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中国最古老的书籍

中国最古老的书籍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究竟记载的是什么内容

  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image.png

  杜预有注:“皆古书名。”《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先跟各位讲一个故事:清朝初年有个才子,就是非常有名的袁枚――袁子才。他是乾隆时代的人,他的诗词是性灵派,等于现代人主张随口说出来,不加修饰,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要那么古板。他当时遭人反对,但他的确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他考取进士,做了两任县官,四十多岁就辞官不做了。他把《红楼梦》在南京的大观园买下来,改名随园,自己享了一辈子清福,真正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副对子,颇为自豪: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当时另一位名士叫赵翼的,是清代有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很有名的诗人,也是才子之一。他很不服气,故意要来挖苦他。有一天赵翼到了南京,用红帖子写了自己的名字(唐宋时的名帖叫刺),亲自拿着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人很客气地招待赵翼:“请问赵先生来访有什么事吗?”他说我没有事,只是想来借两部书。家人问他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借去看看。袁子才回来知道他是来找麻烦的,便把门口的对联拿掉了。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要说现代人不知道,连我们当时的袁先生也弄不清楚。三坟是什么?三坟就是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五典呢?就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老实说,这些东西袁子才也都读过,但真要谈研究《易经》,实在说,他也并不很内行。所以赵翼故意来整他一下,出他的洋相。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读中国古书之难,不是那么容易的。

  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传就出现了“档案”,“三皇”时期的“档案”称作“三坟”,章太炎先生在《检论·尚书故言》中说:“坟,丘十二,宜即夷吾所记泰山刻石十有二家也。”是说春秋时代齐国管仲将“三皇”时代泰山十二家石刻内容抄录下来,即称“三坟”。

  “五帝”时期的档案称作“五典”,孔安国在《尚书·序》中称:“五帝之书,称之‘五典’,吾常言也。”孔安国认为“五典”即“五帝”时期形成的档案。

  除了“三坟”、“五典”,《左传·昭公十二年》又言,上古档案还称为“八索”、“九丘”。

  关于“八索”,唐代学者孔颖达援引据传是孔安国作的《尚书·序》云:“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意为上古档案的“八索”即为“八卦”之书。

  至于“九丘”,孔颖达解释为:“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他认为“九丘”档案即中原九州之方志。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国之戒。”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楚灵王说这话的“昭公十二年”是公元前530年。可否由“能读”,推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前代的文字读物。

  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

  《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image.png

  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并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笔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尚书序》的说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去追究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更不用说去探讨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了。然而,随着对符号学的深入思考(参阅笔者所著《符号之谜》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特别是1997年以来对《山海经》的考证,以及对帝禹时代绘制《山海图》可能采用的信息载体的思索(目的是在今天重新绘制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这项工作已完成,包括42平方米的《帝禹山河图》),笔者开始意识到“坟”、 “典”、“索”、“丘”可能是指不同的图书符号载体。

  众所周知,“坟”的正体字由土和贲构成,异体字由土和文构成。根据《辞海》,它有多种含义:墓,土之高者,水涯,大,顺貌,土松而起貌,书籍的一种。因此,《尚书序》将《三坟》的坟字解释为大,颇为勉强。在笔者看来,《三坟》里的“坟”字,其实是指当时的图书载体和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种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也包括石头,因此《三坟》之书,也可能采用石板载体。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头上作画写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画(中国文字的发明,就曾受到鸟兽足迹的发),在洞穴上和岩石上作画,在卵石上写字(这种有字的石头,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而古希腊人所说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获得的《十戒》,也是刻写在石板上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汉字的坟,也可以解释为有文字的泥版。 “典”字的含义有:常规,法典,典章,主其事也,质物(典当),姓(太昊娶少典氏),典籍(原特指五帝之书,我们今天知道其内容的只有尧典和舜典)。

  那么,这种被称为“典”的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模样呢?这就要从典字的象形来追溯了。在汉字里,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黄、翼和异的原形正体字,都有一种共同的符号,即一横下面加两个支撑状的点,这种符号的象形含义乃是一个陈列架或陈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于陈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于重大仪式或宗教巫术仪式上。

  因此,“典”的原义是指一种陈列或安置在桌几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书,它的作用相当于公告牌、公约板、神谕碑、法规文书和行为规范告示。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化来的,即把小巧的便于收藏的契约大型化、公开化、庄严化,其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上)。典这种文书的发明者,应当就是少典氏部落。典的进一步演化就是册,史载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典的不断小型化、轻便化、折叠化、卷曲化而形成的。

  “索”字的含义有:大绳,绞,法,独,尽,搜求,牵引,愿欲,须要,涕流貌。但是,索作为一种文书或信息载体,应当是指结绳纪事符号体系,或许还包括以丝帛或其它编织物为载体的文书(在丝帛上写字绘画,或者编织出能够传递信息的图案符号)。事实上,中国人最先发明了养蚕和丝帛,因此也就有条件用丝帛作为信息载体;类似的例子是,由于中国制造出了又细又长又轻又结实的绳子,以及又轻又薄又结实的丝绸和纸,因此中国人才能率先发明风筝。从这个角度来说,八卦原名八索,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谓《八索》就是丝帛文书,它源于结绳纪事和结绳占卜(卦的字形含义原指测时,结绳符号的功能之一也是计时);这就是《尚书序》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的由来。

  “丘”字的含义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中央低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区域(四邑为丘)。从字形来说,丘指有平缓坡度的地形地貌。问题是,兵字为什么也要用丘字符呢?其实,兵字实际上是斤和陈列桌几的合形,即把“斤”这种兵器(斤就是斧,具有斜面形状)陈列在桌几上,相传这是由蚩尤最先发明的,所谓“蚩尤作兵”即蚩尤部落最先把兵器作为神器来供奉。 那么,《九丘》这部书,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用丘字来形容或指称呢?《尚书序》取其“聚”的含义,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这是因为,丘还有山川的意思、区域的意思、庞大的意思、空墟的意思和大冢(通常都有丰富的随葬品)的意思。有趣的是,上述含义综合起来,很像是一种模拟的实物地图,即在不同模拟区域上有着象征该地理方位的物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社稷坛的五色土上陈列着相应方位的物产。更深一层地说,“丘”字在《九丘》中的使用,还表示中央的统治权力遍布天下东西南北中的所有区域。

  有鉴于此,《尚书序》所谓“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实际上正是《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或者是《五藏山经》的另一种版本。

  根据笔者对《山海经》二十余年的研究,认识到《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而且《五藏山经》具有地理实测和国土资源考察基础,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其地形地貌基本符合4200年前的中国景观,实乃中华文明与文化第一历史宝典,亦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九丘》是一部实物地图地理书,它平铺在一处圣洁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点象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五区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产,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或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1999年9月9日,笔者和夫人孙晓琴历时多年,终于创作完成42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将《五藏山经》所记载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其中许多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人装扮的)、人文活动场景95处等等内容全部绘出。为此,笔者曾欣然作诗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大禹若有灵,当惊图复出矣! 综上所述,可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确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是为此文。

  原典

  《左传·昭公十二年》

  王(楚灵王)曰:“(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周荣》

  永宁中,尚书陈忠上疏荐兴(周兴,周荣子)曰:“……臣窃见光禄郎周兴,孝友之行,著於闺门,清厉之志,闻於州里。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后汉书·张衡列传》

  愍三坟之既穨,惜八索之不理。

  《释名·释典艺》

  三坟。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体有三也。

  五典。典,镇也。制法所以镇定上下,其等有五也。

  八索。索,素也。著素王之法,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者有八也。

  九丘。丘,区也。区别九州土气,教化所宜施者也。此皆三王以前上古羲皇时书也。今皆亡,惟尧典存也。

  《蔡中郎集·彭城姜伯淮碑》

  ……及其学而知之者,《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俯仰占候,推步阴阳,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

  《蔡中郎集·刘镇南碑》

  上论《三坟》、《八索》之典,下陈辅世忠义之方。

  《国语·郑语》

  是以和五味以调口,更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散佚 造成中国上古历史的断层

  现代中国人关于秦汉以前的历史知识基本是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的开篇是五帝本纪。

  第一位就是黄帝,关于黄帝的记载可以说很详细。

  首先说,司马迁的治学态度很是严谨的,之所以从黄帝开始,是因为黄帝以前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都不可考。也就是说,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西汉中期,关于黄帝以后的历史资料还是很详细可靠的。

  另一本更古老的史书《竹书纪年》也是从黄帝开始。

image.png

  竹书纪年比史记更可贵的是:自帝尧元年丙子即公元前2145 年开始了干支纪年的信史时代,把中国有确切年代的历史由前841 年上推了1305年。

  目前,关于黄帝记述最早的是《逸周书.卷六 尝麦》 记录了逐鹿之战。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宅〕,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

  在春秋战国时期,关于黄帝和其他上古人物事迹的记述不胜枚举。而且非常详尽。诸子百家几乎都有过黄帝尧舜禹的记述或议论。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有关于伏羲女娲的记述。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容成氏》也有大量的上古时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image.png

  根据李元星先生的考证,殷商甲骨文中有一百多条关于祭祀黄帝的记述。还有盘古和西王母、伏羲、神农的记载。

  1、贞:于黄告。(乙2472)

  2、王占曰:其于黄尹告。(合集3473)

  3、贞:于黄尹卫(卫)(乙6394)

  4、[王]占曰:其卫(卫)于黄示。(续5.9.2)

  5、 (饫)于黄尹,十伐(杀),十牛。(乙8204)

  6、 乎(呼)黄,多子出牛, 于黄尹。(合32555正)

  7、 壬午卜争贞:黄入岁(胙),翌癸□用。(战后南北1.53)

  当然了,商朝以后,人们是看不到这些材料的,因为都入了土。直到今天才挖出来。

  那么,诸子百家、竹书纪年、史记。他们的历史资料来自哪里?

  其实,中国古代一直有一套完整的历史材料,从黄帝尧舜禹时代,一直记录到西周。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这些历史材料散落民间。尚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尚书本来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散落民间后被传抄。

  孔子将自己获得的其中一部分汇编成了《尚书》。后来一些儒生又将其他的篇目加入。

  东周散佚的这些材料的统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王赞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由此可见,当时,这些材料是存在的,“是能读”这句话很有意思。

  可以理解为,别人读不到。苏轼《李君山房记》有一段话: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另外,恐怕这些书难读,难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什么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释名·释典艺》 三坟。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体有三也。 五典。典,镇也。制法所以镇定上下,其等有五也。 八索。索,素也。着素王之法,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者有八也。 九丘。丘,区也。区别九州土气,教化所宜施者也。此皆三王以前上古羲皇时书也。今皆亡,惟尧典存也。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历史资料的散佚,造成了中国上古历史到先秦之间出现了一个空白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中国史上最早的历史文化典籍 被人遗忘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华夏民族的的记忆中,有四部古籍被历史所遗忘,这些书籍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也是华夏文明的渊源。

image.png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相传是我国最古老的四部文化典籍,这些书籍都是被洪水毁灭的史前昆仑文明之后首批出现的历史记录。三坟,相对应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三皇所作的经典是三坟。五典相对应五帝,即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五帝所作的档案是五典。《八索》,一般认为是八卦,也有认为是八经。《九丘》,一般认为是一部中国古老地理志。

  《尚书序》曰 :“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曰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 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干溪?”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曰 :“(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关于“三皇五帝之书”,郑玄的注释是“三坟五典”

image.png

  书籍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关于书籍,三皇时代称为“坟”,有大意思,五帝时代称为“典”,有常的意思,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有求的意思,大禹时代的书称“丘”,有聚的意思。当然,这些也有可能是从远古典籍所用载体所用的材质来命名的,比如縹囊、简帙、青缃这些,也是后世对书籍的别称。

  贵州红崖天书

  三坟

  三坟,三皇之书,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尚书序》;“坟”有大的意思。在《辞海》里边,坟有多种解释,墓,大,书籍的一种,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板上写字作画了,在三皇时代,当时的书籍载体和文字载体有可能是用泥土、石板、或者泥板制成的,也有可能是陶器板材,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土也包括石头,现在的“红岩天书”、“岣嵝碑”、“仙居蝌蚪文”等各种看不懂的天书可能就是三皇时代遗留下来的。

image.png

  三皇五帝

  五典

  五典指的是记载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事迹的书。“典”的含义有:常规、法典、典章、姓氏(太昊娶少典氏)、典籍(五帝之书,现在我们知道内容的只有尧典和舜典)等。在汉字里,有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黄、翼和異字,这些都有一种共同的符号,即一横下面加两个支撑状的点,这种符号的象形含义乃是一个陈列架或陈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于陈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于重大仪式或宗教仪式上,所以,“典”有可能是一种陈列在供桌上最有重要意义的文书。

image.png

  八索

  八索为:《道索》、《政索》、《牧索》、《天索》、《地索》、《水索》、《山林索》,每索八篇,共六十四篇,相传为黄帝时慵国国君慵索著,也有说是伏羲时代的书籍。道经《云笈七签》卷九即《三洞经教部》释《洞神秘箓》的《小有经下记》,曰:“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天下有急,召天上神,地下鬼,皆敕使之,号曰三坟。后有八帝,次三皇而治,又各受一卷,亦以神灵之教治天下。上三卷曰三精,次三卷曰三变,次二卷曰二化,凡八卷,号曰八索。索有大绳、法、搜索、索引、索取等含义,但是,索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能是结绳记事,或者是丝绸和编织物上的文字。

  南宋·禹贡山川地理图

  九丘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唐·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若夫羽陵遗策,汲冢残书,倚相之《八索》、《九丘》,张华之千门万户,莫不山藏海纳,学无所遗。”“丘”字的含义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中央低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区域(四邑为丘)。从字形来说,丘指有平缓坡度的地形地貌。问题是,兵字为什么也要用丘字符呢?《尚书序》取其“聚”的含义,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这是因为,丘还有山川的意思、区域的意思、庞大的意思、空墟的意思和大冢(通常都有丰富的随葬品)的意思。有趣的是,上述含义综合起来,很像是一种模拟的实物地图,即在不同模拟区域上有着象征该地理方位的物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社稷坛的五色土上陈列着相应方位的物产。更深一层地说,“丘”字在《九丘》中的使用,还表示中央的统治权力(斤)遍布天下东西南北中的所有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山海经》人尽皆知 但是你们知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吗?

  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沉淀下来的都是精华。有人说《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著作,也有人说我国最早的书籍应该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但是,追其根源的话《山海经》应该在三坟五典之前,最早的山海经是没有文字的,只是一些图片,它在古时称为《山海图》,最早的《山海经》已经不存在了。如此看来这部书应该是一幅地图,山海经内容主要包括山川、动物、植物、药物、矿物、祭祀、巫医、氏族,以及风土人情。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出自尧舜禹时期,也有人说或者是更早时。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400多个神怪畏兽。《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已经流失。作者是谁不知道?出自何时不知道?它就像是一部天书,神秘莫测。

  那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书籍哪?有人说他早于《山海经》,也有人说它晚于《山海经》,我想这已经是无法考证的事情了,因为它还不如《山海经》还留存一部分下来,它是全部丢失。

image.png

  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后人对这部典籍的分析就是:所谓的《三坟》,就是三皇之书,即:伏羲,神农,黄帝,也称天皇、地皇、人皇。那么五典就是五帝之书,即: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他记载了这五位历史人物的档案。

  九丘八索,九丘应该是远古时代,一部记载我国地理位置的书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三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

  八索,就是八卦之书,而《八索》《九丘》就是"八卦"和"九州之志",也有人说九丘八索就是《河图》与《洛书》。

image.png

  《山海经》还留有一部分,让后人去揣摩,去研究,可是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就不一样了,没人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谜一样的东西,只靠古人的只言片语去分析、研究,太渺茫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