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匈和亲,为何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别说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就是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原皇帝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的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原与夷狄和亲,几乎全部都是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给夷狄君主,不觉得奇怪吗?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襄阳张柬之谏曰: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者。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个发生在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故事,后突厥默啜可汗向唐朝和亲,与以往不一样的是,默啜可汗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唐朝的皇族人员,武则天同意了,让自己的侄孙武延秀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为妻。
结果默啜可汗反而不乐意了,他说自己想把女儿嫁给天子的儿子,而不是武氏,同时武则天此举引来朝臣的大量反对,当时担任中书舍人的张柬之就上书武则天,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自古以来就没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子为妻的。
汉匈和亲
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张柬之说的是中国亲王没有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纳妾的情况肯定有,但是娶为正妻的没有。
张柬之可是唐朝的名相,他用这个来反驳武则天与突厥和亲,说的一定是真的,不然可就是欺君之罪,也就是说从唐朝之前的历史上,没有皇族亲王娶夷狄女子为妻,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汉朝和亲说起。
和亲是一直存在的政治手段,自夏商周朝以来就已经有了,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和亲就是汉朝与匈奴的和亲,西汉建立之初,经历多年战乱,国内面临异姓王的割据,国外又有匈奴的虎视眈眈,刘邦还在白登山被匈奴单于冒顿率领40万大军围困了七天七夜,为了维持西汉的稳定,刘邦在娄敬的建议下选择了和亲。
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对匈奴和亲
刘邦劝刘邦与匈奴和亲的理由是:匈奴是不能够用武力制服的,如果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给予礼物,就能臣服匈奴,单于就是汉朝的女婿,如果公主所生的儿子能够继承单于,那后来的匈奴单于就是汉朝的外孙,匈奴就不能与汉朝抗衡。
从后来的情况看,娄敬的理由过于牵强,尽管汉朝与匈奴和亲,但是双方仍然会发生战争,匈奴仍然年年侵犯汉朝边境,和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政治关系,光是西汉一朝,就有十余位公主因为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昭君,但是汉朝皇帝并未娶过一位匈奴女子为妻,哪怕为妃的都没有。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文化因素
《左传》襄公四年: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
《左传》中有一段晋悼公与魏庄子的对话,晋悼公主张攻打戎狄,魏庄子说道:戎人,不过是禽兽。得到戎人而失去中原,恐怕不可以吧!
蛮狄夷戎
魏庄子把戎人比成了禽兽,戎人跟蛮人、夷人、狄人一样都是华夏之外的少数民族,华夏历来都是把蛮、夷、戎、狄当成外人,还有那句著名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出自《左传》成公四年,意思是:不是我们的同族,其心思必然不同。
在春秋时期,虽然礼乐开始崩坏,但仍然有一批华夏人想要依靠尊王攘夷来维护摇摇欲坠的礼节,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管仲,所谓的尊王攘夷就是所有的华夏人团结起来,一起对付蛮、夷、戎、狄,这是族群的分类。
《左传》闵公元年: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
管仲说:戎狄好像豺狼一样,是不会满足的;中原各国(诸夏)互相亲近,是不能抛弃的。这种深深的文化因素已经深入华夏人的思想精髓,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华夏人,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尊王攘夷
唐太宗李世民在与魏征的对话,也多次表达了这种思想,唐太宗曾经说过“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魏征也说过“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哪怕是到了明清时期,也仍然有这种思想,比如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说过:谓夷狄知有母而不知谁为其父,虽得天下,立法治民与禽兽同。
从这些记载与评价来看,华夏人自古看不起夷狄人,这是印在文化上的基因,一代传一代,是无法改变的,汉朝皇帝也是华夏人,自然也看不起来自匈奴的女子,更不会娶来做妻,即使皇帝想娶,满朝文武大臣也会阻止皇帝,所以汉匈和亲,历来只有匈奴单于娶汉朝公主,而没有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
《唐会要》:戎夏不杂,自古所诫。夷狄无信,易动难安,故斥居塞外,不迁中国。
在文化上华夏人看不起夷狄,甚至华夏人都不愿意与夷狄人居住在一起,来自《唐会要》的记载证明了这一点:戎狄与华夏不混杂,为自古以来的训诫。夷狄无信义,好迁移而难安居,因此斥居塞外,不得迁居中国。
匈奴人
二、政治考量
《周书》卷九:史臣曰:孔子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以 周纳狄后,富辰谓之祸阶;晋升戎女,卜人以为不吉。斯固非 谬焉。
孔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然有君主,但还不如诸夏各朝没有君主。《周书》上还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周襄王,周襄王把狄人首领的女儿立为王后,后来发现王后与其弟王子带私通,又废除了王后,结果引发了狄人的讨伐,为国家引来了祸患,差一点导致亡国。
第二个例子是晋献公,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将一对美女姐妹献给了晋献公,这就是骊姬和她妹妹,两人都被晋献公纳入后宫,晋献公对姐妹两人十分宠爱,在骊姬的挑拨下,晋献公疏远了自己的儿子,还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而晋献公的儿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被迫逃亡,引发了晋国一系列的内乱,甚至为后来三家分晋埋下了诱因。
晋献公娶戎女导致晋国内乱
这两个例子被《周书》拿来当反面教材,意思就是告诫君主不要娶夷狄女子为妻,否则会为国家带来祸患。
如果汉朝皇帝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或者为妃,那么就有可能生下儿子,这样匈奴女子所生的儿子理论上就有继承汉朝皇帝的可能,这就会导致政权的不稳定,因为在华夏人眼中,匈奴是夷狄,是文化上落后的民族,按照《周书》的说法,就会带来祸患。
皇位之争在任何封建朝代都是极其残酷的,一旦汉朝皇子有匈奴血统,必然会得到匈奴人的支持,而匈奴与汉朝一直就是打打停停的政治对手,即使是双方关系非常亲密的阶段,汉朝也没有放弃对匈奴的警惕,汉朝上至皇帝,下至官吏,不可能会让匈奴有干预汉朝国政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阻止汉朝皇帝迎娶匈奴女子。
王昭君和亲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常态,汉朝有名的外戚有吕雉、窦太后、王政君,所谓的外戚就是妻子这一边的亲戚,如果汉朝皇帝娶了匈奴女子生下皇子,等到老皇帝去世之后,其儿子有可能会继承皇位,那么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就是这位匈奴女子。
匈奴女子想要权力更高,就得任命一些她所信任的人担任重要官职,一般来说,会任命自己娘家的男性亲戚,然后就会形成外戚干政,汉朝历史上著名的王莽、窦宪、梁冀都是外戚,王莽甚至还篡夺了汉朝江山,这无疑会给汉朝的统治带来祸患,为了防止这种祸患,汉朝皇帝不会迎娶夷狄女子,这是政治上的考量。
三、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汉朝与匈奴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汉朝是农耕民族,有固定的居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取粮食,匈奴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一生跟随水草丰盛而到处游走,从来牲畜业、狩猎与抢劫维持生活。
匈奴是游牧民族
汉朝是尊重老人、爱护幼孩,匈奴是尊重青壮年男子,看不起老人,吃的东西都是让青壮年男子先吃,吃剩下的才给老人吃,汉朝是一夫一妻一妾制,丈夫去世,妻子可以改嫁,也可以守寡,匈奴是父亲去世,儿子就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后母作为妻子,兄弟去世,活着的兄弟就全都娶已故兄弟的妻子为妻。
汉朝人是有名有姓还有字,并且对于皇帝的名字还要避讳,匈奴是没有姓,也没有字,还不用避讳,汉朝与匈奴在生活习性是有很大的不同,两个不同社会的人要生活在一起是很难的,汉朝和亲的公主很多都不能适应匈奴的生活,却被迫要接受匈奴的习性。
汉朝皇帝当然不会认同匈奴女子的生活习惯,哪怕是想到匈奴人的习俗,就会觉得不可接受,双方像两个平行世界,毫无共同点可言,所以汉朝皇帝也不会迎娶匈奴女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廖立是谁?他的一生跟随刘备都经历了什么?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对于廖详情
很多人都想知道当年霍光权倾朝野,权利大到甚至可以废黜皇帝,但是为什么他一去世详情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哪怕是一出生就能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家女子,也无法详情
唯一一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是谁?发生了什么?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详情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口号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详情
对司马攸比司马炎更适合当国家领导人,为什么最终司马炎却上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详情
还不知道:十八路诸侯北上灭不了董卓,董卓巅峰到底有多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进京正式开启了三国战乱,那么董卓当时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详情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觉得历史上的刘墉就是个矮子,但其实荧屏上的刘详情
在文学作品中,单雄信是一派重情重义、忠义无双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与书中详情
春秋时期,荀氏是晋国诸侯国中的一大氏族,实力雄厚,势力庞大,不过荀氏的势力也详情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详情
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国县人,东汉末年名将。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详情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详情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详情
清朝宫中规矩众多,宫女选拔也是复杂,为何那么多女子愿意进宫?下面趣历史小编为详情
支持李治和武则天,李勣这么做的真实用意是什么?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详情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为何久攻不下陈仓?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详情
玄汉皇帝刘玄为何会不被承认皇帝的合法性?真相是什么?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时期,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将女儿送进宫中当宫女,接下来跟着趣历详情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选妃子的三大标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详情
你们知道萨尔浒之战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叛明自详情
在诸如世界杯这样的全球性足球体育赛事中,德国队长期作为实力强劲的队伍,被广大详情
还不知道: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实力迅速崩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情
对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国为什么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详情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详情
还不知道: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胜谁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对古代两军列阵野战时,为何擅自回头往后面观看几眼的士兵会受罚?很感兴趣的小伙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不爆发对谁更有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情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详情
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的原因是许攸献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详情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为江淮地区爆发了激烈战争,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史称石亭之详情
杨廷鉴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归顺于李自成?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王昭君身为一个大美人,却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默默无闻,多少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详情
历史上真有董白这个人吗?她跟董卓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详情
众所周知郭嘉,是曹操最欣赏、最信赖的谋士之一。他跟随曹操擒吕布、破袁绍、斩袁详情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详情
一般开国皇帝都有很多心腹大臣,那么赵匡胤的心腹是谁?他的心腹大臣们并没有拥护详情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家是江宁织造署的管理者,雍正在登基5年后详情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详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详情
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后不久郭嘉就因病去世了,那么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给详情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代表,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这两位详情
《周书·本纪·卷七》记载:“宣皇帝讳赟,字干伯,高祖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很多人都想知道苦吟诗人指的是什么?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是谁?其实这原指中唐和晚详情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共历时七、八年(隋大业七年至隋大业十四年),当时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详情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详情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详情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详情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详情
红楼梦元春判词榴花开处照宫闱是什么意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详情
红楼梦中袭人自己不会做针线活吗?她为何要找人帮忙?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详情
红楼梦中晴雯被撵真的跟袭人有关?真相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详情
红楼梦中宁国府与荣国府为何都会逐渐衰败?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详情
红楼梦中宝钗酷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深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详情
红楼梦中焦大说的养小叔子的人指的是王熙凤?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