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亭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要对袁术网开一面?

  历史上曹操袁术是死对头,那么匡亭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要对袁术网开一面?每次曹操都是围而不合,始终给袁术留出一条生路,让他逃到了寿春,今天趣历史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讲其中奥妙。

  袁术为什么要进攻兖州?

  初平三年,术遣孙坚刘表于襄阳,坚战死。——《后汉书·袁术传》

  公元191年,为了拓展南阳的战略空间,袁术趁荆州牧刘表刚刚上任,立足未稳之时,派孙坚南下攻打襄阳。孙坚虽初战告捷,但却在追击刘表的部将黄祖时,不幸中暗箭身亡,使袁术痛失麾下第一尖刀。随后,刘表在荆州站稳了脚跟,袁术已失去攻占襄阳绝佳机会。

  但是,袁术的烦心事还没有完。

  四年春,(曹)军。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三国志·武帝纪》

  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作战时阵亡,从而使兖州出现了权力真空。此时,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敏锐地抓住这稍瞬即逝的机会,入主兖州填补了刘岱留下的权力真空。随后,曹操用计大破黄巾军,从而在兖州站稳了脚跟。

  此时袁术所在的南阳郡,就被北边的曹操(兖州),以及南边的刘表(荆州)夹在了中间,呈“夹心饼干”状态。而雪上加霜的是,随后刘表又断了袁术的粮道,让袁术处于后继无粮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袁术要摆脱困境,就只能主动出击,拓展南阳或者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那么,袁术应该主动向哪个方向出击呢?

图片.png

  1、西北方向:占领河南尹不能化解袁术面临的困境 南阳郡的西北方向是河南尹。但此地因连年战乱,已遭到严重的破坏。而更重要的是,占领河南尹又会处于曹操、张扬、(董卓)凉州军的包围之中,还是达不到破局的目的。

  所以,袁术不能向西北方向出击。

  2、东面:徐州的陶谦是袁术的盟友 南阳郡东面的徐州是陶谦的地盘。在当时,袁术、公孙瓒、陶谦属同一阵营,盟主是袁术;而袁绍、曹操、刘表则同属袁绍阵营。在这两大阵营之间的争斗进入白热化之际,袁术不能自乱阵脚,向盟友下手。

  所以,徐州也不是袁术的目标。

  3、东南方向:移屯扬州不是最佳选择 南阳郡的东南方向是扬州。而袁术也早就未雨绸缪,在扬州布好了局。公元192年,袁术用武力赶走了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也是他的从兄袁遗,并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

  扬州北上可吞并徐州,南下可经略江东,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战略地位。也就是说,从南阳移屯扬州,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但是,要想在扬州站稳脚跟,就必须拿下徐州及江东。这对袁术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袁术是不会用此选项的。

  4、西南方向:孙坚阵亡后,袁术对夺取荆州已有心无力 南阳郡的西南方向是荆州。此前,袁术想趁刘表新上任,荆州内部不稳之时,迅速拿下襄阳,因此,他派出麾下第一猛将孙坚出征荆州。但天不遂人愿,结果襄阳城未破,孙坚却不幸中暗箭身亡。此后,刘表完成对荆州的整合,各项工作均进入正轨,袁术也失去了攻占荆州的最佳时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袁术选拔继续死磕荆州,那么,就会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这与袁术寻求速战速战,尽快摆脱刘表、曹操的夹击,避免成为“夹心饼干”的目标不符。所以,继续南下进攻荆州不再是袁术的选项。

  5、东北方向:拿下兖州就能避免成为“夹心饼干”,而且可实现与公孙瓒夹击袁绍的战略目标从南阳郡鲁阳出发,借道豫州(袁术地盘)就可进攻兖州。只要拿下兖州,袁术就能扭转被动的局面:摆脱被刘表、曹操南北夹击的困境,转而与公孙瓒(幽州)南北夹击袁绍(冀州)。

  另外,曹操当时羽翼未丰,在名气上比刘表、陶谦都要稍逊一筹。而袁术也认定曹操是个软柿子,在进攻刘表受阻的情况下,袁术决定要“捏”曹操这个软柿子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当时入主兖州属于名不正言不顺。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的作战时阵亡后,朝廷马上又任命金尚为兖州刺史。但是,曹操却抢先一步入主兖州,并阻止金尚上任。所以,曹操的“兖州刺史”是自封的,还未得到朝廷的承认!

  (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曹操)已临兖州,(金)尚南依袁术。——《三国志·吕布传》注引《典略》

  金尚在曹操的阻挠下,无法进入兖州就职,无奈之下,只好投靠袁术。这就给了袁术名正言顺地出兵兖州的理由:以帮助金尚上任为由,北上攻打兖州(曹操)。

  综上所述,主政南阳的袁术南下进攻荆州受阻,而曹操则成功在兖州站稳了脚跟。此时,刘表、曹操就对袁术形成了南北夹攻的战略态势。更糟糕的是,刘表又釜底抽薪,断了南阳的粮道,在这种情况下,袁术唯有主动出击,拓展南阳或开拓新的战略空间,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根据南阳所处的地理位置,袁术要破解困局,最佳方案是借道豫州(袁术地盘)进攻兖州。只要拿下兖州,袁术就能破解被刘表、曹操夹击的不利局面,而且又可达成与公孙瓒南北夹击袁绍的战略目标。

  所以,破解被刘表、曹操夹击的不利局面,达成与公孙瓒南北夹击袁绍的战略目标。就是袁术进攻兖州的原因。

  袁术的兖州战略:先“引蛇出洞”,再在匡亭“内外夹击”歼灭曹军

图片.png

  曹操亲自坐镇在兖州的鄄城,而夏侯惇则驻守在濮阳(东郡治所)。鄄城与濮阳呈犄角之势,袁术如果攻其中一城,另一城的驻军就会过来夹击;而如果分兵进击,则会造成兵力分散,很可能会形成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此时如果刘表趁虚从背后来袭,则袁术就会陷入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的窘境。

  而曹操坐镇在鄄城是有目的的。因为鄄城靠近袁绍的地盘,而当时曹操与袁绍是盟友关系,如果曹操遇袭,袁绍必定会出兵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袁术贸然进攻鄄城,将会遭到袁绍、曹操的联合反击,袁术必败无疑。

  袁术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也绝非泛泛之辈。事实上,在决定出征兖州前,袁术就已经未雨绸缪,从行军路线、决战地点到具体的战术,都提前做好了规划。

  1、行军路线选择:鲁阳—汝南—封丘(陈留)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於夫罗等佐之。——《三国志·武帝纪》

  公元193年,袁术联合之前与曹操结下梁子的黑山军余党与匈奴于扶罗,以扶送金尚到兖州上任为由,挥军从鲁阳出发,攻占封丘(陈留)。

  袁术之所以选择封丘做为他进入兖州的第一站,是有战略上的考虑的。封丘南通豫州、南阳郡,而豫州、南阳都属于袁术的势力范围。因此,袁术可以挥军从南阳(鲁阳)出发,不费一兵一卒经过他的地盘豫州(汝南)进入封丘。而占据封丘后,袁术就处于进可攻退可据的有利地位,并且能够确保粮草运输的安全。

  可见,选择封丘做为进入兖州后的大本营,是袁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策,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

  2、决战地点选择:决战匡亭术使将刘详屯匡亭。——《三国志·武帝纪》

  袁术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封丘。随后,他派大将刘详进攻匡亭,而在拿下匡亭后,袁术就开始按兵不动,等待曹操来战。

  事实上,袁术将决战地点选在匡亭,是为了将曹操的主力从鄄城引到匡亭,从而让曹操远离袁绍,然后再以优势兵力(联军)在匡亭围歼长途奔袭的曹军。

  从实际情况来看,袁术将决战地点选在匡亭是没毛病的。

  3、战术选择:先引蛇出洞,再内外夹击 袁术的战略意图很明显,他就是要将曹操鄄城的兵力吸引到匡亭来,然后以优势兵力(联军)从封丘出击,与匡亭刘详部夹击围歼曹军。这就是兵法上的“引蛇出洞”及“内外夹击”战术。

  从封丘到匡亭的距离,远小于从鄄城到匡亭的距离。理论上说,在曹军主力从鄄城出发到达匡亭前,从封丘出发的袁术主力应该早就到达匡亭了。因此,袁术的主力及刘详部,就可以在匡亭以逸待劳,痛击长途奔袭的曹军。

  综上所述,袁术的兖州战略就是匡亭战略。即在匡亭用“引蛇出洞”及“内外夹击”的战术围歼曹操。而袁术对此战志在必得,他已经从南阳倾巢而出,并且没有重返南阳的打算。这点,从他在战败后,舍近求远逃往九江郡就可看出。

  袁术为何在匡亭惨败?

  袁术对此战是志在必得。在战前,他就未雨绸缪,联合了黑山军余党及匈奴于扶罗这两大强援,从而在兵员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而他所选择的战术也很合理,决战地点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袁术惨败,这是为什么呢?

  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三国志·武帝纪》

  对于袁术的战略意图,曹操是洞若观火。他决定将计就计,采取闪电战及“围城打援”的战术来反制袁术。

  1、曹操用闪电战:抢先在袁军之前到达匡亭 “引蛇出洞”战术是把双刃剑。如果对手的行动足够快,那么,“引蛇出洞”就会变成“引狼入室”的悲剧。不幸的是,袁术在匡亭就遭遇到了这种倒霉事。

  袁术的主力驻扎在封丘,而曹操的主力则在鄄城。匡亭处在封丘与鄄城之间,但从封丘到匡亭的距离远小于从城至匡亭之间的距离,这也是袁术敢于采用“引蛇出洞”战术的原因。

  但是,袁术却百密一疏,他没有考虑到,路程短与走的快是两回事。事实上,从封丘出发,需要渡过睢水、卞水、南济水、北济河才能到达匡亭。而从出发,则只需要渡过濮水,就可以从陆路直达匡亭。于是,曹操就率军闪电出击匡亭;当袁术得知曹操出兵的消息后,也立刻从封丘紧急出动,但为时已晚,曹操已经赶在袁术到达之前包围了匡亭。

  此时,匡亭城内的刘详已成为瓮中之鳖,而从封丘匆忙赶来的袁术还不知道,他即将进入曹操的伏击范围内了。

  2、曹操围城打援:袁术惨败 抢先到达匡亭的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包围匡亭,另一路在北济河边埋伏等待袁术主力。袁术主力一渡过北济河,曹军就掩杀过来,袁军猝不及防,顿时阵脚大乱。

  袁术兵力在数量上虽占据优势,但毕竟是乌合之众。而黑山军余党与匈奴于扶罗,只是想借袁术之力痛击仇人曹操而已,但他们并不打算要打一场硬战。所以,当袁术遭遇曹操突袭后,黑山军余党与匈奴于扶罗就作鸟兽散了。所谓兵败如山倒,袁术一时弹压不住,只好向封丘方向败退。

  综上所述,在匡亭之战中,袁术战略具有前瞻性,而且战术对头。但是,在具体执行战术的环节中,袁术暴露出不注重细节、应变能力不足的致命缺点。在与曹操这种级别的对手对峙时,袁术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了。最终,曹操反客为主,用“闪电战”及“围城打援”的战术将袁术击败。

  而曹操在击败袁术后,本有机会全歼袁军。但是,曹操却对袁术追而不歼,最终只是将他赶往扬州了事。

  对袁术追而不歼,曹操在下一盘大棋

  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还军定陶。——《三国志·武帝纪》

  袁术在匡亭遭遇惨败后,就想退回陈留(封丘)固守,以待盟友陶谦、公孙瓒的支援。但是,曹操对袁术的战略意图却是洞若观火,他一路穷追猛打,不给袁术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曹操的贴身追杀下,袁术根本无法停下脚步,只能被动地向着东南方向狂奔。而曹操则追击袁术超过了600余里,期间曾获得多次围歼袁术的机会,但是,曹操每次都是围而不合,总是留出一条生路让袁术逃命。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图片.png

  1、袁术师出有名:曹操无证上岗理亏,如杀袁术将背不义之名 诏以京兆金尚为兖州刺史,将之部,操逆击之,尚奔袁术。——《资治通鉴

  曹操虽然是兖州的实际控制者,但他未获朝廷认可,也就是说,曹操此时属于无证上岗。而金尚才是朝廷任命的正牌兖州刺史,曹操为了阻止金尚上任,就伏击了金尚的军队,金尚兵败后投奔了袁术。

  所以,袁术以护送金尚到兖州上任为由出兵,属于师出有名。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最佳做法,就是将袁术及金尚赶到离兖州尽可能远的地方。而如果杀死袁术及金尚,曹操就会背上不义之名。

  2、袁术出身名门且是朝廷命官:曹操不能擅杀朝廷命官 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三国志·袁术传》

  袁术出身名门,家族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的嫡次子,他与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在当时都拥有极高的声望。而且当时袁术的官职是后将军,是如假包换的朝廷命官。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割据,皇纲暗弱,但是,这并不代表诸侯们就可以不遵守皇法,为所欲为了。事实上,在东汉时期,擅杀朝廷命官是重罪,轻者丢官,重者会被流放甚至丢命。如当年孙坚在擅杀南阳太守张咨后,为了能逃过朝廷的问责,只好将南阳当投名状献给袁术,并且答应充当袁术的打手,承担为其攻城拔寨的重任。而在袁术的庇护下,孙坚才成功洗脱了罪名。

  因此,曹操如果杀了身为朝廷命官的袁术,就会落得个擅杀朝廷命官的罪名,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曹操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3、曹操养寇自重:让袁术阵营继续牵制袁绍 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三国志·袁术传》

  公元190年,以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的关东联军出兵讨伐董卓。初期联军声势浩大,曾一度逼得董卓迁都至长安以避其锋芒。但此后联军发生内讧,转而相互攻击兼并,联军宣告解散。

  联军解散后,缺兵少将的曹操(此时曹操没有官衔)只好到河内郡投靠发小袁绍。公元191年,黑山军攻打兖州的东郡,时任东郡太守的王肱招架不住,节节败退,东郡危在夕旦。此时,袁绍抓住难得的机会,派好兄弟曹操率兵出击东郡。而曹操也不负所托,在濮阳大败黑山军,成功拿下东郡。随后,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终于拥有了一块落脚之地(但名义上是袁绍的,曹操只是代管)。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幸阵亡。曹操趁着兖州出现权力真空的时机,联合济北相鲍信入兖州进攻黄巾军。他采取昼夜奔袭的战术,大破黄巾军,并将黄巾军的精锐收编为“青州兵”,作为他的王牌军队。

  此时的曹操虽然已拥有兖州,但他的实力尚无法与袁绍对抗,所以,曹操表面上还是服从于袁绍。但是,袁绍此时对曹操已有所警惕,他让曹操当东郡太守而不是兖州刺史,就足以看出袁绍内心的担忧。

  羽翼未丰的曹操,为了避免在袁术死后,袁绍调转枪口对付自己,就故意对败逃的袁术(当时袁绍最强大的对手)只追不灭,以达到养寇自重的目的。

  综上所述,曹操对败逃的袁术追而不灭,围而不歼,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在主观上,曹操为了获得发展的时间及空间,就故意让袁绍最大的敌人袁术活着,以此来牵制袁绍。而在客观上,袁术既是朝廷命官,又是以扶送兖州刺史金尚上任为由进攻兖州,属于师出有名。所以,曹操不能杀死袁术及金尚。在这种情况下,将袁术赶到离兖州尽可能远的地方,就成为曹操的最佳选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