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岛战争

"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 (西班牙语: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语系国家又称Guerra del AtlánticoSur,即“南大西洋战争”)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英语:Malvinas W-ar)或福克兰群岛战争(英语:FalklandsWar)或福克兰海战,也有部分媒体简称为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二战战后一场重要的局部战争

马岛战争的内幕:英国的胜利有赖于智利的帮助

  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的马岛战争被西方军事家视为现代战争的经典之役,英国海军克服种种困难,组织远征舰队跨越半个地球并最终获胜。然而英国空军一名退役军官近日披露称,正是依靠智利的帮助,英军才打赢了马岛战争。现年80岁的西德尼·爱德华兹在马岛战争期间曾担任英国和智利两国政府间的秘密联络人,他首度向英国媒体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同英国一样,智利同阿根廷也存在领土争端。自从19世纪起,对于比格尔海峡以南的3座岛屿皮克顿岛、伦诺克斯岛和努埃瓦岛归属问题,智利和阿根廷一直争执不下。1978年,两国差点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当年12月15日,阿根廷总统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签发命令,准备在12月21日凌晨4时30分入侵争议岛屿。但一场暴风雨推迟了这场军事行动。在紧要关头,教皇保罗二世开始以个人名义展开调停,他派出私人特使前往阿智两国首都,劝说双方不要开战。尽管阿根廷同意暂停入侵计划,但却一直没有放弃用武力夺取阿智争议岛屿的念头。英阿马岛战争爆发6周前,两国又发生一起冲突性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智利会在马岛战争中支持哪方可想而知。

  1982年4月马岛战争爆发时,阿根廷仍然秘密把智利视为敌国,而智利也在时刻防备着阿军入侵。智利政府明确表示,智利没有义务根据《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支持阿根廷反对英国,因为该条约是防御性质的,而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是“侵略者”。阿空军司令巴西利奥·拉米·多佐将军告诉阿《侧影日报》,阿军曾计划在成功占领马岛之后,对阿智争议岛屿发起突袭。在公开场合,智利宣称“严守中立”,这主要出于维持美洲国家的“团结”考虑。但在2个多月的马岛战争期间,阿智两国都在边境部署重兵,阿海军大批舰只也被用于“盯住”智利,因此智利牵制了大量阿军,使其无法投入马岛战场。

  智利对英国的帮助不止于此。英国空军退役军官爱德华兹透露说,智利帮助英国打赢了那场战争。由于有着共同的敌人,英国决定同智利展开秘密军事合作。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瞒着外交部,派爱德华兹秘密前往圣地亚哥,同智利军政府商讨如何联合对付阿根廷。爱德华兹被选中执行这项高度机密的使命,是由于他能说流利的西班牙语及拥有同其他国家协调情报共享的经验。智利总统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命令空军司令费尔南多·马特海上将负责同英方联络,他特别要求不能让本国外交部知晓此事,以免节外生枝。爱德华兹抵达智利后,当天下午就会见了马特海,后者表示智利愿意提供全面合作,但前提条件是无论如何英军不能用智利领土向阿根廷本土发起地面攻势。

  在马特海的安排下,智利情报小组专门为爱德华兹提供阿军各种情报,这名英国军官也被允许自由进出蓬塔阿雷纳斯的空军作战中心。在这个作战中心内,智军通过远程雷达和地基通设备监视着阿军在马岛周边地区的所有行动。爱德华兹靠卫星通讯,把每天的重要情报传递给英军特遣部队,这些情报对英军在战场上克敌制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说,当时从撒切尔夫人到前线英军指挥官都依赖于智利提供的最新情报。爱德华兹回忆说:“如果没有对于空中攻击的早期预警,空防能力并不强的英国海军将需要时刻保持极其昂贵的战斗机巡逻,以准备拦截任何空中攻击。”在战争后期的6月8日,智利暂时关闭远程雷达进行维护,结果失去情报来源的英军两艘运输舰被阿机炸毁。可见,如果没有智利提供的情报,英国海空军势必受到束缚,战局可能会朝着有利于阿根廷的方向转变。

  战争期间,爱德华兹还曾负责协调英军特种空勤团秘密抵达圣地亚哥。英军伪装成智军,使用圣费利克斯岛上的智利机场。有一次,特种空勤团的直升机飞错方向被发现后,爱德华兹被迫匆忙组织新闻发布会,试图编造故事进行掩饰。但一名智利记者不依不饶地追问,这时一名智利空军军官站出来解决了这件事。爱德华兹说:“当我问帕特里西奥·佩雷斯(智利空军军官)那名记者的下落时,他回答道,‘不用担心,他活着,但受了很大的惊吓。’”

  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的胜利告终。爱德华兹称,撒切尔夫人和英国国防部的首脑们都认为,智利在战时所提供的帮助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1984年智阿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两国岛屿争端问题。在皮诺切特下台后,智利和阿根廷的关系升温,智利转而支持阿根廷拥有马岛主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英阿马岛海战:英国在错误百出中获得了胜利

  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圣马丁广场,有一座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黑色大理石上刻着649名在马岛战争中阵亡的阿根廷将士的姓名。32年前的今天,阿根廷和英国为群岛主权归属爆发74天战争,最终阿根廷战败。每年4月2日的“马岛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活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正对着伦敦钟大本钟。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该岛是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军政府成立了一个由6名退役高级将领组成的战争责任分析评估委员会,以查清阿根廷战败的原因和责任人。调查委员会对负责战争指挥和筹划的军政府首脑加尔铁里、海军司令阿纳亚、空军司令多索、外交部长门德斯等政要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并展开了相关调查,最终撰写了长达17卷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完成后就被历届阿根廷政府列为秘密文件。在马岛战争结束30年之际,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今年1月下令对调查报告解密,让公众了解当年阿根廷战败的真相。这份调查报告的公布揭开了马岛战争给阿根廷留下“伤痕”。报告的结论是:阿根廷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一个错误的时机打了一场错误百出的战争,决策和指挥战争的阿根廷军政府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此间孙子研究学者认为,马岛战争阿根廷军政府严重违背了《孙子兵法》,至少在用兵、用物、用间上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最终导致了马岛战争的失败。

  在用兵上,英军用精兵,阿军用庸兵。英军首批登陆部队最多才1000人,而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4000人。英军用的是精兵强将,包含皇家海军陆战队第 42突击营、一小队英国陆军SAS及皇家海军特种舟艇突击队,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而阿军仓促上阵,不少士兵是花钱“买”来的,阿根廷军政府承诺打完仗享受参战待遇。这些士兵没有经过正规严格训练,素质底下,根本没有战斗力。

  在用物上,英军有保障,阿军无后援。在整个行动中,英军有43 艘英国商船为特遣舰队提供补给。提供燃料物资等的货柜船及油轮形成了一条来往英国至南大西洋的8000海里后勤线,并有一个胜利式空中加油机机群。而阿军 “飞鱼”反舰导弹断货,英国盟友法国打着不支持战争的旗号,对已经付了款的“飞鱼”导弹拒绝交货,并将“飞鱼”的技术参数告诉英国。有人说,如果阿根廷能源源不断的获得“飞鱼”导弹,或许战争的结局将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用间上,英军靠情报,阿军乱阵脚。英军登陆后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英军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而阿军各军兵种没能形成拳头,都是各行其事,连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指挥都没有形成,哪里顾不上孙子教诲的“用间”在战争中有多么重要。

  战后,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但英国拒绝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问题进行谈判。阿根廷国防部长阿尔杜罗·普里塞利说,1833年英国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随后英国又占领了香港。1997年中国通过和平方式成功将香港收回,阿根廷也希望能效仿中国和平之路,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岛战争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讲话中反思了30年前的马岛战争。她称当时的行为并不是阿根廷人民的意愿,而是当时阿根廷军政府独裁行为的结果,并再度表示阿根廷会努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马岛争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二战后一场改变固有模式的夺岛战争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远程突袭、封锁登陆及岛屿攻防等多种作战样式的现代化海战。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沿海的大陆架内,距阿根廷只有六百公里,而离英国则远达一万三千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阿根廷军政府总统的加尔铁里不相英国人会横跨一万多公里的大西洋,远征马岛来对付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他觉得即使出战,对方取胜的希望也在“百分之一以下”。

  促使加尔铁里产生这种想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英国是美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而阿根廷则是它在南美最好的朋友,是拉美抵制共产主义进攻的急先锋

  加尔铁里不止一次地说,“我是美国人养大的孩子。”他之所以能登上总统的宝座,完全是由于美国的支持。 但他显然低估了马岛对于英国的重要性。

  马岛素有 “南大西洋门户”之称。“那是整个太平洋的钥匙。”二百年前的一位英国海军大臣这样说道,“是全部海外领土的港口和钥匙。”它扼大西洋和太平洋航道要冲,与南极大陆遥遥相对。一旦巴拿马运河关闭,它将是保证两洋航线的重要基地。这个群岛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于那位海军大臣常在睡梦中呼唤它的名字。

  这么重要的岛屿,自从被英国海员约翰·戴维斯1592年发现以后,许多国家的国旗都曾在该岛上飘扬过:法国的、英国的、西班牙的、阿根廷的。而1833年,这个岛还是落在了强大的英国人手里。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此岛为英国人所发现,应当永远属于英国。

  而关于马岛主权的争执,使阿根廷人感觉蒙受了羞辱:这是自己家门口的领土啊。

  于是,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在得知英国最后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退役后,料英国再无远程征战能力,出兵双方争议的马岛,活捉英国总督,加尔铁里向世界宣布收复马岛主权。消息传到国内,阿根廷沸腾了。伴随着雄壮的军乐,电台一遍又一遍地播诵加尔铁里签发的公报。

  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她马上宣布立即与阿根廷断交,同时组成战时内阁,派出特遣舰队远征马岛。

  4月3日,也就是马岛被占领的第二天,英国的一架搭载卫星通讯设备的运输机就飞抵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基地,此后该基地就是这场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前进中转基地。同时在大西洋上巡航的4艘英国核潜艇也开始全速驶向马岛。

  英军的快速出动能力让世人震惊。仅用3天时间,没有了大型航空母舰的英国皇家海军,靠两艘小型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组成特混舰队,从朴茨茅斯航。同时正在直布罗陀参加北约演习的英军舰艇多艘军舰也驶往战区,这两支编队将在大西洋会合,共有21艘作战舰艇、20架海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这两支编队组成了特混舰队的第一梯队。

  4月7日,英国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的范围为“海上禁区”,凡进入该区域的阿军舰艇和辅助舰只都将遭受攻击。4月12日,英军潜艇在到达战区后开始实施封锁。4月15日,英军猎迷式巡逻机抵达战区,开始巡逻。4月22日,英军舰队的先头部队就抵达了战区。4月28日,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水域并展开。4月30日,英军飞机也加入到对马岛地区的封锁。至此,仅用27天英军就完成了对隔着半个地球、远在万里之外的马岛的海空封锁部署。

  英军也展现了强大的运输和后勤能力。他们先是在距离马岛约5600公里的阿森松岛上建立了大型中转基地,大量物资先运送到该岛,然后转运至战区。再在距离马岛约130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4月26日英军夺取该岛)上建立前进补给基地。这里在阿根廷飞机的作战航程之外,舰队可以在这里安心进行补给。

  英军的空中加油同样居功至伟,在近600次的加油中,只有6次失败。空中加油大大拓展了英军作战飞机的航程。

  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自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式轰炸机对阿方2个机场实施破坏性轰炸,同时英军还利用舰炮轰击港岸设施,袭击阿方舰船,切断马岛东西两大岛之间的联系,实施海峡封锁。

  英国人出乎意料的强硬让阿根廷军政府猝不及防,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做好与英国作战的准备,而一厢情愿地认为英国人会退让。在马岛上,阿根廷守军连足够的食品都没有存储,空军缺少炸弹,海军有一半的舰艇无法出海作战。

  美国人也没有帮助阿根廷。美国的大西洋同步卫星天天向英国舰队传送有关阿根廷与马岛的情报。英国这个世界大国作为美国的盟友显然比阿根廷更有利。

  尽管如此,阿根廷方面还是做了一些针锋相对的部署,努力派兵增援马岛,并派遣“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组成特混舰队,在英军宣布的200海里封锁区边缘活动,伺机给英军以打击。

  由于卫星情报,英军“征服号”核潜艇击沉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开创了核潜艇在二次大战后首次击沉水面战舰的战例。“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满载排水量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吨,是二战后被击沉的最大的水面舰艇,它的被击沉使阿海军力量退出了战争,坐视英军获得了马岛海域的制海权。

  但仅仅只隔一天,阿根廷飞行员就用一枚飞鱼导弹痛快地报复了英军的攻击,将英军先进的主力战舰“谢菲尔德”号送入了海底。这枚“飞鱼”是世界海战中发射的第一枚导弹,而“谢菲尔德”是导弹的第一个牺牲者。

  这艘造价达1.5亿美元、1971年才下水的现代化战舰,顷刻之间变成一堆被烧焦的废铁,徐徐沉入海底,而击沉它的“飞鱼”式导弹,价值仅为20万美元。

  有军事评论家称,“‘谢菲尔德’号的沉没是现代海战的转折点,以往的海战都是以大兵舰、大口径火炮、巨型航母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谁拥有这些,谁将获胜。”而马岛之战是“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及复杂的电子系统的海战”,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巨变。

  5月20日深夜,英军特别空勤团乘直升机在马岛的范宁岬登陆,随后经过一晚上的侦察、垂直登陆和抢滩登陆,一千多名英军“从天而降”成功占领了圣卡洛斯港。

  这是阿军防守最弱的环节。圣卡洛斯港湾地形复杂,航道狭窄,连稍大一点的船只靠上去都非常吃力,而且它又是在全岛的最北部,最易受到从阿根廷大陆起飞的飞机的攻击,所以阿军在该港只放了四十名士兵。而把主力集中在斯坦利港。

  奇兵、奇袭,收到了奇效。完全不存在抵抗的问题。突击队第一排枪弹的火光划破黎明前的黑暗时,四十名阿根廷守军便逃跑了。四个小时后,突击队全部登陆完毕,未折一兵一卒。在部队于滩头阵地展开,挖掘堑壕。

  5月21日凌晨,英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英军上陆后,立即构筑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防空火力网。

  获悉英军登陆的消息后,加尔铁里下令,要将英国人赶下海去。但5月22日,阿根廷军队出人意料地按兵不动,他们也许还没缓过神来,这给英军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英军站稳脚跟之后,立即从圣卡洛斯港出发,分兵两路钳击斯坦利港。斯坦利港大军云集,原来是准备从正面抵抗英军的,可现在情形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如果把斯坦利比喻成一个巨人的话,那么英军就是在巨人的背后发起的突袭,而巨人则反应缓慢,迟迟转不过身来。” 后来有军事观察员这样评价。

  各处的抵抗都是微弱的。 6月14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

  6月15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马岛战争,创造了战争的新世纪,更颠覆了战争用人和武器无穷量堆积的古老模式,从此以“精确,再精确”为主题的现代战争宣告诞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英阿马岛海战:一场改变两个国家领袖命运的一战

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把争执演变成战争。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不远万里派出舰队应对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举。

这是一场值得的,还是不值得的战争?是一场必须发生的,还是可以避免的战争?30年过去了,英阿马岛主权之争仍然悬而未决。

战败总统加尔铁里:抱憾下台

战争结束后3天,加尔铁里宣布辞职,抱憾下台。一年内,新的文职政府上台。加尔铁里也由于其在战争中“指挥失误”,被判刑12年。

1982年4月8日,利奥波德·加尔铁里将军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玫瑰宫阳台上往下看,广场上站满了欢呼收复马岛的人群。就在几天以前,这里的市民还在抗议以他为首的阿根廷军政府。

贫苦移民出身的加尔铁里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军队高层,此时已经接近阿根廷军事统治的末期。在出任总统后,加尔铁里就显示出对马岛的强硬态度。他上任伊始便振臂高呼:“主权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但是,加尔铁里出兵收复马岛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个人念之外,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出兵马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转移阿根廷民众对国内矛盾的视线。

此外,加尔铁里后来也承认,他没想到英国会为一个远在千里外的小群岛大动干戈。

“就个人来说,我断定那是几乎不可能或完全不会有的事。”加尔铁里说,“为什么一个地处欧洲中心的国家竟这么关心远在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而这些岛屿并不与任何国家利益攸关?”不过加尔铁里最大的失误是没有预料到美国会支持英国。在当时的阿根廷,加尔铁里和他的多数追随者都以为美国会支持阿根廷。特别是在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任内,阿根廷军方对美国在中美洲的扩张予以支持。1981年,加尔铁里访问华盛顿时受到了热情欢迎,并认为美国会对阿根廷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获胜,加尔铁里也许会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然而在战争期间,虽然阿根廷空军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阿根廷地面部队的表现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1982年6月14日,公众对加尔铁里的态度再度转为反对。很快,马岛之战和加尔铁里的总统生涯都宣告结束。愤怒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向玫瑰宫投掷硬币,嘲弄加尔铁里,要求他现身。

战争结束后3天,加尔铁里宣布辞职,抱憾下台。一年内,新的文职政府上台。加尔铁里也由于其在战争中“指挥失误”,被判刑12年。

加尔铁里退休后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和一些军事统治者不同的是,加尔铁里并未从当权中获取经济利益。

他与妻子露西亚一起过着十分低调的生活,拒绝了所有的采访要求,也没有对外界的讽刺和批评做出回应。

据说晚年的加尔铁里沉迷于酒精,并对他认为自己始终忠于的国家没有善待他而痛苦。他的总统退休金后来也被剥夺。在加尔铁里临死前一年,2002年7月,他再度由于当年的军事统治面临违宪指控。加尔铁里身着便服出现在法庭,被法院宣布逮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他被允许呆在家里。2003年初,加尔铁里因病去世。他一直到死都保持沉默,只在一次极为少见的采访中表示,他“没有遗憾”。

...查看更多

英阿马岛海战的另一面:两种音乐两种文化的较量

  1982年4月,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有点与众不同的是,战场上除了枪炮轰鸣、喊杀阵阵等常规的金戈铁马声之外,还不时响起英国与阿根廷两国的歌声。

  一首缠绵悱恻的英格兰情歌《可爱的珍妮薇芙》幽幽地回荡在血肉横飞、浓烈硝烟的南大西洋战场上,不断撞击着英国官兵的耳膜,勾起他们对远方故土亲人的怀念和思乡之情。有些多愁善感的士兵听后,握枪的手颤抖不已,两眼也潮湿起来……

  阿根廷军队架起高音喇叭和战时电台,向英国特混舰队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除了播放英国歌曲,女播音员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伦敦议院钟楼钟声的伴奏下巧舌如簧、甜言蜜语说:“HELLO,亲爱的小伙子,你大概很久没听到这亲切的钟声了吧?回去吧,那里有你的亲人和情人!回去吧,那里有你美丽而可爱的家园!别在这里送死、充当炮灰,别徒劳无益地将美好青春和一腔热血奉献在这凄凉的大西洋!”

  不甘示弱的英国人在军舰和滩头阵地上设置了高音喇叭,大放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比赛实况录音,并播送《阿伊娜》等阿根廷流行歌曲。英国女播音员用西班牙语对阿军士兵循循善诱地说:“亲爱的,快快回家吧!在电视机前欣赏一下马拉多纳的足球绝技该有多美妙!或者请你们早早放下武器投降,否则你们将全军覆没,务必不要错过良机……”

  马岛之战以阿根廷失败而告结束。与万里征战的英军相比,在家门口作战的阿军有大批的士兵缴械投降。装备不如对手、作战指挥有误,除了这些一眼即可看见的原因外,阿军士气不如英军高涨、斗志不如英军坚定,也是一个容易找到的原因。看来,英国人的音乐是起了一些作用的。

  古时两国交战,以金鼓齐鸣四面楚歌,为后人开创了将音乐用于战争的传统。这一传统在世界大战期间,在广播的大力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利用广播电台反复播送敌军官兵熟悉的具有民族风情的家乡音乐、歌曲,往往容易勾起人们浓厚的思乡情绪和强烈的厌战心理。二战中,一些反战歌曲随四处征战的美英军士兵传唱各处,就连他们的敌人也表示欢迎,德国士兵喜欢听,有时在两军对垒的战壕里同时回响着这些歌曲的旋律。马岛战争中,英阿两国运用音乐的表意功能,针对对方参战人员的心理弱点,发起怀柔式的舆论攻击,为现代舆论打击提供了一个广播音乐战的新版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的另一位面:撒切尔夫人48小时做出决断

  1982年4月2日,当时在国内摇摇欲坠的阿根廷军政府入侵英属福克兰群岛(也被称为马岛)和南乔治亚岛,这是英国自二战之后首次遭到的入侵。撒切尔夫人立刻下令英国皇家海军夺回群岛。由此爆发的“马岛之战”以英国胜利告终。

  与其说撒切尔夫人赢得了马岛战争,不如说是马岛战争成就了撒切尔。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人,凭借其睿智、坚强,向世界证明式微的英帝国辉煌犹存,同时其强硬作风也赢得全世界敬仰的目光。

  她是决定发动战争的驱动力

  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阿之间关于马岛的主权问题谈判已经进行了15年却毫无结果,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撒切尔夫人在等待一个振奋国民的机会。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这是件很烦人的事,但并非特别严重。当阿根廷新闻界开始纷纷推测,阿方可能采取军事行动时,我才警觉起来,尽管我不希望发生全面入侵之类的事情。”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这样描述当时马岛争端给她带来的困扰。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是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的发言人伯纳德·英厄姆爵士说,撒切尔夫人是决定发动战争的驱动力,尽管她也与内阁进行了协商。

  在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中,同样记录了她在48小时内做出战争决定时的决绝,“在此之前,我义愤填膺,决心已定。现在我的愤怒和决心已被一种解脱和任所取代。英国武装部队肯定会克服障碍、赢得胜利。作为首相,我的工作就是确保武装部队得到它所需要的政治支持。”

  铁面形象赢得政治成功

  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一面按自己的计划将军事行动向前推进,一面进行着复杂的外交战,争取了国际舆论支持,主要是美国,还包括欧共体、英联邦的会员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马岛战争真正打的时间并不长,撒切尔夫人把这场战争看成是转移国内视线,振奋国民的机会,所以整个战争中,极力施展外交手段,做出不想战争却又不得不战争的姿态,不想妥协却显得能妥协的样子。

  马岛战争为撒切尔夫人之后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和恢复英国暗淡的国际形象铺平了道路。

  撒切尔夫人严格的自由市场经济措施让她在英国得罪了许多人。而这时,她让一个国家迅速团结起来。战争前,她在民间调查中的支持率非常低。有指责说她发动战争是出于政治原因:英国获胜后,保守党在来年的选举中轻松击败对手。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的第二天,撒切尔夫人说:“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正在做着。英国再次强大起来。”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对于英国的自信心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来说,福克兰战争(马岛战争)的意义重大。”

  连续三个月几乎彻夜无眠

  据英国媒体报道,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期间,曾经连续3个月在唐宁街首相官邸内几乎彻夜无眠且从未换上睡衣。

  关于撒切尔夫人精力旺盛到一天仅需4小时睡眠的说法长期以来一直在保守党内广为流传,不过在1982年马岛战争时她却将这一纪录刷新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透露这一信息的是其当年的个人助理辛西娅·克劳菲·克劳福德女士。

  克劳福德夫人表示,“整个战争期间,她甚至一次都没有在首相官邸内换上自己的睡衣。我们当时总是坐在屋子里收听BBC国际新闻节目中播出的有关英国特遣舰队的消息,她之所以不愿意睡觉就是为了一旦有突发情况出现可以立即投入工作。”克劳福德夫人说。

  据透露,当然撒切尔夫人也并非真的整夜不睡觉,只不过她休息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当时每天大约只能小睡上20分钟而已,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个盹儿”,而到周末的时候,她会跑到位于伦敦郊外的首相专用别墅去补一下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背后的秘密:撒切尔夫人觉得自己被出卖

  最新公开的私人档案显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下决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问题上动武对付阿根廷时,感觉到被当时的亲密盟友美国总统里根出卖。

  1982年4月,阿根廷军队攻占马岛时,英国政府原本给人的印象是,在动武问题上,英美立场一致。但剑桥大学的撒切尔夫人档案馆周五(22日)发表的私人文件显示,撒切尔夫人的顾问们呼吁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时的美国里根政府也支持一项停火计划,该计划的要点之一是要英国别坚持由马岛人民自决前途。撒切尔夫人对此异常恼火,她表示,顾及英美的友谊,她被迫做出抵触基本民主原则的事。

  马岛战争是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决断的关键事件之一。当时,许多人怀疑她能获胜。位于南大西洋的马岛远离伦敦1.3万公里,岛民不到2000人。

  在阿根廷攻上马岛之后四天的4月6日,保守党党首乔普林向她递送一封,阐述了她所属保守党议员的看法。有的人主张尽快让入侵者血债血还,也有人认为英国可能会犯了大错误。

  撒切尔夫人基金会的历史学家柯林斯说,这些文件显示首相府内的混乱、不安和沮丧的情绪。柯林斯说:“意见之多,情况之混乱,程度是多么惊人。尤其是在开头几天,人们不知道要怎样应对。”

  但泼冷水的不仅是撒切尔夫人的政敌,连力挺她经济政策的支持者也这样做。

  撒切尔夫人的政策研究组负责人霍斯金斯就担心,他在日记上写下“我们可能把自己给愚弄了。”

  他说,如果马岛战事失利,导致撒切尔夫人政府倒台,那将是可悲的。长远的问题不是能否保护马岛的1800多名岛民,而是英国最终无法为本国的5600万人民提供适当的持续防务。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的顾问瑟尔曼向霍斯金斯透露,一直主张采取克制态度的外交部,一直竭尽所能要使撒切尔夫人失败,以便证明外交部一直是正确的。

  最使撒切尔夫人感到痛苦和愤怒的是里根的立场,美国当时支持秘鲁提出的一项和平计划,该计划呼吁英国和阿根廷停火,但同时坚持英国放弃有关马岛仍是英国属地的立场。

  英国战时内阁表示同意,但目前公开的文件透露,撒切尔夫人坚决反对做出这项让步。

  撒切尔夫人在当年5月5日写给里根的信表示她的愤怒,她说:“我想你是惟一能了解我这番话重大意义的人。”

  她写道,我们传统上的友情,这份友情我依旧坚守着,竟迫使我陷入做出抵触基本民主原则的事。她说,我也想要和平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必须为福克兰岛民的利益而战。

  柯林斯说,撒切尔夫人觉得里根背叛了她,她对里根非常失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撒切尔欲阻止英国倒退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在任首相期间,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在担任首相前后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

  1970年,进入爱德华·希思内阁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1975年的出任保守党党魁,1979年率领保守党重夺政权,展开保守党长达18年执政。其领导保守党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选中接连胜出,仅次于哈罗德·威尔逊。1990年未能击败党内对手迈克尔·赫尔塞廷,宣布辞职,其后她所属意的候选人财政大臣约翰·梅杰参选并最终获胜,11月28日正式离任,结束长达11年半的执政。1990年下台后,继任的保守党约翰·梅杰政府以及工党托尼·布莱尔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经济变革,该政策方向持续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病逝,终年87岁,骨灰被安葬在切尔西皇家医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坟墓旁边。

  撒切尔夫人曾四次访问中国,并于1984年在北京代表联合王国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她也是二十世纪末的风云人物,撒切尔夫人的经典语录,如“假如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 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这种东西”等。

  “以一名资历尚浅的保守党党员的身份,我们有权发言;我们将激流勇进,将过去的苦难转变为今天的平静。”(1945年,撒切尔首次政治演说)

  “在我有生之年,英国不会出现女性首相。”(1973年,撒切尔接受BBC采访)

  “假如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假如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如今有工作等着我们去做。”(1979年,保守党议会成员埃雷·尼夫遇刺,撒切尔夫人援引主祷词)

  “我们所需求的仅仅是把我们的钱拿回来——尽管这句话曾被误读为‘我想拿回我的钱’。”(1984年,欧盟峰会)

  “如果你愿意,大可自己改变。但女士是不会转变的。”(1980年,撒切尔在其经济政策受到抨击时坚持立场)

  “仅仅为了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获胜的消息欣喜……欣喜。”(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

  “我带着一个目的来到这个办公室:令英国社会从依赖走向自力更生;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建立一个奋起直发的英国,而不是消极怠工的英国。”(1984年,撒切尔概述其政治哲学)

  “我们必须阻止英国倒退。如今,英国的精神重现,像过去一样熊熊燃烧。”(1982年,马岛之争)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1984年,会晤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后)

  “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这种东西。”(1987年,专访)

  “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们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11年半前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美国人民的儿子”引来帝国的远征

  1982年2月,英阿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再次宣告破裂。阿根廷国内发生了严重的危机——高达20%的失业率,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近万人被绑架和暗杀,通货膨胀,地方自治离心加强、工会和议会遭到解散……这一切都造成了阿根廷爆发革命的可能性。

  自称“美国人民养育的儿子”的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同时腾出手来继续经济改革,决定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加尔铁里实际上是诞生于一家贫苦的意大利工人移民家庭,担任三军总司令在美国访问时受到了鹰派总统里根的热烈欢迎。由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和保证,加尔铁里击败其他竞争者赢得总统大选。同时与美国的亲密关系使得加尔铁里认为可以击败日渐衰退的英国。同时他认为英国忙于北约防务,即使马岛被占领,最多也只是发发牢骚,表示抗议,而不会反击。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月24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1艘补给船搭载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油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月10日,第40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81名官兵和政府人员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月3日,阿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国会之所以能全票通过远征马岛的决议,也取决于当时各大报纸电视台疯狂的舆论攻势:英国媒体抓住了两点:阿根廷人用十倍兵力攻击英国82名守军(实际守军更少,当时正值轮班,马岛英军仅有40人),英军被迫投降,实为奇耻大辱;其次,阿根廷是军人独裁政府,没有民主。而马岛居民150多年来多为英国后裔,将接受军人政府独裁统治的可怕结果。这一切宣传,推动了撒切尔夫人团结整个政府迅速远征的决定。

  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4月8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没有赢家:英阿两国一直陷入冲突的泥潭

       沉默的“火药桶”爆炸

  1982年4月2日凌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南太平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上。这些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岛屿,在被英国占领149年后突然又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人们知道,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

  马岛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南端,由东、西两个大岛和200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距英国本土1.2万公里。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争议由来已久。英国认为马岛是自己最先发现的,主权应该属于自己。据英国自己的记载,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在1690年被大风刮到这个岛上,他还以当时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命名了群岛中东、西两大岛之间的一个海峡。英国后来也因此把这个群岛命名为“福克兰群岛”。但是,英国人的说法,从来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在之后一段时间中,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西欧列强的争斗下,马岛数次易主。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把马岛变成了自己的第24个省,委任官吏进行管理。没想到,几年后,马岛上的阿根廷人同到该岛捕猎海豹的美国人发生冲突,蛮横的美国人派军舰将马岛洗劫一空,并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戴上镣铐押走。英国乘机于1833年重返该地,宣布行使对马岛的主权。

  从那时起,马岛一直为英国所占,尽管阿根廷政府年复一年地要求英国归还,但毫无结果。其间,双方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但没有引发大的军事冲突。1965年和1973年,联合国大会两次通过了敦促英阿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问题的决议,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1971年,英国一度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在阿根廷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正当事态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时候,由于查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出于对资源的需求,英阿谈判终止。后来在美国的调停下,两国恢复谈判。1980年,英国曾提出可以考虑把马岛主权移交给阿根廷,但要求长期租借马岛。此方案不但遭到了阿根廷的拒绝,甚至也遭到了英国议会的反对。这样,马拉松式的谈判又走进了死胡同。

  1981年,军人出身的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决心武力收复马岛。加尔铁里在一次讲话中说:“马岛是我们家门口的一座宝库,没有任何理由让英国人享受。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就是付出生命,也要把英国人赶到海里去。”随后,他命令军方制订了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几十个阿根廷人登上了与英国同样存在主权争端的南乔治亚岛并插上了阿根廷国旗。英国政府调动驻马岛的英军前去威慑。这一事件促使加尔铁里于3月26日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4月2日凌晨,经过精心策划的阿军登陆马岛并攻占了机场和港口。接着,用空投方式,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到4000人。驻守马岛的200名英国守军只进行了一点象征性抵抗后,即在总督雷克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

  “铁娘子”发起还击

  收复马岛后,阿根廷国内群情振奋,加尔铁里成了民族英雄。而在远隔重洋的英国,一片蒙羞的感觉正在迅速蔓延。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广播组织所属的3个全国电视频道、4个全国广播电台和39个地方电台都中断了正常节目,反复播送马岛失守的消息。《每日邮报》的头版赫然印着两个黑色大字:“耻辱!”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如坐针毡,外交大臣卡林顿等引咎辞职。4月3日,星期六,英国议会破例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撒切尔夫人说:“我们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开会,是因为英国的领土主权多少年来第一次受到了侵犯。”“福克兰群岛的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不列颠的,他们是对英王效忠的。”为了获取议会的支持,她发出呼吁:“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

  在撒切尔夫人的努力下,英国议会决定成立以她为主席的战时内阁,并决定由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伍德沃德率领一支强大的特混舰队开赴马岛,把它重新夺回来。为保证胜利,“铁娘子”甚至下令把包括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豪华邮轮在内的58艘商船征为军用。看到英国气势汹汹的样子,美国坐不住了,国务卿黑格不停地往返于英阿两国之间,希望通过外交斡旋避免在美国的南大门发生战争。4月8日,撒切尔夫人会见黑格,她敲着办公桌说:“张伯伦在1939年用的就是这张办公桌,他胡说什么捷克离我们还远着呢!正是由于他的失职,大批英国人白白丧了命!”听到“铁娘子”把马岛争端同二战前夕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相提并论,黑格知道她下定了战争决心,于是停止了外交斡旋。

...查看更多

第二次马岛战争:马岛争端本没有因为战争而结束

  “两个秃子争夺一把梳子的战争”———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如此形容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过去30年间,阿根廷和英国围绕这把“梳子”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息。近年来,两国的主权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今年是马岛战争30周年,两国都通过各种方式宣示主权,虽不至于剑拔弩张,但针锋相对的气氛却为多年来少有。

  整整30年过去了,南大西洋的硝烟与战火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但是对那些曾参与马岛战争的老兵来说,昨日的世界并不遥远。

  30年后的网上争执

  “我庆幸自己活了下来。”5月14日,英国老兵菲尔·鲁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感慨。

  就在同一天,菲尔在网上偶遇一名阿根廷老兵。他说,本来两人或许应“相逢一笑泯恩仇”,但聊着聊着,围绕马岛主权归属还是发生了争执。阿根廷老兵坚持认为,马岛属于阿根廷,菲尔不同意,“我说,距离阿根廷远近与主权归属毫无关系。他究竟想回到多古老的从前?假使印第安人要收回美国,结果会怎样?”在向南都记者转述时,菲尔不忘加上一句:“这真是愚蠢。”

  相比之下,那位阿根廷老兵说话语气好一些,“我们都有那段经历,属于不同的阵营,都是为了履行我们的职责。作为一名同行,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显然不敢苟同。马岛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属于阿根廷,你和其他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

  主权争执在国家层面进行得更为激烈。阿根廷不久前播出的2012伦敦奥运会宣传片就引起了两国口水战。在宣传片中,阿根廷男子曲棍球奥运代表队队长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战争纪念馆台阶上训练,宣传片画外音称:“为了在英国土地上竞争,我们在阿根廷土地上训练。”英国外交大臣黑格称该广告为“可悲的噱头”,指责该片不尊重战亡者,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回应称,“不尊重联合国的决议才是真正的冒犯之举。”

  1965年,联合国通过一份决议,呼吁英阿两国就争议岛屿进行谈判,以找到“和平的解决办法”。但是英国一再表示,只有岛上的居民才能决定岛屿的归属,而不是英国或阿根廷政府。英国的立场很坚定———没有岛上居民的同意,永远不会就主权问题进行谈判。对此,克里斯蒂娜加以抨击,认为英国摆出一副新殖民主义者的姿态。

  南都记者联系到另一名阿根廷老兵罗贝托·赫尔切尔。他现在是西班牙一所大学的老师。他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英、阿主权争执的升级,罗贝托告诉南都记者:“两国的气氛好像分别回到了撒切尔夫人和加尔铁里的年代。”

  今年年初,英国威廉王子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搜救飞行员开始在马岛执勤。英国还派遣最先进的战舰“无畏号”前往马岛,这些举动都深深刺激了阿根廷人。今年2月,阿根廷向联合国申诉,指责英国在马岛周边进行军事部署。阿根廷采取制裁措施,禁止悬挂福克兰群岛旗帜的船只停靠其港口,其他一些南美国家也加入制裁行列。而且,阿根廷还禁止旅游航班前往马岛,并出台法规制裁那些与马岛有商业往来的公司。

  被利用的民族情绪

  眼下的这场争执似乎没有什么结果,但在1982年,两国的争执迅速滑向战争动员。

  1982年4月,军事强人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才四个月,国内出现严重经济与社会问题,民意支持率跌到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军政府决定出兵马岛以转移矛盾焦点。军政府主导的夺岛行动在阿根廷国内受到广泛欢迎,反抗军政府的示威活动被支持加尔铁里的爱国游行取代。一些阿根廷人甚至捐赠自己的首饰支持战争。

  在罗贝托的讲述中,阿根廷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被轻易地调动起来———

  “1982年,统治了6年的军事独裁政府已换三名将军,面对着经济危机和工人罢工,独裁政权岌岌可危。当时,工会刚举行了一次大规模抗议示威,三天后当局采取秘密行动,占领了马岛。从1833年开始,所有的阿根廷政府一直都在宣示主权,这件事在国内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提出异议。让马岛回归阿根廷被视为‘民族大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马岛几乎都被视为一片神圣的土地,是祖国‘失散多年的亲人’……令人惊讶的是,那么多反对独裁的人们支持军事行动。甚至那些曾被非法关押、被酷刑折磨的人也自愿赴马岛作战。”

  “军事独裁者利用了这种民族情绪,将其作为维系统治的最后救命稻草。当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挤满了向加尔铁里将军欢呼的民众。”(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一个国家就这样倒向了战争。1982年,罗贝托年仅19岁。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侧,英国士兵菲尔也即将奔赴马岛,与罗贝托一样,那一年菲尔也是19岁,也在海军服役。

  罗贝托坦言,在遭到英国护卫舰和鹞式战斗机攻击时他感到害怕,“我在海军服役,因此我并没有像陆军士兵那样直接作战。但在英军护卫舰对我们船只的一次炮击中,我差点丧命。我还曾遭遇一次空袭,但和我们那些在岛上的陆军兄弟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

  许多年之后,英国老兵菲尔仍然记得,当年奔赴马岛作战的情形。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他说,“在那个年龄,你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伤害你,即使是战争。”

  菲尔是一名直升飞机机械师,负责无线电和雷达,1982年4月25日他搭乘留名史册的运输船“大西洋搬运者”号前往马岛,船上装有6架威塞克斯直升机和5架支奴干直升机。

  5月中旬,“大西洋搬运者”号到达马岛附近,5月25日,“大西洋搬运者”号被两架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机发射的飞鱼导弹击中。飞鱼导弹击中“大西洋搬运者”号时,菲尔正在帮一架威塞克斯直升机打开翼展。

  包括船长在内,“大西洋搬运者”号上有12人遇难。菲尔说:“每年5月25日,我都会为那些没能回家的战友祈祷。”

  74天后,阿根廷军队败北,菲尔和罗贝托都侥幸活下来。

  30年后反思马岛战争,罗贝托表示,“我从不认为值得用一场战争、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去收复岛屿。将我们的国家推向战争,其损害远甚于战场上付出的代价。”

  罗贝托告诉记者,“今天,我想说大多数阿根廷人仍然支持收复马岛的事业,但大多数人认为1982年的军政府不配领导那场爱国主义收复行动。”


...查看更多
结语

马岛海战对二战后的英国海军两栖作战能力是一个实际考验,同时,对日后英国海军两栖作战方式和制定两栖战舰船的发展对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