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Al-Kamil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第六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

  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中世纪时西方的宗教。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有关,在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还有一种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正教。而在北非和西亚地区,伊斯兰教是主体。十字军东征是由天主教发起的。  

1.jpg

  十字军东征图片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天主教发起了东征,东正教参与到了其中。天主教国家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等国组织了十字军,向东进军,进攻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进攻伊斯兰教的时候,东正教国家拜占庭也加入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占领耶路撒冷地区,但是随着十字军的后撤,所占领的地区都被伊斯兰军队收复。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发动的,他们在西欧地区组织了十字军,这次进攻的对象是拜占庭,他们认为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是异端国家,因此入侵拜占庭。十字军攻破了拜占庭的首都,在拜占庭首都中大肆抢掠。

  十字军的一些暴行也是需要在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的。十字军在东征的时候,攻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十字军对当地的平民进行了屠杀,并且抢劫了民居中的很多物品,使得一些宝贵的文物被损害。

  十字军东征虽然在战争初期占领了一些地区,但是十字军的主要发起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在侵占这些地区后直接带兵回国了,这些地区被伊斯兰势力重新占领。 ...查看更多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发生于什么时候?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Al-Kamil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

  到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占领耶路撒冷。

image.png

  腓特烈二世于1215年在亚琛被他的监护人英诺森三世加冕为帝,当时他还很年轻。教皇希望他能发动一次成功的十字军,但接下来的时间他忙于巩固自己在德国、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地位。1221年,当他正准备出发去参加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意大利发生了叛乱,使他不得不留了下来。

  第五次十字军失败后,条顿骑士团长赫尔曼冯萨尔察(Hermann von Salza)来拜见皇帝,建议他娶年轻的耶路撒冷王国女王尤兰达为妻。1225年8月,刚加冕的女王被马耳他伯爵亨利从阿克送到意大利。11月9日,31岁的皇帝与14岁的女王在布林迪希结婚。作为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悲惨的婚姻,尤兰达不久就向父亲抱怨皇帝勾引她的堂姐妹,皇帝将她送往巴勒莫,在那里这个17岁的皇后在生下一个儿子、康拉德后6天就去世了。但这次婚姻在政治上是成功的。耶路撒冷王国跟帝国联成了一体,作为圣地国王的弗里德里希可以去实现他10年前的誓言了。

image.png

  1223年,在Ferentino会议上皇帝当着教皇和约翰国王的面重申了他的誓言,并定下了1225年6月24日这个期限。但到了这一天,他发现仍无法兑现,于是在第二天又在圣日耳曼诺(San Germano)宣布1227年8月15日为新的期限,并煞有其事的保证,提供1000骑士、100艘船、50艘战舰至少作战2年,还在罗马存了10万盎司金子作为保证金。

  但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不喜欢他,威胁要将他革出教门。1227年夏,他在阿普利亚集结军队,由于疟疾在军中横行,7月底林堡公爵先带着几千人出发了。皇帝在布林迪希于9月8日登船,还没出海就和图林根伯爵一起病倒了。经过三天考虑,他听从了顾问的劝告,在奥特兰托上岸治疗。但教皇不听他的解释,立即将他革出教门。

  1228年6月28日,被革出教门的皇帝带着第二只部队出发了。格列高里听说他没有来申请宽恕就走了,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敬,于是第二次将他革出教门。皇帝听说后只是一笑了之

  但他的一些部下不愿跟随一个被革教籍的人出征,很多人回家了。所以当他抵达巴勒斯坦后,他的军队已经大大缩小了。同时,由于尤兰达去世,很多当地骑士不再把他看作是合法的国王,使他的行动受到了阻力。

  皇帝在塞浦路斯度过了1228年夏季,9月抵达阿克,教皇的革教令也到了。两大骑士团宣布跟他断绝关系,只有条顿骑士团和他手下的骑士们还勉强支持他。皇帝发现自己无力发动战争,他决定通过谈判达到目的。

  这时的阿尤布王朝也在经历着一场内战,埃及苏丹卡米勒和大马士革苏丹穆阿扎姆之间正因阿尤布王朝的亚洲领土和统治权问题进行着兄弟间的残杀。为了对付穆阿扎姆,卡米勒决定借助十字军的力量来打击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早在腓特烈二世在巴勒莫未出发时,卡米勒的使者就与他达成一项协议,腓特烈二世派兵支持卡米勒对叙利亚苏丹的战争,而卡米勒将耶路撒冷交付给他作为回报。1227年底阿尔-卡米勒的兄弟、大马士革总督阿扎姆去世,他的儿子年幼,于是阿尔-卡米勒趁机围攻大马士革。他还向在阿克的弗里德里希派去使者,尽量拖延时间。

image.png

  双方的情形很相似,都无力作战,都想获得一些象征性的胜利。1228年11月,腓特烈二世尝试引穆斯林出战,但苏丹固守不出,使得他撤退,加固了雅法。由于大马士革久攻不下,苏丹决定与十字军议和,1229年2月,双方走上了谈判桌达成和约。

  耶路撒冷、伯利恒、拿撒勒、蒙福尔和托伦城堡以及从耶路撒冷到雅法的走廊地带归还基督徒,可以在耶路撒冷修建城墙;穆斯林保留在圣陵和阿克萨清真寺的权利,可以自由出入圣城;签订10年的停战协议;归还双方战俘。

  阿尔-卡米勒在名义上吃了亏,他的阿訇们也公开指责他,穆斯林都很不满。但他清楚,在这种形势下他可以随时收回圣城,所以他可以不理会这些指责。

  但西方仍在指责皇帝,认为他没有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打败异教徒,而圣城由于没有防御能力,仍要依靠穆斯林的意愿而生存。实际上,他对苏丹的感情恐怕比对自己在西方的敌人融洽的多,在谈判中,苏丹将一封企图谋害他的信交给他看,他大声说道:"看,这就是基督徒之间的友谊。"

  3月17日,腓特烈二世进入圣城,只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陪同他,连教长也没来,城市大部份是冷冷清清的。18日是星期日,皇帝到圣陵教堂作弥撒,却连个牧师都找不到,但他大胆的给自己加冕为王了。然后他来到也是空无一人的圣约翰医院,在那里建立了宫廷,装模作样的发布了一些命令。19日,凯撒里亚大主教来了,要将城市置于自己手下。皇帝怒了,愤然离去,23日回到阿克,那里他的部下和当地骑士已经闹成一团。于是他决定回国。

  5月1日晨,皇帝程回国了。当地贵族都不认可他的自加冕行为,不承认他是圣地的国王,他的这次访问式东征也加剧了东方各派间的矛盾。

  由于圣地名义上的收复,各国没有热情再发动远征了;教会与皇帝的矛盾不久变得尖锐起来,以至于发动了对皇帝的十字军;意大利人与穆斯林的商业关系很密切,不想让战争影响他们的生意。这样,十字军的大潮一去不复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领导者:腓特烈二世的生平简介

  (1194年12月26日-1250年12月13日)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他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是亨利六世夫妇唯一的孩子。

  腓特烈二世异常注重皇帝的威严,留下了大量以罗马皇帝为造型的雕塑,让现代人能猜测他的容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容貌相当地清秀富丽,看上去个性很沉静。但随着年龄地增长,他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脸色阴沉的帝王,皱着双眉,似乎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不满和怨恨。

  虽是被逐出教门的皇帝,但利用外交手段指导第六次十字军,毫无死伤地进入圣地耶路撒冷,被称为"王座上第一个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ruler)的知识份子。

image.png

  关于康斯坦丝皇后的故事薄伽丘在《名女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有预言称她的婚姻将毁灭西西里,所以威廉二世强迫童年的她发誓永远守住处女之身,发誓不婚。她就这样在修道院里一直呆到三十多岁,在中世纪的人看来她已经是个老太婆了,所以也就慢慢淡忘了一个不幸的预言,但是她还是在34岁的时候嫁给了年轻的亨利,即后来的皇帝亨利六世。

  康斯坦丝皇后在婚后一直没有孩子,直到40岁才令人吃惊地怀上了孩子,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宣称一个屠夫的儿子将被调换成皇子,这对靠血缘世袭的西西里王室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流言。1194年12月26日皇后在赶往西西里(皇帝已经于圣诞节加冕成为西西里国王)的途中感到了分娩的阵痛,她在耶西的市集上搭起了帐篷,为了维护孩子正统的继承权力,她允许镇上的女公民观看皇后的分娩,并把赤裸的正滴着乳汁的胸脯给众人看。

  在与父亨利六世唯一一次见面--施洗中,被赋予FEDERICO RUGGERO的名称:意寓将继承祖父红胡子(FEDERICO I)和外公罗杰二世(RUGGERO)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成为西西里与日尔曼两地之王。

  腓特烈二世父母的婚姻使他自然成为西西里的继承人。而德意志的王冠他也在例行的"选举"中得到。亨利六世让诸侯在1196年12月选举年幼的腓特烈为德国国王,但同时皇帝企图实现的皇位世袭制度却因教廷的强烈反对而失败了。但当亨利六世患疟疾突然去世时(1197年9月28日),腓特烈二世还是个孩子,皇帝的遗嘱(有可能是伪造的)为他规划了"理想的未来"。以帝国对教廷的让步保证腓特烈二世得到巨大的帝国。然而皇帝一死,托孤大臣安魏勒的马克瓦尔特就被康斯坦丝皇太后赶出了西西里。

image.png

  在康斯坦丝皇太后授意下,年幼的腓特烈二世放弃了德国的王位,她让自己的儿子于1198年5月17日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在丈夫去世一年后,44岁的康斯坦丝太后也走到生命的尽头,她于1198年9月27日去世,她在去世前请求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保护这个年幼的国王。因而这位年轻的国王是在教皇的监护下成长起来的,被称做"神父哺育的国王",德国人则喜欢称他为"阿普利亚的孩子"。

  当然作为帝国的敌人,英诺森三世并没有成为这个可怜皇室遗孤的负责的监护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不受重视甚至是歧视和虐待中度过的,他在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度过了整个童年,在一个充满阴谋和冷漠的宫廷中,这个儿童虽然戴着王冠其实却是个时时被监视的囚徒。有传说,6岁的他穿着国王的华服用尖利的手指甲不停地划破绸衣和自己幼嫩的皮肤。没有人关心他,有时候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这个孩子在巴勒莫的街头流浪,依靠富有爱心支持皇帝的家庭的接济。这样的童年是个皇帝不可想象的,但正是这样悲惨坎坷的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腓特烈二世的一生。他待人平等,可以同马夫平等地交谈问题,他只相信自己,极端地自我,相当地世故。他见多识广,对知识孜孜不倦也是从他童年在市井间的生活开始的。(然不尽实,教宗有派遣一系列的教会人士,对腓特烈生活,教育进行相当程度上的监护)

  在他15岁的时候,他的监护人英诺森三世终于做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让他结了婚。为他选了一位新娘,比年轻的国王至少大10岁还是个寡妇,阿拉贡的公主康斯坦丝。

  1211年,因为奥托四世的不受控制,英诺森三世提议腓特烈为日尔曼国王,而他的婴儿长子亨利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妻子为王国摄政。于是乎腓特烈踏上前往日尔曼的道路。3月,自巴勒莫出发,于复活节夕到达罗马,与英诺森三世会面--这也是两者唯一的一次会面。腓特烈宣誓效忠教宗。随后通过热那亚,于7月到达康斯坦茨,并在之后3个月与法国不久后的国王路易八世签订共同对抗奥托四世。1213年7月12日,在教宗的黄金训令中,承托了神圣罗马帝国与西西里王国的分离,放弃日尔曼在意大利半岛的一切权力,并承诺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满意地认为,他已经完全控制了腓特烈二世。1214年,奥托四世在鲍文思战役中惨败,这使得腓特烈二世确保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image.png

  腓特烈二世与教皇国的矛盾已经根深蒂固。1234年,教皇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德意志国王亨利七世反对自己的父亲。腓特烈二世很快扑灭了叛乱,他废除了儿子的王位,并把他终身监禁在意大利的监狱里(1235年)。他在意大利有一个有力的支持者:维罗纳长官埃泽利诺三世·达·罗马诺。在后者支持下,他对意大利南方的反皇帝城市联盟进行征讨(1236年)。1237年,腓特烈二世在科尔泰努瓦大败圣泽诺内联盟。1241年他袭击了热那亚的舰队,俘虏了两名正准备参加教皇召开的,谴责腓特烈二世的会议的红衣主教。

  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表现出一种比格列高利九世还要严厉的态度。1245年,他在法国的里昂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他选择里昂是为了避开皇帝的直接军事威胁)。腓特烈二世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教皇的制裁损害了他的声望,在那个人民笃信基督教的时代,君主被开除教籍是极其危险的,以前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更严重的是,德意志的诸侯开始与意大利城市联合反对他,这些诸侯一直是困扰每一代皇帝的威胁力量。1246年,图林根公爵亨利在教皇与诸侯支持下当选为敌对国王。在种种困难之下,腓特烈二世在弗萨尔塔战役中被意大利同盟打败,他的儿子被俘。

image.png

  去世

  腓特烈二世一直未能找到反对英诺森四世的可靠同盟。1250年12月,他在一次行猎中突然病倒了,可能是中风。当然也有流言说是被自己的儿子曼弗雷德杀死。1250年12月13日(恶魔之夜)腓特烈二世死在了弗奥伦蒂诺城堡,享年56岁。迷信的皇帝曾听到过请他小心带"花"的地名,所以他一生都小心地踏足佛罗伦萨,但是命运却安排他在"百花之宫"(弗奥伦蒂诺城堡)结束了他传奇性的人生。

  他的死被隐瞒了一段时间,最后他被葬在巴勒莫大教堂的地下室内,他父母的身旁。入葬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重罪者忏悔的麻袋衣而不是皇帝华丽的寿衣,他的遗体外还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裹上大幅的丝绸布,上面绣着一句箴言:"统治世界的"。这件悔过的麻袋衣今日仍然在皇帝遗体的身上,不过这位在生前把世界搅乱的皇帝已经变成了一堆红棕色的枯骨,即将化为灰尘。就像他所有的爱和恨。

  他活着的时候为意大利而生,忘却了自己的父亲的国家德意志,他爱说自己是"西西里国王",一生只有一次称自己为"罗马人之王"(即德意志国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帝王之苗裔,教皇的玩偶

  腓特烈二世与罗马教皇疯狂争斗的结局,政教双方两败俱伤。他说明皇帝和教皇的世界主义野心都不过是一场梦幻,只是皇权崩溃在先,教权沦落稍后而已。腓特烈二世强大王权的丧失,及其统一意大利伟大尝试的失败,是中世纪意大利政治史上的最大悲剧。

image.png

  1194年12月26日,腓特烈二世诞生在意大利中部神圣罗马帝国领地——安科纳边区的小城杰西。他的祖父,就是那个著名的好大喜功、红须飘然的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他的父亲,为皇帝亨利六世;他的母亲,乃是西西里王国的诺曼公主康斯坦丝。身怀六甲的康斯坦丝为了向世人昭示他的儿子无可争辩的皇位继承权,别出心裁地在杰西的大街上设置一个帐幔。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帐幔,当众生下了小腓特烈。

  就在小腓特烈出生的前一天,即1194年圣诞节,他的父亲德皇亨利六世,正在巴勒摩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此前,亨利六世已用武力击败了诺曼贵族的反抗,夺取了西西里王位,成功地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权,从德意志和伦巴底扩展到了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对中部意大利的教皇国构成了南北夹击态势,从而使红胡子腓特烈的遗愿得到了实现。

  然而,1197年,年富力强的亨利六世正组织大军准备十字军东征时,不幸身患疟疾而突然去世。德意志诸侯立即结为两大集团争夺王冠:亨利六世之弟士瓦本公爵菲利普,在法王支持下宣布继承王位;韦尔夫家族的布伦瑞克公爵奥托,在英王支持下也宣布称王。次年六月,双方大动干戈,德意志爆发“争位”内战。

  正当神圣罗马帝国皇权发生危机的时候,1198年,中世纪“最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ius III, 1198-1216在位)登上了教皇宝座。建立和维护罗马教皇的神权统治,遏止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重振,力图“永远保持着西西里与帝国之间的分离状态”(H·赫德、D·P·韦利《意大利简史》上册p95,商务印书馆,1975年),乃是英诺森三世毕生事业的主旨。就在这一年,为了避免德意志内战可能造成的危险,年仅三岁的腓特烈在母亲康斯坦丝带领下,匆匆南逃西西里,继承了西西里王位,并向教皇英诺森三世寻求庇护。英诺森三世乘机对处于弱势的孤儿寡母进行要挟,充当了腓特烈二世的监护人和西西里王国的摄政。不久,康斯坦斯去世,腓特烈二世遂沦为罗马教皇卵翼下的孤儿。

  在孩提时代,腓特烈便成了罗马教皇等“一些无耻政治家们手中的玩偶”(波特金主编《外交史》第一卷(上)p205,三联书店,1979年)。英诺森三世将这个帝王苗裔,视为“奇货可居”,随时准备将他作为向德意志诸侯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德意志争夺王位的内战中,英诺森三世无视小腓特烈的皇位继承权,但却将皇位继承权作为支配德意志争位双方的诱饵,成为坐收渔利之翁。争位双方也不惜大肆出卖帝国利益,竞相向英诺森三世献媚讨好,企图换取教皇的青睐和支持。英诺森三世利用双方的许诺,乘机夺取了斯波莱托、安科纳和罗马尼等意大利中部的帝国领地,迅速扩展了教皇国的版图,北部远达菲拉拉和波河下游,南抵那不勒斯边境,并派遣教区长接管了这些地区帝国长官的权力。于是,教皇国得以恢复,并最终达到全盛。它像一条宽广的壕堑横亘在亚平宁半岛的中部,既成为腓特烈二世未来事业难以逾越的屏障,也成为中世纪意大利政治统一的灾难。

image.png

  青少年时代的腓特烈在西西里度过,曾以学识渊博的学者钦奇奥·萨维利为师。他熟读希腊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许多名著,在西西里这个东西方文化光怪陆离的交汇点,受到了别具一格的混合教育。其结果,使他得能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一切,逐步滋生了对基督教会和罗马教廷的种种逆反心理,成为著名的“具有自由思想”的宗教怀疑论者。他甚至公然宣称:“世界被三个骗子手迷惑了,这就是基督耶稣、摩西和穆罕默德”(O·B·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p110,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十四世纪初叶,但丁在其《神曲》中,也以“不信灵魂存在的邪教徒”的名义,将腓特烈二世置于第六层地狱里受苦。可见,腓特烈二世作为宗教怀疑论者,并非后人的杜撰和虚构。与此同时,青少年时代的腓特烈,又以附庸身份经常出入教皇宫廷,因而他对教皇英诺森三世施展权术、纵横捭阖,支配德意志和欧洲政治的种种阴谋了如指掌,并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政治成熟颇早。这样,腓特烈二世逐步具备了中世纪政治家所惯有的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其后来政治上的崛起创造了必备前提。

image.png

  在德意志争位战争进行了十年之后,政局出现了有利于腓特烈二世的转机。1208年,争位一方的菲利普被杀,韦尔夫家族的奥托获胜。为了赢得教皇的加冕,奥托再次向英诺森三世许诺,承认教皇业已夺取的帝国领地为教皇国版图。英诺森三世大喜过望,于1209年10月在罗马为之正式加冕,称奥托四世。不料,奥托刚刚带上皇冠,立即翻转脸来,宣布皇帝对中部意大利帝国领地拥有所有权,并率军攻打南部意大利,企图夺取教皇的“粮仓”——腓特烈二世的西西里王国,因而触怒了英诺森三世。1210年,教皇对皇帝进行“绝罚”,英诺森开除了奥托的教籍。然而,奥托四世拥有强大武装,绝非教皇的一纸破门令所能敌。英诺森三世急需一个世俗君主组织武力与奥托抗衡。这样,年已十七岁的腓特烈二世时来运转,于1211年在教皇鼓动下,被德意志诸侯推选为德意志国王。次年三月,腓特烈二世率军北上德意志,第一次踏上故国领土,号令诸侯,与奥托展开了决战。

  1212年,腓特烈二世正式加冕称德意志国王,并在教皇支持下与法王腓力二世结盟,对抗受英王支持的奥托四世,从而将德意志的争位战争,与英、法两国的历史性矛盾纠结在一起。在1214年7月27日著名的布汶战役中,腓特烈二世主要依靠法王的武力,一举消灭了奥托四世及其韦尔夫派诸侯的军队,成功地铲除了他的帝位障碍。

  1215年,腓特烈二世向罗马教皇作出放弃西西里王位,立即进行十字军东征的空头许诺之后,终于被教皇英诺森三世扶上了神圣罗马皇帝的宝座。第二年,英诺森三世驾崩。这样,他为其后继者们既留下一个最为显赫的教廷,也留下一个最危险的敌人。不管怎么说,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一颗新星,经过十余年的战火洗礼,几度明灭,最后又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到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占领耶路撒冷。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