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213年,在秦朝首都咸阳,举办了一场非常特别的宴会。
对于这场宴会的目的,后世史书上已经没什么记载了。有可能是因为某个特别的节日,也有可能是秦始皇心血来潮,想要宴请那些建立秦朝的开国功臣。总之,这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当时整个咸阳城内的高官,几乎都到场了。
皇帝请客吃饭,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马虎的。有资格参与宴会的大臣们,更是感到十分荣幸。等到宴会真正开始之后,秦始皇也是本着让大家‘吃好喝好’的态度,让下面的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这场宴会,绝对是国宴级别的宴会。
如此,酒过三巡之后,气氛就越来越融洽了。秦始皇看着下边对自己歌功颂德的那些大臣,不禁有些飘飘然。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47岁了。经过大半辈子的奋斗之后,秦始皇已经横扫六国,彻底统一了中原。而且,北边的匈奴已经被打回了草原,南边的百越也被秦始皇征服。至于国内,秦始皇也已经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改革工作,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彻底从外到内统一了起来。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所有人都喝得微醉,气氛越来越融洽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却突然出现。
据说当时秦朝仆射周青臣,正在给秦始皇溜须拍马,歌颂秦始皇的英明神武。然而,就在这时,有个叫淳于越的大臣,忽然站了出来,大骂周青臣,说周青臣过于谄媚,不知道向秦始皇谏言。
淳于越的这番话,瞬间让原本融洽的宴会氛围,变得尴尬了起来。原本志得意满的秦始皇,此时也有些觉得下不来台。不过接下来,淳于越所说的话,则更是惊天动地,直接让秦始皇的怒气值爆表。
在怒斥过周青臣之后,淳于越又主动提出,如今秦朝的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就错了,不应该实行郡县制之类的制度,而是应该效法古人,继续使用周朝的制度,比如分封制之类的东西。
淳于越当时说得义正严词,因为在他看来,他这样做是正义的,是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帮助皇帝改正自己的过失。但淳于越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番话,彻底激怒了秦始皇。不但给自己招来了大祸,同时还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当淳于越说完这番话以后,尽管秦始皇的愤怒值已经拉满,但是却并没有马上发泄出来,而是直接叫来了满朝文武,暂停了这场宴会,让大家讨论淳于越的这番话,是否有道理。或者更准确点来说,秦始皇是让大家讨论,接下来秦朝到底该实现分封制,还是该实行郡县制。
最终,在秦始皇的主导下,大家很容易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分封制根本不适合秦朝,秦朝还是得实行郡县制。不过,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接下来,秦始皇直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系统的焚书工作。所有除秦国历史和法律,以及各种科技生产方面的书籍之外,其他所有的书籍,一律焚毁。这些被焚烧的书籍,咸阳的国家图书馆内会收藏一份,民间则是完全不允许私藏。
除此之外,一年之后,秦始皇又下令,将那些欺骗他的儒生和方士,全部处死。据史书记载,当时咸阳城内460多位儒生和方士,都被秦始皇下令直接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在中国历史上,焚书坑儒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文化毁灭行动。这场焚书坑儒行动,直接导致很多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典籍,被彻底毁灭,就此从人类文明当中消失了。但同时,对于这场焚书坑儒行动,后世却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持续了整整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那么,在这场宴会上,淳于越为什么要说那些话?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小气,只因为淳于越说的这番话,就做出了这么大的反应?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这场焚书坑儒行动,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
要想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当初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的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前221年,随着秦始皇派大军击败了齐国,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强国,就此倒下,秦国彻底统一了天下。而随着秦国统一中原,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逐渐出现。
比如说,国家的体制问题。
在秦朝之前,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在分封制的体制下,诸侯各自拥有封国,但是需要服从天子的命令,按时向周天子朝贡,帮周天子镇守疆土。而周天子则是只需要直接管辖极小的一块地方,不需要统治庞大的国家。
不过,这种分封制的管理方式,显然也是存在很大隐患的。一旦天子直辖的王室衰落,无法再压制其他诸侯,那么其他诸侯国便会逐渐脱离天子的控制,然后再进行混战,最后再角逐出一个新的最强者,取代之前的天子。
之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其实就是在持续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秦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吸取了之前周王朝的教训。从秦穆公时代开始,秦国就开始想办法杜绝分封制带来的恶果,直接在下面设置郡县,然后由国君直接派官员进行管理。
在秦国高层的有意防范下,不管是秦国有功的大臣,还是秦国国君的儿子,都无法从秦国领土内,分走任何一块地盘。他们可以享受各种财富和爵位,但是不能直接管理一块土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秦国国君直接控制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而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国才终于有能力彻底消灭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整个中原。
在统一天下的这个过程当中,秦国其实一直都在运用类似郡县制的制度,来防止国家分裂的情况出现。顺便说一句,郡县制不是秦始皇或者李斯凭空创造的,而是之前历史上很多人逐步发展的结果。郡和县这两个行政单位,基本上都是春秋中期出现的。而他们最初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强化诸侯国国君的直辖势力,杜绝分封制可能带来的恶果。
当然,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始皇把这套制度,彻底系统化,然后彻底向全国范围开始推广了。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郡县制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有效保证秦国国君的权力不会衰落,秦国也不会分裂,不会出现‘三家分晋’之类的事情。所以,在秦国扩张的过程当中,反对‘郡县制’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因为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吞并其他诸侯国。既然郡县制有助于这个结果,那大家自然不会反对了。
但是,当秦始皇真正统一天下之后,郡县制和分封制对立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当时秦朝内部的利益不一致。对于有些人来说,分封制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反对实行郡县制了。
最开始的时候,反对声音其实还不是特别大。但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实行分封制对他们更有好处,所以就开始加入到反对者的行列。
这些反对者当中,人员组成其实相对复杂。六国的旧贵族,秦朝统一天下的功臣,以及秦始皇自己家的亲戚们,其实都在这个团体当中。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执行分封制的话,他们可以获得一块封地。自此之后,世世代代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如果施行郡县制的话,他们就只能继续为秦朝努力打工,以此来换取优渥的待遇。
说白了,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而对于很多传统儒生来说,其实也是如此。这些儒生虽然没资格去得到封地,但是他们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分封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些儒生与其说是捍卫分封制,不如说是在捍卫自己的学问和道统,同样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支持郡县制。因为分封制一定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出现,而郡县制却可以保持国家统一,避免此类战争。经过战国时期的混战之后,当时秦朝人反战情绪非常强,所以支持郡县制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这样一来,问题反倒更大了。
如果一个国家内,存在两种对立的思想,而且这两种思想的支持者都很多,这就很容易会造成国家的分裂。所以秦始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可以派精锐的秦国大军,征服那些强大的诸侯国,用强大的统治机器,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但是他却没办法用武力去改变大家的思想。
直到这次宴会。
这次宴会,淳于越的这番话,等于是引爆了所有矛盾。之前大家虽然也有很大争议,但一直没有摆到桌面上。而淳于越的公开发言,则是彻底挑明了这个矛盾。而且,这也等同于一个信号,如果秦始皇这次不能妥善处理的话,那接下来,秦朝高层就会围绕着这个矛盾,彻底对立起来。
这个结果,显然是秦始皇不能接受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秦始皇才会让大家商讨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利弊,讨论秦朝到底该施行哪种制度。而秦始皇本人是支持郡县制的,所以这个讨论的结果,自然没有其他可能。而接下来,秦始皇便利用自己的权力,全力清除所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
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当时要焚书的原因。秦始皇的真实目的,不是单纯想要焚烧那些书籍,而是因为那些书籍上,有鼓吹分封制的东西。只要这些书籍还存在,支持分封制的思想就不会断绝,所以秦始皇必须烧掉这些书籍。
秦始皇的这种做法,自然是简单粗暴。但同时,这样的做法,自然也引来的很多‘文化人’的不满。对于当时很多的学者来说,这些书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他们所有学识的来源。所以,当时秦始皇焚烧了他们的书籍之后,他们自然会从心底里反对秦始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此之后,有些极端的儒生和方士,就开始诽谤秦始皇,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另外,当时秦始皇正在追求长生之道,所以很多方士就借着这个机会,愚弄了秦始皇。等到一年之后,秦始皇发现自己上当了,而且还被这些人在背后议论,自然勃然大怒。所以在这之后,秦始皇果断下令,将所有诽谤和欺骗自己的人,全部处死。
这就是所谓的‘坑儒’,坑儒真正处死的,并不是所有儒家学者,而是那些诽谤和欺骗秦始皇的人,这和他们是哪个学派,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焚书和坑儒,其实是两件事情。
回顾整个焚书坑儒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焚书坑儒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防止分封制的恶果再次出现。但同时,这场行动对于古代文化史来说,确实是一场浩劫。自此之后,很多先秦典籍,确实是就此失传了。
至于淳于越本人,后来结果如何,史书上反倒是没什么记载了。淳于越虽然引爆了这个矛盾,但他却并不是关键人物。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后来淳于越被秦始皇坑杀。但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淳于越的这番话,确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淳于越引爆的这个火药桶,最终爆炸的结果,不管影响了整个秦朝,同时也让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统治者,都更倾向于选择郡县制这种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淳于越也算是千古留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诸葛丰是什么形象?他的仕途之路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详情
甄宓被赐死后,下葬时曹丕为什么要将她"被发遮面、以糠塞口"详情
曹休是曹操族子,三国曹魏将领。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详情
张嫣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情
赵率教生于靖虏卫,字希龙,是明朝将领。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详情
梁师都是梁国皇帝,年号永隆。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隋朝末详情
对李亨和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狄仁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详情
冯盎是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有谋略,英勇善战,隋唐时期大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详情
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朱由检是明朝时期的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详情
在古代,很多有些地位的女子在嫁人的时候,都会有陪嫁丫鬟,这些丫鬟虽然也可以服详情
“马嵬驿兵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逼死杨贵妃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情
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详情
爱新觉罗·胤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雍正帝即详情
爱新觉罗·穆尔哈齐是清初名将,提到他的个名字,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但是提起他详情
爱新觉罗·允祁是清朝宗室,康熙帝第二十三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情
赵光义,即宋太宗,他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详情
在古代皇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号称“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下面由趣历详情
对唐隆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气势恢详情
如果曹操同意华佗开颅,真的可以成功活下来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详情
曹操有25个儿子,其中寿命最长的是谁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详情
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详情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汉中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功盖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中详情
你们知道萨尔浒之战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叛明自详情
还不知道: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实力迅速崩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情
对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国为什么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详情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详情
还不知道: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胜谁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对古代两军列阵野战时,为何擅自回头往后面观看几眼的士兵会受罚?很感兴趣的小伙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不爆发对谁更有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传闻““太后逃难在路旁,真龙都用担子挑”形容的是赵匡胤赵光义,这是真的吗?这详情
武则天应该算得上是古代女子中的佼佼者了,她从一个小小的后妃,一跃成为皇帝,让详情
1643年,索尼前去征求庄妃的意见立谁为新帝比较好,庄妃很聪明先问索尼的意见详情
刘伯温在《救劫碑文》预言的“十愁难过兔虎辰蛇年”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曹丕是次子,本不在继承人范围内,但他运详情
元朝末期流传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因为黄详情
杨廷鉴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归顺于李自成?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王昭君身为一个大美人,却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默默无闻,多少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详情
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以为古代皇帝喜欢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那么详情
贵族的生活总是让人羡慕,毕竟他们吃喝不愁,那么清朝时期的每个亲王享受的待遇都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女真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不过那时候并不叫详情
众所周知古人依据面相特征总结出来很多的说法,那么老古话说的“人有三相,不富也详情
分封制度弊端很多,西汉出现了七王之乱,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那么为什么周分封天详情
很多人想知道老古话说的“坟边长竹要迁坟,坟前两物变富人”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详情
淮泗集团,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东吴的“淮泗集团”曾经走向巅峰,详情
众所周知太上皇只是名气响,一般没实权,实权都在皇帝那里,那么太上皇和皇上谁的详情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三国孙吴宗室的墓地选址为什么那么特殊?直接跨越三省?其实产生详情
众所周知秦国有白起,赵国有李牧,但其实在战国七雄中,燕国才是资历最老的诸侯国详情
张飞的司隶校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权利很大吗?为什么在张飞死后诸葛亮立马就兼任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王熙凤是小说《红楼梦》里的角色,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今天趣历史小编为详情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琏与王熙凤的婚姻是门当户对,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变化详情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详情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人物,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