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马刺之战

"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莫展。由於这次胜利,手工业行会在各城镇的政治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消除了法国吞并的威胁,却不能根除法国在法兰德斯的影响及贵族阶级的经济支配地位。

金马刺之战

金马刺之战——步兵胜骑兵的范例

金马刺之战: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典型战役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莫展。由於这次胜利,手工业行会在各城镇的政治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消除了法国吞并的威胁,却不能根除法国在法兰德斯的影响及贵族阶级的经济支配地位。

image.png

  金马刺之战The Battle of the Golden Spurs,是于1302年7月11日在科尔特赖克进行的一场法国人和佛兰芒人的战斗。这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这场战斗起因于法国尝试吞并佛兰德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低地国家的西南部一地区,现分属比利时〔构成该国东佛兰德和西佛兰德两省])。佛兰德斯曾经是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并在1297年被并入王室领地。但是当地强硬的武装抵抗使得法国的吞并政策没能得以顺利实施。在1300年,法王腓力五世指定“Jacques de Chtillon” (一个封建领主)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并将佛兰德伯爵“Guy of Dampierre”抓了起来作为人质。这个举动在许多佛兰芒人的有影响力的行会中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佛兰芒人房子被法国的士兵毁坏,他们不得不逃到他们自己的城市,布鲁日。1302年3月18日,布鲁日的佛兰芒民兵杀死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法国人,这次屠杀也被称作“Brugse Metten”。

image.png

  佛兰芒军于同年7月九号到十号对科尔特赖克攻城失败后,在城郊的一块旷地与法军相遇。这块土地上布满了沟壑与小溪,非常不便于骑兵冲锋。于是法军便命令侍从在地上铺上木版。但是,还没等铺完,法军的步兵就带头冲锋,并在近战中占了上风。但是,法军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却将部队撤回,让骑兵出击。这样他才可以把取胜的功劳加在贵族骑兵的身上。出乎法军意料的是,骑兵被撤回来的步兵挡慢了速度,等冲到了严密的佛军阵线前时,所有骑士都成了重装佛兰芒民兵的猎物,被轻易击落下马。当法军意识到战斗失利后,撤退时才被追了10公里便全军溃退,弃甲曳兵。 在战斗以前佛军有可能被要求对法军不留活口。但是有新的理论表明,在战斗尚未得出结果的时候,如果将战俘带回阵地将会打乱先前布好的阵形,对战局有不利影响。无论如何,处于种种原因,战役中法军最高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被围攻而死。

image.png

  这场战役是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范例之一,并与斯特林桥战役有着相同之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击败了骑兵。这同样也是佛兰德斯在政治上从法国独立的重要里程碑。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image.png

  佛兰芒诗人 Hendrik Conscience (亨德里克·康西安斯)在他的作品 Lion of Flanders (佛兰德之狮)中为此次战役添上了传奇化的色彩。这场战役也被看作为当时少数成功的乡镇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被镇压)

image.png

  这场战役的结果带给了欧洲的军事统帅们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眼中天下无敌的骑兵居然被相比之下“平庸”的重装步兵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役也促进了大骑兵时代的终结,使得欧洲军队纷纷重新思考新的作战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金马刺之战中平民是用什么武器击败法国骑兵的?破甲武器刺槌详解

  刺槌在十三至十四世纪的西欧比较流行,是步兵的重要辅助兵器。它主要应用于对付冲锋的骑兵,由于制作简便而且造价低,一度在西欧非常风行。但是随着骑兵甲胄的日趋完善,戟和锤矛制作越来越精良,在十五世纪刺槌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image.png

  出土的刺槌头

  刺槌的名字原文很有趣,叫“goedendag”,几乎和德语及荷兰语的“日安”一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会印象深刻,但是这个名字其实和“日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最早的刺槌叫做“goed ddag”在盖尔语中的意思是“好匕首”的意思,“goed”对应英语的“good”,“ddag”对应英语的“dagger”。由于连读实在太像荷兰语的日安,最后刺槌的名字变为“goedendag”,所以有时刺槌又被称为“日安棒”。

image.png

  现代复原的刺槌

  刺槌的形状像一个跟带铁锥的长棒,在棒头有圆桶状的铁锤头。在锤头正上方安装一根四棱铁椎,铁椎不太锋利却十分厚重结实。从结构上来说,这是一个用来砸击和刺穿铠甲的设计。刺槌一般长1.2到1.7米,重量在两公斤左右,槌顶的锥尖长度在10厘米左右。相对于长矛,刺槌的长度短,攻击范围小,但是打击力度和穿刺强度却远胜于长矛。为应对披甲的骑兵,刺槌特意强化了结构和重量,顶部锤头可以像双手长锤一样荡开骑兵的刀剑砸破铠甲,厚重的锥尖对于刺穿锁甲非常有效。

image.png

  现代复原的刺槌兵的装束

  刺槌最早在十三世纪被佛兰芒人应用于步兵方阵,到了十四世纪法国荷兰等国都大量使用。刺槌兵一般和长矛兵或戟兵配合使用,位于步兵方阵队列的第二排或第三排。在遭遇敌人骑兵冲锋时,第一排的长矛兵负责阻止骑兵的冲锋,同时后排的刺槌兵越过前排长矛兵贴近敌人骑兵用刺槌砸或刺杀伤战马或骑手。当敌我两个步兵方阵对冲时,这个任务是由长锤手完成的,这也是双手长锤和较短的刺槌的功能不同之所在。长锤用于砸开敌人的步兵长矛方阵,而刺槌用于杀伤敌人靠近己方步兵方阵的骑兵。由于刺槌被设计用来破甲,所以结构紧凑结实笨重,强调得是打击力度而不是反映敏捷。

image.png

  刺槌兵在步兵队列中

  在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中,刺槌在佛兰芒人手里大显神威。战场在今天的比利时科尔特赖克,佛兰芒人对抗法国军队。佛兰芒人没有骑兵,只有9000名由工匠及农民组成的志愿兵,而法国人总兵力8000人,其中更有2500名号称战场精英的贵族披甲骑士。按当时的观点,一名贵族骑兵的战斗力应该等于十名全副武装的步兵。

image.png

  金马刺战役的壁画,可以看到黄色的刺槌砸向法国骑士

  骄傲的法国人认为一个骑兵集团冲锋就可以碾碎佛兰芒的乡巴佬军队,为了让贵族骑兵独占胜利荣耀,法军统帅阿图瓦伯爵召回了冲锋的步兵,亲自率领2500名贵族骑兵发起冲锋。但是佛兰芒长矛兵成功得阻止了法国骑兵的冲锋,同时佛兰芒刺槌兵开始越过自己的长矛兵阵线攻击法国骑兵。2500名法国贵族骑兵前面被佛兰芒长矛兵阵阻挡,后面被自己国王召回的法国步兵堵住去路,进退不得自相践踏。同时由于战场地形复杂,有很多水洼和沟壑,大队的骑兵就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动弹不得。佛兰芒的长矛兵不断压缩阵线,刺槌兵们则互相配合用刺槌去各个击破杀死法国骑兵,短小沉重的刺槌在拥挤的人群里非常方便,法国骑士被一个接一个地被打下马来。

image.png

  刺槌兵攻击陷入水洼的骑士

  当时的法军非常狼狈,步兵逃了10公里才收住阵脚。有1000名以上的法国骑士被刺槌打死,其中包括统帅阿图瓦伯爵,两名法军元帅和十几名伯爵,而佛兰芒人只有数百名刺槌兵阵亡。至少五百套法国贵族骑士金马刺被佛兰芒人缴获,挂在科尔特赖克的圣母大教堂里作为战利品炫耀,此役也就以‘金马刺战役’而得名。这是在欧洲中世纪战争中第一次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完全可以战胜披甲的贵族骑士,这场战斗的步兵战术对后世的英国和瑞典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日后欧洲佣兵里的长锤兵,双手大剑兵和叶锤兵的运用都有佛兰芒刺槌兵的影子。

image.png

  刺槌兵攻击战马

  在1909年英国发现了一件14世纪佛兰芒胸甲上,生动地展现了佛兰芒士兵使用刺槌作战的场景。画面中刺槌兵互相配合打倒敌人骑兵的战术,正是金马刺战役中的经典战术。由于材料以及工匠的夸张,在这副胸甲图案中的刺槌显得尺寸很大,真正的刺槌并没有这么巨大。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刺槌最大的锤头直径会将近10厘米,普通的刺槌锤头直径在6厘米左右。

image.png

  胸甲上的花纹显示了刺槌兵的队列和攻击骑士战马的战术动作

  刺槌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所以士兵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偏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刺槌尺寸。

  根据十四世纪佛罗伦萨历史学家的记载,刺槌最常见的战术动作是攻击对方战马的头部,造成战马倒地后再攻击落地的骑士。这种造价低廉的铁头木棒可以有效地杀伤或者惊吓敌人的坐骑,贵族骑士昂贵的战马当不起这种粗糙木棍的当头一击或当胸一刺。从战争成本以及训练难度而言,刺槌可谓性价比非常高的武器。刺槌的杆为普通硬木,通过增加直径的方式来增加坚固度而不是采用昂贵的钢质空心杆。锤头直接捶打成型并不需要上好的钢材,锥头直接嵌入木杆非常坚固。任何一个乡村铁匠都可以制造和修理刺槌,所以佛兰芒的志愿兵们可以迅速由刺槌武装起来。

image.png

  刺槌兵和落马的骑士的战斗

image.png

  列成战斗阵型的刺槌兵部队

  来自于工匠和农民的刺槌是如此的草根,但是高傲的骑士却不堪这个种草根武器一击。所以自诩战场精英的骑士们对刺槌是又怕又讨厌,以至于在十四世纪末欧洲各诸侯国立法不得在战争中使用刺槌这种下等武器。随着铠甲的发展,欧洲进入到了全身板甲的时代,更坚固破甲效果更好的全钢叶锤开始出现,刺槌也就在十五世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这种粗糙的平民武器仍然在博物馆里暗暗地嘲笑着骑士的高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金马刺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莫展。由於这次胜利,手工业行会在各城镇的政治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消除了法国吞并的威胁,却不能根除法国在法兰德斯的影响及贵族阶级的经济支配地位。

  金马刺之战The Battle of the Golden Spurs,是于1302年7月11日在科尔特赖克进行的一场法国人和佛兰芒人的战斗。这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这场战斗起因于法国尝试吞并佛兰德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低地国家的西南部一地区,现分属比利时〔构成该国东佛兰德和西佛兰德两省])。佛兰德斯曾经是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并在1297年被并入王室领地。但是当地强硬的武装抵抗使得法国的吞并政策没能得以顺利实施。在1300年,法王腓力五世指定“Jacques de Châtillon” (一个封建领主)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并将佛兰德伯爵“Guy of Dampierre”抓了起来作为人质。这个举动在许多佛兰芒人的有影响力的行会中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佛兰芒人房子被法国的士兵毁坏,他们不得不逃到他们自己的城市,布鲁日。1302年3月18日,布鲁日的佛兰芒民兵杀死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法国人,这次屠杀也被称作“Brugse Metten”。

image.png

  法国国王对于佛兰芒民兵屠杀行径非常愤怒,决定严惩佛兰芒人。他指令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阿图瓦的领主)领军征讨佛兰德斯。佛兰芒人方面有两支部队,一支是由佛兰德斯伯爵之孙“William of Jülich”和一位起义军首领“Pieter de Coninck”率领的3000布鲁日民兵。另一支部队是由佛兰德斯伯爵之子“ Guy of Namur”和另外两个儿子,带领着从沿海地区和乡村地区召集的2500名士兵,赶往科尔特赖克并与从布鲁日来的军队会师。在东边也赶来了两支军队分别由“Jan Borluut from Ghent”和“Jan van Renesse from Zeeland”带领,总兵力3500人。 佛兰芒人的部队主要由装备精良的民兵组成,装备长枪和“Goedendag”(一种棍棒和长矛的合成品)。这些民兵纪律良好,训练有素,擅长使用长枪,是优秀的作战部队。佛兰芒人的总兵力达到9000人,包括400名贵族。和法军不同的是,佛兰德斯军除贵族骑马作战以外,其余所有部队全部是清一色的步兵。

  与对手相比,法军方面则是传统的封建军队:2500名贵族骑士(由骑兵和侍从骑兵组成),1000名弩兵,1000名矛兵和3500名轻步兵。总共约8000人。在那个时期,一名骑士的战斗力被看成与10名步兵相当,也就是说骑兵是以一当十的。

  佛兰芒军于同年7月九号到十号对科尔特赖克攻城失败后,在城郊的一块旷地与法军相遇。这块土地上布满了沟壑与小溪,非常不便于骑兵冲锋。于是法军便命令侍从在地上铺上木版。但是,还没等铺完,法军的步兵就带头冲锋,并在近战中占了上风。但是,法军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却将部队撤回,让骑兵出击。这样他才可以把取胜的功劳加在贵族骑兵的身上。出乎法军意料的是,骑兵被撤回来的步兵挡慢了速度,等冲到了严密的佛军阵线前时,所有骑士都成了重装佛兰芒民兵的猎物,被轻易击落下马。当法军意识到战斗失利后,撤退时才被追了10公里便全军溃退,弃甲曳兵。

  在战斗以前佛军有可能被要求对法军不留活口。但是有新的理论表明,在战斗尚未得出结果的时候,如果将战俘带回阵地将会打乱先前布好的阵形,对战局有不利影响。无论如何,处于种种原因,战役中法军最高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被围攻而死。

image.png

  在战场上缴获的法军金马刺给了这场战役一个充满讽刺性的名字:The Battle of the Golden Spurs 。至少1000名骑士战死,同时代的记载中称法军超过一万人战死或受伤。缴获的金马刺被挂在科尔特赖克的圣母教堂里,以此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但仅仅八十年后就被法军取得“Battle of Westrozebeke”胜利之后重新夺回)。

  这场战役是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范例之一,并与斯特林桥战役有着相同之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击败了骑兵。这同样也是佛兰德斯在政治上从法国独立的重要里程碑。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佛兰芒诗人 Hendrik Conscience (亨德里克·康西安斯)在他的作品 Lion of Flanders (佛兰德之狮)中为此次战役添上了传奇化的色彩。这场战役也被看作为当时少数成功的乡镇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被镇压)

  这场战役的结果带给了欧洲的军事统帅们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眼中天下无敌的骑兵居然被相比之下“平庸”的重装步兵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役也促进了大骑兵时代的终结,使得欧洲军队纷纷重新思考新的作战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金马刺之战中的佛拉芒人来历?现在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

  比利时弗拉芒人主要住在该国西部和北部,人口约600万。弗拉芒人母语为荷兰语,也是比利时通用语言之一。

  因居住在佛兰德(英语译佛兰德斯)地区得名。主要分布在比利时北部,弗拉芒人占比利时总人口58%;另外还有一些佛拉芒人分布在荷兰和法国等国。佛拉芒人以荷兰语为母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属于白种人。佛拉芒人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佛拉芒人的族源与荷兰人基本相同,主要由弗里斯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古代日耳曼部落和克尔特人{凯尔特人)结合而成。为中世纪尼德兰南部的居民。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中,北部居民由天主教改宗基督教加尔文派,脱离西班牙,建立荷兰共和国,发展成为荷兰人。尼德兰南部的居民仍处于西班牙统治下,继续信奉天主教,逐渐发展为佛拉芒人。在西班牙之后,佛拉芒人又相继遭受奥地利、法国的统治。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归属荷兰。1830年,大部分佛拉芒人与瓦隆人共同建立了比利时王国,但仍有部分佛拉芒人留在荷兰和法国境内。佛拉芒人经济发达,历史上以生产呢绒、麻纺、陶瓷著称,现今主要工业有造船、炼油、冶金、采煤、热带产品加工、机械和电气设备等。文化亦发达,尤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驰名于世。居住在荷兰的佛拉芒人已日趋与荷兰人融合。

image.png

  另有10余万佛拉芒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弗拉芒人是比利时的两大族群之一。主要居住在比利时北部的佛兰德地区。佛拉芒人长期以来与比利时南部的说法语的瓦隆人之间关系紧张,一直都有要求自比利时独立的呼声。

  早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军为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地位,借道比利时入侵法国。比利时军民在国王阿尔贝一世的领导下,展开顽强的抵抗。比利时军队同英法军队一道,据守弗兰德平原西部的一小块领土,这里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的一部分。在西线比利时小城伊普尔进行的战役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德军的占领进一步激化了说荷兰语的弗拉芒人和说法语的瓦隆人之间的矛盾,部分弗拉芒人公开欢迎入侵者,觉得他们是把自己从瓦隆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但比利时国防军在整整4年时间里顽强地据守住了德巴涅和法国之间的一小片国土,直到1918年11月比利时光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利时没有获得战争赔款,这对它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利时南方的煤矿、钢铁和制造业开始衰退,而北方的佛兰德地区则通过发展轻工业获得稳步发展,特别是安特卫普周边地区成为新的工业区。先进的农业技术给弗拉芒人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收益。20世纪30年代末,弗拉芒人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瓦隆人,他们利用足够的多数选票将弗拉芒语确定为弗兰德地区教育、司法和行政上的官方语言。

image.png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比利时政府在18天后投降。利奥波德三世国王留在国内,试图缓和征服者的残暴统治措施。比利时的抵抗组织同欧洲其他地区的地下组织一道,对纳粹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但另一方面,佛兰芒人和瓦隆人中都有人加入德军,他们分别组成了不同的党卫军部队,参加了德军在俄国的作战。

  瓦隆人,比利时两大民族之一,分布于首都布鲁塞尔及其以南地区。讲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拉丁)语族;信奉天主教;族源接近法兰西人。其先民主要为凯尔特人中的比利其人,公元前后逐渐罗马化,后又吸收部分日耳曼族系利普里安法兰克人的影响。中世纪至近代,曾相继受法兰克王国、法国勃艮第公爵、西班牙、奥地利、法国、荷兰统治,直至1830年比利时独立。弗拉芒人,亦作佛兰芒人、佛来米人,即弗兰德人。比利时两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该国北部,法、荷境内也有。操弗拉芒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书面语与荷兰语几无区分。先民为巴塔维人、利普里安法兰克人等日耳曼系统族群,族源与荷兰人相近。16世纪尼德兰革命后,北部荷兰脱离西班牙统治而独立,南部仍处西班牙治下地区(19世纪形成比利时)逐渐演变成单独的弗拉芒人。比利时建国后,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民族矛盾集中表现为语言争端。1963年起,比利时政府根据历史上居民分布情况,划分了不同的语言区,并明确规定荷兰语和法语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两种官方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这场战役的结果带给了欧洲的军事统帅们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眼中天下无敌的骑兵居然被相比之下“平庸”的重装步兵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役也促进了大骑兵时代的终结,使得欧洲军队纷纷重新思考新的作战方式。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