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饭丢下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什么从未阻拦

  对为什么古人吃完饭放下碎银子就走,店小二却从不清点,也不阻拦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看古代小说或者是古装电视剧时,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那些江湖侠客、官差老爷、书生先生在客栈里用餐后,都会把嘴一抹,习惯性地将一些碎银子直接放在饭桌上走人。

  店小二被知会一声后,并没有对碎银子查数,还笑脸相送:“客官您慢走!”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正常人不论是到五星级大酒店或者是路边摊,吃完饭付账的时候,老板都会仔细核对账单。那么古人吃饭之后撂下碎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不清点,万一亏本了呢?再有,那些碎银子不必查验真伪吗?

image.png

  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的银子。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国,白银就开始作为货币开始流通了。银子作为货币主要有三种形式:银布币(形如铲子)、银币和银锭(像马蹄或元宝)。

  唐宋时期,一两银子差不多等于1000文钱。以宋代为例,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00斤粮食,按现在的粮食价格3元每斤计算,宋代的一两银子价值约600元人民币。这么算下来,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

  而且我们知道,彼时人们主要用铜钱来支付,银子很少用。影视剧里动辄拿出个金元宝、银锭子只是撑牌面或者是剧情需要罢了。

  在宋代,一贯钱就相当于一两银子,即1000个铜钱,所以,一个铜钱大约相当于1.5元人民币。还记得有个成语叫“万贯家财”吗,就是形容古代有钱的人家,而这里的“贯”就是铜钱的一种计量单位。

  银子作为流通的形式,不单单只是拿个硕大的银元宝结算往来账,民间惯用的银子支付方式除了碎银还有银锭。

  银锭大小不一,分“大、中、小”三种。大的约为50两,中约为25两,小银锭是6两。就算是最小的银锭换算成人民币也有5000元左右。除非是购买大宗物品,到小饭馆吃个饭,是不可能揣这么多钱的,除非他想显摆。

  因此,正常情况下,揣着几个铜钱和碎银子,足够请客吃饭了。

  因为银元宝是官方铸造局专门制造,但市面上这些碎银子却没有刻意生产,那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很多人会到钱庄或者干脆自己在家将银锭子剪成大小不等的“碎银”,称好重量后,再拿到街面上使用。

  这么客观估算一下,这一块碎银也有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就算是像食量大的武松,他在过景阳冈之前那家馆子,吃了几斤牛肉,喝了18碗酒,总计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500元,所以他随手掏出一块碎银来结账,那是绰绰有余的。

image.png

  类似于《水浒传》中武松这样食量大的江湖奇人毕竟少数,或许有的时候店家会吃点亏,但像普通老百姓在小酒馆里吃酒,拿出些碎银子付款,怎么地都会有多出的部分,因为他们平时都用铜钱。所以如果细算起来,店小二还要倒找零钱。

  由此可见,那些吃完饭撂下些碎银子抹嘴就走的客官,店小二感激还来不及又岂能去阻拦?

  说到这读者又会担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碎银子的真假问题?就像我们今天拿个百元大钞去付账的时候,店老板都会把纸票子拿到手中一顿检查,确认无误后完成交易。那么,古代这些碎银子里有没有掺假现象,店小二真的不用顾虑是不是假银子吗?

  在《济公游记》中,活佛济公是个酒肉和尚,当他来到馆子的时候,店小二会像赶蚊蝇似的撵他出去,可当他从破衣烂衫里掏出一锭银子时,店小二立马点头哈腰,趁济公不备,店小二会偷偷在银锭上咬上一口,因为他不相信眼前这个穷酸和尚有真银子。

image.png

  在这个镜头里,店小二悄悄咬银子,便是他们鉴别银子真伪的一个手段。金银跟玉石不同,金银的质地比较柔软,金银器佩戴在身上,如果力气使用过大,有可能会让这些贵金属产生形变。

  那么现实生活中店小二有没有检测呢?大多情况下还是有的,只是速度比较快我们不易察觉罢了,他们不一定非要通过牙咬的方式,用指甲轻轻一划,或者是轻轻一捏,都可以在真的碎银上留下划痕。

  因为我们知道,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冶炼技术也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制作银子的工艺也非常粗糙,所以在银子上动手脚的概率很低,而店小二这种检测办法既有效也很容易操作。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吃饭喝酒图的都是一个心情和氛围,客人这边走,那边就被拦下查查钱给得够不够,甚至看看钱是不是真钱,客人不但雅兴全无,更容易引起误会,那么下次必然不会再来,所以很多店小二大都不会这么自讨没趣。

  但客人付钱又不得不查,万一有假,老板追究起来,店小二饭碗不保。因此,小二会在送客的同时,迅速查看一下碎银的数量,同时用手快速查验一下银子的真伪,这一切只在顷刻间完成,而对于那些回头客,小二是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image.png

  退一步说,即便小二查出假钱,此时客人一般没走几步,老板也能很快追回,大可不必伤了和气,断了营生。

  我们没有穿越的能力,也不能体会古人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翻阅史料不难发现,古人下馆子几乎很少像电视剧里那样,随手豪横地扔下一些碎银买单,他们大都还是用铜板付账。而平时积攒的碎银子一般是舍不得用的,除非家中有难,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如果古人要到一家像样的饭店请客吃饭,那么店老板还是会拿出称重器具,否则真要随便仍几块碎银,估计老板会赔个精光。

  吃饭喝酒是一门学问,付钱收账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在看古代文学作品或是观看古装影视剧时,会发现很多有意思且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是简简单单的收账,不过店小二的脑子里还是充满了智慧,给我们以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