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武宗驾崩后,杨廷和拥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即位,对明世宗朱厚熜可以说有拥立之功,同时对明武宗时期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纠正,因而对朝廷、对江山社稷也有拨乱反正之功。然而,有功于明世宗的杨廷和,却在朱厚熜即位后不久,便被迫辞官归隐,其子杨慎更是被发配云南,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便是“大礼仪之争”。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前,君臣矛盾已经初现端倪
杨廷和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入仕,历仕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三朝,自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内阁首辅后,杨廷和虽然成为了明武宗重要的辅臣,但由于正德皇帝实在太有个性,君臣之间矛盾极深。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情加重,司礼监太监魏彬跑到内阁,表示太医已经无能为力,希望朝廷能够拿出万两银子从民间招募名医,然而杨廷和对此却置之不理,反而讨论起了伦理等级秩序问题,显然已经是在考虑继承人问题了。杨廷和此种行为,显然不是人臣之道。
同年三月十四(4月20日),朱厚照驾崩,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统,在得到皇太后张氏首肯后,杨廷和拟发遗诏,派人前往安陆府(今湖北钟祥)迎接朱厚熜入京即位。
而从朱厚照驾崩,到四月二十一日(5月27日)朱厚熜即位,却有着长达三十七天的空档期,这期间的朝政大权却是掌握在杨廷和手中的。也正是在此期间,杨廷和以朱厚照遗诏的名义,对正德朝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扭转,虽说此举是为了拨乱反正,但也足见杨廷和在朝廷中的威信和权力。
而就在朱厚熜抵达京城后,杨廷和便将起草好的登基诏书递了上去,结果不久便有文书房的官员跑到内阁,表示想要对诏书进行修改。结果杨廷和反说,“以前有了不同意见,你们动不动说是陛下的意思。现在也是新天子的意思?我们一会祝贺新天子即位后,当面上奏,要问一问是谁想删削诏书草稿”。
事实上,在杨廷和与礼部官员拟定的程式中,朱厚熜都是按照皇子即位的惯例来登基的,朱厚熜抵京后,先由东安门进入文华殿小住,百官次日递上劝进表,等新皇帝答应后,再选择吉日即位。而朱厚熜看过之后便表示,“遗诏让我即皇帝位,没有让我做皇子嘛”。抵达京师后,杨廷和请求按照礼部拟定的仪式办理,朱厚熜根本不听,而是直接到行殿中接受了劝进表,由大明门直入京师里边,拜见了大行皇帝的神前案几,中午就即了帝位。
朱厚熜即位之后,虽然对杨廷和仍然极为礼遇,对于他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也都虚心表示了接纳,对于杨廷和贬谪和提拔的官员,也都予以了通过。然而,这只是朱厚熜刚刚坐上皇位的缘故,这对君臣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杨廷和拟定的登基仪式上便已经埋下了。
即位不久大礼仪之争爆发,杨廷和最终被罢官免职
新君即位之后,接下来的首要问题,便是关于先帝及其生父母的尊号问题了。同年五月七日,礼部尚书毛澄按照首辅杨廷和的意思,率领文武大臣上奏,请皇帝遵照汉定陶王、宋濮王的例子,尊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父亲),而以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叔考(叔父),杨廷和随后上书附议。侍郎王瓒表示朱厚熜入继的是皇帝位,不是做了别人的后裔,结果被杨廷和贬调南京。
朱厚熜接到奏折后极为不悦,多次召见杨廷和表示想要改父亲的尊号,但却遭到杨廷和的坚决反对,无奈之下朱厚熜只好下旨让大臣们再度讨论,结果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一起上书,表示应该遵循宋儒程颐的《濮议》,至于兴献王的祭祀,可暂时由崇仁王主持,若是皇上以后生了皇子,可将第二个皇子作为兴献王后人,再改封崇仁王为亲王。
朱厚熜仍然不悦,让杨廷和等人务必从古籍中广泛考证,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坚持原来的决议,朱厚熜将这些奏章留中。与此同时,朱厚熜的母亲蒋氏也怒道,“安得以吾子为他人子!”朱厚熜更是要辞去天子之位,侍奉母亲蒋氏返回安陆。
同年七月,进士张璁表示汉哀帝、宋英宗虽然是汉定陶王、宋濮王之子,但那是因为汉成帝和宋仁宗无子,因而两人自小便被养于宫中,立为皇嗣。而明孝宗却有明武宗这个儿子,且明武宗此前也曾在位,因此不应该遵循前例。朱厚熜于是将张璁的奏折给杨廷和等人看,杨廷和则以“秀才不懂国家大事”为由,又将奏折送回了宫中。不久,朱厚熜亲自召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给他们一个亲笔指示,要他们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再度遭到杨廷和的坚决反对,直接封还了朱厚熜的手诏。
九月,朱厚熜母亲抵达京城,朱厚熜再次表达了想尊称兴献王、王妃为皇帝、皇后意思,杨廷和当然再度反对,同时以罢免官职相威胁,而大臣中谏诤的也有一百余人。朱厚熜迫不得已,只得在嘉靖元年(1522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嘉靖二年(1523年),张璁与桂萼、胡铎互相辨析大礼议。同年十一月,桂萼上疏,重提此事,明世宗于是在次年正月要求再次廷议,并于四月召张璁、桂萼至京师集议大礼,行至凤阳,奉敕“不必来京”,遂还南京。不久,张璁、桂萼上书,表示应该去掉“本生”两字,否则再也没有理由争论了,此举立即遭到了杨廷和一派则有多达“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的反对。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眼看皇帝又要作妖,杨廷和再度上书请辞。面对这个先后四次封还自己亲笔批示,上书近三十余篇的首辅,嘉靖帝这次没有再惯着他,直接批准了他的致仕,即使给事中、御史纷纷请求挽留,朱厚熜也都不予答复。
“左顺门惨案”爆发之后,杨廷和之子杨慎被发配
杨廷和被罢免之后,张璁、桂萼于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奉召至京,在朝中群情愤懑的情况下,两人刚抵京城便立即遭到朝中大臣的弹劾,甚至面临被捕杀的威胁。不过,此时朱厚熜的皇位已经稳固,在他的支持下,两人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晋升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处理礼仪问题。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朱厚熜在左顺门召见群臣,表示将为生母章圣皇太后之尊号去“本生”二字,这表示朱厚熜将重新议定其父母的尊号。结果,朱厚熜此举立即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表示反对,然而却被下定决心的朱厚熜全部留中不发。
与此同时,朱厚熜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在父亲辞职后多次请辞不成的杨慎“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大怒,命人“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朝臣们的同仇敌忾之心。
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人,言道,“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多达231位大臣(《明史》称229人),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朱厚熜多次令引礼监太监劝退群臣,但大臣们却已经抱定了仗节死义”的决心,死谏不退。
朱厚熜大怒,随即下令将134人收监,并对五品以下的180余人施以廷杖,当场打死17人。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最终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病逝于昆明。
嘉靖三年(1524年)九月,张璁与礼部尚书席书及桂萼、方献夫等奉诏召集大臣于阙右门辨议大礼,这次张璁等人大获全胜。最终,明世宗朱厚熜以明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生母章圣皇太后为圣母,明武宗朱厚照为皇兄,庄肃皇后为皇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历史上,皇位争夺战屡见不鲜,而明宣宗铜鼎烹杀朱高煦的事件更是令人唏嘘不已详情
1627年12月13日,中国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自杀。这一事件标志着明朝政治黑详情
杨贵妃,唐朝皇帝唐玄宗的爱妃,以其绝世姿色和才情闻名于世。然而,尽管她备受宠详情
三国时期,蜀汉国主刘备英勇善战,仁爱宽厚,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关于刘备墓地的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因为一首诗而名垂千古,但也有一些人因为一首诗而命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激烈、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详情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稳重。而窦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历史的长河详情
曹魏,作为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个主要政权,拥有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在详情
许劭,一个在三国历史上并不显赫的名字,却因为其独特的眼光和智慧,让曹操、袁绍详情
郑观音,原名郑氏,是唐朝初年的一位著名女性。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隋朝详情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以其深沉而激昂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壮详情
明朝时期,朱棣作为明成祖,他的统治下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其中就包括一些受到重用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才情出众的皇帝,他的诗词才华横溢,被誉为“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皇帝因其英勇、智谋或仁慈而被人们所熟知。然而,有两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帝以其独特的“治”妻方式而闻名于世,他就是明成祖详情
刘伯温,字升之,号东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占星家。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才子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其中,明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星河中,北宋时期的大词人柳永以其独特的才情和魅力,留下了深深详情
明教,起源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以其独特的教义和活动形式,吸引了大批信众。然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件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然而,在这些事件背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最高成绩的人。然而,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石田,是中国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他的诗词才情横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详情
吴三桂,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因其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转折中扮演的角色而备受争详情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以其坚韧不拔的抗金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后世的敬仰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决策都与皇帝的诏书有关。其中,唐朝时期,韩愈的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宝库中,有一块名为《虞恭公碑》的石碑,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极高。他的书法作详情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北宋米芾的《蜀素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详情
明代,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徐渭的文人画家,他详情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这场战役的胜利者,不仅详情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滁州西涧的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