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教起义

"

  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人民起义。又称法庆起义。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

大乘教起义

大乘教起义——法庆起义

北魏时期的大乘教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以及大乘教起义的历史意义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blob.png

  大乘教起义

  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人民起义,又称法庆起义。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扬明君有道的同时,另一些僧侣却公然毁寺烧经,举兵造反。延兴三年(473)沙门慧隐反。太和五年(481)沙门法秀于京都平城举事,参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隶。十四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教起义。

blob.png

  延昌四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沙门法庆﹑惠晖在勃海李归伯的支持下﹐率乡人起兵于武邑郡之阜城。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义军攻克阜城﹐杀县令﹐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大败州军﹐斩乐陵太守崔伯驎。又回师北上﹐围勃海(今河北南皮北)﹐克郡城。义军发展迅速,众至五万余。他们传言“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烧寺院﹐焚经像﹐杀僧尼。州军人无斗志﹐屡被挫败。七月﹐北魏以元遥为征北大都督﹐率军十万﹐东下冀州。冀州刺史萧宝夤用当地豪强勃海李壁、封隆之等﹐会同长乐太守李虔﹐率州军配合元遥大军镇压起义。同时﹐北魏还派遣冀州大族清河张始均为行台﹐与勃海封津﹑高绰等在阵前招降。九月十四日﹐义军兵败﹐法庆﹑惠晖及头领百余人被捕殉难﹐义众被屠杀者以万数。北魏又派酷吏谷楷至冀州搜杀义军余众﹐李归伯约在此时被俘牺牲﹐百姓受害者甚多。大乘余部被迫渡漳水入瀛州。熙平二年(517)正月﹐义众突入州治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焚烧州衙﹐但终于被镇压。

  大乘教起义延续了近两年﹐兵锋及于冀﹑瀛二州的武邑﹑勃海﹑长乐﹑武垣四郡﹐义众最盛时达五万余。失败后﹐北魏政府为了强化这一地区的统治﹐割冀州的乐陵郡﹑瀛州的浮阳郡另置沧州﹐同时给予赈恤﹐减免兵调﹐藉以缓和矛盾﹐防止起义再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魏毁佛发生在哪一年,持续多长时间,造成哪些影响?

  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始,至其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长江以北。

  简介

  他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的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财宝,发现僧侣与室女私通,即立禁佛。。司徒崔浩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太子尊崇佛教,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发展

image.png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结果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影响

  当时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于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大乘教起义发生在哪一年?大乘教起义最后结局怎么样?

  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人民起义。又称法庆起义。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扬明君有道的同时,另一些僧侣却公然毁寺烧经,举兵造反。延兴三年(473)沙门慧隐反。太和五年(481)沙门法秀于京都平城举事,参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隶。十四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教起义。

  起义过程

  延昌四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沙门法庆﹑惠晖在勃海李归伯的支持下,率乡人起兵于武邑郡之阜城。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义军攻克阜城,杀县令,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大败州军,斩乐陵太守崔伯驎。又回师北上,围勃海(今河北南皮北),克郡城。义军发展迅速,众至五万余。他们传言“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烧寺院,焚经像,杀僧尼。州军人无斗志,屡被挫败。七月,北魏以元遥为征北大都督,率军十万,东下冀州。冀州刺史萧宝夤用当地豪强勃海李壁、封隆之等,会同长乐太守李虔,率州军配合元遥大军镇压起义。同时,北魏还派遣冀州大族清河张始均为行台,与勃海封津﹑高绰等在阵前招降。九月十四日,义军兵败,法庆﹑惠晖及头领百余人被捕殉难,义众被屠杀者以万数。北魏又派酷吏谷楷至冀州搜杀义军余众,李归伯约在此时被俘牺牲,百姓受害者甚多。大乘余部被迫渡漳水入瀛州。熙平二年(517)正月,义众突入州治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焚烧州衙,但终于被镇压。

  结果

  大乘教起义延续了近两年,兵锋及于冀﹑瀛二州的武邑﹑勃海﹑长乐﹑武垣四郡,义众最盛时达五万余。失败后,北魏政府为了强化这一地区的统治,割冀州的乐陵郡﹑瀛州的浮阳郡另置沧州,同时给予赈恤,减免兵调,藉以缓和矛盾,防止起义再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北朝时期佛教叛乱之法庆事件

  法庆事件,又称为法庆之乱、大乘教起义,是由北魏僧人法庆主导的一个历时两年的民变,被北征都督元遥平定。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北魏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扬明君有道的同时,另一些僧侣却公然毁寺烧经,举兵造反。

image.png

  延兴三年(473年)沙门慧隐反。太和五年(481年)沙门法秀于京都平城举事,参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隶。十四年(490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年),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教民变。

  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沙门法庆、惠晖在渤海李归伯的支持下,率乡人起兵于武邑阜城。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自命为“新佛”,创“大乘教”。所谓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经中“弥勒下生成佛”之说,“弥勒佛取代释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

  法庆生性残暴,一反佛教五戒戒杀的原则,力倡“杀人作乱”,曰“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对佛教僧侣亦极为残酷,传言“新佛出世,除去旧魔”,烧寺院,焚经像,杀僧尼。“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

  大乘军攻克阜城,杀县令,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大败州军,斩乐陵太守崔伯驎。又回师北上,围渤海(今河北南皮北),克郡城。

  冀州刺史萧宝夤遣兼长史崔伯驎讨之,大乘军在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击败州军,斩乐陵太守崔伯驎。此时州军人无斗志,屡被挫败。大乘军发展迅速,众至五万余。七月,北魏以元遥为征北大都督,率军十万,东下冀州。

  冀州刺史萧宝夤用当地豪强渤海李壁、封隆之等,会同长乐太守李虔,率州军配合元遥大军镇压叛乱。同时,北魏还派遣冀州大族清河张始均为行台,与渤海封津、高绰等在阵前招降。九月十四日,大乘军兵败,法庆、惠晖及头领百余人被捕杀,叛民被屠杀者以万数。北魏又派酷吏谷楷至冀州搜杀大乘军余众,李归伯约在此时被俘被杀,百姓受害者甚多。大乘余部被迫渡漳水入瀛州。熙平二年(517年)正月,叛众突入州治赵都

  (今河北河间),焚烧州衙,但终于被镇压。

  大乘教起义延续了近两年,兵锋及于冀、瀛二州的武邑、勃海、长乐、武垣四郡,叛众最盛时达五万余,是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民变。此后,假弥勒降世为旗号的事件此起彼落,形成跨越数百年的弥勒教造反运动。

  《魏书》、《资治通鉴》谓法庆自号大乘,未有提及建立年号。《玉海》以大乘为法庆的年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十四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教起义。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