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的趣联巧对:才情横溢的智慧之光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李群玉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闻名遐迩。然而,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造诣深厚,在对联领域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才情,留下了一段段趣联巧对的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竹林雅对,尽显才情

  李群玉少时便熟读诗书,常与老师一同吟诗作对。一日,师生二人漫步于明月当空的小道上,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小路两旁是随风摇曳的竹林,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在这幽静的氛围中,老师诗意勃发,吟出上联:“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李群玉环顾四周,只见明月如水,竹林里萤火虫飞舞,光亮忽明忽暗,他略一思索,便对出下联:“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此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将眼前所见之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尽显李群玉的敏捷才思。

  还有一次,师生二人来到竹林深处,塾师望着高树掩映中的观音庙,灵感突发,出上联:“石洞高悬,寺阁低浮,僧在画中看画。”李群玉看着眼前的群山,稍作思考,便对出下联:“群峰远眺,绝壁近看,人来山上观山。”此联不仅描绘了眼前的壮丽景色,更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旅途巧对,妙趣横生

image.png

  李群玉上京赶考途中,在客栈结识了一位何姓私塾先生。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一日,他们去郊外散步,漫步在桃柳堤上,何先生吟出上联:“红红绿绿家家树。”李群玉随即对道:“白白青青处处烟。”接着,他们来到荷塘边,何先生指着荷上的水珠出上联:“荷叶贴波,数点散成千点绿。”李群玉则指着水中的桃影对道:“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

  随后,他们走过河滩,何先生又出上联:“驴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李群玉看到河中小舟划橹而来,灵机一动,对出下联:“橹梢拔破江心月,水定还原。”之后,何先生再出上联:“春水寸深,青草岸边渔夫去。”李群玉指着返家的牧童对道:“夕阳半落,绿沙原上牧童归。”这一路走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联不断,妙趣横生,尽显李群玉的文学素养和应变能力。

  三、船上妙对,应对自如

  李群玉与塾师乘船时,也有不少趣联巧对的故事。一日,船上新装了许多木桶,塾师凝神默想后,吟出上联:“船装油漆桶,油七桶,漆八桶。”此联中“漆”与“七”同音,语音双谐,颇具难度。李群玉却不慌不忙,放眼四周,看到有人提着葱韭把,便微笑着对出下联:“手提葱韭把,葱九把,韭十把。”其应对之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还有一次,船行至关山,李群玉见左岸群山连绵,景色如画,便提议上岸登山游玩。他们登上一座山岗,看到高树掩映中的高阁,塾师出上联:“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李群玉看着眼前的山峦,对出下联:“远峰远看,近峰近看,人上山上观山。”随后,塾师又道:“有景有情君休忙,坐坐再走。”李群玉劝道:“好山好水,我只想,看看重来。”他们的对联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美景,更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四、与友应对,尽显风雅

  李群玉与杜牧贾岛等诗人也有不少对联趣事。太和元年夏天,李群玉离开仙眠洲欲往彭山,在刘家河渡口突遇暴雨,他与杜牧、贾岛同乘一船。雨后,天空放晴,贾岛指着前面的彭峰峻岭吟出上联:“云锁高山,看哪个尖峰敢出?”李群玉立在舱里,手撩着舱壁眼漏下的太阳光柱,接口对道:“日穿危壁,料这头秃帚难行。”此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尽显李群玉的豪迈气概。

  船行途中,船上存放着许多木桶,散发出一股油香。杜牧调皮地指着生漆桶出上联:“船装油漆桶,油七桶,漆八桶。”李群玉听后倒吸一口凉气,但很快便想到应对之策。这时,船尾厨娘提了一把韭菜从船舱钻出来,李群玉瞧见,细思“韭”谐音“九”,便对出下联:“手提葱韭把,葱九把,韭十把。”其反应之迅速,令人折服。

  李群玉的趣联巧对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唐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敏捷的才思,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代文人的风雅情趣和生活乐趣。他的对联,或描绘自然景色,或抒发人生感悟,或展现机智应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对联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