穿暖之后,也会产生一些别的需求。扑天雕李应和金枪手徐宁、立地太岁阮小二等人的家小被搬上了梁山,矮脚虎王英也娶了扈三娘,其他梁山好汉基本是两根筷子夹一根排骨——全都打光棍。
吃饭不成问题之后,很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宋江一直坐守穷山,其他好汉就会另谋出路,但是接受朝廷招安并在奸臣眼皮底下讨生活,显然不是能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就连双鞭呼延灼也会顾虑重重:回到京城,慕容贵妃会不会找我和霹雳火秦明的麻烦?
熟读水浒原著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是由于呼延灼的出卖,才导致慕容知府被秦明一棍子打死,慕容贵妃不是一丈青扈三娘,杀兄之仇不可能不报。
大刀关胜是蔡京赏识并提拔起来的,董平杀了东平府太守程万里一家,而程万里又是童贯的家庭教师出身,他们回到朝廷,是很难得到好脸色的。
关胜呼延灼等人尚且顾虑重重,豹子头林冲和青面兽杨志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宋江在梁山重阳节菊花酒会上高唱招安论调而被鲁智深武松当众硬怼的时候,所有梁山好汉都站在了鲁智深一边,异口同声地给发狂踢碎酒桌的黑旋风李逵求情,宋江最后的狡辩和解释,大家嘻嘻哈哈不置可否。
首次招安被阮小七和李逵破坏,宋江还抱着一丝幻想,吴用站起来出了一个损招儿:“如今闲话都打叠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着也怕,那时却再商量。”
李逵和阮小七偷酒扯诏骂赵佶,很可能就是出自吴用的安排,他鼓动梁山好汉对官军大开杀戒,就是想断了大家招安的后路:杀人越多,仇恨越深,罪过越大,招安的可能性越小,招安后的日子会更不好过,这么浅显的道理,宋江把脑子从脚后跟里拿出来一想就会明白。
宋江能明白的事情,众好汉当然也明白,但是他们却支持吴用而孤立了宋江:“众人道:‘军师言之极当。’”
跟朝廷讨价还价受招安,显然不是一条好出路,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在污浊不堪的朝堂之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相逢一笑泯恩仇,有的只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当面说好话、败后下毒手,口称既往不咎,实则秋后算账。
有过官场职场经历的人都知道,得罪了上司,最好的办法就是卷铺盖走人,而且走得越远越好。杀了那么多朝廷官员和将领,得罪了那么多朝中奸臣大佬,还指望到朝堂上平安无事平步青云,也只有脑袋进了十吨水且官迷心窍的宋江会有此奢望。
以梁山之力,打祝家庄和曾头市尚且十分艰难,就更别提跟整个宋朝作对了。官军几次征讨梁山,派出的都是地方部队,十节度使原本就是受招安的盗魁,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看似梁山占了便宜,实则是蔡京的“以盗治盗”方略奏效——宋朝的基本方针是“强干弱枝”,梁山是该剪掉的枯枝,地方部队也是该扫落的败叶。
招安后进入朝堂不是明智选择,梁山枯燥乏味的日子也不好过,但这并不代表梁山军一点光明都看不到,有大智慧的花和尚鲁智深说的那番话,实际是为梁山想好了两条出路:“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反对的是招安后入朝为官,但并不反对大家各奔前程,他说的“一个个各去寻趁”,指的是两条明路:其一为化整为零减小目标,潜伏下来静观时变;其二为找一个好地方安身落脚,千万不能到仇人屋檐下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凭宰割。
梁山受招安后,按照朝廷的安排,是要进行整编和改编的,这一点,当过种家军提辖军官的鲁智深知道,关胜林冲等人自然也知道:如果不进行拆分,宋江拥兵自重,还是朝廷心腹大患,而且这祸患比他们在梁山啸聚的时候还大:朝廷发装备和粮饷,偌大一支军队却只听宋江一个人的,这岂成了唐朝末年的割据藩镇?
鲁智深的本意,是即使接受招安,也别搞成那么大一坨,大家要各找门路,先拆分成不能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小股势力分散到各处,不要跟朝廷死磕——禁军和厢军不禁打,但是种家军、杨家军、折家军却都很不好惹,如果朝廷把这些百战雄师调来征剿梁山,那就会是滚汤泼老鼠。
鲁智深能看到的问题,关胜林冲当然也能看到,所以在宋江被鲁智深怼得面红耳赤的的时候,大家都保持了沉默。在梁山小朝廷里,沉默就是一种态度,也就是不支持宋江而支持鲁智深。
关胜林冲和鲁智深的出身相似,他们也能看出在鲁智深身上,还藏着大家的第二条出路:跟着他一起投奔正在与西夏作战的老钟经略相公种师道。
种师道的官位不如蔡京,但显然要高于高俅,而且他麾下的边防军是朝廷的重要屏障,皇帝信任,奸臣不愿招惹,是一棵可以乘凉的繁茂大树。
被智真长老十分看好的鲁智深,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林冲关胜当然知道鲁智深投奔种师道去寻一个好前途,是不可能什么人都带去的,清风山三盗、揭阳镇三霸,这样的人,种家军也不会欢迎,但是那些有带兵作战经验的原朝廷军官,种师道肯定会热情接纳的,九纹龙史进有师父王进,行者武松跟鲁智深关系极铁,他们去种家军,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鲁智深极受种师道信任,这才派他来给小种经略相公帮忙。按照现在的说法,鲁智深到渭州属于“借调”或“派遣”,他的关系档案还在老种经略相公那里,他投奔种师道,不是招安而是归建。
这样一想,我们就知道至少有五伙梁山好汉会选择鲁智深找到的第二条出路,这五伙人中,自然要包括原本有军官身份的降将和唯鲁智深马首是瞻的二龙山以及少华山兄弟。
除了军官和兄弟,像阮氏三雄那样的草莽英雄,也并不反对投奔一个忠臣良将而为国建功——他们仇恨的是贪官污吏,对种师道那样的社稷干城,还是十分敬重甚至心向往之的。
原朝廷军官、鲁智深的好兄弟、有能力建功立业的草莽英雄,这三类人都会愿意跟着鲁智深到种家军中效力,像玉麒麟卢俊义、扑天雕李应那样的大财主,早就有“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的念头,在种家军为将,不但可以远离奸臣欺压,还有大把机会一刀一枪博一个封妻荫子。
吴用属于骑墙派,但却是赞成投奔种家军的第五种人:吴用属于精致利己主义者,他就像一只小老鼠,在洞口探头探脑、走一步看三步,在明知梁山不能持久、入朝风险太大之后,投奔种师道自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即使不能投奔种家军,吴用也会赞成鲁智深的化整为零静观时变想法——招安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选好时机。
梁山招安与靖康之变其实只隔了五六年(1120年、1121年到1126年、1127年),如果大家分散开去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悄发展,是有机会加入岳家军、韩家军的,像阮氏三雄那样的水军头领,也可以在黄天荡大显身手。
不管是分散潜伏还是投奔种家军,鲁智深想的这两条出路,都比宋江奴颜婢膝去哀求蔡京高俅要明智得多,这也是鲁智深敢跟宋江叫板的底气来源:我大喊一声投奔种家军,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至少有五种人会跟着我奔向光明,又有几人会跟着你一条道儿走到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康熙和宫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彭羕,三国时蜀官吏,字永年,广汉人。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详情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详情
刘弗陵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天子,英姿勃发,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详情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详情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详情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详情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详情
魏延是蜀汉一个比较著名的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建兴详情
还不知道:古代上早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蓝玉和蒙古王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详情
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详情
高顺(?-199年2月7日),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一中郎将。史书记载高顺为人正详情
曹操在世的时候,虽然手下名将众多,但是曹操御下有方,兵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曹氏和详情
蜀汉后期,没有武将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不代表当时没有名将,其实在诸葛亮去世详情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第二个被秦灭亡的。赵国从公元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诸侯国到详情
看过楚汉时期的影视或者稍稍有去了解一下汉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刘邦和吕后这两夫妻详情
晁盖临死前为什么不直接把寨主之位传给宋江?梁山一个百零八好汉,可以说几乎个个详情
宋朝的朋党之争直接导致了王朝的衰落乃至灭亡,宋朝的朋党之争是怎样影响士风和政详情
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详情
梁山108将中,武功最好的10人和最渣的10人,分别是谁? 梁山有108好详情
对古代夏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夏天怎详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名将李如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详情
想知道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吗?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亚洲战役史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打西域龟兹,并取得了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关于这场战役,其中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知道:朱棣和元顺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老古话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这其中是有深刻的道详情
擂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主要流派有哪些?其实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详情
众所周知擂茶是我国茶叶最早的制作方法,啜擂茶是我国最早的饮茶方式,那么客家擂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众所周知擂茶具有消暑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又名三生汤,那么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详情
众所周知擂茶源自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从选料、制作、冲泡,都别具特色。那么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极善饮茶,就比如五道茶与擂茶,它们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了,那么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