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和曹参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萧何临死前为何推荐他接任丞相
2022-08-16 09:47:23 淮南子 刘长 刘安 刘邦

  萧何死前为什么举荐曹参接任丞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萧何、曹参是杀沛县县令,立刘邦为“沛公”,与刘邦一道在沛县起兵反秦的两位汉代开国功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足见其在功臣中的地位。萧何的贡献,一是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安抚秦民,为前线输送兵卒粮草,使刘邦战败后常得到补充,从物质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二是任丞相后为汉制定律令,处理政务,依律令执行:在生活上提倡俭朴,不滋事扰民。这些措施使得饱受战乱之苦、穷困已极的人民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能在一定的律令下生活,自然感到环境宽松,人人自安,极大地巩固了新建立的政权。

image.png

  萧何拥有这样的政治资本,却不居功自傲,处事更为谨慎。他与曹参本是故交,但在确定元功位次时,群臣皆推曹参为第一,认为他身受七十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只有鄂千秋的反对,认为曹参这样的人有上百,对汉的作用并不突出,只有萧何经营关中支援前线才是万世之功。

  结果使曹参屈居第二,导致二人关系疏远。但萧何没有困这种疏远而妒贤害能,临终仍推荐曹参为相,进一步巩固了汉的江山。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萧何算得上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政治家。此外,在治家问题上,萧何也算得上是一个榜样。他初封侯时,食邑八千户,定为元功之首又增加了二千户,而他们父子兄弟十余人都封有食邑,这样的待遇算得上是全国的首富了,但他依然勤俭持家,不奢侈浪费,这种作风很值得发扬光大。

  曹参和萧何可谓心心相印。萧何去世,曹参即断定自己“将入相”,足见他对萧何的了解;而曹参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也足见萧何的选择十分正确,说明二人是知音。为什么曾参“不治事”呢?

  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相同,即大乱初定,不能再生事扰民,作为丞相,曹参是洞悉时务的,他不另立政策,只是遵照刘邦和萧何制定的律令行事,不仅维持了政策的连续性,而且也是使人民更好的休养生息。为了实现尽心守职,避而过失,曹参用人也十分注意。

image.png

  排斥那些专挑字眼、苛刻深求的人,只用敦厚老实人,似乎有意压制开拓精神,反对创新;但从当时的实际来考虑,老百姓实在经受不起干扰。

  曹参被称为名相,他“不治事”被传为美谈,实际上是以“无为”亲实现有为。这也是他的一种贡献。守面勿失是一种策略只能根据现实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