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何融入刘关张的核心,最终创建了蜀汉政权?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是如何化解与关羽的矛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物是作者罗贯中刻意刻画的。一个是关羽,一个是诸葛亮。可以说,关羽贯穿了《三国演义》的前半部,而诸葛亮贯穿了《三国演义》的后半部。他们在《三国演义》里各领风骚,向广大的读者诠释了什么叫做忠义。

image.png

  因为志同道合的缘故,这两个人最终都来到了刘备的手下。关羽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员大将,而诸葛亮则成为刘备的军师,成为文官之首。这样,两人的人生就产生了交集,双方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矛盾,冲撞出了火花。

  一、诸葛亮和关羽的冲突。

  关羽其人,文武双全。历史上记载,他不但武艺出众,还喜欢读《春秋》。作为跟从刘备起兵的老部下,情同手足,恩同兄弟。在刘备阵营中,他是名副其实的老二。在很多时候,关羽被刘备派去独当一面,去担任独立作战的统帅。

  在徐州之战中,关羽兵败,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他在土山约三事,暂时投降了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关羽斩颜良文丑,解了白马之围。在报答了曹操的厚谊后,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家眷,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的麾下,继续为刘备效劳。

  这样一位将领,也有他的缺点。在史书里,说道他这个人“傲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当然,在《三国演义》里,也多处描写了他这方面的表现。正是他在这方面的缺点,使得他在镇守荆州的时候,和部下的关系处得很僵。

  以至于在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他手下的大将士仁和糜芳都带头投降。这造成了关羽费尽心力建造的坚固城防,被东吴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而关羽则落得个进退失据,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的下场。

  而诸葛亮在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之时,就为刘备制订了《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刘备对诸葛亮的才能大加赞赏,决定对诸葛亮委以重任。诸葛亮此人满腹经纶,正是荆州士大夫的代表。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关羽骄于士大夫,当然也不会对诸葛亮有什么好脸色。因此,双方的摩擦在所难免。

  在史书中也提到这一点,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

  (刘备)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可见当时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并不友好。可是诸葛亮要在刘备的手下干成一番事业,这样的氛围肯定不利于他的工作,那么,他是如何化解这种情况呢?

image.png

  二、关羽对诸葛亮的不满究竟来自哪里。

  其实,我们从《三国演义》里可以看出这种不满的原因。在诸葛亮之前,刘备就已经有了一个军师,这个军师就是化名单福的徐庶。徐庶与刘备在路上相遇,与刘备交谈后被任用为军师。

  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徐庶料敌如神,他先是指挥刘备打败吕旷、吕翔的进攻,然后又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智取樊城。使得曹操损兵折将,最后只得扣押徐庶的母亲,让徐庶离开了曹操。

  我们可以看到,在徐庶担任军师的时候,刘备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也没有见到关羽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倒是在战斗中听从徐庶的指挥,屡屡获胜。可是,为什么到了诸葛亮这里就变得完全两样了呢?这个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

  第一个原因是关羽和诸葛亮脾气不投,对他的做派感到不满。

  关羽也是文武全才的人,他和刘备相处时日很长,多多少少也沾染一些刘备身上的文学气息。但是,他终究是武夫出身,喜欢直来直去,对那些文士的矫揉造作感到讨厌。

  徐庶其人实际上是个武人出身,他幼好学击剑,还曾经为人报仇杀人。后来被朋友解救,才折节向学,虽然学得一身本事,但是本性未改。他来到刘备的阵营,刘备、关羽和张飞都和他是一路人,尤其关羽也是杀仇逃难的人,当然是脾气相投。因此,关羽对徐庶没有那么多的反感。

  而反观诸葛亮。诸葛亮一身名士的作风,这种作风可以说和刘备的阵营格格不入。甚至可能是关羽鄙夷的做派。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就有各路人为他做了铺垫。虽然烘托出诸葛亮的不凡,可也更引起关羽的不满。尤其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更是让关羽认为诸葛亮此人架子太大,不是自己这些人的伙伴。

  个原因是权益分配方面的原因。

  在关羽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中,权力分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过去,关羽是刘备手下排第二的人物。由于他文武双全,所以他经常在刘备出战的时候,作为刘备的替身掌管全面。比如在徐州之战时,刘备出战,就留下关羽作为下邳太守留守后方。

  而如今诸葛亮一来,深受刘备的器重。和徐庶甘当辅佐,绝不插手具体行政事务不同,诸葛亮摆明了是要行使行政权力的。而且还是刘备一人之下的文官之首。作为老人,这当然会引起关羽对诸葛亮这个新人的不满。

  因此,关羽才会伙同张飞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明确表示不悦。只是在刘备亲自出面予以解释疏导,才得以暂时压制下去。

  三、诸葛亮是如何化解与关羽的矛盾的。

  诸葛亮当然知道关羽对自己的不满。这早就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在投入刘备阵营之前,诸葛亮就对刘备的情况做了了解调查。作为刘备文武的左右手,诸葛亮当然要化解关羽的不满,这样才能团结刘备集团的人们,去实现他和刘备的战略设想。那么,诸葛亮是怎样化解和关羽的矛盾呢?

  1、 借助刘备的权威,压制关羽张飞的气焰。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之初,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虽然他和刘备相互间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关羽张飞来说,并不知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就必须要有人为他撑腰,这个人就是刘备。

  刘备在这个时期,主要是调和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的关系。诸葛亮尽量不和关羽张飞发生冲突,大部分的事物还是通过刘备去协调办理。当关羽张飞对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发出怨言的时候,也是刘备出言解劝,才避免了双方的冲突。

  等到了火烧博望坡的时候,到了诸葛亮初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在调兵遣将之前,就以防止关羽张飞不听将令为由,将刘备的剑印假借到手。这才在调遣兵将的时候压制住关羽张飞的反对,顺利完成了兵力的部署。这实际上,也就是借助了刘备的权威。

  2、 团结大多数群众,分化瓦解关羽的同党。

  关羽久在刘备阵营,当然和大家都有一段战斗的情谊。这种情谊也是刘备集团团结战斗的感情纽带。因此,关羽在这一方面,要比初入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强的多。

  虽然有刘备的扶持,可是如果关羽和其他人一起合起伙来,故意和诸葛亮作对,给诸葛亮难堪,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因此,诸葛亮在进入刘备阵营后,就对团结大多数人这方面很重视。

image.png

  由于关羽的脾气,再加上刘备的支持,诸葛亮对其他人的工作都很快见效了。但是,诸葛亮最大的目标是张飞。张飞在刘关张三兄弟中排行老三,在刘备集团中仅次于关羽。关羽和张飞都对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感到不满。因此,有张飞的支持,关羽依然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因此,诸葛亮抓住张飞礼敬君子的性格,对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火烧博望坡后,张飞见识了诸葛亮的本事,马上就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趁机对张飞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日常加大来往交流,教给他一些谋略方面的知识,逐渐将张飞转变为自己的支持者。这样,关羽渐渐日趋孤立,就算是想和诸葛亮作对也有心无力了。

  3、 对关羽投其所好,化解他心中的矛盾。

  虽然诸葛亮在火烧博望坡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是张飞,更是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关羽依然对诸葛亮并不心服。

  其实,这种情况,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了。他在和刘备的《隆中对》里,就为关羽安排好了未来的位置。以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这个上将,毋庸置疑肯定就是非关羽莫属。这样,关羽在刘备的战略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关羽的后顾之忧。只要他听从刘备的指挥,在将来的刘备政权里,他依然是一个无人可以替代的角色。无论诸葛亮在将来的发展如何,也危及不到关羽的地位。

  而且诸葛亮抓住关羽自傲,好面子的特点,投其所好,尽量满足关羽的自尊心。比如在多个场合都夸赞关羽的长处,使得关羽在内心满足的情况下,对诸葛亮产生一种知己的情愫。比如刘备取西川的时候,收服了马超。远在荆州的关羽得知后,想要入川和马超比试武艺。

  诸葛亮给关羽回信说,马超虽然雄烈过人,也只不过是黥布、彭越一样的人,只能和张飞一样奋勇当先,远不如美髯公你那样绝伦超群啊。关羽看了信大笑,说“孔明知我心也”。由于诸葛亮依照关羽的性格对症下药,使得关羽对诸葛亮有了相见恨晚的知己感情。这样一来,关羽对诸葛亮的敌意就下降到了最低点,为将来双方握手言和打下了基础。

  4、 借守卫华容道,采取最后一击,让关羽彻底低头。

  如果仅仅是讨好、奉承关羽,是无法收服关羽的心的。要让关羽低头,那必须在心理上彻底摧垮他。所以,诸葛亮和刘备一起,以一出华容道彻底让关羽低头认输。

  关羽这样的人,依靠平常的手段,不管威逼利诱都是不能让他心服的。在张飞早就心服诸葛亮的情况下,关羽依然口服心不服。诸葛亮对此十分明白,于是在守华容道这件事上,就彻底给了关羽心底一击,让他彻底心服口服。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派遣众将去追杀曹操,却专门留下最后一个关口华容道不派人。而将领里也专门不派关羽承担任务。这明摆着是让关羽主动请缨,去守华容道。果然关羽按捺不住,进了诸葛亮的计谋。

  在守华容道这件事上,诸葛亮又明明白白指出,关羽会放曹操逃走。关羽不承认自己会出于私情放走曹操。这样,诸葛亮顺势让关羽立下军令状。

  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关羽倒逼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细节。当诸葛亮说曹操不走华容道也立军令状时,关羽的表现是大喜。可见关羽心中并不服诸葛亮,一心寻找诸葛亮的错失。

  不过,关羽去守华容道,明眼人都在心中知道怎么回事。连刘备都说,关羽此人义气深重,恐怕真的会放走曹操。而诸葛亮心中更是明白,关羽必然会放走曹操。

image.png

  既然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又要他去守华容道呢?这是因为,曹操在这个时候还不能死。赤壁之战时,东吴是孙刘联军的主力。和东吴相比,刘备的兵力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这个时候曹操死去,那么整个中国北方群龙无首,会陷入一片混乱。

  在这个时候,东吴强大,刘备弱小,赤壁之战的战果将会大部分落入东吴手中。这样一来,势力强大的东吴,是不会容许刘备的势力发展壮大的。以周瑜的性格能力,很可能会强行吞并刘备的势力。那么三分天下的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只有曹操继续活下去,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虎视眈眈,孙刘两家的联盟才有存在的基础。刘备才可能在此基础下,借助东吴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就必须放走曹操不可。这也就是诸葛亮说的曹操“未合身亡”的含义。

  那么要放曹操逃生,就只有关羽最合适。关羽自己坠入诸葛亮的计谋之中,还不自知。果然,关羽最后还是放走了曹操,回来甘领军法。诸葛亮做了个姿态,就在刘备的劝说下,放过了关羽。

  但是,经过这么一遭,关羽才真正的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了。诸葛亮这一次,采取的是诛心之计。一是利用关羽好大喜功的心理,让他自愿上钩。关羽在上当的时候毫无觉察,在此事过后,关羽一定会醒悟过来,知道自己和诸葛亮相差甚远。

  二是投其所好,送给关羽一个好名声。对于关羽这样的人,他对名誉的看重,远超过其他的一切。因此,送他一个重情重义,放走曹操的美名,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打动他。在此关羽会感到诸葛亮的美意,会对他产生感激之情。

  三是军令状。这个军令状是关羽所立,白纸黑字,让关羽推脱不得。虽然有刘备说情,诸葛亮也不追究,但是终究是个把柄落入了诸葛亮的手中。虽然关羽不言,诸葛亮不言,可是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关羽这样重然诺的人,会把此事放在心上。自此之后,关羽在诸葛亮面前就难以再表现得过分了。

  结语:

  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集团后,由于是新加入的成员,和这个集团有着一个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和过去的老人产生一些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和关羽的关系问题。

  关羽是刘备手下最有能力的将领,是刘备不可或离的左右手。如果和他的关系处理不好,轻则造成刘备集团内部的不团结,重则会使得刘备集团人心涣散,分崩离析。

  诸葛亮对待这个问题十分慎重。他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战略。在不和关羽发生表面冲突的情况下,对他的环境、心理采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逐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最终诸葛亮采取恩威并济的办法,终于收服了关羽,让关羽对自己心服口服。从此,诸葛亮真正融入了刘关张的核心,使得刘备集团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最终创建了蜀汉政权,成就了一番功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