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死后,为何安史之乱还能持续那么久呢?
2022-07-13 16:24:04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安史之乱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浩劫让当时唐朝的北方地区一片狼藉。并且为了镇压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唐朝从西域地区抽调精锐兵力,回到中原平面叛乱,间接导致大唐所掌握的西域地区逐渐被吐蕃所蚕食。

image.png

  然而在这场自755年12月16日至762年2月17日,历时7年2个月1天的大唐史诗级浩劫当中,这场叛乱的主导者,安禄山却在公元757年就被其儿子安庆绪所谋害。那么为什么在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仍然持续了好几年呢?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军的领导者不止一个

  安史之乱顾名思义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的,针对唐朝的叛乱。在叛军当中,安禄山的实力相对较大,安禄山也因为其他的原因知名度较广,而叛军集团的副总-史思明的存在感就相对较低。但这并不代表史思明,在叛军当中是一个无能之辈。

image.png

  在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将安禄山杀死以后,安庆绪领导着叛军继续与唐军作战。而在安庆绪与唐军作战失利之后,史思明将安庆绪杀死,统领剩下的叛军。但是史思明也遭遇了和安禄山一样的问题,都被自己的儿子干掉了。于是在这一阶段,叛军由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领导,直到安史之乱被彻底平灭。

  其实在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唐军和叛军打的还是有来有往的。在某一个时期之内,将叛军挡在潼关之外。但是由于唐玄宗刚必自用,以外行指导内行,将长安周边少有的精锐唐军葬送殆尽,并顺利地把叛军放入潼关之内,长安也随之失陷。

  在经历了马嵬驿之变以后,大唐朝廷开始抽调在西域的精兵,着手收复失地。唐军集结了优势兵力,开始对阵叛军,却仍然遭到失败,来自西域的大唐精兵损失殆尽。翻来覆去的又打了好几年才联合回鹘骑兵,一起将叛军的所有反抗全部扑灭。

  虽然安史之乱发动以后,唐军及时抽调西北边军入关作战。但是唐政府政令多出,多次因为非军事原因造成战场上的惨败。潼关之战不仅自己弄死了高仙芝,还把当时在关中的军队全部败光,潼关也拱手送给了安禄山。

  在灵宝之战中,哥舒涵所带的两镇边军被判军全歼,当时大唐所能拿出的最精锐部队,在这一战当中灰飞烟灭。在相州之战,大将李嗣业战死,镇北大军实力大损,士气不再。唐朝在北方的战斗部队,数量已经不足以支撑战事,而在江南地区的军队仅能自保而无法用于进攻作战。后来不得已借用回鹘军队作为突击力量,逆转局势!而这也是唐王朝缺兵少将的一个真实写照。

  要打仗的话不能缺钱,不能缺粮,更不能缺兵,大唐在经历安史之乱多次损耗之后,可战之兵已不足矣!玄宗退位以后,不仅叛军内斗加剧,唐军各节度使也开了内斗模式,唐玄宗在位期间,虽然任用奸臣,处理朝政,但不管在内政还是军事上,唐玄宗都拥有绝对的掌控力。然而安史之乱打断了这一节奏,唐玄宗在太子李亨登基以后,失去权力,逐渐退于二线。虽然李亨获得了皇位,但他并没有获得军心。

  虽然叛军连续换了四个领导,极大地削弱了自己的能力。但是从唐肃宗李亨开始,唐军各节度使也开始内斗,自乱阵脚。在这其中,兵力最多实力最强的朔方镇和河东镇斗得最激烈,并多次因此影响战斗。

  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大唐朝廷的威信越来越低,皇帝说话越来越不好使。有的藩镇听调不听宣,有些藩镇对于作战任务漫天要价。迫不得已唐王朝借用回鹘骑兵入中原平叛,而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这种行为严重消耗了大唐王朝的生命力,而愈演愈烈的藩镇自立,也开始为大唐王朝敲响了丧钟。

  结语: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唐玄宗在潼关之战保持清醒,手不要伸得那么长,让唐军稳扎稳打,虽说不能短期内平灭叛乱,但是至少可以保证长安不被叛军占领。而唐玄宗自己也不会仓皇出逃,被迫弄死自己的爱妃。

  然而历史是残酷的,大唐军队在多次战斗当中都有歼灭叛军主力的机会,然而大唐朝廷不是插手指挥,就是自己杀掉自己的大将,要么就是自己内斗,各种表演让叛军苟延残喘长达七年多。如此作为,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