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都之战

"

  两都之战是1328年(元致和元年、天历元年),大都(今北京)的元武宗一系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的泰定帝两系势力,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内战。是役大都方面最终取得了胜利。

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内战

两都之战和天历之变,当了两回皇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无疑是谋杀元英宗硕德八剌的“南坡之变”的受益人,无论是不是主谋者。

  参见恰如猛虎卧大漠,潜伏爪牙忍受:南坡之变和泰定帝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时为晋王的也孙铁木儿之所以被推选为皇帝,不是因为他的阴狠而是因为他既出身显赫,又无能而优柔寡断。

  不过,从这个说法一路推演下去,得出也孙铁木儿比弑君的实际执行者铁失等人想象的还要软弱,因为怕承担弑君篡位的名声,所以新任皇帝害怕了,于是迅速全部诛杀铁失等人——这样的雷霆手段说是因为软弱,害怕名声不好才采取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image.png

  (也孙铁木儿Yesün-Temür,1293—1328,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史称“泰定帝“)

  无论如何,这就是经历种种迂回曲折而建立的泰定帝政权,这次的血腥残忍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它貌似为从元成宗铁穆耳以来30年的政治斗争划上了句号,但也只是接下来激烈巨变之前的一个短暂的休止符。

  泰定帝在位5年,那年春天,他在大都附近的皇家狩猎地病倒,随即去世,留守大都的钦察、阿速、康里等各族亲卫军团在钦察军团的首脑燕帖木儿的率领下,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想拥立的是远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图帖睦尔

image.png

  (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在位时间共计四年)

  海山有两个儿子,长子和世和次子图帖睦尔,这两人作为海山的遗孤在叔父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堂弟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期间,也就是祖母答己专权的时期受尽了压制和颠沛流离之苦。

  和世被封为周王前往封地云南,本身已经类似发配,但这还满足不了祖母和叔父以及他们身边宠臣的愿望,他们仕途在和世行经陕西的时候暗杀他,和世好不容易逃脱了暗杀,直接投奔窝阔台汗国,最终,在泰定帝时期,他已经在父亲海山驻留过的阿尔泰山西麓开辟出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与察合台汗国形成了联盟。

  图帖睦尔则是被流放到海南岛,在当时蒙古人的视野中,海南岛可不是避寒胜地,这已经属于仅次于死亡的惩罚,到了泰定帝时期,他才被召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又转移到江陵。

  燕帖木儿的祖、父两辈都效忠海山,在其与海都的战争和后来的战争中与海山结下了极深的渊源,他和钦察等各族军团在仁宗、英宗朝不断受到打压,积怨已久,但是他们与铁失等人不同,他们认为铁失等是答己的一党,而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海山派。

  一直静观其变的他们终于等来了泰定帝的驾崩,1328年阴历八月,燕帖木儿等人终于在大都起事吗他们将海山遗孤中便于联络的一个:次子图帖睦尔作为拥立的对象。而上都方面,泰定帝的右丞相倒剌沙则将泰定帝年幼的儿子阿速吉八立为皇帝。

  元帝国南北两座都城大都和上都之间的内战爆发,是为“两都之战”。

image.png

  (1330年元朝疆域图)

  两都之战耗时2个月,一开始,上都一方主动出击,对大都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战争在居庸关、昌平、怀柔、通县等一带全面展开,大都方面先是顽强抵抗,后来互有胜败,当看到上都方面已如强弩之末之时,许多部队转而投靠大都一方,战场的天平开始倾斜。与此同时,据守辽东的东方三王族之一、合撒儿家族的齐王月鲁帖木儿从侧面袭击上都,已成空城的大本营被突袭,是压垮泰定帝残余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倒剌沙等人出降,泰定帝子阿剌吉八不知所终,大都方面大获全胜,图帖睦尔称帝。

  但是故事没有完,和世在察合台汗国为代表的中亚、蒙古等方面势力支持,开始向东方进发。他的大军一路东来,受到了蒙古王公贵族和蒙古本部军民的热烈欢迎。

  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之争甚至忽必烈阿里不哥之间兄弟之争的态势,仿佛又出现了——

  参见此位湮灭在历史深处的正统蒙古大汗,名字的汉译暗藏玄机

  和堪称中流砥柱的元武宗海山称得上不愧一个武字

  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即位诏书里面写道:

  谨侯大兄之至,以遂朕相让之心。

  因而在合法性上无法与和世一方抗衡,只好做出让位的姿态。

  本来对以燕帖木儿为首的所谓海山派系来说,推选和世当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现在要他们交出经过两都之战浴血拼杀获得的权力和功劳,让一直在极力表达对察合台家族感恩之心的和世上位,日后元朝的天下就不是自己一方可以掌控的了,于是,燕帖木儿决心已下。

  与已经起了杀心的燕帖木儿一方相比,和世一路悠然自得,充满了轻松自在的胜利情绪,甚至把拥护他的察合台汗国军队留在了漠北,独自带了少数人南下。

  这一日,他们来到了“玉忽察都”,2天后,和世和从大都北上而来的“皇太子”图帖睦尔会面,举行了包括皇室成员、诸王大臣参加的欢庆酒宴,4天之后,和世突然驾崩,年仅30岁。

image.png

  (和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元朝第九位皇帝,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6个月,系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元顺帝之父)

  当日,“皇太子”图帖睦尔行哀哭之礼,之后,燕帖木儿以已故皇帝和世皇后的名义将玉玺由交回到图贴睦尔手中,旗下人马迅速撤离玉忽察都,9天后,在上都皇宫主殿,图帖睦尔举行了盛大的“复位”仪式,第二次当上了皇帝,他继续沿用了和世的年号天历。

  和世的暴亡和失败,被称为“天历之变”,有时,历史学家也把两都之战与和世的败亡两部分加起来合称为“天历之变”——“天历之变”(后的元文宗隐藏了自己谋杀明宗的事实真相,对外只称元明宗和世暴病而亡,但是对这场闹剧,全天下都洞若观火。

  “天历之变”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元朝皇帝或者蒙古大汗的权威跌至谷底,中央政局掌握在了钦察、阿速、康里等亲卫军团手中,正如他们的大老乡马穆鲁克军团在西亚北非做的那样。

image.png

  (少年朱元璋影视形象)

  更有意思的是,正是1328年,在南方一个穷苦人家,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两都之战结束之后 为什么燕铁木儿会将皇帝玉玺送给明宗呢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借铁失等发动“南坡之变”的机会得到了帝位,又迅速处死铁失一伙,因而贏得了站在英宗一边的大臣、官僚们的拥护,地位也就巩固了。

image.png

  泰定帝无论做什么事,都标榜自己一切遵照元世祖忽必烈的办法行事,又保留了英宗改革的一些成果。可是他自己却迷信佛教,整天跟着喇嘛做佛事,朝廷里的事交给他的亲信回人倒剌沙去处理。倒剌沙是泰定帝即位以前的亲信。泰定帝做皇帝以后,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倒刺沙大权独揽,纠合辽王脱脱、梁王王禅等打击异己,培植亲信,引起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怀主图帖睦尔是武宗海山的次子,本来住在建康。致和元年,怀王的卫士也先捏偷偷地向倒剌沙报告,说怀王有夺帝位的野心,不可不防。于是倒剌沙要泰定帝下命令,让怀王迁到江陵。这时正在上都的泰定帝病得很厉害,没多久就死了,死时只有36岁,当了5年皇帝。

  倒剌沙见太子阿剌吉八年幼无知,就迟迟不让他即位,因为这样自己就可以专权跋扈,为所欲为了。这么一来,引起了文武百官极大的不满。留守在京师大都的燕铁木儿就乘机发难了。燕铁木儿是武宗海山的旧臣,当时做武宗警卫的时候,就得到宠信,被提拔为禁军的头目。泰定帝在位的时候,他当签书枢密院事,留守京城,掌管枢密院的大印。当他听说泰定帝在上都生病的消息后,就想:当年仁宗归天,本应传位武宗的儿子,可没有传。我受武宗的恩惠那么深,现在不帮他两个儿子继承皇位,未免辜负了武宗的栽培。于是他和亲信密友们商量,乘泰定帝病死的机会,迎接怀王图帖睦尔到大都做皇帝。不久,上都方面派人来大都收取百官印章,安抚百姓。燕铁木儿想事不宜迟,就赶紧和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商量,西安王表示赞同。燕帖木儿忙把一切布置妥当。

  八月初四黎明,百官朝会,聚集兴圣宫。燕铁木儿率阿速铁木儿、孛伦赤等十七名勇士,突然亮出寒光闪闪的兵刃,对众人发号施令:“武宗皇帝有圣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正统应归于他们。有不顺从者斩。”燕铁木儿亲手绑缚平章政事乌伯剌和伯颜察儿,同时命令勇士们分别行动,缚住中书左丞朵朵等十人,把他们全都下了大狱。朝中的主要朝臣被燕帖儿一网打尽。众朝臣对此突然事变毫无精神准备,继而只得听命于燕帖木儿。此时,武宗之子周王和世珠远在金山,不能迅速前来。燕铁木儿遣前河南行省参政明里董阿和前宣政使答而剌麻失里通过驿站,飞速赶往江陵,迎接那里的怀王图帖睦儿入京。同时,要他顺路密令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要他领兵护送图帖睦儿到京。燕帖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防守宫廷,把心腹人员安插到各机要部门,又在东华门夹道遍布重兵,往来传命都用专人负责,戒备森严,以防泄露机密。燕帖木儿又封锁府库,集中管理符印,召集百官入内听命。夜间,燕帖木儿就在宫廷居住。通宵警防,一夕换数次地方,任何人无法知道他准确的所居之处。就这样枕戈待旦到天明,接着统领政务。明里董阿途经河南,便去见伯颜,把大都发生的事和燕帖木儿之意讲明,便继续南下江陵。

  伯颜也是武宗的旧臣,从15岁便侍武宗于潜邸。及武宗继位,伯颜也平步青云,高官厚禄,对武宗自然感恩戴德。当他得到明里董阿的密令,感叹地表示:“这是我君之子!我昔日受武皇厚恩,经常委我重任,使我能有现在的爵位。现在大义降临,我怎能袖手旁观呢?”他又遣使者回报燕帖木儿:“你尽力办好京师之事,我自当效力河南。”伯颜集结僚属,把事缘告诉他们。他又从经济方面做准备:统计仓廪、府库、谷粟、金帛等财物数字,为了准备充足,又收取农民明年的田租,向商人借贷,说是将来提高利息偿还。伯颜的物质准备为大都方面贏得未来战争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河南参政脱别台不愿参与政变,对伯颜说:“现在国家军队和宿卫之士都在上都,而且又有探马赤军守着各处关隘。我想此事不能成功。我们能够保全性命就不错了,别的还计较什么呢?”伯颜当然不会听他的。夜里,脱别台握着兵刃,准备行刺伯颜,却被伯颜发觉,拔出剑来,二人搏斗,结果脱别台被杀。其部的军械和马匹一千二百骑尽归伯颜。随后,明里董阿来到江陵,怀王得到他的禀报,次日便动身返京。怀王行至河南,伯颜披挂甲胄,佩着棄韃,率百官父老进见怀王,众人伏俯在地,口称“万岁'叩头请怀王称帝。

  在伯颜的忠心护送下,怀王顺利到达大都,随后,燕铁木儿劝图帖睦尔“早正大位,以安天下”。图帖睦尔顾虑他的哥哥周王和世辣尚在漠北,有相当的军事力量,不敢贸然行事。燕铁木儿对图帖睦尔说:“人心背向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图帖睦尔心领神会。但还留下了活话儿:“实在不得已让我即位,必须明告天下,说明我的退位之意才行。”这年九月,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是为文宗。改元天历。倒剌沙听说文宗已即位于大都,为了达到专权的目的,也匆忙拥立泰定帝9岁的幼子阿速吉八即位于上都,改元天顺。与此同时,加紧进攻大都。上都由宗王王禅率领军队已破居庸关。燕铁木儿亲自督战,大败北军。以后,燕铁木儿与其弟撒敦、其子唐其势,屡败上都军,最后合围上都。十月十四日,“倒剌沙肉袒奉皇帝宝出,请死向燕铁木儿投降。燕铁木儿得皇帝宝玺后,呈于文宗。天顺帝阿速吉八,这个可怜的孩子,在这场战争中“不知所终”。过了一个月,文宗将倒剌沙等人处死,两都之战,至此结束。战争结束,两都道路始通。文宗遣使北迎周王和世球于漠北。天历二年春,和世球即位于和宁之北,是为明宗。文宗所遣使者归来,告诉他明宗已经即位。尽管文宗不愿意交出皇位,但有言在先,只好怏快宣布退位,让燕铁木儿奉皇帝宝玺送给明宗。明宗得玺后,即立文宗为皇太子。燕铁木儿呈玺时,明宗的官员有人不向他致礼,他既恨又怕,认为这是明宗对他的态度的曲折反映,便下决心除掉明宗。

  明宗一切就绪后,即向大都进发。这时文宗也亲自由大都出发迎接明宗。八月初,明宗南下至大細附近的旺忽察都之地。文宗以皇太子的身份人见,兄弟二人相会。明宗在行帐为皇太子和诸王设宴。过了四天,明宗忽然“暴崩”。燕铁木儿听到汗帐哭声,知道明宗已死,马上奔人内帐,强索皇帝宝玺,然后仓促扶文宗上马,急驰而南。白天燕铁木儿亲自带领卫士保护文宗,夜间亲自披坚执锐为文宗巡逻放哨。奔驰了两天回到大都,文宗再即位于大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元朝期间的两都之战 这件事情对元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泰定帝改元“致和”。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泰定帝也孙铁木儿驾崩于上都,享年三十六岁,葬于起辇谷。泰定帝去世,帝位本来应该由他的皇太子,九岁的阿速吉八继承,但身为左丞相的倒剌沙利用太子年幼,不即拥立,擅权自恣,独行独断,天怒人怨,众叛亲离。过了一个月仍不立新君,对此,朝野议论纷纷,朝内也是一片混乱。当时武宗海山的旧臣十分同情周王和世瑓的不幸遭遇,认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帝位得国不正,偏离了正统。此次帝位的传承应该还给武宗之子和世瑓。

  因为根据当年“武仁授受”的君子协定,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去世后,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武宗海山之子和世瑓。但是由于太皇太后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干预以及仁宗禁不住权势和利益的诱惑,违背了这个协定,还下令将和世瑓封为周王,并令他去镇守云南,改由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作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元英宗。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本是武宗的旧臣、钦察部功臣土土哈之孙。成宗与武宗时期的名将床兀儿就是燕铁木儿的父亲,他因抵御海都有功,被封为句容郡王。所以,燕铁木儿也随之受到了武宗海山的重用。

image.png

  燕铁木儿身受武宗宠拔之恩,自然希望皇位能够重新回到武宗后代的手中,于是与留守大都的安西王阿剌忒纳失里、其父妃公主察吉儿等联合,利用自己“环卫大都”的权力以及家族世代掌握能征善战的钦察卫,并调动其他各卫宿卫军,募死士、买战马,在八月初乘机发动政变。八月初,倒刺沙以正统自居,发兵分道进攻大都。燕铁木儿迅即在迁民镇(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北口、居庸关等地增加驻军。二十五日,古北口守将脱脱木儿于宜兴(今河北承德西北)击败上都宗王失刺部,斩詹事钦察、平章乃马台。

  九月初,燕铁木儿遣弟撒敦于榆林(今北京昌平西北)袭败上都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铁木儿。之后阻击来自辽东的上都宗王也先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于蓟州(今天津蓟县)东流沙河。倒剌沙指挥军队,兵分四路对大都实施包围形势紧急之下,燕铁木儿对同党说:“皇上病故,太子尚幼,国家须择立长君,英宗已不当立,大行皇帝,更是旁支,今日宜正名定分,迎立武宗嗣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时由于武宗海山的嫡长子周王和世瑓远在漠北,嫡次子怀王图帖睦尔在江陵居住。他们的策略是:先迎怀王入都,安定人心,然后再迎周王,重复仁宗朝的故事。

image.png

  燕铁木儿通过一番密谋和武力运作,一边控制内廷,稳住百官;一边派心腹,乘着快驿,迎怀王图贴睦尔于江陵;一边还在大都放出空气,说周王、怀王都派信使来报,说都已动身前往大都。这个时候的燕铁木儿紧张得几天几夜不敢入睡,坐以待旦。图贴睦尔来到大都,燕铁木儿等就请他继承大统,怀王图贴睦尔说:“登大位者应该是兄长,现在两都之战尚未平息,暂来监国,等兄长到,再请即位。”到了九月份,燕铁木儿约了诸王大臣,再三上书,请怀王早登大位,以安天下。

  怀王依然是再三推辞,燕铁木儿说:“人心向背,间不容发,现在兵戈未息,神器不可久虚,天下不可以无主;不速登大位,不足以稳定人心。”五天之后(致和元年9月13日),怀王图贴睦尔,在大都大明殿称帝,改元“天历”,这就是元文宗。燕铁木儿因拥立之功,被封为太平王、中书右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兼修国史,占据了当时大臣中最高的名分与权位;而柯九思也被授予典瑞院都事,秩正七品,主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他从一名白衣儒士成为了元朝的一名官员,并且可以侍奉在皇上身边。

image.png

  与此同时,上都那边,丞相倒剌沙感到形势紧迫,急忙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为帝,改元“天顺”,是为天顺帝。元文宗图贴睦尔和天顺帝阿速吉八分别在大都和上都即位,就好像是天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太阳,随后双方爆发了一场短暂的内战,是为“两都之战”。倒剌沙拥立阿速吉八继位后,立即派遣梁王王禅、右丞相答矢铁木儿、御史大夫纽泽、太尉不花等率军分路南进,破居庸关,进昌平,直逼大都。面对上都的进攻,大都的大将、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急忙与其弟撒敦、儿子唐其势等率军迎战,王禅等屡败兵溃。

  十一月,燕铁木儿的叔父、东部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伙同齐王月鲁帖木儿统兵围困上都,倒剌沙屡战皆败,见形势危急,被迫开城门捧着帝玺出城投降,图帖睦尔兵入上都,进宫搜捕,后妃等人都在,唯独不见天顺帝阿速吉八。关于阿速吉八的下落,汉文史料无载。《黄金史》和《恒河之流》等蒙文史料均记载阿速吉八死于此战乱,而据元代藏文史料《红史》记载,阿速吉八为齐王月鲁帖木儿所杀。因为泰定帝、天顺帝父子被视为非法君主,没有上汉文庙号和谥号及蒙古汗号,甘麻刺亦被剥夺了“显宗”庙号,并撤出他供奉在太庙的神主。

  泰定帝的后妃也被通通送给燕铁木儿为妻妾。两都之战削弱了蒙古贵族的统治力量,上都方面参战者主要是随驾怯薛、宿卫军队,其核心部分是由蒙古、色目成员组成的,战争指挥者也多是蒙古、色目贵族。如辽王脱脱、梁王王禅、国王朵罗台、阳翟王太平、湘宁王八剌失里、诸王也先帖木儿及忽刺台、驸马孛罗帖木儿以及“用事”之臣蒙古答失、雅失帖木儿、钮泽等。这些人或在战场上被杀,或被擒处死,其子孙也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晋王甘麻刺一系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两都之战简介 两都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

  两都之战是1328年(元致和元年、天历元年),大都(今北京)的元武宗一系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的泰定帝两系势力,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内战。是役大都方面最终取得了胜利。

image.png

  战争背景

  元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323-1328年在位)为了防止身后出现皇位之争,登基次年就立了五岁的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1328年(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丞相倒剌沙专权,越月不立君;留守大都握有兵权的武宗旧臣、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谋立武宗子怀王图帖睦尔为帝。八月初,倒剌沙以正统自居,发兵分道进攻大都。燕帖木儿迅即在迁民镇(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北口、居庸关等地增加驻军。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战争过程

  二十五日,古北口守将脱脱木儿于宜兴(今河北承德西北)击败上都宗王失剌部,斩詹事钦察、平章乃马台。九月初,燕铁木儿遣弟撒敦于榆林(今北京昌平西北)袭败上都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铁木儿。旋阻击来自辽东的上都宗王也先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于蓟州(今天津蓟县)东流沙河。

  是时,倒剌沙及宗王脱脱、王禅拥立泰定帝九岁子阿速吉八在上都称帝,改元天顺;燕铁木儿等亦随即奉图帖睦尔在大都称帝,是为文宗,改元天历,两都更为对立。

  中旬,燕铁木儿领兵出蓟州拒秃满迭儿,闻王禅兵袭破居庸关进逼大都,急回军抵御,于榆河(今昌平南)北击败上都军。

image.png

  下旬,两军又鏖战于白浮(今昌平东北),燕铁木儿夜袭上都军营,获胜,追至昌平北又斩数千,俘万余。旋移师石槽(今怀柔西南),击败另一支上都军,俘杀孛罗帖木儿以下将士万人。

  上都军连战皆败,遂改变战法,分兵东西两路自通州(今通县)、紫荆关对大都发起钳形攻势。陕西行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也引兵从大庆关(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配合上都军。大都再次面临危局,燕铁木儿引军还通州,脱脱木儿领兵4000援紫荆关。

  十月初,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决战于枣林(今通县东南),获大胜,后昼夜兼程转兵良乡,阻击上都宗王忽剌台,迫其西走。时上都辽东军复入古北口,与大都军战于檀州(今密云)南野,大败,被俘降万人。当两都兵在长城沿线鏖战之际,据守辽东的齐王月鲁帖木儿、元帅不花帖木儿率军于十三日乘虚进围上都,迫倒剌沙、王禅于次日出降。阿剌吉八不知所终,武宗系获胜。

  战争评价

  两都之战是在元朝中期发生在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是元朝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大都方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虽然历时时间不长,却削弱了元朝统治的力量,对元朝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元朝的最终灭亡也埋下了"伏笔"。是年,元朝的掘墓人也已诞生,他就是出生于濠州钟离孤庄村的朱重八,也就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十月初,燕铁木儿与上都军决战于枣林(今通县东南),获大胜,后昼夜兼程转兵良乡,阻击上都宗王忽剌台,迫其西走。时上都辽东军复入古北口,与大都军战于檀州(今密云)南野,大败,被俘降万人。当两都兵在长城沿线鏖战之际,据守辽东的齐王月鲁帖木儿、元帅不花帖木儿率军于十三日乘虚进围上都,迫倒剌沙、王禅于次日出降。阿剌吉八不知所终,武宗系获胜。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