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土归宋

"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继位,南征北战,统一了北方,而当时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国力强盛,有抗衡之资。吴越国王钱镠(liú)之孙钱弘俶,遵循王祖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大的损失,避免生灵涂炭,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舍别归总,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促成中华统一。

纳土归宋

纳土归宋——成为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

纳土归宋发生于什么时候?有何历史影响?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继位,南征北战,统一了北方,而当时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国力强盛,有抗衡之资。吴越国王钱镠(liú)之孙钱弘俶,遵循王祖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大的损失,避免生灵涂炭,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舍别归总,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促成中华统一。

image.png

  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纳土归宋。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当时,长江以南,唯独吴越国治下百姓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钱弘俶,生于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八月二十四日,为吴越国第五任国王,在位时间30年。钱弘俶,字文德,系吴越国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他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治所邓州)等,谥忠懿王,墓址在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内。

  钱弘俶纳土归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的原因是先祖的遗训。五代十国时期,钱弘俶的祖父钱镠(liú)一直以善治国,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甚至在病逝时,也不忘叮嘱后人要量力而行之,要识时务,如果遇到真主便立刻归附。而他的子孙们谨记祖宗的教诲,并没有自大称帝,而是一直尊奉中原为正朔。这是钱俶纳土归宋的第一个原因,因为他要谨遵祖宗的教诲。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钱弘俶不愿意看到吴越百姓为了自己的王位与赵匡胤拼死一战,宁可将个人荣辱与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保全百姓,这是超越人性的大义凛然,为吴越地区保存了文化火种,江以南百姓独能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影响

  钱氏家族枝繁叶茂又硕果累累的原因在于一次伟大的历史放弃--纳土归宋。吴越王钱镠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来。人称"海龙王"。在位四十年,战争很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其后的钱氏三代五王,都在祖上治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变革,成了五代时期最为富有的国度。赵匡胤吞并所有藩国,统一中原后,就把目光转到了吴越国上。他想挥师南下,统一中国。钱镠的孙子钱弘俶遵循了祖训,带着全族三千余人赶赴开封,面见宋太祖,俯首称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纳土归宋事件。富饶美丽的江南河山,避免了一次血雨腥风的践踏。钱弘俶委曲求全的举措,让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统一。钱氏家族也得以保全宗脉,江南百姓更得以免遭战争之苦,这无疑是出于钱镠和钱弘俶的睿智选择,安宁了一方。由北宋编写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由于赵氏为帝,所以将"赵"姓排在第一位;将"钱"姓排为第二,都是因为当年的老百姓拥戴钱氏国王为和平统一中国所做的抉择。

  吴越国三代五王,尤以开国钱镠、归宋钱弘俶功德卓著。特别是钱弘俶,他不比一般的亡国之君,没有陈叔宝的荒淫,没有李后主的懦弱。但只有他在北宋未发一兵一卒之时,纳土归宋。有如此君王,乃吴越百姓之福。我们习惯于歌颂那些誓与国家共存亡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但这个钱弘俶的功德确实还要大得多。吴越王始终未称帝,一直臣服于当时北方中央政府,从后晋、后汉到后周,只是当时诸朝力量不足以统一。所以吴越归宋不存在民族问题,不能把钱弘俶等同于一般的投降派。历史上没有几个政治人物是主动走下舞台的,即便知道大势已去,也要倾国之力,号召军民以保家卫国之名做殊死之搏。有气节的战死沙场,无气节的做了安乐侯。如不存在民族侵略的前提,这种抗争的实质是利用老百姓的感情捍卫一家之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讲,钱弘俶其德大焉,他以钱氏一家之利换取吴越免受生灵涂炭,百姓依然安居乐业,功德不可谓为不厚。

  钱氏立国,本因时逢乱世,民不聊生。钱镠为保家园打出了一个吴越国。这位活了八十一岁的国王临终留下遗言: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由此可见,钱弘俶的选择也是遵循了祖上的遗训。

  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当时及后世百姓所敬仰。形成钱王文化,赋予临安特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吴越钱氏家族的精神财富,更是临安乃至吴越地区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临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钱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深度挖掘钱王文化内涵,努力打响钱王文化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出传承钱氏家风、弘扬钱王文化的浓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经济发达的吴越国,为什么会选择“纳土归宋”?

  提起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大家可能都没有什么印象,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钱氏,那可是十分的有名。钱氏自北宋以后就名人辈出,如北宋的钱惟演、钱易,明朝钱谦益清朝钱大昕,到了近代更是有钱三强、钱学森这些国家巨匠。

  不过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并不是钱氏名人,而是钱氏的另一个让人称赞的举动。

image.png

  北宋赵匡胤在统一南方时,吴越国当时的国王钱弘俶遵循祖辈武肃王钱镠的遗训,率所辖13个州、55万军民归顺北宋,留下了一段顾全大局统一中华的佳话。

  那么,吴越国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为何主动选择“纳土归宋”呢?我觉得吴越钱氏作出这个选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吴越武肃王钱镠的遗训

  钱镠建立吴越国的经历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连番苦战才得到的。钱镠出身微寒,在开始的时候钱镠跟随董昌征战。钱镠拼尽全力攻破越州,斩杀刘汉宏。

  但董昌对于富庶的越州很是满意,便自己搬到越州称帝,将杭州让给了钱镠。钱镠以杭州为根据地,夺取了繁华的苏州。有了如天堂般的苏杭二州,钱镠实际上已经成了当时南方的一代枭雄。

  在董昌称帝后,钱镠借着征讨董昌叛逆的机会夺取了越州。至此,钱镠正式控制了浙江全境以及苏州和上海等地区,成了吴越王。

  虽然钱镠建立自己势力的过程是完全靠自己拼杀出来的,但他却很清楚中国的局势。钱镠很清楚自己的地盘终归是偏居一隅,以后注定是要回归中国统一。

  因此钱镠给自己后人留下了严格的遗训,叮嘱后人不得称帝,并要始终坚持以中原王朝为正朔。到了他的儿子钱元瓘在位时,连年号也是采用中原王朝的。

  正是钱镠对自身定位的无比清晰,使得吴越两浙地区得以在战乱中保存了完整,百姓得以免遭战火。

image.png

  二是北宋统一之势不可避免

  吴越钱氏对于自身实力始终有着清晰的认识。吴越国的外交政策便是以中原王朝为正朔。

  而当时的中国南方在经历了天才明君柴荣的征伐后,统一之势已经不可避免。虽然赵匡胤夺取了柴荣的江山,但北宋的铁骑却同样不是偏居一隅的吴越国能够抵抗的。

  在赵匡胤消灭了奄奄一息的南唐后,南方各国已经基本平定,此时吴越国再做抵抗本就没有意义。

  选择了“纳土归宋”的吴越钱氏,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佳的美名。正是由于这个功绩,“钱”姓也成为了百家姓中仅次于皇姓“赵”的第二个姓氏。而钱氏家族也一直严格遵守着祖辈武肃王钱镠的遗训,在以后历代中名人才子辈出,为中华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吴越降宋被称为“纳土归宋”,为什么还在后世留下美名?

  在北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时候,南方两浙地区的一个国家,毅然将自己治理的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全部献给了北宋王朝,史称“纳土归宋”。这个国家就是吴越国

  吴越当时的疆域包括了浙江全省、上海以及江苏等地,国内经济发达,民生稳定。吴越国“纳土归宋”的善举,使得这里的人民免于了战火的屠戮,经济文化得到了保障,因此在后世留下了很大的美名。

image.png

  不过吴越国毕竟是归降,在历史上主动向强者归降的小国家并不少,为何只有吴越留下了如此的美名呢?吴越的“纳土归宋”有什么特殊的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尊中原王朝为正统是吴越的基本国策

  吴越国的建立者是钱镠。他原本是唐朝的一员大将,在占据了两浙的地盘后,开始将两浙地区经营为自己的割据势力。

  后梁灭唐后,朱温对于远在两浙的钱镠无力征讨,便正式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实际上当时的吴越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了,因此有许多臣子建议钱镠称帝,毕竟当时南方已经有许多小国家称帝了。

  但是钱镠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必须找一个靠山作为依靠。他便拒绝称帝,同时坚定地以中原王朝为正朔。此后,中原王朝的历任朝代,吴越王都要前往朝贡接受册封。

  正是因为钱镠的这个策略,使得吴越国在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了一个稳定的靠山,国内极少发生战事,而吴越的经济文化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更为难得的是,吴越王钱镠在临终前遗训中叮嘱后人,吴越国英始终以中原王朝为正朔,如遇到真正的明君时,更要顺应中国统一的潮流。

  因此,继位的几任吴越王都继续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甚至还将自己的年号撤去,改以中原王朝的年号纪年。

  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让吴越王钱俶在面对北宋的统一形式时,主动选择了将所辖领土和人民献给北宋,使得境内人民免遭战火之苦。

  二是吴越国是主动归降,没有抵抗

  吴越国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就曾经在经济上给与赵匡胤极大帮助,当时吴越与北宋关系相处融洽。在赵匡胤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统一中国南方时,先行进攻的为荆楚、后蜀等地,然后为南唐和吴越。

  在赵匡胤攻灭了湖南和后蜀以后,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气象和实力。南唐和吴越便表示了自己的臣服。但是南唐李后主并不甘心屈居人下,暗地里调动人马准备组织抵抗,然而却给了赵匡胤攻灭南唐的借口,被一举攻灭江宁,南唐就此灭亡。

  此时南方仅剩余吴越还是独立的政权。由于赵匡胤统一全国时,吴越给与了大量经济上的援助,甚至在赵匡胤攻灭南唐时,钱俶决绝李后主的求援,而是出兵相助北宋攻灭了南唐。因此钱俶曾希望以臣服的方式向北宋效忠,但却被赵匡胤拒绝。

  赵匡胤显然不希望在自己的统一政权里还有其他小朝廷的存在,因此吴越国统一到北宋是势在必得的。至此,吴越王钱俶别无选择,为了避免自己境内人民遭受战火之苦,主动选择将所辖领地及人民归于北宋。

  所以,在赵匡胤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吴越国是仅有的主动献地的,虽说是逼于无奈却也同样继承了先祖遗训并保护了境内人民,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是钱氏子弟在历朝中名人辈出

  钱氏一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盛不衰的家族。自吴越王钱镠之后,钱氏一族名人辈出。在“纳土归宋”之后,钱氏一族在宋朝不乏身居高位者,封郡王、国公者更是多达二十多人,封侯拜相、入朝为官的更是多达百人。

  而宋朝以后,更有明朝钱谦益清朝钱大昕等历史名人。可以说,钱氏一族在宋朝以后是十分显赫的一个家族。

  因此,吴越“纳土归宋”的事迹就更加显得尤为难得和值得赞扬。正式因为吴越王的这个选择,才使得中国历史上能够留下这么多的名人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赵匡胤给钱弘俶的黄包袱是什么意思?最终导致“纳土归宋”

  钱弘俶(chù),字文德,吴越王钱元瓘的第九子。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三月,钱弘俶被六哥钱弘佐封为台州刺史。六月十三日,七兄钱弘倧即位后,令钱弘俶入京同参相府事。钱弘俶九月中旬从台州出发,十月到达杭州,十二月三十日,胡进思发动政变,软禁钱弘倧,迎钱弘俶于南邸,催他即位。钱弘俶谦让再三,说:“你们拥立我可以,但不得伤我哥哥性命,否则我宁死不从。”胡进思等人许诺之后,他才同意在元帅府代理政事。次年正月,继承吴越王之位。

image.png

  钱弘俶即位后就下令百姓历年所欠赋税一律免除,又将境内荒废的土地免费分给农民耕种。他还命令数千兵卒解甲归田,垦荒耕种,没几年,吴越丰收,每斗米也不过十文钱左右。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境内大旱,百姓有人卖儿卖女,钱弘俶下令由官府出钱赎回,归还其父母,并开仓赈济,缓解灾情。钱弘俶体恤民生,有慈悲之心,这和他崇佛有着很大的关系。

  钱弘俶自小受父祖的影响,心向佛法。在他任台州刺史时,他听闻天台山的主持德韶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便请他己的治所说法,并执弟子之礼。即位之后,奉德韶禅师为国师,并跟随着永明寺道潜禅师受菩萨戒,号称慈化定慧禅师。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钱弘俶效法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塔之事,铸八万四千小宝塔,在各地供奉。他还遣使赴海外,搜集流散的佛教典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进兵江南,征讨南唐。南唐国主李煜写信给钱弘俶,陈述以唇亡齿寒之理,请求吴越出兵联唐抗宋。钱弘俶拒绝李煜的请求,并派兵攻下南唐常州,助宋灭唐。南唐亡国后,赵匡胤下旨令钱弘俶北上觐见。钱弘俶思绪万千,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上自己的家人以及大批贡品于次年二月到达汴梁。赵匡胤对这次召见格外重视,不但派皇太子远道相迎,还在东京汴梁城里专门为钱弘俶新建了礼贤府,并在祟德殿接见,赏赐丰厚,破例封钱弘俶的妻子孙氏为吴越国的王妃。三个月后,钱弘俶南返回国。临行时,宋太祖交给他一个黄包袱,嘱咐他回去再看。回到杭州后,钱弘俶拆开一看,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里面全是宋朝大臣们要将钱弘俶扣留下来的奏折。

  宋太祖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在东京汴梁继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弘俶奉宋太宗之命入朝,被扣留。他眼见大势已去,干脆顺天应人,上表乞降,将吴越所据的两浙13州之地献给太宗,吴越遂亡。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之为“纳土归宋”。钱弘俶的这种做法使吴越国免遭了战火的破坏,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吴越灭亡后,宋太宗在扬州虚设一渤海国,封钱弘俶为渤海国王,实际上仍将他留在汴京。在之后的日子,钱弘俶谨慎行事,小心度日,生怕哪点做不到位,遭来杀身大祸。每天早朝他都提早赶到宫门等候,风雨无阻,连宋太宗赵光义都被他感动,让他不用太早上朝。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八月二十四日,钱弘俶60大寿,宋太宗赵光义派使者送来礼物。钱弘俶兴致极高,大宴宾客,当晚暴病而亡,死因不明。死后被追封秦王,葬于洛阳北邙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纳土归宋。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当时,长江以南,唯独吴越国治下百姓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