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决定三国命运,如刘备获胜,孙权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彻底固定了三国的格局。在这次战役中,刘备率领的蜀军主力,出兵东吴。而东吴派陆逊为统帅,进行抵抗。陆逊在战役初期,先撤出山林地区,固守峡口,把几百里的困难地形让给了刘备。
在双方对峙几个月后,刘备被陆逊磨得“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再加上天气炎热,刘备将水陆军队调到岸上,选择阴凉之地驻扎。就这样,刘备建立了几十个营寨,连营七百里,给陆逊留下了可乘之机。
陆逊采取火攻,迅速的就攻破了刘备四十多个营寨,大败蜀军。刘备带领残余的少量人马,狼狈逃回白帝城。其余的蜀军,被东吴全部歼灭。史书记载:
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蜀军经过这一次失败,元气大伤。虽然经过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努力将蜀汉风雨飘摇的局势稳定下来,可是还是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所以说,夷陵之战的胜负,对三国的局势影响深远。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准备的。他在伐魏和伐吴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伐吴。这是因为,在地形上,蜀汉处于长江上游,形势有利。而在将领上,在曹操死后,刘备已经成为有数的优秀将领。而东吴的都督吕蒙刚死,遍观东吴,已经没有可以和刘备相提并论的将领。再加上曹魏在东吴的侧背虎视眈眈,如果能够趁火打劫,东吴一定无法支持。
所以说,刘备在经过通盘考虑后,认为讨伐东吴的胜算比较大,所以发动了讨伐东吴的战争。
但是,令刘备意想不到的是,他遇到了东吴的年轻统帅陆逊。不管刘备使出什么伎俩,都被陆逊识破。刘备包围夷道的时候,东吴所有将领都要去救援,被陆逊拒绝。刘备在平地扎营诱敌的时候,又是陆逊拒绝了所有要求出击的东吴将领,拒不上当。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陆逊。如果没有陆逊这个对手,刘备的夷陵之战很有胜利的可能。
那么,如果刘备没有遇到陆逊,战胜了东吴的军队,三国的局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孙权的命运会怎么样,他是顽抗到底还是逃跑呢?
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刘备的意图来看。刘备到底是要灭亡东吴,还是只是要夺回荆州。我们从刘备的兵力来看,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虽然进行了动员,但是率领的军队也就只有四万多人,而抗击他的东吴的军队则达到了五万多人。在兵力上,刘备反而处于劣势。
要依靠这样的兵力来消灭东吴是很难的。刘备即便是消灭了孙权的部分军队,但是,自己的军队也会遭到相当的损耗。要消灭孙权,又要保证占领区的控制,还有防备北方的曹魏。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从这方面来说,刘备的战役企图还是以夺回荆州故地为主。至于下一步的行动,视情况而定。
在刘备的军中,为了在胜利后迅速接管荆州,还带来了一整套的荆州行政班子。这些人,出于对他们的安全考虑,刘备把他们安排在危险性最小的黄权军队里。没曾想,因为后路被切断,无法撤回的黄权带领他们投降了曹魏。
这一大批人才的归顺让曹丕十分高兴。他举行了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封赏行动。史书记载,当时这批人有黄权及领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在这些人人中,曹丕除了封黄权为侍中镇南将军、列侯外,还封了史郃等四十二人皆为列侯,为将军郎将者百余人。
从以上的种种迹象可以表明,刘备当时的战役企图是先击破当面的吴军,收复荆州。剩下的行动要看形势决定。这个形势最主要的因素,是看曹丕的动作。
在刘备和孙权的战争中,起最决定性的因素是曹丕的态度。但是,曹丕对刘备的威胁要比对孙权的小得多。由于刘备占有地形的优势,曹丕对于在山谷中的刘备军队,中间又隔着东吴的军队,基本没有什么行动的手段。但是,如果曹丕向东吴动手,那样,曹魏军队就可以直插东吴的侧背,占领东吴的核心地区。这样一来,东吴就面临亡国之灾了。
在刘备战胜东吴,占领荆州后,整个局势就要看曹丕的动作了。如果曹丕趁火打劫,夹击孙权,那么孙权就只有死路一条。而如果曹丕不攻打东吴,甚至从襄樊威胁刘备,那么刘备只能止步不前,固守荆州。
我们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曹丕不攻打孙权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刘备的政治口号是“汉贼不两立”,他和曹丕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且孙权当时已经公开投降了曹丕,曹丕刚刚登基,为了树立威信,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去破坏降约。因此,曹丕不会攻打孙权,他反而会暗中支持东吴,继续坐山观虎斗,准备渔翁得利。
刘备也是一个枭雄,他在继续攻打孙权的时候,会仔细考虑一下后果。依靠他的兵力,既攻击东吴,又防备曹魏,是力不从心的。因此,在夺回荆州之后,刘备会停止攻势,坐观其变。
这样一来,孙权没有亡国的危险,自然不会逃走。他会纠集最后的力量,在曹丕的暗中帮助下,和刘备抗争到底。而曹丕也乐得坐山观虎斗,看刘备和孙权两家斗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卫青和霍去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两人详情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详情
作为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详情
俗话乱世出英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关羽在曹详情
王平,字子均,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详情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详情
还不知道: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详情
对乾隆三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嘉庆详情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和乾详情
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驾崩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详情
对隋朝建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朝短短3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还不知道:隋朝结局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吴国,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详情
对宋朝皇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的皇陵详情
还不知道:明朝和清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秦朝名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嬴政灭六国详情
还不知道:清朝人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下面趣历史详情
公元1644年,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 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详情
众所周知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3子,人称李三郎。前半生杀伐果断英明神武,后半详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名将李如松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详情
想知道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吗?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亚洲战役史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界桥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是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详情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打西域龟兹,并取得了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关于这场战役,其中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案例,那么交战双方各自损失了多少人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知道:朱棣和元顺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为何说谥号是古代大臣的终极追求?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古代大臣就很看重谥号这个东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三则记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二则记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一则记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二十则记录详情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九则记录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八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七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六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五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晏几道 〔宋代〕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详情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十四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