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鬼

"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鬼

诗鬼——唐代著名诗人李贺

李贺为什么被称之为“诗鬼”?李贺的诗都写些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贺为什么被称之为“诗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唐盛世的开放包容为一批文人墨客搭建起了一座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这才让我们有机会能够欣赏和学习到唐代诗人们的一篇篇佳作。在唐代灿烂的诗歌长河里,闪耀着的不仅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一个有着波涛诡异诗风的诗鬼李贺。

image.png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作有大家较为熟知的《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诗篇。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我们都知道,另外还有诗佛王维、诗神陆游……一看这些人的称号,是不是会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如果这是在武侠世界里,那么以上的各位肯定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image.png

  另外,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好像褒义词要比贬义词更受欢迎一些,尤其是在这些词用到人的身上时,我们都是喜欢那些听起来美美的、仙仙儿的词,就像“诗仙”这词一样听着顺耳好听。但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称呼却让人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诗鬼”,总想脱口而出一句:“这是什么鬼?”大概是从小鬼故事看多了,一提到“鬼”字头脑中总会闪现出一张凶神恶煞的鬼脸,所以说对这个字真的是提不起太多的好感。

image.png

  要说中华汉字千千万万,起个什么称呼不好,可为什么偏偏要送李贺一个“诗鬼”的称呼。难道是李贺长相过于丑陋,像是个凶神恶煞的“鬼”?还是说,他为人过于凶恶、阴险才得以此名?其实都不是,李贺的“诗鬼”由来还是与他的诗作有关。仔细想想这样也才算是合理,谈诗人怎能离开诗,所以起名字当然也要和诗有关了。比如李白,因他的诗风飘渺浪漫、豪放洒脱,才得以“诗仙”的称号。“诗鬼”,可见李贺的诗风是该有多么的诡异。

image.png

  南宋诗论家严羽更是将其看作是可与李白相媲美的“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贺擅长写神仙鬼魅,曾有人统计,李贺留诗约有二百多首,其中涉及神仙鬼魅的诗有四十篇,而以鬼为主的就有二十七篇。“嗷嗷鬼母秋郊哭”、“鬼灯如漆点松花”、 “坐泛楚秦吟招魂”、“鬼雨洒空草”,这些都是李贺所作的诗句,看来被称为“诗鬼”,大概也与他神奇瑰丽的幻想以及他所创作的这个光怪陆离的诗意世界密切相关。脑洞开的再大一些,如果把李贺和蒲松龄放在一起,两位“鬼才”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诗佛、诗魔、诗骨、诗杰又分别是谁?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是诗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诗坛人才辈出,佳作流传,各具特色,蔚为壮观。

image.png

  Top1诗鬼李贺

  他所创造的诗歌具有奇特的想象意境,拥有一种瑰丽奇幻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唐朝末年诗歌史上一位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他的传世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都千百年来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top2诗佛王维

  王维可以说是唐朝的佛系诗人了,少数的唐朝没有做过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超脱,清丽隽秀语言精炼,备受后人推崇,一首《山居秋暝》,让人仿佛如进入画中一般使人迷醉。

  top3诗魔白居易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他的诗歌采用现实主义的题材,却有魔幻主义的色彩,虚实结合,受众广泛。他是唐朝诗歌产量最多的人之一,现今存世达量到了近2000首。他刻苦作诗,因而被人们称为诗魔,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白居易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影响甚至超越了李白,杜甫等。在日本,韩国等,也有一批白居易的诗歌粉丝。

image.png

  top4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诗歌新主张。他的一首《登幽州台》,吊古伤今,抒发情怀,苍凉悲壮,让人感慨万千

  top5诗杰王勃

  王勃是唐初四杰之一,他的一篇滕王阁序,名满天下,而他最有名的诗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那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让流传千古,让人感怀。

image.png

  top6诗囚孟郊

  所谓求就是困在牢笼中的意思,如果为了作诗,而让自己好像戴着镣铐一样,那么不是囚又是什么呢?孟郊为了获得更凝练的诗歌语言,对自己的诗歌用词反复推敲琢磨,让自己的诗歌达到了,意境奇险精辟的程度,入木三分。他的一首《游子吟》流传至今,尤其是哪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人肺腑,让人瞬间泪奔。

  top7诗奴贾岛

  唐朝与孟郊齐名的诗人是贾岛,后人称为郊寒岛瘦,这两个苦吟派的诗人,作诗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凝炼推敲,而推敲一词,也正是来源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中对于到底是用“推”字好,还是“敲”字好的讨论。

  Top8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一生坎坷,但其所做诗歌总是给人绝处逢生的豪气之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气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唐代著名诗人,诗鬼李贺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贺的诗词,欢迎关注哦。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image.png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image.png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赏析:“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image.png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赏析:“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译文: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赏析:虫噪灯暗,夜寒药浓。政治上的失意与贫病交加,令诗人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人把他的感激之情奉送给了日夜相随的巴童。不难发现闪烁其中的,还有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此诗可与诗人代巴童作答的诗—《巴童答》对读。“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诗人百般无奈,又借巴童对答来做自我宽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赏析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整体是什么风格?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贺是唐代诗人中一个名副其实的“另类”,其实诗人们中的另类太多了,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才能令他们脱颖而出。但是李贺又是这些另类中的“另类”,因为他是一个自带“限制级”的诗人,他的诗风诡异奇特透着一种瘆人的阴森之感,俨然是一种恐怖派大唐诗人。

  诗人们似乎都是带着浪漫情怀和灿烂光环的,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这些名号听着就光芒万丈,积极、正能量!但是李贺却被称为“诗鬼”,听着就恐怖、吓人!李贺能有这样的名字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的长相,“消瘦苍白,眼窝深陷,长眉毛连到一起。”长得就这么独特诡谲,和好看不沾边,和帅更绝缘!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李贺的诗风,他的诗中总是不加掩饰的直接描写神仙鬼魅,“嗷嗷鬼母秋郊哭”、“鬼灯如漆点松花”这画风简直就是胆小勿入的惊悚恐怖电影啊!而这些都是早在几千年大唐时期李贺所作的诗句。李贺的诗风不仅有恐惧的鬼神,还有铿锵有力的边塞经典,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这首《雁门太守行》。

image.png

  《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一首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描写战争场面的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的运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黑色、金色、红色的碰撞,描绘出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开篇气势非凡,日落时分,城外的敌人铺天盖地而来,那气势好像要把城池都压垮似的,但是守城的将士毫不怯懦。落日余晖显得他们神采飞扬,他们的盔甲闪闪发光,犹如天降神兵。这种绚烂的色彩在古诗中运用的很少,但是李贺却熟练的将他们运用到诗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image.png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寒冷的秋天,塞外的战场,一场激战,伤亡惨烈。将士的鲜血就像胭脂一样,在夜色中凝结成一片暗淡的紫色。秋天除了金黄就是荒凉,但是在塞外的战场,却有流血的战士,“凝夜紫”将环境和场面结合,起到了不一样的效果,既有悲壮也有凄美。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易水寒”是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典故,遥想从前,易水河边白衣飘飘,众人为他送行,荆轲等人慷慨悲歌,也体现了边塞将士黑夜行军,连战鼓都闷声不响的悲壮精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战国时期,燕昭王曾修建“黄金台”为招揽人才。李贺引用这个典故,就是想要表明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李贺也有一颗报国的心,他希望遇到燕昭王这样的明主,能够让自己为国家奉献。

  李贺这首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正如他被称为“诗鬼”,写出的诗标新立异,不同凡响,只是天妒英才,李贺英年早逝,最终只成为了大唐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最终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这首《雁门太守行》你喜欢吗?你还喜欢李贺的哪首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