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不管男女都留着长指甲,是因为什么?

  在封建王朝思想的输出下,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尊卑等级的观念,“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在电视剧中,我们能看到清朝后妃留着长指甲,带着指甲套。那么她们为什么留着长长的指甲呢?这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留长指甲的习惯。

  《韩非子》记载,战国时韩国国君韩昭侯周围的侍臣,全都蓄着长甲。古代的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留长指甲。因为古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伤。所以无论是头发还是指甲都会好好保护。

  《后西游记》里就有这样一段:“尖尖手,长指甲,头戴飘飘巾,身穿花花服,走路摇摇摆摆,自然是个文人。”

  由此可见,长指甲是文人的标配。长指甲是中国厚重文化的传承,上演着指尖上的风流篇章。

  孔子的画像上,他的指甲是长长的。我们看到清朝皇帝的画像,以及清朝官员的照片后发现,男人也留长指甲。

  既然男人都留长指甲,那么历朝历代的女子,只要有条件,更会留长指甲。

  为了追求美。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美,不仅仅需要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还需要身材窈窕,手如柔荑。伸出一双春笋般的纤纤玉手,“柔荑春笋蘸丹砂,腻骨凝脂贴绛纱”多么美啊!

  脸是女孩子的第一个门面,手是女孩子的第二个门面。 一双娇嫩、柔美的手是有灵性的。一双漂亮的手,如同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口;修长的指甲,如同樱桃小口一样,是会说话的。手,等同于一张美丽灿烂的笑脸,所以人们常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

  87版《红楼梦》,拍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段时,需要拍出宝钗圆润,细腻的臂膀和柔荑般的玉指。否则无法体现原著,也无法让宝玉看呆了。

  饰演薛宝钗的张莉,她的手达不到杨贵妃宝姐姐的丰腴程度。为了把宝姐姐丰腴润泽的手拍好,王扶林导演就把女演员叫来,一个个仔细寻找。

  最后王扶林导演发现饰演迎春的金莉莉手很丰盈润泽,符合宝钗的手,于是就让金莉莉来当张莉的替身,拍摄“羞笼红麝串”这场戏。

  导演为了一双手,而大动干戈。由此可见,手的重要性。手能令人物传神,能令对方痴迷。

  而女人的第二个门面上,指甲是眼睛,是精髓。大红的指甲,是女人的精气神,是女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一般来说,地位尊贵的小姐们肯定有长长的指甲,因为她们养尊处优,可以很好地养护指甲。

  而做活的丫头们,相对来说就不太容易养长指甲了。干活的时候,指甲会折断。如果哪个丫头养了长指甲,一定是一个地位相对高的大丫头。

  指甲长短代表地位高低。

  劳动人民是不能养长指甲的,因为他们需要劳动。指甲长了不方便。

  《红楼梦》中,晴雯就养了两根葱管一样有三寸长的,染了凤仙花的红色长指甲。晴雯生病了,请大夫来诊治。我们看看原文:

image.png

  只见两三个后门口的老嬷嬷带了一个大夫进来。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了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得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有一个老嬷嬷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那大夫方诊了脉。

  看了这段描写,对于晴雯的身份、美丽都有了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啊!竟然养了这么漂亮的手和指甲!大夫误以为,怡红院是小姐的闺房,晴雯是千金小姐。

  贵族女子和奴仆留长指甲,民间女子同样也会留长指甲。张祜也曾在《听筝》一诗中,描绘了唐朝普通女子的指甲。“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

  女子的红指甲是如何形成的呢?

  用凤仙花染得。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后,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古代女子,一般在晚上的时候,将凤仙花捣碎,加上白矾,然后涂在指甲上。再用大的花叶子包裹上,之后用线或者用马莲叶子将包裹着花叶的手指缠上。第二天一早,指甲就变红了。

  为了保护指甲,还发明了指甲套。

image.png

  宫廷女子历来是统领潮流的女子。她们的妆容、发型、服饰和指甲都统领潮流。到了清朝的时候,后妃们不仅留长指甲,而且为了保护指甲,更为了美丽,还为自己的指甲套上指甲套。

  据说慈禧太后的两个无名指和小手指的指甲长达七八寸。慈禧的指甲上戴着各种各样漂亮、奢华的指甲套。例如镂空嵌丝珐琅的指甲套、纯金的指甲套等等。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指甲套有:玳瑁嵌珠宝翠玉葵花指甲套、金錾古钱纹指甲套足、玳瑁嵌珠宝花蝶指甲套、金护甲、玳瑁嵌米珠团寿指甲套等等。

  古代女子为了自己的手和指甲真是煞费苦心。每位女子都希望拥有“柔荑春笋蘸丹砂,腻骨凝脂贴绛纱”的纤纤玉指。

  古代许多诗词都是描写女性的手和红指甲的。例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等等。

  这些诗词形成了指尖上的文化与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