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黎朝

"

后黎朝(越南语:Nhà Hậu Lê),指的是越南的一个朝代,由黎利于1428年(中国明宣宗宣德三年)创立,仍沿用李、陈两族所定的国号大越。西山阮氏联合郑主,于1776年(后黎景兴三十七年、阮福淳十二年)攻破富春(即顺化),次年(1777年,景兴三十八年)击杀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颠覆阮主政权,阮侣于1778年(黎景兴三十九年、西山泰德元年)称帝,阮主势力剩下阮福映继续抵抗。此时,北方郑主政权亦呈现衰象,"将惰卒骄",阮惠乃北征郑氏,于1786年(黎景兴四十七年,西山泰德九年)击败郑军,郑主郑楷自杀,升龙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郑槰继位为末代郑主,但与黎昭统帝(1787─1789年在位)内哄,在位仅一年余便出逃,郑氏政权终结。昭统帝企图恢复权力不遂,于1789年(昭统三年)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后黎朝

后黎朝——越南的一个朝代

黎利:发动蓝山起义,越南后黎朝的开国君主

  黎利(越南语:Lê Lợi,1385年-1433年),越南后黎朝开国君主,后人称为黎太祖(Lê Thái Tổ)。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区,原为地方豪绅,1418年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展开了十年抗明战争最终,明宣宗决定罢兵,越南重获独立。不久,黎利立国称帝,建立了后黎朝。

  另外,黎利获明朝承认其对越南的统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关系。

image.png

  黎利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据史书所说,黎利的曾祖父黎诲游经这里时,认为必是佳处,于是定居,三年后发展成可观的产业,从此"世为一方君长"。到黎诲的儿子黎汀(黎利之祖父)继承家业时,已经是"有众至千余人"的巨贾了。

  1385年(陈朝昌符九年)八月初六,黎利出生于雷阳主山(父亲是黎汀的次子黎旷,母亲是雷阳主山人郑苍)。 在他年轻时,陈朝政局正日走下坡,并发生了胡季牦篡陈及明朝派军攻越的事变。

  在明朝占领安南之际,黎利对明朝的态度,中越两国的历史文献,说法略异,而分歧主要在于黎利有否出任过明朝的官职。

  越南文献指黎利面对明朝各种计谋、诱惑下,仍然不为官爵所动:《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明据越南后,对当地人采取了劳役及招降两种手段,而黎利则"不为官爵所诱、威势所怵,明人巧计百端,终不致也。" 其后感到后陈朝的抗明活动无望,便"晦迹山林,潜心韬略,延揽智谋之士,招集流离之民" ,以密谋反明。

  中国文献却指黎利降明后任官另有所图:《明史》中载:"利初仕陈季扩为金吾将军,后归正,用为清化府俄乐县巡检,邑邑不得志。"[1] 这段文字提出黎利曾向明投降,并获授官衔,而暗中有所图谋的说法。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现时仍未有定论,但黎利本人亦曾说过一句值得注意的话。他曾向大臣们忆述,当初明朝统治越南时,他曾"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祸,而彼害朕之心曾不少恕,义兵之举,朕实出于不得已焉耳。"

  蓝山起义

  黎利不满明朝的统治,便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1418年2月(明永乐十六年正月),黎利决定在蓝山乡起兵反明,自称"平定王"。 当时,除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起义军,但维持不久,便被明军所击破。

  明军获悉黎利起义,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其后,黎利移军至灵山(据陈仲金考证,至灵山在清化境内),途中遭到明军追击,被俘获了不少军民及家属。黎利便率残兵驻扎至灵山。 此后,从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至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期间,黎利得到重要开国功臣阮廌的归附。

  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黎利听从黎只"乂安险要,地大人众,……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的建议,向该区步步进迫。1425年(明洪熙元年)行军期间,黎利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黎利亦顺势向百姓约法三章,宣布:"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官(明朝官府)之牛谷,虽甚饥困,不得滥取。"凭着严格的军纪,黎利军所到之处,都得到群众的响应,"相与并力围乂安城(今乂安河兴原县)"。虽然该城仍被明军所坚守,但辖下地区,已被黎利占领。

  由于明军主力集中在乂安城,其他地点防务较弱,黎利便转移视线,攻克新平、顺化等地。当时,黎利军已占领了南部的国土(相当于现今越南中部),便向北出兵东都(今河内)。1426年10月及11月间(明宣德元年,十月),在重要战役崒洞之役中,黎利军重挫明军,迫使明朝的军事力量只限于几个被包围的城市。

  在黎利军势力日益壮大的同时,明征夷将军王通与黎利议和,黎利最初亦同意的。但王通暗中向明廷求援,黎利得悉后,便继续派军攻击明军的各个驻守城市。

  明廷了解到战况不利,便派柳升为主将,率十万军队南下剿乱。1427年10月(明宣德二年九、十月间),柳升进入越南,开始攻击黎利军队。黎利得悉后,向部下们指示:"今柳升之来,途路辽远,人必疲劳,吾以逸待劳,蔑不胜矣" ,下令军士们边战边退,将敌军徐徐地引入腹地,并在适当地方设伏。柳升到这时仍大意轻敌,只亲自带领100骑兵追赶黎利军队。到达支棱(位于谅山省)的泥泞地时,明军由于移动困难,黎利的伏军乘机施袭,于是在马鞍山(当地山名,又名倒马坡)击杀柳升。明军由于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此次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不得不议和。

  战事大致平息后,1427年(明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陈皓(黎利所立的傀儡君主)为王。 明朝随即封陈皓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领兵撤退,整场抗明战事至此告终。

image.png

  开国称帝

  战事完结后,由阮廌起草《平吴大诰》,宣示黎氏复国成功成为大越国家的新统治者。该诰文称,以往"因胡之烦苛,致使人心之怨叛,狂明伺隙,因以毒我民,恶党怀奸,竟以卖我国"的国家乱亡时代已经过去,大越国进入"一戎大定,迄成无竞之功,四海永清"的新纪元。该文发表的时间,《大越史记全书》将之记在1428年1月3日(明宣德二年十二月十七日),黎利军与明军达成和议之后。

  黎利即位前,先要除掉陈皓。陈皓是在1426年(明宣德元年)被黎利拥立的傀儡君主。据《大越史记全书》所说,陈皓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称陈氏之后"。黎利拥立陈皓的原因,是由于黎利在起义时鉴于"人心思陈,故立之以从人望",并且"欲籍辞以应明人"。黎利驱逐明军后,便先杀陈皓,然后登基称帝。关于陈皓的死因,一说是他深知国人不服,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一说是黎利曾说"我以百战得天下,而皓居大位",陈皓在惊惶下潜逃,最终被黎利追杀。

  1428年(明宣德三年,黎顺天元年)三月十五日,黎利即位,改年号顺天,建国号大越,都东京(今河内)。

  去世

  黎利生性猜忌,即位后就杀戮功臣,功臣陈元扞、范文巧等都因谗言中伤而获诛。

  1433年(黎顺天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黎利"崩于正寝", 年49岁。 次子黎元龙继位,是为黎太宗。十一月二十二日,黎利归葬蓝山永陵,庙号太祖,上尊号曰统天运圣德神功睿文英武宽明勇智弘义至明大孝高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后黎朝建立于什么时候?揭秘其历史发展

  后黎朝(越南语:Nhà Hậu Lê),指的是越南的一个朝代,由黎利于1428年(中国明宣宗宣德三年)创立,仍沿用李、陈两族所定的国号大越。

  后黎朝建立

  1407年,中国明朝灭越南胡朝,并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扰民之举,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义,使得反明冲突不断。1418年,黎利在蓝山起义反明,自称"平定王"。黎利听从少尉黎只的建议,于1424年起先占领越南中部地区,再占领东都(今河内)。黎利于1427年(明宣德二年)将明朝逐出越南。明朝放弃直接管辖越南,改封黎利于1426年所立之傀儡君主陈嵩为安南国王。黎利将明军驱逐之后,便对陈嵩不利,陈嵩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

image.png

  黎利击败中国明朝占领军后,发布《平吴大诰》,宣示其驱逐明人,复兴国家的功业及建立政权的合理性。1428年(顺天元年),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1428─1433年在位),建后黎朝。在位之初,明朝不承认其地位,要求立陈朝后裔为安南国王。1431年,黎利表明遍寻不著陈朝宗室后裔之后,明朝妥协,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两国订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贡之例,明朝不干涉越南内政,保持和好。黎利致力重建国家架构,设科举选士为官,延请教师推动儒学,参照唐代刑律制订法律,划分全国为五道以作管治,向大臣及老弱孤寡分给土地,减少东都(即河内)守军数目,遣返务农。但黎利性格多疑,也像朱元璋一样杀戮功臣 。

  黎利死后,子黎元龙(1433至1442年在位)即位,当时仅十岁,由黎察辅政。1438年,黎察因滥权而遭处决。黎元龙的皇后本为杨氏贲,有一子黎宜民本被封为皇太子。杨氏贲被废后,黎宜民也被降为谅山王,埋下后来黎宜民发动兵变杀黎仁宗之因。黎元龙喜好女色,1442年强迫侍奉阮荐的婢女阮氏路随驾伺候,不久黎元龙暴毙,阮荐家族亦遭牵连。

  黎元龙死后,由其子黎邦基(1442至1459年在位)即位,当时仅两岁,由其母宣慈太后阮氏英摄政,国政则由阮氏英及大臣郑可(越:Trịnh Khả/郑可?)把持。初期越南内部相对和平繁荣,并且向占城扩张。1451年,阮氏英杀郑可,但1453年仁宗亲政时,便赦免了郑可的罪名,并给其家人官田。仁宗名义上亲政时只有十二岁,阮氏英仍掌大权。1459年,谅山王黎宜民发动兵变进入皇宫,杀仁宗。为免被擒获或被叛军所杀,阮氏英使一仆人将自己杀死。

image.png

  1459年,仁宗之兄黎宜民发动兵变杀仁宗,即位为皇帝。不久,大臣阮炽、丁列杀黎宜民,改立太宗四子黎思诚为帝。黎宜民在位仅九个月。

  黎思诚(1460至1497年在位)是一个深受儒教影响的人。他即位后,以中国宋朝理学为样本着手改变越南。他认为政务应由有品德的人而非出身豪门的人来主掌。当时越南的科举考试仅断断续续地举行。为了使更多豪门之外的人入仕,圣宗重科举制度。圣宗也在各地进行普查,在各省广设文庙以尊儒教,停止兴建新的佛教、道教寺院,并限制僧侣购置新的田产。

  此时也是越南武力的强盛时期,对外讨伐了北方的海盗、哀牢、以及占城。1471年,越南占领占城的首都毗阇耶(Vijaya),俘虏占城国王盘罗茶全(Bàn La Trà Toàn或Pau Kubah),占城人民大批向柬埔寨及马六甲移民。自此占城北部阿摩罗波胝(Amaravati)及中部毗阇耶被越南占领,仅剩南部宾童龙(Panduranga)保有部分独立,成为越南的保护国。1479年,越南又攻打南掌(澜沧,今老挝)。越南攻陷南掌首都琅勃拉邦(在盆蛮一带置镇宁府),迫使南掌向越南朝贡。击败占城使得越南得以快速向南扩张,越南在这些新征服的土地上让军人及农民耕种,进行屯田制。

  圣宗时颁布了新的律法《洪德刑律》(1483年)。圣宗下令吴士连编写的《大越史记全书》成为官方史书。圣宗本人也喜好诗书,在宫中辟有"九歌琼苑",常与文人唱和。圣宗擅长用喃字创作,也擅长汉文,本人也著有许多作品。

image.png

  黎思诚死后,子黎鏳(1497至1504年在位)即位。宪宗是守成君主,政事照太祖及宪宗之例而无更张。此时越南处于太平时期。宪宗死后,其子黎敬甫即位,在位184天就病死,庙号肃宗。

  踏入18世纪后半期,南方阮主政治败坏。1771年(后黎景兴三十二年、阮福淳七年),归仁西山邑发生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侣兄弟起事(史称西山起义)反抗阮氏政权。西山阮氏联合郑主,于1776年(后黎景兴三十七年、阮福淳十二年)攻破富春(即顺化),次年(1777年,景兴三十八年)击杀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颠覆阮主政权,阮侣于1778年(黎景兴三十九年、西山泰德元年)称帝,阮主势力剩下阮福映继续抵抗。此时,北方郑主政权亦呈现衰象,"将惰卒骄",阮惠乃北征郑氏,于1786年(黎景兴四十七年,西山泰德九年)击败郑军,郑主郑楷自杀,升龙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郑槰继位为末代郑主,但与黎昭统帝(1787─1789年在位)内哄,在位仅一年余便出逃,郑氏政权终结。昭统帝企图恢复权力不遂,于1789年(昭统三年)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两个世袭权臣家族的后黎朝,最后怎么灭亡的?

  前一阵子很火的网剧《海上牧云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王朝:牧云家世代当皇帝却不过问军事,穆如家世代当大将军掌握军权,两个家族相安百余年而无事。杜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自秦以后,这种类似于日本“幕府政治”的统治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自东周以来,列国纷争,中华大地上在正常情况下已经没有官职世袭这种“贵族政治”模式了。自从礼乐崩坏后,以下犯上已经是常态。世上不可能也不会再需要一个“周天子”来世世代代名义统治天下了。除非一个家族还没有完全的实力使其能够在朝堂上一家独大,否则,不出三代,是必然篡位的。中国历史上,三代还没有完成篡位的世袭权臣家族,恐怕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三桓”。其他诸如战国的“田氏代齐”、汉末“曹丕篡汉”、晋末“刘裕篡晋”,还是北齐高氏代东魏”,北周“宇文代西魏”,权臣世袭都超不过二代就篡位了。这些都说明,霸府权臣政治,在中国是没有土壤的。

image.png

  但是,历史上,天朝的“邻居们”却有这种“权臣世袭不篡位”的政治模式。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越南黎朝的霸府权臣政治。这个王朝不一般,皇帝不仅是傀儡,而且还是两家权臣的傀儡。

  一.黎朝郑氏的崛起

  越南北部地区古称“交趾郡”、“交州”,在唐朝时期还是中国的一部分,后在唐末五代十国大混战中独立建国。明朝永乐年间,越南内乱。身为宗主国,明朝在平乱后,由于找不到越南王室陈氏后人,而越南又为中华旧疆,于是永乐大帝朱棣复越南古名“交趾”,设立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直接统治。由于朱棣没有效仿太祖初年“沐氏镇云南”的统治模式,越南地区时常反叛,动荡不安。在一代名将英国公张辅(后死于“土木之变”)率军回朝后,清化蓝山豪族黎利自称"平定王",起事反明。明宣德三年,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国号"大越",建立“后黎朝”。后明宣宗朱瞻基彻底放弃越南,明军撤出,越南自此再次独立。越南黎朝传至嘉靖六年,权臣莫登庸逼黎朝恭皇退位,登基为帝,建立莫朝,开了越南的乱世。

  明嘉靖十二年,为了南疆的安定,明朝政府有意扶持黎朝复辟,遂立黎维宁为帝。嘉靖二十二年,黎氏攻取越南西都清化。从此,统治清化以南的黎朝称为南朝,以北的莫朝廷称为北朝,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南北朝”。南朝,阮淦,拥立黎维宁有功,并掌握军政大权,为越南广南阮氏初代领袖。阮淦死后,他的地位被其女婿郑检取代。郑检,其家族出自中华,先祖为中原著名郡望,荥阳郑氏,春秋时期姬姓郑国的后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原头等名门。郑检受封为"都将、节制各处水步诸营、兼总内外平章军国重事、太师、谅国公",为初代郑氏领袖,开启越南历史上,郑氏权臣世袭时代。郑检死后,其子郑松袭爵,率军攻破北朝首都升龙(即今天的越南河内),北方莫朝终结。就在黎朝即将再次统一越南之时,明朝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战略,转而支持北朝莫朝,莫氏仅在越南北部高平一地苟延残喘(不得不说,当时的明朝就如同今日的美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此时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实际掌控政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皇室称为“朝廷”,郑主的幕府称为“府僚”。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所有事务,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事务,皆由府僚管理。后世史家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来形容这一局面。

  二.阮氏与郑氏平分秋色

  而早在黎莫南北对峙期间,广南阮氏阮淦之子阮潢因见郑检猜忌自己,便自请出镇南方顺化,从此,阮氏实际控制南方。虽然,阮潢又将女儿嫁给郑松之子郑梉,亲上加亲(上文已述,郑检本就是阮氏女婿),寻求和好,但郑氏和阮氏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从此,阮氏又被称为阮主,雄踞南方,形成黎朝内部的“权臣版南北朝”。此后五十余年,历代郑主、阮主七次相互攻伐,互有胜负,郑主甚至多次挟持傀儡黎皇亲征,但仍旧没有灭掉阮氏。最终,双方划定江(即今争江)为界,"南北弭兵"。黎朝越南最终形成了郑主、阮主各自世袭、各管一方的双权臣模式。清朝入关后,越南与清朝再次建立宗藩关系,顺治皇帝册封黎皇为"安南国王",实际朝政仍由郑主掌控,黎皇仍为傀儡。阮主也试图彻底割据,请求清朝册封,但清朝认为阮主也在黎皇的统治之下,并未理睬。

image.png

  三.殊途同归

  清乾隆三十六年,由于阮主政权的腐败,归仁西山邑发生阮岳、阮惠、阮侣三兄弟起事(此乃西山阮氏,非阮主的广南阮氏,广南阮氏也称旧阮),打击阮主政权。这时候,北方的郑主犯了类似于北宋末期“联金灭辽”的错误,暗中联合西山阮氏,想要一举灭了阮主,统一越南。果不其然,西山阮氏有了北方黎朝郑主的援助后,一举击杀末代阮主阮福旸,颠覆阮主政权。阮侣后称帝,为越南历史上的西山朝。然而,北方郑主政权亦实力衰退,军事实力早已经不如初代、二代“阮郑”南北对峙时期那样强大。西山朝阮惠看到了北方的孱弱,抓住时机,北征灭郑,郑主郑楷自杀。随后,郑槰继位为末代郑主,但与末代黎朝昭统帝内讧,在位仅一年余便出逃,郑主政权终结。黎朝昭统帝企图恢复权利不遂,于是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然而,西山朝立国不久便内讧,旧阮主势力阮福映乘机发难,灭了建国仅30余年的西山朝,建立了越南的阮朝。越南的“郑主、阮主双权臣世袭政治模式”最终以阮主后人建立新的阮朝而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越南历史:后黎朝的外交及文化艺术

  后黎朝(越南语:Nhà Hậu Lê),指的是越南的一个朝代,由黎利于1428年(中国明宣宗宣德三年)创立,仍沿用李、陈两族所定的国号大越。

  外交

  欧洲葡萄牙、法国等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从17世纪初开始约二百年间,到越南进行传教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人亚历山大·罗德。传教士利用罗马字制成越南国语字,加以使用,是为越南日后的重要书写系统。17世纪下半期,欧洲天主教徒在㕊宪(即兴安市)、会安等地贸易和布道,但郑主、阮主均对布道活动加以抵制。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明清鼎革,大批中国移民涌入越南,郑主在其治下地区要求中国移民遵守越南法律及风俗习惯,不能随意改变居住地;南方阮主则较为宽松,让移民入住、经商,并享有自管权,因而在顺化、会安等地有"明乡社"的出现。

image.png

  文化艺术

  后黎朝后期虽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但文化方面仍有所发展。在文学著作方面,重要的有笔记小说《公余捷记》(武方堤撰),该作品被誉为"篇幅大、思想艺术成就高,而且影响深远"。此外有《传奇漫录》(阮屿撰)、《皇越春秋》(作者不详)等汉文小说。越南的传统服装越式旗袍,有学说认为源于阮氏治下的南方,因阮主为求区别北方妇女穿裙和南方妇女穿裤的习俗,乃命人加以设计,并融入中国旗袍和占族服装风格,而形成此一服饰。

  土崩瓦解

  踏入18世纪后半期,南方阮主政治败坏。1771年(后黎景兴三十二年、阮福淳七年),归仁西山邑发生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侣兄弟起事(史称西山起义)反抗阮氏政权。西山阮氏联合郑主,于1776年(后黎景兴三十七年、阮福淳十二年)攻破富春(即顺化),次年(1777年,景兴三十八年)击杀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颠覆阮主政权,阮侣于1778年(黎景兴三十九年、西山泰德元年)称帝,阮主势力剩下阮福映继续抵抗。此时,北方郑主政权亦呈现衰象,"将惰卒骄",阮惠乃北征郑氏,于1786年(黎景兴四十七年,西山泰德九年)击败郑军,郑主郑楷自杀,升龙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郑槰继位为末代郑主,但与黎昭统帝(1787─1789年在位)内哄,在位仅一年余便出逃,郑氏政权终结。昭统帝企图恢复权力不遂,于1789年(昭统三年)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郑槰继位为末代郑主,但与黎昭统帝(1787─1789年在位)内哄,在位仅一年余便出逃,郑氏政权终结。昭统帝企图恢复权力不遂,于1789年(昭统三年)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