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企图弑父篡位的朱高燧为什么最后是善终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明朝时期企图弑父篡位的朱高燧的故事。

  大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时,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朱棣生了一场重病,他绝不会想到这场病会让他看透一个儿子的本心。正是这一场病让朱棣的三儿子赵王朱高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谋划,朱高燧准备趁老爹朱棣病重,谋划毒杀朱棣,然后再矫诏立自己为皇储,从而登上皇位。

  朱棣一生共有四子,抛去第四子夭折之外,他只有三子,也就是长子即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

  朱棣的这场大病让很有夺取皇位野心的小儿子朱高燧坐不住了,因为朱高燧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是太子朱高炽,名正言顺的大明合法继承人,二哥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扳倒朱高炽自己当继承人的汉王朱高煦,所以有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两尊大神在,不采取点手段,皇位根本轮不到朱高燧这里。

  因此朱高燧与自己的属官密谋趁朱棣病重勾结太监毒杀朱棣,然后再矫诏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改立朱高燧为太子,这样用传位诏书就能使得朱高燧名正言顺登上皇位。

  在《明史》中记载为:(朱高燧)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可见朱高燧野心有多大,但是很可惜朱高燧的计划没有成功被人告发了,于是朱棣震怒,想要将朱高燧杀掉,幸亏老实厚道的朱高炽站出来为弟弟求情,最终朱高燧才免于被父亲朱棣所杀。

  从史书上观朱高燧的所为,为了皇位都有了弑父之心,而且他不仅想弑父,之前还多次构陷大哥朱高炽,相比之下他比同样想篡位的二哥朱高煦还狠得多,但是朱高煦最终却被烹杀而朱高燧却安然无恙,下面就说说朱高燧为何能比二哥朱高煦幸运得多可以善终。

图片.png

  朱棣一生不好女色,只爱嫡妻徐皇后一人,而朱棣一生的九名子女,前七名子女皆是徐皇后所生,后来徐皇后不能生育,朱棣才又和其他妃嫔生育了一子一女。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女,自幼就十分聪慧,才华过人,素有“女诸生”之称,朱棣与徐皇后婚后十分恩爱和谐,她也为朱棣生育了三子四女。

  朱高燧就是朱棣与徐皇后所生的最小儿子,他生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在徐皇后所生的子女中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由于是幺儿,因此朱高燧自幼就十分得父母疼爱。

  朱高燧尤其是与母亲徐皇后关系最为亲密,别看朱高燧后来不咋样,但是他自幼就最敬怕的人就是母亲徐皇后,其实徐皇后在子女中威信力要比朱棣还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都对她敬畏有加,如果徐皇后没有早逝的话,朱高煦和朱高燧会收敛很多。

  据《明史》记载:(朱高燧)终日侍(徐皇后)侧,不敢逾越,惟聆母后教训。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高燧在母亲徐皇后面前十分恭顺,颇有乖乖儿的姿态。也可以看出徐皇后确实是在儿子们面前很有威慑力,而母亲徐皇后也可能是唯一能让朱高燧变得乖巧恭顺的人,这也说明朱高燧对母亲还是极为孝顺。

  朱棣为人尚武,他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为骁勇的人,因此朱棣十分注重对儿子们的弓马骑射教育,但是偏偏长子朱高炽自幼喜好读书,体型又十分肥胖,跟武字挂不上钩,所以朱棣就把弓马骑射教育倾注到了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于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都十分骁勇彪悍,与朱棣的风格很像。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厉行削藩,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二子湘王朱柏、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先后被朱允炆削除封爵,其中湘王朱柏更是被朱允炆逼得自焚而亡。

  于是还是燕王的朱棣就在北京发起了靖难之役反抗大侄子朱允炆的削藩,在靖难之役起事后,朱棣留长子朱高炽镇守北京守护老巢,而骁勇彪悍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则被朱棣带在身边一同到前线去征战。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燧年仅16岁,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作战却十分骁勇,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功劳,不过毕竟朱高燧毕竟当时年幼,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贡献肯定比不上镇守北京的大哥朱高炽还有在前线冲锋陷阵的二哥朱高煦。

  在朱棣登基之后朱高燧的声望远不如大哥朱高炽和二哥朱高煦,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初朝廷中文臣以解缙等为首的人支持朱高炽成为太子,武将则是以丘福等为首的人支持朱高煦成为太子,唯独没有人支持朱高燧成为太子。

  没人支持不代表朱高燧没有野心,随着朱棣登基之后,他对小儿子朱高燧越发宠爱,这也激发了朱高燧的争夺储位的野心。

  一开始朱棣认为朱高炽颇为文弱,而朱高煦骁勇善战与他很像,颇属意于让朱高煦成为太子,但是最终在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出于遵循礼法以及对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的喜爱,册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并分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图片.png

  朱高燧的封地本来在河南彰德府(现今河南安阳),但是朱棣出于对朱高燧的喜爱和信任命他留守北京,并让北京的官员所有政务先行请示朱高燧才能做决定,这说明了朱棣对朱高燧十分认可。

  因此朱高燧虽然被封为赵王,但他内心中更觉得凭借朱棣对他的喜爱和认可,他完全可以取代大哥朱高炽成为太子。

  于是朱高燧逐渐和二哥朱高煦走得越来越近,与朱高炽竞争太子之位失败后,朱高煦也没有死心,他常以李世民自居,自认为自己最终肯定能把朱高炽整掉成为太子。

  而朱高燧与朱高煦走得越来越近,他也是想希望借助朱高煦的力量扳倒朱高炽,毕竟朱高炽如果不下去,那么他和朱高煦谁也别想当太子,所以两人经常联合起来构陷朱高炽。

  不过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俩在母亲徐皇后在世时却不敢过分构陷朱高炽,毕竟他们都敬畏母亲徐皇后,直到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去世,他们俩才开始明目张胆的构陷朱高炽。

  在《明史》中记载为: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

  这意思就是说朱高燧与朱高煦合谋夺取太子之位,多次构陷朱高炽以及支持朱高炽的官员。

  在二人联合对付朱高炽期间,一直是朱高燧当先锋,因此朱高燧的野心也很快被朱棣所看出来,永乐七年(1409年)朱高燧勾结二姐永平公主朱月贵构陷朱高炽的阴谋暴露,朱棣十分震怒,于是朱棣先是诛杀了朱高燧的心腹赵王长史顾晟,并褫夺了朱高燧的冠服,还准备将朱高燧贬为庶人。

  多亏了朱高炽宅心仁厚,他拼命向父亲朱棣求情宽恕朱高燧,由此朱高燧才得以被朱棣宽恕下来,朱棣给他换了长史董子庄辅导他,朱高燧才大为收敛。

  在董子庄的教导下朱高燧表现得十分不错,他的行为较之前大为收敛,不过不要以为他真的就此放下了自己的野心,只是朱高燧发现老爹朱棣太狠了,所以他才故意表现得十分听从董子庄的教导,把自己隐藏了起来。

  此后十多年里只剩下老二朱高煦继续针对朱高炽,处处构陷朱高炽,而朱高燧的熄火也和朱高煦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朱棣曾经感叹朱高燧果然是改过自新了。

  永乐十八年(1420年)能监督匡正朱高燧的长史董子庄去世,朱高燧表面很悲伤,其实他内心中十分开心,因为正直的董子庄终于死了,没人再能监督他了,于是朱高燧就又开始暗中培养心腹等待机会准备夺取太子之位,只是这一次他十分小心谨慎在暗中操作。

  终于在永乐二十一年朱高燧找到了机会,五月份朱棣生了一场重病,于是朱高燧就找到心腹赵王护卫指挥使孟贤商议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夺取太子之位,孟贤引荐了谋士高以正一同谋划这些事。

  高以正给朱高燧出主意,建议让已经被朱高燧收买的朱棣身边宦官杨庆及其养子伺机毒杀朱棣,然后再让朱高燧的心腹钦天监王射对外称星象有变,太子不利于国家,并以此为由再让杨庆养子矫诏废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太子,再对外公布朱棣死讯,再加上孟贤统率军队在外协助,这样朱棣一死,有了矫诏旨意,朱高燧就能顺利继位了。

  高以正的计划确实很完美,因此朱高燧一伙人就决定如此行事。计策定下来之后,高以正为了帮扶自己的姻亲王瑜,他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王瑜,并告诉王瑜只要听自己的将来就有荣华富贵而来。

  这个王瑜一想这件事太危险了,不如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朱棣,这样朱棣不就能给自己一身荣华富贵了,而且报告给朱棣的话还没有风险,没有风险就有富贵,那岂不是比冒险得到的富贵更划算,于是高以正前脚刚走,王瑜就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朱棣。

  本来病很重的朱棣听说儿子朱高燧想毒杀自己,立刻这病就被气的好了一大半,于是朱棣派人将孟贤、王射、杨庆、高以正等人都抓了起来,把他们全部抄家,果然在孟贤家中抄出伪造的传位诏书,这一下人证物证俱在。

  朱棣就把朱高燧召过来质问,他厉声质问朱高燧:“这事真是你干的吗?”

  朱高燧当时害怕至极,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深知老爹朱棣的脾性,朱棣如此质问他就代表着已经对他起了杀心,确实朱棣当时已经有了杀子之心。

  这时候多亏朱高炽站了出来救下了朱高燧,《明史》记载: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朱高炽这意思就是把锅都推到了孟贤、高以正等人身上,他认为都是朱高燧手下的人怂恿其弑父篡位,朱高燧肯定不知内情。

  最终在朱高炽的苦苦哀求下,朱棣才熄下了怒火,只将孟贤、高以正等人诛杀,王瑜也确实得到了荣华富贵,王瑜后来被授予世袭锦衣卫千户之职,可以说子孙后代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了。而朱高燧则被严密监管起来,从此之后朱高燧就夹起尾巴做人,完全收敛起来。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朱棣北伐的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等人担心军中有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心腹之人,如果公开朱棣病逝的消息会对朱高炽继位不利,于是他们秘不发丧,并派人连夜密报朱高炽请他在京城做好准备继位,这才使得最终朱高炽顺利继位。

  明仁宗朱高炽为人比较宽厚,他登基之后对一直构陷与自己做对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没有追究,而是以德报怨,对他们封赏有加,并让他们安心在各自的封地享受荣华富贵。

  朱高燧到了彰德府封地之后,得到了朱高炽很多赏赐,而他也终于认可了大哥朱高炽继承皇位的事情,他对朱高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在就藩之后主动向朱高炽交出了他的常山护卫左右两卫所的兵权。

  本来朱高炽凭借自己的宽仁厚义和以德报怨收服了弟弟朱高燧,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炽命太短,在位仅十个月就去世了,朱高炽去世之后,其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继位后依旧延续父亲朱高炽的安抚之策,对两位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赏赐丰厚,不过这却让朱高燧野心又重新复燃起来,朱高燧觉得侄子年轻可欺,毕竟当初他老爹朱棣就是这么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到了皇位,因此朱高燧又觉得自己可以效仿老爹朱棣了。

  不光朱高燧这么想的,连他的二哥朱高煦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朱高煦还果断采取了行动,朱高煦打算在自己的封地乐安州(现今山东惠民县)起兵造反,朱高煦还提前联络了朱高燧打算两人联手一起把侄子朱瞻基变成第二个朱允炆,毕竟两人当初都参加了靖难之役,在推翻皇帝这比较有经验。

  但是朱高燧却十分狡猾,他对朱高煦的联络采取了置之不理的策略,他的藩王护卫常山卫只剩下常山中卫和仪卫司两个卫所,其中仪卫司只是礼宾队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卫所的兵权,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如果真响应朱高煦的话,即便事成之后也是扶朱高煦登上皇位,因此他既没有响应朱高煦也没有举报,他想坐山观虎斗,坐看朱高煦与朱瞻基开战,然后自己再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后来朱高煦果然在乐安州起兵反叛,效仿老爹朱棣也打出了靖难的旗号,不过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他直接亲率大军御驾亲征,仅两个月就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及其全家全部抓回北京。

  在回师途中朱高煦很快就向朱瞻基供出了自己曾经联络过朱高燧,想把朱高燧也拖下水,因此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陈山建议朱瞻基正好趁平定朱高煦叛乱的气势直接攻打彰德府,顺手把朱高燧也平了,否则万一朱高燧日后反叛反而成为祸患。

  对于是否顺手把朱高燧也一起抓起来平了,这让一向果断的朱瞻基犹豫不决,这时候大学士杨士奇表示反对,《明史》记载:(杨士奇说)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两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伤皇祖在天意乎?

  杨士奇这意思就是说朱棣一生总共就三个儿子,朱瞻基现在只有两位叔叔,朱高煦反叛罪无可赦,但是朱高燧并没有公开反叛,不应该加罪于他,理应厚待他,注意提防他就行,如果真把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抓起来,那朱瞻基是不是太对不起爷爷朱棣了。

  其实杨士奇也是为了朱瞻基好,毕竟朱瞻基只有两个叔叔,如果都被抓起来,那么朱瞻基将来在史书上就要留下恶名了。

  朱瞻基也理解杨士奇的意思,因此他采纳了杨士奇的意见,决定不追究朱高燧,但是也不能就此罢休。当朱瞻基回到京城后,很多朝臣都弹劾朱高燧知情不报,建议削除朱高燧的所有藩王护卫兵权并将其圈禁起来,于是朱瞻基就派人把这些弹劾朱高燧的奏折送到彰德府让他看,并给朱高燧写了一道嘉奖他没有附和响应朱高煦叛乱的圣旨。

图片.png

  早在朱高煦被抓之后,朱高燧在封地彰德府就已经害怕了,而朱瞻基玩的这一手恩威并施彻底击垮了朱高燧,当朱高燧看到这些弹劾他的奏折就已经吓得瘫软说不出话来,再看到朱瞻基下得这道嘉奖圣旨,朱高燧可谓是喜极而泣,《明史》记载: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

  至此朱高燧彻底绝了觊觎皇位的野心,他也终于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想图谋皇位,最终还能被大侄子朱瞻基赦免,能活下来有多么难得。

  同时朱高燧也明白侄子朱瞻基始终还是对自己信不过,因此他为了向朱瞻基表明自己的心意,主动向朝廷交出了常山中卫和仪卫司的兵权,朱瞻基为了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他只收回了常山中卫的兵权,特许朱高燧保留仪卫司。

  从此之后朱高燧在家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务和军事,只在家专心致志当一个富贵快活的闲王,因此朱高燧得以善终,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朱高燧病逝,享年50岁。听闻朱高燧病逝的消息,朱瞻基还特意表现出十分的悲痛,为此罢朝三日,后来让朱高燧的儿子朱瞻塙承袭了赵王爵位。

  此后赵王爵位一直由朱高燧的后人世代承袭,而朱高燧的后人也一直安分守己,不仅不给朝廷添乱,还经常赈济穷苦百姓和受灾民众,在彰德府一带颇有贤名,直到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的末代赵王朱由棪在逃避清军的途中去世,赵王一脉才彻底断绝,可以说朱高燧的赵王世系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