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芝事件

"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东芝事件。

东芝事件

东芝事件:1987年5月27日

东芝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东芝事件。

  1983年早春的一个深夜,由苏联海运公司开到日本的万吨货轮"老共产党员"号,从日本芝浦码头出港,运走了数十箱"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的部件。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苏联人购买这些数控机床的用途,除了使潜艇的推进性能改善之外,还能使当时正在建造中的新型航空母舰的推进器得到改进。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东芝公司违反巴统输出事件"。这次事件的后果是严重的:美国海军第一次丧失对苏联海军舰艇的水声探测优势,直到今天,美国海军仍没有绝对把握去发现新型的俄罗斯潜艇。

  交易背景

  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在农业和居民消费品方面的生产陷入困境,政府每年都要从并不充裕的外汇储备中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进口粮食。1978年,受寒流影响,苏联的粮食产量锐减,不得不严格限制其他进口项目,以保证进口粮食所需的资金,工业机械设备的进口几乎全部停止。当时,日本是苏联主要的工业设备提供者,日本数十家公司驻莫斯科的代表,无不为获得出口合同四处奔走。

image.png

  东芝战略

  日本东芝公司为了开拓苏联这个巨大的市场,于1980年派了几名高级职员,在莫斯科召开酒会,跟苏联的政府官员套交情,设法获得订单。在这次酒会上,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公司的副总裁奥西波夫悄悄告诉主持酒会的东芝职员:"苏联正需要一种制造大型船舶推进器的数控机床。东芝是制造工业机械的行家,相信这种数控机床在日本已经可以生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东芝事件为何会发生?影响如何?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东芝事件

  奥西波夫的来头很大,他实际上就是日本公司驻苏联代表处人员口中的"K帮"人物("K帮"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代称)。在莫斯科搞贸易的人都知道,奥西波夫是有权批准任何贸易协定的重要人物,他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哪家公司如果违抗了他的意愿,它在莫斯科甚至苏联的业务就得宣告终止。

image.png

  酒会还没结束,一份加急电传就被迅速发回东京东芝公司总部:"火速寻找加工螺旋桨推进器的数控机床!"几天后,东芝公司产品部的高级职员就携带着拥有最新技术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各种数据及结构蓝图飞往莫斯科。

  日本公司驻莫斯科的业务代表们都有一句口头禅:"杀价,杀价,再杀价,还你两成是奇迹,五成成交是常事。"在东芝公司和苏联就这种数控机床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东芝总部认为这笔交易风险太大,特意打电报指示其驻莫斯科的商业代表,如果苏方杀价太狠,则无须达成交易。

  东芝公司的报价是每部母机10亿日元(按当时汇率,约为500万美元),苏方的反应非常意外,他们要一次购买4部母机,并超量购买配件,而杀价的幅度却破天荒地仅为两成。东芝公司的代表虽然差点高兴得笑出来,表面却还是不肯同意苏方的价格。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东芝公司的职员说:"除了我们东芝,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有此种胆量!"据说,这是东芝在对苏贸易中唯一一次吊苏联人的胃口。

  最后,交易以87折成交,东芝都不相信,4部数控机床能卖到35亿日元。然而,这场交易中真正得利的还是苏联:他们得到的产品是不能以价格来衡量的。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在海军舰艇方面使北约和美国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image.png

  在当时冷战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要受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由除冰岛以外的北约国家与日本等国组成)的限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当时属于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产品,苏联根本无法自行设计制造。由于该设备可用于加工军用舰艇的螺旋桨,大大减少舰艇的噪音,明显属于被"巴黎统筹委员会"禁止向苏联出口的机械设备。

  东芝和克格勃都非常清楚这种限制,因此,在商业谈判完成后,双方就开始考虑,如何把电脑工作母机顺利运往苏联。

  莫斯科很快指示,把挪威作为转运地。东芝先将数控机床出口到挪威,挪威也是北约国家,这样做不违反"巴统"规定。实际上,挪威早就向苏联提供了火炮自动瞄准计算机,而这种计算机也是"巴统"严格禁止向苏联出口的。可见,苏联和挪威之间早就建立了送交特殊货物的秘密渠道。

  根据合同,东芝公司必须负责4部母机的安装、调试,直到正常运转。同时,还要训练苏方的技术人员,直到他们能完全操作为止。苏方扣下10%的价款,直到东芝完成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后才给付这笔尾款。但苏联军方后来临时改变主意,只要求东芝公司安装两台机械,剩下的两部坚持由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来处理。

  在安装第一部机器的时候,日本的技术人员很快发现,参加安装工作的苏联技术人员,常常一大早就疲态百出,这令他们觉得非常蹊跷。几天后,体格强壮的苏联工人眼眶发黑,整个人几乎都要累垮了。后来,日本的技术人员才知道,这些苏联技术人员,白天帮日本人装机器,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凭白天学到的方法去装配另一部机器。

  苏联的技术人员对操作程序还不够了解,又不敢完全信赖日本人,便展开了对负责转运这4部机器的挪威康克斯佩鲁克公司派到苏联的电脑技师-波路斯塔特的"争取"工作。这位出身于挪威乡下30岁的技师,由于天生木讷,外貌也算不上英俊,曾被女人骗过好几次,以至于对天底下所有的女人都有强烈的不信任感。但是,当波路斯塔特来到苏联后,很快就遇到了"迟到的春天",不到两个月,他就跟一位美丽的苏联女性结婚了。

image.png

  这位挪威技师的婚姻,显然是克格勃导演的"作品"。苏联人想以美色牵住这位在情场上很不得志的技师。当然,这项"人色交易"事先必须得到波路斯塔特的宣誓效忠,因为苏联人不会干"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在波路斯塔特的结婚典礼上,有许多苏联的高官前来捧场,东芝公司的人还被蒙在鼓里,显然,其中有不方便让日本人知道的事。

  本来,东芝公司和苏联的交易确实做得相当漂亮,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无一发现从日本装运出去的机械竟然对苏联舰艇的制造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北约各国的海军纷纷报告,苏联潜艇和军舰螺旋桨的噪声明显下降,跟踪难度加大,这使得美国开始怀疑,苏联是否获得了什么先进的技术,但是却苦于没有什么证据。一直到1985年12月,苏、日秘密协议当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独因与他的雇主发生纠纷而辞职,并愤而向"巴统"主席盖尼尔·陶瑞格揭发了东芝事件。陶瑞格立即要求日方调查此事。日本通产省对东芝公司进行调查时,东芝公司以预先签署的假合同和其它技术文件为证,对此事矢口否认。经过进一步调查,1987年初,美国人掌握了苏联从日本获取精密机床的真凭实据。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警视厅对东芝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查获了全部有关秘密资料,并逮捕了涉案人员。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美国朝野群情激愤,再三谴责日本,并对东芝公司进行了制裁。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国表示道歉,日本方面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心惊胆颤的挪威政府除了向美国保证今后决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外,还关闭了康士堡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并停止了该公司正在与东欧国家进行的全部贸易。不久后,挪威又以从事窃取科技情报的间谍活动为由,驱逐了苏联一名外交官和三名贸易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东芝事件是怎么回事?苏联为什么要买东芝的精密机床?

  “东芝事件”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冷战时期日本违背“巴统条约”,以狸猫换太子的方式向前苏联出口了一批“巴统条约”明令禁止的数控机床设备,后来又被人揭发的事件。

image.png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由美国发起,其它16个成员国组成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成立,由于总部设在巴黎所以该组织又被成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

  而“巴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冷战时期限制条约签订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关键战略物资与关键技术,其中主要以军事武器装备、高性能精加工技术和稀有物资为主。

image.png

  ▲“巴统”成立于1949年11月,在冷战结束后的1994年4月正式解散,但是其后被“瓦森纳协定”所取代。

  根据巴统“国际安全清单”,三轴以上的联动数控机床是严禁向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前苏联出口的“管制”设备,因为这种机床可以对舰艇尤其是核潜艇的大型螺旋桨空间曲面进行精加工,可以减少舰艇噪声、增加潜艇的隐蔽性。

  但是而作为“巴统”成员国之一的日本东芝公司,在1981年4月秘密向前苏联出口了四台“MBP-110S”型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并为其配备了22000mm×10000mm工作台。

  1984年,日本东芝公司又向前苏联出口一批铣刀头和用于拓展数控机床功能的系统拓展包。

image.png

  前苏联在得到这批高精度机床后,潜艇等重工设备的高精度加工水平大幅度提高,前苏联核潜艇的静音性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而以上产品都是日本东芝公司通过“调包”的方式,秘密销售给前苏联的,巴统其它成员国并不知情,后来在1985年12月,参与该事件的日本光贸公司“熊谷独”因为与雇主发生矛盾被迫辞职,一气之下将东芝公司与前苏联秘密交易的内容整理成信,寄给了时任巴统主席的盖尼尔.陶瑞格,东芝事件被曝光。

  事后为了惩罚东芝公司,美国禁止东芝公司相关产品在美销售3年,东芝公司相关负责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也被迫向美国致歉,同时,东芝公司也花费了一亿日元在日、美两国50余家媒体刊物上刊登“谢罪广告”,以挽回因该事件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image.png

  “东芝事件”在当时反应了两件事,一件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在高精尖技术加工设备上的薄弱,另一件也反应了在“巴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当有利益摆在面前的时候,美国“亲爹”也可以照卖不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震惊全世界的技术走私大案:东芝事件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与公安调查厅突袭了东芝公司的总部。警察逮捕了铸造部长林隆二与机床事业部长谷村弘明,另有两位高官也被勒令辞职。由此迁出了一桩令日本全国乃至世界都震惊的大案,东芝公司竟然一直在偷偷走私机床给苏联。这一事件被称为“东芝事件”。

  这个故事要从1979年讲起。这一年,一个名为瓦克61科迪的公司和东芝进行了接触。东芝公司的2-3名高管表现出了与对方强烈的合作意向,并愿意提供先进的MPB-110数控机床给他们。实际上,这个瓦克61科迪公司是苏军总参谋部军情局的皮包公司。

image.png

  为了这次行动,苏联特务机关可谓是殚精竭虑。早在1974年,苏联特务机关就征询了瓦兰蒂洛维奇的意见。他明面上是苏联驻日委员会的首席代表,实则是格鲁乌的资深特工。由于在日本潜伏3年,深悉日本与北欧的情况,他提出:可以多利用像东芝这样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不出售关键部件的话,我们可以从其他公司购买。比如挪威就有很多公司愿意把软件卖给苏联。

  这一方案得到了苏联高层的赞同。随即批准了这一方案,并派出了克格勃特供奥斯科夫出任行动负责人,通过瓦克61科迪公司对东芝各个部门进行了渗透与调查。

  调查结果则让苏联人喜出望外,东芝公司不仅能提供苏联急需的MPB-110数控机床,还有2-3位主管也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向,哪怕他们明白这是把机床卖给日本的敌人。1979年10月,东芝公司的两位高官和5名技术人员亲自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方面签订了和约,他们将向苏联提供MPB-110数控机床。

  1982年,第一批数控机床交付给了托特斯基所管辖的波尔特公司。这同样是克格勃下属的皮包公司,负责机床的转运。这批机床到货后,东芝高层甚至还亲自前往莫斯科与苏联人一起庆祝并收取了2000万美元的货款。

  到了1983年6月,东芝公司足足向苏联方面交付了17台机床。这些机床储存在了列宁格勒海军基地,由东芝派出的日本技术人员来组装。

  尽管该案件最后被破获,但这些机床已经给苏联的螺旋桨工艺带去了质变。在东芝事件之前,美国海军经常能在200海里外捕获苏军D级战略核潜艇的噪音。但使用了日本机床后,苏联核潜艇噪音大大降低,曾经迫近到了美国东海岸附近10海里才被发现。

image.png

  当然,东芝事件只是苏联对外间谍活动的一个缩影。作为苏联最大的特务机关,格鲁乌和克格勃仅在1976-1980年之间,就提出了盗窃3500项科技的行动大纲。根据五角大楼估算,苏联每年从西方获得6000-10000个技术样品以及10万份技术资料。

  苏联之所以在偷窃技术方面如饥似渴,归根结底是因为本国精密工业的薄弱。看似庞大的苏联军工甚至从一开始就是吃着西方技术的剩饭,慢慢长大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苏联最自豪的航天工业。虽然苏联是第一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但苏联航天的起步确实站在纳粹的尸体上开始的。苏联刚刚取得二战的胜利,就开始有计划的运走了德国诺德豪森火箭工厂的设备与工程师。这些前纳粹的火箭专家参与了苏联初期的R-10/14/14型三种导弹的研制与改进工作,这三种火箭也都和德国V-2火箭有着技术上的渊源。

  即使苏联后来实现了自主设计,但精密工业的落后依然限制着苏军火箭与导弹的精度与可靠性的提高。苏联第一任战略火箭军司令、炮兵主帅涅杰林,就是被赶工出来的粗糙导弹当场炸死的。苏联后来设计出的N-1火箭也因为各种技术原因而屡炸不爽。导弹的精度更因为苏联机床的落后而无法提高。

  真正改善这一困境的则是他们的对手—美国。1961年,美国商务部破天荒的批准布莱恩特公司向苏联出口45台“森塔林”B型机床。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生产微缩滚珠轴承的机器。苏联的滚珠轴承产能直接从0变成了美国DE1三分之二。与此同时,苏联又从泛美机械公司获得了高精度的导弹加速仪。加速仪和滚珠轴承一起被运用到了导弹的惯性制导设备上,让导弹精度得以大大提升。

  1982年,苏联又从肯萨克公司偷偷购买了5-6台熔炉,用来炼制航天器专用的复合材料。苏联的在轨卫星能从1982年的120颗激增到1986年的150颗,西方技术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航空方面,西方技术还帮苏联打开了喷气机研制的大门。1946年,苏联只拥有纳粹生产的轴流式涡喷发动机。但英国工党的上台后提出了与苏联进行和平贸易,使苏联获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温德特”与“尼恩”离心涡喷发动机。

  其中“尼恩”被改进成了著名的RD-45,装备给了米格-15,解决了米格多年的心脏病。就连RD-45里的涡轮叶片都不是苏联自己生产的,而是来自英国的亨利61威金公司生产的尼莫尼克75型合金钢。“德温特”发动机则被改装成了VK-5型发动机,装备给了米格-19。

  苏联最自豪的装甲集群也同样如此。哈尔科夫和车里雅宾斯克,都是苏联坦克集群的故乡,生产了从T-26到IS-2、T-34再到T-80等诸多苏军著名坦克。但这里的工厂最早却都是由西方帮助建立的。

  1930年,苏联开始建设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但仅仅过了1年就有35名工程师和经济学者联名抱怨苏胡乱计划把工厂拖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于是,他们请来了以约翰61卡尔德为首的美国工程师们前来帮忙,项目很快有了巨大转机。到了1933年,车里雅宾斯克厂的顾问都是美国人爱德华61特里。同年5月,该厂顺利投产,但所有的设备不是英美货就是德国造。连产品—S60型拖拉机都是美国卡特彼勒拖拉机的山寨品。

image.png

  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美国更是直接支援了苏联496968辆车辆。其中包括轻型坦克1239辆、中型坦克4957辆,以及大约2000门的自行火炮。另有,半履带式装甲车2000多辆、4692辆装甲车与装甲维修车以及至少35万辆卡车。同时支援的还有2000多台火车头与上万节的车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西方的技术与援助就不会有卫国战争的胜利,更不会有铁幕时代的军备竞赛。无论是在红场阅兵中亮相的图4轰炸机,还是今天依然用来耀武扬威的图160轰炸机,背后都是美国B29和B1b轰炸机的影子。

  至于在冷战结束前夕,还将数字机床卖给苏联的东芝,很快就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天价处罚。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这种制裁与罚款,可能就是在宣布企业本身的倒闭衰亡。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东芝之后的公关活动,将濒临毁灭的企业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亲自像美国方面道歉。东芝自己也花了1亿美元,在50多家美国报纸上整版刊登了类似悔过书的道歉声明。

  此后,东芝也调整了自身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将重心重新调回了自主研发与生产质量。因倒卖机床事件而遭到重创的企业,很快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恢复了生机。今天,东芝依然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国表示道歉,日本方面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心惊胆颤的挪威政府除了向美国保证今后决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外,还关闭了康士堡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并停止了该公司正在与东欧国家进行的全部贸易。不久后,挪威又以从事窃取科技情报的间谍活动为由,驱逐了苏联一名外交官和三名贸易代表。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