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赛人

"

  马赛人(Maasai)东非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带。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为尼罗特人的最南支系。使用马赛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相信万物有灵。马赛人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龄划分等级。从事游牧,牧场为公共所有,牲畜属于家族,按父系继承。

马赛人

马赛人——东非游牧民族

马赛人:东非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

  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马赛人(Maasai)东非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带。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为尼罗特人的最南支系。使用马赛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相信万物有灵。马赛人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龄划分等级。从事游牧,牧场为公共所有,牲畜属于家族,按父系继承。近年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已有一小部分人转为半农半牧,并有少数人进入城市谋生。马赛人以肉、乳为食,喜饮鲜牛血,每个大家族都饲养几十头牛,专供吸吮鲜血之用。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发编成小辫,年轻妇女剃光头。近年来,定居的马赛儿童开始上学,已出现少数马赛人知识分子。

  婚姻家庭

  以畜牧为生的马赛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终年成群结队流动放牧,几乎全部依靠牲群的肉、血和奶为生。他们的村庄用带刺灌木围成一个很大的园形篱笆,环绕一圈泥屋构成,可容纳4~8个家庭及其牲畜。在较老的马赛男人中间一夫多妻现象较为普遍,同一年龄组的男人之间可以借妻,娶亲要用牲畜做聘礼。

  等级制度

  马赛人有许多父系氏族集团构成两个等级或部落分支。社会结合的基本制度是年龄组制。按照这种制度,相同年龄的集团在相同时期接受割礼进入成人生活;由此形成的年龄组是个永久不变的集团,贯穿它的成员终生。他们透过等级制度晋升,每一级大约持续15年,包括那些低级武士、高级武士和低级长老,直到他们成为被授权为部落做出决定的高级长老。马赛人社会极平等,从未出现过奴隶占有现象。 年轻男子在大约14~30岁时,传统上称作“磨难人”(morans)。在这个生活阶段,他们孤独地住在丛林里,学习部落的风俗并锻鍊体力、勇气和耐力——马赛武士以这些特征闻名于世。礼仪大事由典礼专家(oloiboni)主持,他虽然没有政治权力,却是其人民的宗教领袖。目前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正在鼓励马赛人定居务农,放弃磨难主义生活方式,接受正规教育和在更大的程度上同化。

  游牧部落

  马赛人骁勇善猎,按照逻辑,马赛人生活在草原、丛林中,与野兽为伍,善于捕猎理所当然。但事实上,马赛人人不仅不狩猎,甚至只是在庆典的时候才吃肉,而且从来不吃包括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对自然的崇拜使他们远离了狩猎。马赛人的日常需要是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的,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饮料。马赛人认为牛群是神的赐予,他们鄙视农耕生活,认为耕作使大地变得肮脏。马赛人把牛群看成生命,在夜间,牛群关在村落里,甚至和主人共居一个茅舍。白天由小孩子照看牛犊,大孩子则赶着牛群去较远的牧场。正是由于马赛人不狩猎,不吃野味的习俗,才使这片土地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现在的马赛人大都定居了,唯其独特的民风民俗还得以保留。但是,在马赛人保护区的四周,农场主联合起来向他们兜售自己的“现代观念”,促使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出售或出租自己的土地。这已经使马赛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原始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胁。也许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次提及他们的时候,马赛人已经走出原始部落,融入了现代社会。

  装饰服饰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批“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这种衣着很像一团火,这正是他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在野兽遍布的大草原上,这样“一团火”能有效地驱赶野兽。马赛人女性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她们的耳朵很大,有的大耳垂肩,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眼,以后逐渐加大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越来越大。马赛人大部分都缺少两个门牙下齿,这是从小拔掉的,为得是灌药方便。当然,那些前卫的青年们已经开始屏弃许多习俗,如果您看到梳着马尾辫的马赛姑娘,请不要惊讶。此外,马赛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或长矛用于防身、赶牛。由于长期形成了习惯,即使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别的人是绝对不可以这样做的。

  村庄住屋

  马赛人的村庄是由泥土堆砌成,排成圆环,圆环外用带刺的灌木围成一个很大的圆形篱笆,每个村庄可容纳4-8个家庭及其牲畜。马赛人的传统的屋子像倒扣的缸,开一个很小的门,人只能弯腰才能进去,这样,主人可以在家里方便地刺杀试图进入屋内的人。现在,这样的住房越来越少。茅草屋是包括马赛人在内众多非洲民族的选择,但是在热带大草原上,这样的屋子根本抵挡不了日晒、雨淋和白蚁破坏。以至于非洲部落居民不停地盖房、迁居、补墙、换柱、加草。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仍在坚持这种糟糕的房屋。一来是经济生产水平低,二来是传统观念作祟,他们担心会因此使自己或周围的人受到诅咒。在很多马赛人看来,传统住房舒适得很,实在没有改进的必要。事实改变观念,在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一些较开明的部落青年学城里人制坯烧砖砌墙,再扣一个铁皮顶子,也有略有积蓄的人干脆买水泥筑墙。这些不伦不类的“洋房”已经燃起了马赛人住房革命的星星之火。

image.png

  奇俗

  猎狮子

  马赛传统规定,每个勇士必须杀死一只狮子才能成人,但是由于肯尼亚政府为保护野生动物而禁止马赛人猎狮,马赛人只有在自己的牛群受到攻击时才选择杀死狮子。

  喝牛血

  马赛人离不开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吃牛肉喝牛奶外,还要饮生牛血解渴。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是牛的血和奶,他们把这两种液体混合起来饮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赛人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金黄的东非稀树草原上,走来一队身披红色披风、手持木棍的马赛人。这是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无数游客不远千里来欣赏东非草原美景的同时,也被生活在这里的马赛人所吸引。作为肯尼亚最具代表性的部族之一,马赛人一直延续着游牧传统。数百年来,他们在非洲辽阔的大地上逐水草而牧,靠围猎而生,过着游牧民族的本色生活。但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马赛人开始穿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随意走进马赛马拉保护区外的一个马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马赛人民居。枯树枝围起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小院,几座由树枝、牛粪和泥巴堆起的小屋前站着十几个村民。男人们裹着被称为“束卡”的红色披风,手持一头细一头粗、用来赶走野生动物的马赛木棍。女人们穿着色彩绚丽的“坎噶”裙装,戴着精细彩珠串成的头饰和项圈。

  马赛男人的披风之所以选择红色,是为了赶走狮子等野生动物,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牛群。牛在马赛人的传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吃蔬菜,只喝牛奶、牛血,吃牛肉。每天晚上,村民们会把村子的大门用枯树枝堵严,让牛群聚集在村子中央。他们自己在窄小的泥屋里守着小牛,睡在牛皮上。

  马赛人曾流传着一个古老说法:“我们右手持长矛,左手持圆棍,就不能再拿书本了。”但随着时代变迁,很多马赛人的习俗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大多数马赛人的孩子都去附近的学校上学读书。在肯尼亚政府大力推进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马赛男子的成人礼也不再是杀死一头狮子,而是尽可能多地养牛。每养10头牛,才能娶一个妻子(马赛人实行一夫多妻制)。

  与此同时,成年人也开始融入现代社会。放牧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一些人到附近的山上开垦土地、种植蔬菜。他们不再居住在小小的泥屋中,而是和附近居民一样生活在铁皮房里。还有一些人走出马赛村,到首都内罗毕等地去谋生。马赛村里的人越来越少。

  留在马赛马拉地区的人则利用靠近自然保护区的“地利”条件,加入到旅游服务业的洪流中。保护区附近的饭店和旅游纪念品商店中,经常可以看到特点鲜明的马赛服务生。他们保持着马赛男子的身体标志:缺少一颗下门牙和长可及肩的大耳洞。记者参观的村庄还在小院里单独辟出一半的地方,摆放各家做的手工艺品,包括木雕、马赛木棍和马赛项链等。村民们都游刃有余地掌握了推销各类商品的技巧。汤姆介绍说,旅游业已是这个村庄重要的收入来源。

  对于来往参观的车辆和外国人,马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眼中,呈现的是一个交织马赛族游牧传统和现代商业生活的世界。

  肯尼亚的马赛人生活在卡贾多地区,靠近坦桑尼亚边境,以放牧为生。由于气温不断升高加之降雨越发难以预测,马赛人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难度越来越大。气候变化导致他们较以往相比更难找到牧场,很多人开始在无法放牧时种植庄稼,甚至有人完全从牧民变成农民。为了确保传统生活方式能够得以延续,他们与当地农民合作,共享所能获得的资源,同时避免相互竞争,影响彼此的生存。现在,送孩子上学成为越来越多的马赛人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掌握各种技能,更好地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赛人的视力到底有多好?为什么狮子都害怕马赛人

  第一次对马赛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有着十几只狮子的狮群捕获一只野马, 三个拿着长矛的瘦削的马赛人就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当狮群开始享受捕获到的猎物时,三个马赛人站起来直接走向狮群。狮群的每只狮子都开始警觉起来,随着马赛人逐渐靠近的脚步越来越近,狮群的狮子好像自己是即将被捕获的猎物一样离开野马的尸体奔跑着四散逃去,唯一能做的就是远远地看着自己的美味佳肴被三个马赛人占据。马赛人倒也仗义,拿出刀割下野马的大腿把剩下肉少的部分留给狮群,大摇大摆不慌不忙地慢慢走远。

image.png

  原始部落里的马赛人

  看到这副场景,坐在电视机前的我被强大的自卑感笼罩,都是男人!都是这么瘦,怎么人家就如此生猛?我身上这点雄性激素和马赛男人比起来还没人家尿浓呢!真不是我瞎说,据说狮子闻到马赛人的味道就躲得远远的,可想而知人家身上性腺发出的味道是多么强烈。我敢说狮子要是闻到我身上的味道肯定是冲我走过来,确定晚饭有着落了。

image.png

  部落里的房子都是女人负责建造

  再一个,原来马赛男人的成人礼就是亲手到草原上杀死一头狮子!如果人没活着回来就代表你已经丧命于狮口,也充分证明你没资格做成年马赛男人,你的生命就该到此结束。想到这儿不由得庆幸自己出生在雾霾之都的北京而不是干净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不然的话我墓碑上刻着的生卒年月一定是1970至1988 ,在成人的那天就是我生命结束的时刻,而且是被赶出狮群的落单狮子活活生吞进肚的。虽然现在肯尼亚政府已经限制马赛人猎狮的传统以保护狮群,不过狮子如果敢攻击马赛人牧养的牲畜时,他们体内超浓的雄性激素会本能地选择杀死狮子而不是遵守动物保护的繁复规章制度。

image.png

  部落里生活的妇女儿童

  正式地介绍一下马赛人(Maasai),这个部族人口不到100万, 是肯尼亚最具代表性的原始部落住民,他们藐视边境概念,随季节变换沿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边境放牧牲口。传统上看不起农业和土地所有权,理想境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他们的思维基因里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故土。近年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已有一小部分人转为半农半牧,并有一部分马赛人进入城市谋生。马赛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长矛和佩刀用于防身、赶牛,由于长期形成了习惯,即使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别的人是绝对不可以这样做的。

  可别小看这几件东西,佩刀是用来和野生猛兽搏斗用的,长矛是用来射杀狮子甚至非洲野生大象的武器咱就不说了,那根圆木猎狮不行可要打死个活人那是易如反掌。圆木有半米多长,一头是尖一头圆,分量很重的实心圆头,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锤子,砸在头顶上颅骨肯定是粉碎,轮到太阳穴上就不用考虑叫什么120救护车了,直接商量一下是火葬还是土葬吧。我们的Safari越野车的黑人司机就在驾驶座下面预备着这么一根马赛圆木,一次我们坐在车上被一帮黑人围住乞讨,司机跑回来直接拉开车门取出圆木,那些乞讨的黑人一看,马上四散逃窜。

image.png

  原始的钻木取火在21世纪的今天仍在沿用

  写到这里不由得又想起马赛男人的雄性激素,他们随身带着的吸管是用来喝牛血的,牛血直接取自牛的颈动脉,不会对牛造成永久性伤害。口渴了给牛颈动脉一刀,拿个盆接它一盆子新鲜牛血,咕咚咕咚地仰脖而尽,这就是马赛人。我真怀疑在马赛人的语言里有没有血腥这个单词,即使有的话也一定是褒义词。最近一些中国人在海外旅游时有不文明的表现,甚至升级到拳脚相加的地步,媒体大幅报道、刊出以提醒国人注意形象,生怕国人与旅游目的地的百姓再发生冲突事件。

  马赛人的儿童

  别人我不敢说,反正在肯尼亚,你还真不用怕我发生类似事件,别说怕我打架,你就是派我来打架我有那个胆儿吗?记得比赛成绩最好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马拉松选手平时训练的一个不可割舍的内容就是喝生牛血,增强人体血液的代氧能力,加之遗传在体内无处不在的耐力基因,在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中所向披靡,成绩都在2小时10分以内。同样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马赛人我想要不是由于身高的原因,最强马拉松选手会不会是这些马赛人?

  老天还赋予了马赛人一项超人的天资,就是他们超强的视力。同样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民族部落,同样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广阔视野,同样面临着众多野生猛兽的威胁,为什么只有马赛人有这项天资呢?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2015年曾经专门做了一期挑战人类世界视力极限的节目,节目组联系到shadow让她帮助寻找适应的人选,为此还专门来到马赛马拉大草原,在shadow的精细安排下来到马赛人的部落给他们测试视力。

image.png

  生存条件艰苦,他们却习以为常

  我小时候是远视眼,视力表上2.0那一行的字母毫不费力地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在所有同学中我的视力也是无人能及的,即使有2.0视力的同学在别的比试方法下都承认我的视力是最好的。当时最恨的就是视力表为什么不把标准继续延伸到2.2或2.4,那样的话我又能在同学中以科学的数据指标来显示自己的“超能力”了。就因为没有这样的视力表,平添了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以至于直到今天我都严重怀疑小时候我的视力能达到2.2甚至是2.4,尤其在喝完酒以后,我的怀疑度甚至曾经达到了2.6。尽管隔天酒醒以后自己都有点脸红,但对儿时的视力曾经达到过2.2还是有充分的自信,虽然找不到客观的印证数据,内心还是有强烈的主观自信的。

  中央台这个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视力测试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心里为这些马赛人高兴着,他们不会再有我的遗憾,他们可以骄傲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视力数据,是能达到2.4?还是能达到我酒后的幻想2.6?如果测试结果能达到2.4,我会真心地为他们高兴。如果能达到2.6,我多少会有点醋意,如果达到2.8!我真要怀疑这个测试是不是作假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最后的测试结果没有给我为他们高兴和产生醋意的机会,第一名的视力是6.0!第一名的视力是6.0!第一名的视力是6.0!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整个测试过程我可是目不转睛地盯下来的。啥也别说了,就一个字:服了!要不是亲眼所见,绝对不会相信这是人类视力的数值。

image.png

  部落里可是没有计划生育的

  不知道中央台是不是为了彻底打消我的怀疑,把两个视力最好的马赛人从马赛马拉大草原请到了北京的长城,以另一种测试方式来向我证明马赛人的视力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城墙上的两个马赛人身边放了20个制作精细的穿着不同京剧戏服娟人,说句心里话,这个测试项目对外国人有点不公,即使作为我一个中国人,这么多相似的京剧戏服即使摆在我面前也是要仔细区分的。距离他们800米以外的烽火楼门洞口,一个身高仅1米2的儿童身穿20套戏服中的一套,站在身着其他颜色戏服和打着不同颜色大旗的两位成人演员之间等待着马赛人的辨认。在延绵起伏的长城的另一头,马赛人身边的撒贝宁举着望远镜准备印证他们答案的正确与否。

  马赛人认为跳得越高离天越近

  以我这个远视眼底子的常人向烽火台望去,也就能清楚地看到烽火台了。在刺眼的阳光照射下,在蓝天、绿树、灰墙以及两个成人演员服饰和大旗等众多色彩中,那个仅1米2儿童身上的戏服是什么颜色该如何辨别?更为苛刻的是马赛人身边的20个娟人,服装的颜色重叠厉害,想要分清彼此的不同还得观察到极为细致的款式区别。说句实话,如果把这20个娟人放在我眼前,光区分款式这一项就得耗费不少精力,可见这项测试的苛刻程度。说白了就是让马赛人在800米以外观察到戏服款式的细微差别。在800米以外观察一个1米2的儿童,比观察在自己眼前的娟人还要困难,在陡峭的城墙上遥望那个在烽火楼下的儿童,就是一个点儿而已。

image.png

  马赛人的耳朵

  最为严厉的规则是只给你三次机会,而且必须答对两次,也就是说只要你错了一次,马上就面临被淘汰的赛点。三次机会每一次都是20套服装中选择,并伴以相似甚至相同颜色的混淆,只要眼神有稍许偏差立马面临被淘汰的结局。这可不是光测试视力一项了,对心理承压的能力也是挑战,但凡心理一慌,马上就会宣布挑战失败。但最终的结果马赛人没有让我失望,最终通过了这项严格的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赛人有着哪些风俗习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80后马赛人格列米亚.卡鲁,讲述自己如何看待马赛人、马赛人生活、马赛人文化 及未来。

  我的家庭还不算是我们这里的大户——我父亲有4个妻子15个孩子,而我们部落还有人有6-8个妻子。我父亲叫欧·博伊,我的母亲叫普利娅萨伊。我们全家都住在坦桑尼亚卢布宾的村子里。我和我的3个哥哥经常去岛上谋生计。哥哥们在宾馆做警卫员,我卖些纪念品。总之,我们马赛人是不会离家太久太远的。我卖掉所有的纪念品赚到钱后就会立刻回家。

  我父亲有125头奶牛,但我们家在当地可算不上是有钱的家庭,这里真正称得上富裕的家庭都有300-500头奶牛。家里的牲畜是属于家里的每一个人的,但如果哪个儿子想要娶妻分伙过日子,就会分出属于他的那部分土地和牲畜。我还没结婚,但是如果我有了未婚妻,家里也会这么分配,因为我们生活离不开土地更离不开奶牛。奶牛是马赛人生活的主要来源,而且奶牛能养活我们一辈子。我们这里的人都习惯上认为:姑娘的皮肤越好,让她喂养的奶牛就越壮。我们吃牛肉喝牛奶,还有新鲜的奶油,牛皮还可以铺床,干牛粪可以盖房子。所有马赛人都喝鲜牛血,因为牛血可以让我们像战士一样勇猛。我们相信,牛是万能的神恩戈伊送给我们马赛人的礼物。而且我们敢肯定其他部落的牛也都是从马赛人这里偷过去的。

  我目前还不想结婚,等我想结的时候,我会跟家里分伙过自己的日子,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我们这儿有种房子叫做马尼亚塔,它的房顶都是用干奶牛粪便和树枝做成的。按照传统习俗,家里的房子一般都是由妻子盖。每个新过门儿的妻子都要盖一所自己的马尼亚塔。

image.png

  我们部落都是父辈祖辈在家里说的算。每个人都会遵从他们的意愿,努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女人们操持家务,生火、做饭、养孩子,还要喂养奶牛、捡柴火、生火、挑水。这些活儿和男人一点关系也没有。男人为什么要干这些?要是我的哪个哥哥干了这些活,被别人看到了,他非得被人笑掉大牙不可。

  我们每家每户的房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中间有空地,四周用篱笆围着,晚上我们就把牛群赶到里面,要是有小牛犊就带回房子里过夜。家里所有人的马尼亚塔也围成一个小圈,马尼亚塔里有分别专属妻子、孩子的床,还有给丈夫的一个大床。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和妻子都能有丈夫的陪伴,丈夫晚上要轮流在每个妻子的马尼亚塔过夜。

  我们部落把年满17岁的男性叫做“拉尼”,这个年纪还可以算是孩子。等到他们年满18岁成年了,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猎人,我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等我36岁了,我有了妻子,到时候我就可以被叫做 “拉伊伯尼”了。拉伊伯尼是不用出去打猎的,他们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地料理家庭、照顾妻子。

  每个年龄段的马赛人穿着都各不相同。小男孩儿只穿一个马赛披肩,刚过18岁的男性要穿两件披肩,成年男性穿3件。马赛披肩这种服装很便捷。青年男人都会留长长的头发,戴一些武器样式的装饰物和护身符。我们马赛人看起来都很养眼。

  为了不让马赛女人吸引到丈夫以外男性,她们都要剃光头,颈部都要佩戴宽大的饰品。在城市的街道上你当然也不会看到马赛女人的身影。不同于在外狩猎的马赛男人,她们的活动范围是不会超出村落周围的。如果你去马赛人家做客,你将有机会见到我们的马赛女人。如果一家之主准许,她们就会排成一列,为来客合唱歌曲。唱歌时也会跳舞,但是女人的舞蹈远不像男人舞蹈那么活跃,她们只会随着节拍边唱边晃动肩膀,这也仅仅是为了让脖子上宽大的项链发出声响。

  马赛人都能歌善舞。我们经常即兴唱歌。比如,要是有人打死了一只狮子,我们就会高歌一曲。过节时,我们还会有其他项目。重大节日里我们还有特定的歌曲,伴着歌声我们会一起跳传统舞蹈。年轻男人会使劲儿往高跳,这个环节总是非常有趣。许多游客都能迅速掌握要领,然后和我们一起跳,但还是我们马赛人跳得更高一点,因为我们跳的时候不会低着头。

  马赛人都很高很壮,但是我们从不打架斗殴。所有马赛人走路时,手里都拿着棍子,这根棍子是用来放牛的。这就是我们简单的乡村生活。

  我现在还算不上一名猎人,所以我就到岛上卖一些马赛部落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都是村子里的姑娘们手工制作的。我们把带铃铛的手串叫做“叮铃叮铃”,因为它们会叮当作响。串珠编制手链叫“阿勒巴”,戴在脚腕上的铃铛叫“盖德尔咖”。

  很多白人女性特别喜欢和我们合影。但是游客们不应该不经允许就拍马赛人,而且那样会引来麻烦。因为我们中有些人,反应特别强烈,会追上去夺走你们的相机。导游们说,我们那样做是因为我们害怕被照相机摄走灵魂。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那么愚蠢。我们那样做是因为这涉及一个公平的问题。许多游客来到非洲,带着价格昂贵的照相机,拍摄照片,然后拿回去卖掉。而我们只是想要一些小小的物质回报,就比如说,你们花钱买我们的饰品。

  我也有手机。我那个在宾馆工作的哥哥给我下载了很多欧洲舞曲,我也常听这些歌。总的来说,马赛人不太喜欢接受其他文化,但是我却觉得这没什么。

  我不是很喜欢欧洲食物。我也不是喜欢拿自己的胃做实验的人。我还是更喜欢我们部落女人做的饭菜,比如,乌咖力——玉米面和红薯做的泥。如果吃乌咖力什么都不放,那么就像失去味觉一样。在乌咖力里放上一些鸡肉和鸡皮,味道就会变得相当好。

  马赛馕,或肯尼亚莱芜火烧,本名乌嘎里

  我们一点儿都不想改变马赛人目前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还像一二百年前的祖先那样生活。而且我坚信,就算再过一二百年,我们还会手里拿着棍子,膝盖上系着红色或蓝色的编织物。我们还会放牛,喝牛血,一直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