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遗策藏玄机:曹操刘备忌惮之人,果成颠覆江山之患

  在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曹操刘备皆是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在乱世中开疆拓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霸业。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两位枭雄却不约而同地对同一类人表达了深深的忌惮,并留下嘱托,要求后人严加防范。而历史的发展,竟也如他们所料,这两个人果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江山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曹操遗言:防司马懿,洞察潜在危机

  曹操,这位乱世奸雄,一生征战无数,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善于用人,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然而,在众多人才之中,曹操对司马懿却始终保持着警惕。

  司马懿才华横溢,谋略过人,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曹操早就看出他“有雄豪志”,并且“狼顾之相”,内心隐藏着不臣之心。曹操曾多次试探司马懿,对其加以防范。在曹操临终之际,他特意嘱托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深知司马懿的野心和能力,担心他会在自己死后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

image.png

  曹丕继位后,虽然初期对司马懿有所重用,但也牢记曹操的嘱托,对其保持着一定的警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丕及后续的曹魏君主逐渐放松了对司马懿的防范。司马懿凭借着自己的隐忍和谋略,一步步积累势力,在曹魏政权中逐渐站稳脚跟。他先后辅佐曹丕、曹叡等君主,在军事上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在政治上参与朝政决策,权势日益增大。

  最终,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此后,司马家族逐渐掌控了曹魏政权,为后来的西晋代魏奠定了基础。曹操生前所担心的“司马懿颠覆江山”的局面,终究还是发生了。

  刘备托孤:防马超,担忧边疆隐患

  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在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他在临终之际,也对一个人充满了担忧,并特意嘱托诸葛亮要加以防范,这个人就是马超。

  马超,出身名门,是将门之后,武艺高强,在西凉地区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势力。他曾联合韩遂等人起兵反抗曹操,在潼关之战中给曹操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让曹操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后来,马超因种种原因投奔了刘备。

  刘备对马超的才能和威望十分清楚,虽然他收服了马超,但内心始终对其有所忌惮。刘备深知马超在西凉地区根基深厚,手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部将和士兵。而且马超性格骜不驯,难以完全掌控。在刘备临终之时,他担心自己死后,马超会在蜀汉内部或边疆地区引发动荡,威胁到蜀汉政权的稳定。

  于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特意对诸葛亮说:“马超勇猛过人,吾甚忧之,卿当留意。”诸葛亮领会了刘备的意图,对马超采取了既重用又防范的策略。他给予马超一定的官职和荣誉,让其镇守边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同时也对其权力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马超在投奔刘备后,由于长期受到猜忌和防范,心情抑郁,身体也逐渐衰弱。在刘备去世后不久,马超便病逝了。虽然马超没有直接对蜀汉江山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但刘备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如果马超能够长寿且野心膨胀,以他在西凉的势力和影响力,确实有可能成为蜀汉政权的一大隐患。而且,马超的家族在西凉地区的影响力在之后也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给蜀汉的边疆稳定带来了挑战。

  历史回响:枭雄遗策的深刻

  曹操和刘备在死前都对特定的人表达了忌惮并留下嘱托,这并非偶然。他们身处乱世,深知权力的争夺和人才的潜在威胁。曹操担心司马懿的野心和能力会颠覆曹魏政权,刘备担忧马超的势力和性格会给蜀汉带来不稳定因素。他们的这些担忧,都是基于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曹操的担忧成为了现实,司马懿家族最终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政权。而刘备对马超的防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immediate 的危机,但也反映出他对边疆势力的重视。这两位枭雄的临终遗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用人之时,不仅要看到人才的能力和才华,更要洞察其内心的想法和潜在的野心;在建立政权后,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威胁,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国历史的风云变幻,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曹操和刘备的临终嘱托,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两朵浪花,虽然短暂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警示。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