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川之战

"

耳川之战是在天正6年(1578年),丰后国的大友宗麟与萨摩国的岛津义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宫崎县木城町)为主战场发生激烈冲突的合战。别称"高城川之战"、"高城川原之战"。与今山之战、冲田畷之战同属九州三强争霸间的著名战役。

耳川之战

耳川之战——高城川之战

耳川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耳川之战的起因

  耳川之战是在天正6年(1578年),丰后国的大友宗麟与萨摩国的岛津义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宫崎县木城町)为主战场发生激烈冲突的合战。别称"高城川之战"、"高城川原之战"。与今山之战、冲田畷之战同属九州三强争霸间的著名战役。

image.png

  起因

  天正5年(1577年),日向大名伊东义佑被岛津氏击败。义佑被流放,于是寄身于有友好关系的大友氏。翌年,大友宗麟和义统决定与宿敌岛津氏决战,于是率领3~4万大军远征日向。

  概要

  在大友家内部,因为宗麟狂热地信奉基督教而与家臣团之间产生不和。立花道雪等人在开战前表示强烈反对。而且在合战军议中,大友军中的田北镇周主张交战,但是大将田原亲贤则在背后与岛津军进行和睦交渉而没有理会。田北镇周不服并前往攻击岛津军,大友军于是情非得已地与岛津军展开战斗。而事前主张"未到战斗时机"的大友军军师角隈石宗看清了结果,于是把秘传的奥义书烧掉并突入敌阵中战死。

image.png

  当初大友军的兵力比岛津军强很多,但是因为大友军徐徐而行而导致士兵开始疲劳,而且大友军为了追击敌军而把阵形伸长,岛津军见状立即突击并扭转战况,最后大友军败走。大友军的战死人数接近3千人,但是大半是败走时在渡过耳川的急流时溺死,或是渡河时被突击的岛津军兵士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耳川之战的详细过程,耳川之战的结果及影响

  耳川之战是在天正6年(1578年),丰后国的大友宗麟与萨摩国的岛津义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宫崎县木城町)为主战场发生激烈冲突的合战。别称"高城川之战"、"高城川原之战"。与今山之战、冲田畷之战同属九州三强争霸间的著名战役。

  详细经过

  耳川之战,爆发于1578年,大友宗麟和岛津义久激战于耳川一带,大友军大败,并改写九州战国史。

  大友宗麟称霸北九州,与岛津义久、龙造寺隆信在九州三强鼎立。1578年8月12日,大友宗麟率兵四万三千余众自豊后进入日向,另遣三万大军从肥后进入日向,一心占领日向。大友军沿途破坏各地寺社,并忙于传布基督教义,全军毫无士气。大友宗麟驻军在务志贺,任命田原绍忍为总大将指挥全军。大友军以四万五千人兵围高城的岛津军,岛津家久顽强抵抗下,大友军久久无法攻下。

image.png

  这时岛津义久亲率两万五千人驰援,双方于10月中旬在耳川附近布阵,准备决一死战。11月10日,大友军的老将斋藤镇实等率军强渡耳川,与岛津军激战,却遭到岛津义弘、义久与高城方面出击的家久军之三面夹击,终于不支兵败,斋藤镇实、田北镇周、佐伯宗天、角隈石宗等人先后战死,大友军后队闻讯而乱,此时数日大雨许多大友士兵被淹死,大友军遂全军崩溃,死者四千余人,岛津军却仅死亡一千人左右。

  大友宗麟在务志贺听到耳川战败,全家族立刻往豊后逃跑。岛津又与肥前的龙造寺氏联合,大举侵略大友的领地,大友一族终告衰落。

  参战武将

  岛津军

  岛津义久、岛津义弘、岛津岁久、岛津家久、岛津以久、伊集院忠栋、镰田政近、村田越前、本多亲治、山田有信、北乡久盛(战死)

  大友军

  田原亲贤、田原亲贯、臼杵镇续(战死)、桑野春元、三池镇实、星野镇丰、木村镇秀、田北镇周(战死)、蒲池鉴盛(战死)、佐伯惟教(战死)、角隈石宗(战死)、斋藤镇实(战死)、吉弘镇信(战死)

  影响

  大友氏因为此战,失去了直臣佐伯宗天、田北镇周、筑后国人蒲池鉴盛等多数重臣和幕下有力武将以及兵力。更令到后来在大友支配地内的秋月种实(筑前国)反抗和龙造寺隆信(肥前国)谋反,引起国内有很多有力国人离反,大大削弱了势力和领国。而且此战后,立花道雪弹劾担任军监的志贺亲守。

image.png

  岛津氏在一连串战争后,在九州内已经再没有敌人能阻止,确立在九州南部(萨摩、大隅、日向)的支配。岛津氏在这次大胜利后,令到失去大友氏为后盾的球磨相良氏降伏,肥后阿苏氏和肥前龙造寺氏在后来的"冲田畷之战"战败,九州内的国人们渐渐投向岛津方。岛津氏更开始侵攻大友氏的本据地丰后,一度迫向大友氏首府。但是因为宗麟的邀请而导致丰臣秀吉介入,于是无可奈何地撤退,遂向秀吉表示恭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耳川之战中萨摩国的大名——岛津义久

  岛津义久(假名:しまづ よしひさ,罗马字:Shimazu Yoshihisa,1533年3月4日(天文二年2月9日)-1611年3月5日(庆长十六年1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大名,萨摩岛津氏第十六代当主。父亲是岛津贵久。幼名虎寿丸,元服后名为忠良,道号龙伯。在战国诸多声名显赫的大名中成为为数不多没有留下画像的大名。

image.png

  1533年3月4日(天文二年2月9日),岛津义久出生于伊作城,为岛津贵久长男,幼名为虎寿丸,通称又三郎。元服后名为忠良,由于受到足利义辉名字的偏讳所影响,改名义辰,最后改名为义久。

  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岛津氏与萨摩国、大隅国的国人众蒲生范清、祁答院良重、入来院重嗣、菱义重丰的岩剑城之战为岛津义久的初战。

  1557年(弘治三年),蒲生氏降服;1569年(永禄十二年),相良氏驱逐菱义氏;1570年(元龟元年),东乡氏、祁答院氏降服,岛津氏成功统一萨摩国。

  1566年(永禄九年),岛津贵久隐居,岛津义久继承家督,成为岛津家第十六代当主。

  在岛津氏统一萨摩国之前,因为日向国的领土真幸院的归属,与日向国的大名伊东义佑关系恶化。1572年(元龟三年),伊东义佑指派重臣伊东佑安率兵3000进攻岛津家领地。岛津义久的弟弟岛津义弘率领不到300人迎敌,义弘在木崎原设下伏兵,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阵斩伊东军总大将伊东佑安,斩首五百余人。这场木崎原之战被认为是九州版的桶狭间。

  岛津氏随后开始了统一大隅国的步伐。1573年(天正元年),祢寝氏降服。翌年,肝付氏和伊地知氏降服,岛津义久成功的控制了大隅国。

  1576年(天正四年),岛津义久在高原城之战成功击败伊东义佑,伊东义佑被迫投靠丰后国的大名大友宗麟。岛津义久成功的控制了日向国,达成了三州统一。

  耳川之战

  1578年(天正六年),大友宗麟率军43000向岛津家领地日向国发起攻击。宗麟滞留在务志贺(延冈市无鹿),而由田原绍忍担任总大将。大友军包围了岛津方的岛津家久与山田有信的城池。岛津义久则率军30000多人出击,在高城川与对岸的大友军对峙。大友军因为缺少了宗麟坐镇,将领之间发生不和。加上大友军为了宣传天主教四处捣毁佛像、毁坏佛寺,大失民心。大友军将领田北镇周擅自进攻岛津军。无秩序的攻击使得岛津军有机可乘,义久以"钓野伏"的战术,击败田北镇周后过河,以伏兵攻击混乱中的大友军。大友军惨败,伤亡无数,主要将领大部分阵亡。

  1581年(天正九年),肥后国人吉城的相良氏降服。

  耳川之战后,肥前国的大名龙造寺隆信由于大友家的衰落而逐渐抬头。在龙造寺隆信的压迫下,岛原半岛上的大名有马晴信不得不向岛津义久请求援军。岛津义久在1584年(天正十二年)派遣岛津家久作为总大将前往岛原,联合有马军共计8000多人大败超过25000人(一说60000人)的龙造寺军。是役,隆信战死。自此,龙造寺氏一蹶不振,最终被重臣锅岛氏取而代之。

  折叠统一九州的梦想

  冲田畷之战后,肥后国的隈部亲永、隈部亲泰父子,筑前国的秋月种实,筑后国的筑紫广门,或降或和。翌年,肥后国的阿苏惟光降服。九州岛的大部分大名从属于岛津氏之下,只剩下大友氏仍在顽强抵抗。此时,已成为关白的丰臣秀吉向九州各大名发出交涉书信,命令九州各势力停止战争,服从丰臣政权领导。

  岛津义久无视丰臣秀吉的停战命令,继续向大友氏的领地发动攻击。1586年(天正十四年),岛津忠长、伊集院忠栋率军2万,将大友军高桥绍运的居城岩屋城攻下。随后岛津义久命令岛津义弘向肥后国攻击,在日向国方面由岛津家久担当大将向丰后国攻击。不过义弘在直入郡的众城攻略上耽误了时间,同时家久攻陷了大友鹤贺城。此时,大友军的援军,由仙石秀久、长宗我部元亲、长宗我部信亲父子、十河存保率领的丰臣联合军先头部队6000人在九州岛登陆。岛津家久在户次川之战大败丰臣联合军,联军损失近4000人,主将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战死。

image.png

  1587年(天正十五年),丰臣军的先锋丰臣秀长率领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联军15万余人在丰前国登陆。随后,丰臣秀吉率军10万在小仓城登陆。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诸大名和国人众纷纷投降丰臣秀吉。岛津义弘和岛津家久在根白坂合战中失败后,丰臣联军随后向萨摩国进军。

  在联军的紧逼下,岛津义久决定在鹿儿岛剃发出家,道号龙伯,家督由弟弟岛津义弘继承,并派遣伊集院忠栋在川内泰平寺会见丰臣秀吉,正式降服于丰臣政权。

  九州征伐后,岛津氏保住了萨摩国与大隅国的领地,岛津义弘掌握了岛津家的军事权,但是领地内实权仍然由岛津义久所控制(所谓的"双殿体制")。因为岛津义久没有儿子,所以他将自己的三女龟寿嫁给岛津义弘的次子岛津久保,并指定久保为其继承人。

  1592年(文禄元年),岛津义弘第一次参加丰臣秀吉对朝鲜的出兵(文禄之役)。岛津氏重臣梅北国兼联合田尻但马守、伊集院久信等率军二千,打着讨伐丰臣秀吉的旗号,进攻肥后国的八代城和佐敷城,史称"梅北一揆"。起义遭到肥后国人吉城城主相良氏的镇压。随后,岛津义久命参与此事的三弟岛津岁久切腹。

  1593年(文禄二年),岛津久保在朝鲜病死,岛津义久命女儿龟寿再次下嫁给岛津义弘三子岛津忠恒,并指定忠恒为继承人。

  1594年(文禄三年),石田三成受丰臣秀吉之命对岛津家领内进行土地丈量。完成后增加日向国为岛津家领地。岛津义久移居大隅国富隈城,领有大隅、日向两国。

  1596年(庆长元年),丰臣秀吉命岛津义弘再次出阵朝鲜(庆长之役)。

  1599年(庆长四年),丰臣秀吉病死,文禄庆长之役结束。岛津义弘成功返回领地。

  1600年(庆长五年),因在朝鲜的战功,五大家老会议一致决定增加岛津家封地5万石。同年,岛津忠恒设计暗杀伊集院忠栋,伊集院忠真举兵反抗,不久被平定,史称"庄内之乱"。

  1600年(庆长五年),关原之战,岛津义弘受小西行长之邀,加入西军。岛津军从中央突破德川军本阵后,由于其它阵线被相继突破,不得不撤军。

  战后,岛津忠恒上洛拜见德川家康,表示对德川家的臣服,使岛津家免于改易。

  晚年

  1602年(庆长七年),岛津义久正式让位于养子岛津忠恒后隐居,然而他们两人的关系却非常恶劣。岛津义久对忠恒提出的进攻琉球的计划表示强烈的反对。

  1604年(庆长九年),大隅国国分城(舞鹤城)建成后,岛津义久移居此城。

  1611年3月5日(庆长十六年1月21日),岛津义久在国分城病逝,享年79岁。

  鹿儿岛市内的福昌寺聚集了历代岛津家当主供的宝箧印塔。其他地方有雾岛市金刚寺的三重石塔,京都市的今熊野观音寺的逆修塔。此外,高野山也有岛津家的供养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耳川之战——日本九州战国史上惊天动地的一战

  日本九州战国史上,惊天动地的一战——耳川之战,天正六年(1578)11 月12 日的耳川之战一直是九州战国史上其中一场重要的战役。然而,跟之前谈过的木崎原之战、冲田畷之战,以及户次川之战一样,这几场关乎萨摩岛津家称霸九州的战事到江户时代,成为胜利者萨摩藩教育藩士的教材,加上同时代写成的军记、以及以这些材料为基础而成立萨摩军流大力宣传之下,这些战役便被不断粉饰,膨胀。

  这次我们继续以史为基础,重新谈谈这场有名战役的虚实。简单来说,耳川之战有两个起因,两重意义。起因之一,是关于伊东家的前途问题,之二则是土持家的去就问题。岛津家在木崎原之战打败南日向的伊东家,当时北日向的最大势力土持家也响应岛津家的行动,从北面入侵伊东家的领地,终于伊东家大败,接着连续受到岛津家攻击,伊东家无力抵挡,终于被赶出日向,只好跑到姻亲大友宗麟处求助。伊东家举家投靠大友宗麟后,理所当然的要求大友家出兵协助报仇。于是,岛津家与大友家之间便种下对立的种子。

  另一个起因,则是土持家的去就问题,这也与伊东家息息相关。岛津家赶走伊东家后,北日向的土持家当家土持亲成以协助阻挡北邻的大友家侵扰为条件,主动提出臣服岛津家。土持家早在室町时代初已在北日向的县(今宫崎县宫崎市)及财部地区(今宫崎县高锅町)扎根,但长期活在北邻大友家的阴影下受尽压迫,南方又有伊东家,被迫跟随大友家,接受他的指挥。现在岛津家强势崛起,打败了南邻的伊东家,成为土持家的新邻居,识时达务的当家.土持亲成立即果断转身。

image.png

  但这个举动直接挑动大友家的神经,大友家高层当然要求土持亲成回头是岸,但在土持亲成心意已决的情况下,大友家便开始对土持用兵,不到一个月便讨平土持家。在大友家的眼里,这是自己清理门户的行动,但站在刚收了新手下的岛津家的角度来看,则是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于是,在伊东家之上,土持家的问题在大友家与岛津家的关系上又划下狠狠的刀伤。在这个时候,大友家的另一个举动又使得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在统治土持家旧领的方针上,大友家内部存在两个方向,一是如一贯的做法,大友家派人去管理,二是已将当家之位让给长子大友义统的大友宗麟打算将计就计,在土持家的领地上实践天主教王国之梦。当时已经准备受洗入教的宗麟为了避开家臣、一族的反对声音,于是利用盯上了土持家的领地,作为他的实验场,这方面也得到长子义统的了解,本无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自从宗麟决定在土持领(一部分地区)实行天主教王国实验计划后,大友家对伊东家的事已经没那么执着,可以说,大友家当时更热衷于确实地吞下土持家的领地,为日后与岛津家兵戎相见做准备。从史料上我们看不到大友家反对宗麟的私心行动,实际上大友家的总方针是兼并土持家的领地,与宗麟的计划没有任何抵触,后来与岛津家一战也是大友家的整体意志,并非单单为了帮助宗麟建国而做,这是很多书及文章没有搞清楚的部分。

  不管大友家是怎么想的,在岛津义久来看都是被打脸的行为,自打败伊东家以来,气势一时无两的岛津家如果遇到更强的大友家便示软默然的话,对于岛津家的将来是百害而无一利。但岛津义久也明白,大友家的强大不是伊东家或从前萨隅两国内战的敌人可比,因此,虔诚的岛津义久在出战前一直向领内各地的神社、名刹祈愿,希望能顺利一举打败大友家。

  换言之,岛津家内部对于跟大友家作战,一开始其实没有把握。可是也不能让大友家就这样予取予求,于是岛津义久也作出行动,在位于日向国正中间的高城做好防御,再看大友家的行动。九月底,这时的大友家已决定确实地拿下北日向的控制权,必要时再跟岛津家边战边交涉,尽量避免出大事。大友家起初的目标是拔掉岛津家手上的高城(当时只有数百人守城),将岛津家迫回南方,若成功的话再联络南日向的伊东家余党,进一步打压岛津家,顺便为伊东家报仇。

  岛津义久深知大事不妙,同时也很担心会轻率误事,在九月知道大友家有行动后,足足用了一个半月才到达高城附近的根白坂,可见义久的心境,与其说游刃有余,不如说担心重重,如临大敌。到了开战前,兵力约两万至五万(诸说)的大友家得知岛津家精锐尽出,一边联络肥后的相良义阳从肥后南下骚扰岛津家(但很快被打败),一边派使者跟岛津义久谈判,避免决战。但已经到达战场附近的义久已是骑虎难下,拒绝了大友家的提议,于是两军便在高城山下的高城川(岛津称为耳川,大友称为美美川或高城川)交战。

image.png

  说到这,又会有人想起岛津家所谓的钓伏战法,即诈败引敌进攻,再围歼的战法。然而,从岛津家当时的原始史料(大友家方面没有详细的记述)来看,除了确认随军作总参谋的岛津义弘在决战前数日布置民兵于大友军东侧附近的松原作骚扰行动,引起大友家一时混乱外,没有异样,其间因暴风雨天气,双方也停止交战,转为对峙,而大友军仍然对高城进行包围。换言之,大友军在当时已处于前后被夹的不利形势。

  或许是这个原因,大友军等天气转好的11 月12 日便早早主动挑起决战,向对岸的岛津军展开强攻,岛津军的先锋遭到重大打击(后世的萨摩藩扭曲真相称这些先锋为钓伏战法的诱饵),战后较早期的岛津家史料称当时岛津军内足轻以下陷入混乱,为了挽回战局,岛津义久也下令全军押上,与大友军进行殊死战。

  而早前被义久安排去支援高城防守的岛津家久也在稍后趁包围放缓下突破出城,下山从侧面攻击正在血战的大友军,最终大友家在战斗近六小时后难以支撑下溃败,在岛津军追击之下,大友军死伤惨重,参战的中高级将领多数战死,可谓是大友家的长筱之战。

image.png

  大友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后方的大友宗麟那里后,惊慌失措下立即带着传教士转身逃亡,但唯独命人一定要将天主教的圣物及用品一并带走,又安慰传教士说,在血战中战死的将领里,有不少是反天主教的人,现在他们战死,以后推行天主教化将更为容易。又在逃走时不忘向天主行礼,感谢天主赐其苦难。

  不论大友宗麟如何安慰传教士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场大败后大友家便由盛转衰。西面有趁火打劫的龙造寺家,而岛津家也在六年后北上,发动侵略大友家的战争。而讽刺的是,岛津家在这场大战旗开得胜,八年后的天正十五年(1587)也在同一个地方被丰臣秀长率领的丰臣军杀得大败,不久后便被迫向丰臣秀吉投降,结束了岛津家席卷战国九州的辉煌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岛津氏在一连串战争后,在九州内已经再没有敌人能阻止,确立在九州南部(萨摩、大隅、日向)的支配。岛津氏在这次大胜利后,令到失去大友氏为后盾的球磨相良氏降伏,肥后阿苏氏和肥前龙造寺氏在后来的"冲田畷之战"战败,九州内的国人们渐渐投向岛津方。岛津氏更开始侵攻大友氏的本据地丰后,一度迫向大友氏首府。但是因为宗麟的邀请而导致丰臣秀吉介入,于是无可奈何地撤退,遂向秀吉表示恭顺。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