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没有解决的蒙古问题 清朝是怎么做到的

  对为何明朝没能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而清朝却能让蒙古服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中原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细数历朝历代能够彻底收复游牧民族的朝代并不多,元朝时期游牧民族更是统一了中原。

  在众多游牧民族当中,蒙古的势力最为强大,自建国初期,蒙古就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前后花了20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一问题,但之后的大清则用了短短十几年就征服了蒙古,即使后清时期局势动荡,这一局面也没有改变。

  游牧民族的三大先天优势

  为何游牧民族会给中原王朝造成如此大的困扰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游牧民族的机动性,非常强,在调兵遣将时速度极其快速。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并没有落地生根的传统习俗,在作战时可以随时进退自如。再加上游牧民族有尚武的传统,即使军队规模不及中原王朝,但打起仗来就不一定了。

  二是气候原因,游牧民族所生活的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极为寒冷。中原一带的士兵是很难忍受这种严寒的,但是在此处生活的游牧民族军队早就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所以一旦开战必须迅速解决战斗,战线拉的过长的话,极容易出现士兵水土不服的情况。

  最后便是战后的治理,蒙古一带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在战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也是个极大的投入。正是因为这三点原因,很多王朝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

image.png

  清朝的应对方式

  这样一个难题,为何清朝却顺利解决了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以往历朝历代在解决蒙古问题上的几种方式。

  以大明朝为例,明朝初期采用的是继续北伐,征讨北元残余势力的方式来解决蒙古问题,简单用四个字来概括便是“以夏变夷”。在朱元璋时期,大明曾多次北伐,虽然屡获大胜,但是统一蒙古的愿望始终都没能实现。

  到了朱棣时期,对蒙古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征讨,但也没能一举击败蒙古,之后又向蒙古统治者示弱,土木堡事变后,明朝政府更是出现了“重文轻武”的风气,文官把握朝政,武将也很难成长为堪当一面的大臣。朝廷内部党争不断,蒙古问题也不再是大明王朝的主要问题。

  清朝在处理蒙古问题上和明朝截然相反,在入关初期,大清就把蒙古、新疆和西藏看作是自己的领土。在努尔哈赤时期就采用部落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对蒙古各部进行拉拢,分编入八旗

image.png

  拉拢的方式无外乎金钱、土地和联姻,努尔哈赤并不像前朝那样仅仅派个公主过去,他自己身体力行,迎娶了科尔沁部落明安贝勒之女,揭开了满蒙联姻的序幕,此后的清朝后宫当中出现了多位蒙古妃子的身影,其中要属科尔沁部落的最多。

  在对于不配合的蒙古林丹汗部落,大清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初,就曾经对林丹汗开战,到了皇太极时期,依然延续了这个态度,经过长达两代人的打压之后,林丹汗部落在公元1634年被彻底消灭,次年漠南蒙古49个封建主尊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辰汗。

  在对于战后蒙古的治理上,清廷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并没有改变蒙族人民的生存习惯,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和中原百姓一样采用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而是推行“重建诸侯”的政策,给当地有功的蒙古贵族分封地盘划定百姓,让他们传统的游牧方式变成驻牧方式。这样既不改变当地百姓的生产方式,又能够让百姓安家落户,不随意侵扰清朝边界。

  除此以外,清廷还十分重视思想上的教化,蒙古百姓习惯了靠着侵扰中原边界为生,很难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即使搞定了蒙古高层,也没办法保证这些百姓时时顺从。

image.png

  为此清政府在蒙古推行“黄教”,也就是所谓的藏传佛教,以尊重当地信仰为幌子,要求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一名男丁出家做喇嘛。这些喇嘛享有很多特权,可以免除赋税,但是不能够成家,更不能繁衍后代。

  到了后期,清政府在蒙古地区采取了强制措施,每家每户按比例出男丁做喇嘛。这些青壮年到了寺庙接受着与世无争的教育,之前的血性早就已经被磨灭,因为大量青壮年出家,蒙古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也迅速减缓。

  据相关数据统计,清朝初期蒙古一带人口达到了1000多万,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只剩下了300多万人,正是由于多种措施相结合,大清才能够解决这个让历朝历代困扰已久的蒙古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