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建立东吴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皇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是为了减少孙策对江东的影响,说明自己不是一个捡现成的人。

  我们都知道江东已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而孙权是再他们二人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东吴这个基业。许多部将文臣是这二人一手带出来的。

image.png

  等到建立了东吴,孙权只追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皇帝,但是却没有追封自己的哥哥为皇帝,只追封他一个长沙桓王,就是为了能够降低孙策在江东父老心中的影响力。孙策在江东之时,击败刘繇,然后打败刘表,使的自己在江东地区威名远播,江东地区文人良将因为孙策的名号来投,其中就有著名的名将周瑜和文臣张昭,所以说孙策在江东人的心里是精神领袖的存在。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

  所以,作为皇帝的孙坚早早就明白了这点,把自己的哥哥追封为王,减弱他对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第二,孙权嫉妒孙策的功劳,心中有了仇视哥哥孙策的心结。

  我们都知道孙权长时期都处于孙策和孙坚的光辉下,因为孙策和孙坚能文能武,能力超强,而孙权在这两个方面与他的这位亲人,还是有差距的,孙坚就算了,毕竟是父亲,孙权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但是孙策就不一样了,江东人总喜欢拿孙策和孙权做比较,使的孙权很恼火,因为孙权能力有限,力有所长,所以在拿他和他的亲哥做比较以后,他内心出了自卑心理。使的他对他的这个哥哥产生了怨恨和嫉妒之心。

image.png

  其次,我们可以从孙权多次率兵攻合肥就可以看出来,他想证明自己,但是能力真的是有限,所以他多次攻打合肥,都是无功而返,他的这一举措,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向孙策那样带兵打仗吗,但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现实证明孙权是个驭人的好手,但不是一个带兵的好主。

  《水经注·卷三十二》:孙权之攻合肥也,张辽败之于津北,桥不撤者两版。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且著鞭助势,遂得渡梁。凌统被铠落水,后到追及,流涕津渚。

  所以说,孙权因为长时间躲在孙策的羽翼之下,内心失衡,对自己的这位亲哥哥由爱生恨,嫉妒孙策这一身带兵带兵打仗的能力,因此,率兵多次攻合肥,就是为了找功绩,超越自己的亲哥哥,但是因为孙权能力有限,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第三,孙权帝王命,但却不拥帝王心,是个心眼极其小纸人。

  孙权和三国的其他两位君主比,心眼应该是最小的那个,孙权虽然有帝王命,却不拥有帝王之心,像东吴的四任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个人,和孙权感觉关系很融洽,其实不然,孙权一方面用,一方面打压,使的东吴的战略方针一直都处于被动进攻,很少能够发动像样的大战役,除了白衣甲士过江,偷袭荆州,很少在孙权在位的岁月里找寻他主动进攻的场面。

  这几任都督英年早逝的原因,多多少少与心理沉闷有关,空有报国志 无奈客京华,就是这几位都督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看来,孙权这个心眼小的个性,还是确实坐实了。

  但我们在仔细想想,孙权这个心胸小的毛病,他的哥哥孙策也有,他的哥哥孙策就是因为做人做事,不留余地,心胸不是广大,杀了江东地区的一个太守,致使自己被这个太守的门客所偷袭,伤重而亡。看来,这个毛病是可以遗传的,所以我们就不能怪孙权做事不够厚道,只追封自己的哥哥为王,而不是皇帝,不为撒,只因为心眼小。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

  综上所述:孙权是个帝星,但却没有帝王之心,他对自己的哥哥心里只有嫉妒,没有感激之心,并且他如果追封他的哥哥为皇帝,别人就会觉的他是一个捡现成的人。从而质疑孙权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