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国

"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田齐,占领齐国大部,田单辅佐齐襄王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

周朝诸侯国:莒国的历史发展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田齐,占领齐国大部,田单辅佐齐襄王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莒国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image.png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商代,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清雍正《莒县志》记: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仅见之汉史中。"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莒国国势正强。莒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到春秋中后期,国内混乱,政治腐败,国势日弱,疆域屡遭蚕食。

  莒国故城西周封国,出至嬴姓。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无道,周起兵伐纣,莒人全力以赴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周朝建立后,没有封王室之人前来就国,仍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都于计(也称计亓,后人亦写作计斤,在今胶州市南关城子村),至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莒县),传23世,立国600余年,其中都计近300年。莒国的公族子孙以国都地名为姓,取一个计字,世代承继。鲁隐公二年(前720)至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73),莒的疆域较封国之初有所扩张。春秋时期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沂水县境,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是今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的大国。莒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遭受排挤时,多奔莒国避难。鲁庆父避难莒国时,鲁人贿赂莒人交出庆父。庆父交给鲁人后,鲁自食其言,未送贿赂,引起莒国不满。鲁莒之间曾数次发生战争,莒败。齐自恃其强,屡欺莒,莒国式微。周考王十年(前431),楚国势力扩张到淮上,灭蔡后,进而灭莒,但莒离其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莒之全境最终被齐国兼并。

image.png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莒国,子爵,《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今山东密州莒县是也。"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image.png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50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北墙至县化肥厂前。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200米,高3米的残墙。东南至潍徐公路一喧有明显的高地,特别是"消气岭"一带,墙基仍高2米多。

  故城的西南角至东南角有断续残墙700米,高约8米。在故城范围内,时常发现大量商、周时期陶片,以周半瓦当和窑具为多,齐法化、齐明刀刀币也时有发现。1995年12月、1996年6月莒县博物馆曾两度对宫城南垣外莒明刀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出土了一大批陶器、坩埚、刀范、窑炉、铜碴等文化遗址,是证此处为莒明刀铸造作坊区。属于西汉时期的有陶器、金缕玉衣片,以及铸五铢半两钱的遗址和大批钱范等。故城墙基夯土内,有商周灰、黑陶豆盘、豆柄、鬲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莒国的国君有多奇葩?

  有朋友看到这个标题会问:历史上有这么夸张的人吗?有,而且一点也不夸张,这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一个小国——莒国。(ju第三声)莒国是一个特别小的海边小国,夹在齐鲁两个大国之间,也是扮演小弟角色,不舒服了就会去打上一打,生存的很是艰难,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就是莒国的遗址。

  莒国的国君为己姓,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莒传三十世被楚国所灭,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能存活这么久也是不容易了。今天的主人公是己狂和己庚舆,己狂是莒著丘公己去疾的儿子,己庚舆是莒著丘公的弟弟,两人血缘关系还是特别近的,本该相亲相爱的两人却因为权利的欲望成了相恨相杀的两人。莒著丘公去世后,己狂继位,也就是莒郊公,在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眼馋王位了,等父亲一死,己狂就因为做了国君就开心不已,在外人面前都不掩饰。

image.png

  己狂就是这么荒唐,在父亲尸体旁都毫不掩饰的大笑,让国人面面相觑。己狂上位后贪图享乐,没有一点的孝道,好像不知道守孝一样,想喝酒就喝酒。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己狂还想杀了自己的亲叔叔己庚舆以绝后患,己庚舆无奈之下跑到了齐国避难去了。赶跑威胁王位的叔叔后,己狂是整日饮酒作乐,荒淫无道,还让人民来为他修宫殿,就这几万人的小国家被他搞得乌烟瘴气。一年后,忍无可忍的国人将他赶跑,把己庚舆从齐国迎了回来,搞笑的是己狂也是往齐国避难。

  己庚舆回国继位,也就是莒共公,不过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怜的国人不知道送走了一匹狼又迎回了一只虎。刚继位的几年也还算不错,没犯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他就是喜欢剑,召见全国的匠人来为他铸剑,喜欢剑的程度可谓是入魔了。他铸剑就算了,但是他还变态的拿人试剑,看看打造的宝剑锋不锋利。刚开始试剑的人一般为宫中的宫女或太监之类的,最后连大臣也杀来试剑,更疯狂的是走在大街上就拿剑冲进人群乱砍一通。国人是真害怕了,好好的走在街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拿剑来砍你。忍无可忍的国人再次驱逐了他,己庚舆做了9年的国君再次流离失所,最后逃到了鲁国定居了。

image.png

  撵跑莒共公的国人在一起讨论,这次谁来当国君呢?与莒著丘公血缘近的就他们两了啊,那时候哪有陈胜这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逆来顺受的国人觉得还是迎回那个莒郊公吧,九年之后的己狂再次登上了莒国王位。回国后的己狂可能比以前稍微收敛了一点,不过这个小国家还是不够他挥霍的,楚国灭了蔡国后,顺道也把莒国灭了,不过由于楚国离莒国太远,最后还是并入了齐国的领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春秋时期: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

  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蒙阴、费县,东至黄海,都曾属莒国疆域。

  春秋后期到战国,莒国内生纷乱,外受侵扰,城邑沦陷,疆域日小。战国末期,莒境大约北临诸城、西至蒙阴、南临莒南、东至黄海。

  莒国故城营建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莒城:“其城三重,并悉崇峻,唯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尽管这是汉魏时期的规制,但当时建城必定承继原来的规制,所以仍可见春秋时期莒国都城的影子。莒国都城是周代列国都城中选址、营建特点非常典型的。

  ▶莒城选址于沭河流域的莒中平原之上,夹处两山两河(屋楼崮、浮来山、沭河、柳青河)之间,呈端正的南北方向,既有天然屏障,又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环境非常优越。

  ▶莒城布局呈规整的方形,外郭、内城“回”字形相套,与《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的都城设计理念相合,是“择中立宫”都城建制的典型代表。今城阳大菓街一带是全城中心和制高点,其熟土层达8米以上,据分析,可能是堆积形成的宫殿群台基高台地,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恰似龟背。城内有许多内湖和汪塘湿地,较大的有西湖、漏卮湖、金龙河等,如同城市之肾,起着防洪排涝、集蓄水源、维持城内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莒城规模宏大,外郭南北、东西各约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东周王城面积的两倍多,比齐国都城临淄大近两平方公里,是鲁国都城面积的三倍,可容纳农耕工商各业长期自给,保障战时生产生活物资,也是能够抵御乐毅围城五年不下的重要原因。

  ▶莒城城防以“金城汤池”坚固著称,从城墙遗址看,为夯土建成,高九米左右,宽达三四十米,是工程浩大、易守难攻的城防工事,也是至今莒国时期唯一留下遗存的地上建筑,承载着久远的莒国历史文化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的重大变革是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的出现。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处于政治、军事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台宫殿。宫殿基本为“前堂后室”、“前朝后寝”格局,规模宏大,格局严谨,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凸显王权的尊严。宫室往往附有园囿,成为园林式建筑,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水平。

image.png

  莒王宫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参考战国时期《考工记》关于周代列国宫殿多建于夯土高台之上的共同特点,以及秦汉时期王宫坐落方位和布局特点,莒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是存在宫殿群的,莒国和以后的城阳国宫殿群应以莒城地势最高处为中心,可能就在刘章手植槐(大果街老槐树底)周围,漏卮湖和金龙河极有可能是宫廷内湖,用于解决宫苑内用水、改善整体环境,供游玩宴乐。

  古代宫殿由台基、柱框与墙身、屋顶三大部分组成:

  台基高度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制约,《礼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柱框与墙身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柱梁构架,柱梁最重要,墙是辅助性的,起分割室内外的作用,“墙倒房不塌”。

  屋顶是最有特色的。“柱高一尺,出檐三尺”,把屋顶脊步做成陡坡,飞檐做成缓坡,使屋顶排水快而远,而且利于冬暖夏凉。正殿、后殿的屋顶都不一样,有主从之分,形成稳中求变的建筑艺术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已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仅王室宫殿有逾越规制现象,贵族官僚的宅第也追求宏大、豪华,主要有楼房建筑和大型宅院两种形式。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四合院建筑形式,贵族宅第一般由几个四合院式庭院组成,坡顶、门、堂、庭院、正房、后院、回廊等已趋完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国实力如何?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

image.png

  莒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

  公元前686年夏,齐公子小白鲍叔牙的保护下奔莒避乱,次年鲁伐齐,小白回齐,是为齐桓公。此即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合五国攻田齐,占领齐国大部,田单辅佐齐襄王凭借莒、即墨二城复国。

image.png

  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属琅琊郡,治在莒城。西汉时期,前201年(高祖六年),置城阳郡。前179年(文帝二年)置城阳国,都莒。东汉末年称莒县,治在莒城,属徐州部琅琊国。三国为魏地,属青州部城阳郡。晋先后属城阳郡、东莞郡,郡治莒县。南北朝时先后属青州东莞郡、莒州义塘郡。隋属琅琊郡。唐、五代初属河南道莒州,后属河南道密州。宋属密州。金元属莒州,州治莒县。明省县入州,属青州府。清称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隶州,后为散州,先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后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但是故事的原型发生在莒地,时间不是秦朝,而是春秋时期:“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左传》)。齐将杞梁与莒国国君在且于邃展开激战,杞梁战死。噩耗传到临淄,杞梁妻痛不欲生,全身缟素,哭夫十日,莒城墙突然崩塌,杞妻投入淄水殉夫而死。晋代左芬赞云:“夫卒莒境,郊吊不宾,哀崩高城”后来人们出于对暴君秦始皇的憎恨,把故事附会到了三百年后的秦始皇身上去了,而故事的原型却是齐将杞梁的妻子哭倒了莒城墙。

  1992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莒县由临沂地区划归日照市管辖。虽时代更替、版图数变,然数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现在的莒县是旅游名城,名胜古迹众多,拥有“三山两河一古城”的旅游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莒国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