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璜:清高宗乾隆帝长子的命运沉浮

  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作为清高宗乾隆帝的长子,其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无奈,在清朝皇室的权力漩涡中,他的命运轨迹深刻反映了封建王朝嫡庶尊卑的残酷现实与皇权至上的绝对权威。

  出身与成长:长子之位却难掩庶出尴尬

  永璜出生于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时,紫禁城重华宫内,生母是格格富察氏,即后来的哲悯皇贵妃。在乾隆帝尚未登基、还是宝亲王弘历之时,永璜的诞生让初为人父的乾隆欣喜不已,亲自为其取名“永璜”。“璜”在《周礼》中是“六器礼天地四方”中的一种,是新石器时期用玉制的礼器,这一名字足见乾隆对长子的重视。

  然而,永璜的生母富察氏出身并不高贵,她是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身份低微,只是宝亲王府上的侍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乾隆的嫡福晋沙济富察氏,不仅家世显赫,祖上追随努尔哈赤皇太极立下赫赫战功,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时期担任户部尚书,父亲李荣保是察哈尔总管,而且人品极佳,生活俭朴,深受乾隆喜爱。这种嫡庶之别,从一开始就为永璜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雍正十三年,永璜的生母因病去世,此时乾隆尚未登基,年仅七岁的永璜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尽管后来乾隆追封生母为哲悯皇贵妃,但这无法改变永璜庶出的身份,在讲究嫡庶尊卑的封建王朝,这成为他一生难以逾越的障碍。

image.png

  失宠之殇:孝贤皇后祭礼成命运转折

  乾隆九年,永璜迎娶伊拉里氏为福晋,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乾隆十二年四月,乾隆帝下旨,著内库拨十万两白银给内务府大臣安排大阿哥永璜分府,同年七月,长子绵德出生,八月次子绵恩出生。此时的永璜,看似人生顺遂,未来充满希望。

  但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然。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南巡还跸至德州时,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然而,在这场庄重肃穆的祭礼上,永璜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没有像乾隆期望的那样呼天抢地、豪哭流涕。这一表现触怒了正处于丧妻之痛、情绪极度悲痛且暴躁的乾隆帝。

  乾隆帝当着朝臣文武百官的面,严厉斥责永璜和永璋不合体统、不懂礼节,甚至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储资格。他愤怒地表示:“今看永璜、永璋举动大不如前,竟不如皇次子纯孝……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伊等若俱不遂朕意,朕将来或有显戮,将皇长子、皇三子则置之法,亦是分所当然。”这一番话,如同一把利刃,彻底斩断了永璜继承皇位的希望。

  当时永璜年仅二十岁,永璋更是不过十三四岁,年纪尚轻,且过世的并非自己生母,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极度的悲伤。但乾隆帝正处于丧妻的巨大悲痛中,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无果,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他的情绪极度失控,将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发泄在了两个儿子身上。这一事件,成为永璜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他失宠于乾隆帝,人生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忧惧离世:父爱迟到却难挽悲剧结局

  在莫名其妙地丧失承继大统资格后,永璜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痛苦之中。他郁郁寡欢,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逐渐压垮了他的身体。乾隆十五年二月,永璜病重,乾隆帝安排他到南苑养病。二十六日,庄亲王允禄上奏说大阿哥病重无法起身接驾,三天后又上书说大阿哥病势稍愈可以乘车迎接。然而,半个月后,即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申刻,永璜病情急剧恶化。

  乾隆帝爱子情急,将御医陈志敬、王炳交慎刑司羁押,查抄陈志敬家产,希望能挽回永璜的生命。但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当天,永璜病逝,临终前,他对父亲说:“儿不能送皇父了。”年仅23岁。

  永璜的离世,让乾隆帝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悲痛之中。他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同年,永璜被追封为和硕定亲王,谥号“安”,满语为“tokton”,意为“安定”“坚定”,“安”的满文是“elhe”,意为平安、平和。乾隆帝还御制多首悼亡诗以及题为“散愁”“遣怀”的诗作,以表达对长子的哀思。

  身后荣宠:子孙延续半世辉煌

  尽管永璜英年早逝,但他的子孙后代却享受到了特殊的恩宠。乾隆帝出于对长子的负罪感和对宗室稳定的考虑,对永璜一支格外关爱。永璜的长子绵德承袭了定亲王爵位,乾隆帝破例让皇长孙居别室治丧,不必迁移外所。虽然绵德后来因交结官员往来被削爵,但乾隆帝不久后又封他为镇国公、晋贝子。

  绵德之弟绵恩,谨慎勤奋,颇受乾隆帝宠爱。乾隆五十八年,绵恩晋封定亲王。在嘉庆朝,绵恩官至领侍卫内大臣、阅兵大臣,管理宗人府事务,直到道光二年才去世,享年76岁。

  绵恩之后,其子奕绍承袭和硕定亲王爵位,奕绍死后,儿子载铨降级承袭定郡王爵位,并以郡王爵担任宗人府宗令。道光帝去世后,载铨又以顾命大臣身份辅佐咸丰帝。咸丰二年,载铨去世,咸丰帝开复他生前所有罪过,并追封为定亲王。从永璜算起到奕绍,定亲王足足传了四代五人,在清代恩封的亲王中独树一帜,堪称半个“铁帽子亲王”。

  爱新觉罗·永璜的一生,是封建王朝嫡庶尊卑制度下的悲剧缩影。他虽贵为皇长子,却因庶出身份和一次不合时宜的表现,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最终忧惧离世。然而,他的子孙后代却因乾隆帝的负罪感和政治考量,享受到了特殊的恩宠,延续了半世的辉煌。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是封建王朝政治、家族、情感交织的复杂体现,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品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