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原仲麻吕之乱

"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

藤原仲麻吕之乱

藤原仲麻吕之乱——764年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于什么时候?背景是什么?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

  叛乱背景

  藤原仲麻吕得到了姑母光明皇后的信任,历任大纳言、紫微令、中卫大将,势力逐渐崛起。孝谦天皇即位后,孝谦天皇以光明皇太后的权威为后盾,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

  757年(天平胜宝9年)3月,当时的皇太子道祖王被废。4月,藤原仲麻吕暗中劝孝谦天皇立大炊王(当时娶藤原仲麻吕之子的未亡人粟田诸姉,并居住于藤原仲麻吕的私邸中)为皇太子,获得了孝谦天皇的同意。

image.png

  758年(天平宝字2年)8月,大炊王(淳仁天皇)即位,藤原仲麻吕升为大保(右大臣),受赐惠美押胜(藤原惠美朝臣押胜)的姓名。

  760年(天平宝字4年)1月,藤原仲麻吕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非皇族出身的大师(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陆续将藤原南家子弟和亲朋故旧提拔至要职,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在6月光明皇太后去世之后,藤原仲麻吕的权势开始由盛而衰。而且此时孝谦上皇为了祈求自己病愈,开始宠信道镜,藤原仲麻吕通过淳仁天皇劝谏孝谦上皇不要过于宠爱道镜,但反而激怒了孝谦上皇。

  762年(天平宝字6年)6月,孝谦上皇出家为尼,并同时宣告"淳仁天皇主持祭祀等小事,国家的赏罚、大事由朕行使"。孝谦对道镜的信任逐渐加深,反而开始压制淳仁天和藤原仲麻吕。

  763年(天平宝字7年)9月,道镜被任命为少僧都,势力更加扩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藤原仲麻吕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

image.png

  叛乱准备

  深感焦虑的藤原仲麻吕意图凭借军事力量与孝谦上皇和道镜对抗,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9月,被任命为新设"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等国兵事使"。虽然原本的规定是诸国各派兵20人,集中在平城京训练,但藤原仲麻吕却命令大外记高丘比良麻吕向各国动员600人,意图集中兵力,夺取政权。这时太政官印仍然控制在藤原仲麻吕手里。

  9月5日,藤原仲麻吕与船亲王商议要改变孝谦上皇施政的错误。而池田亲王已经在夏季开始集结兵马。船亲王、池田亲王是藤原仲麻吕所拥立的淳仁天皇的兄弟。但受命集结兵马的高丘比良麻吕却畏惧被追究责任,向孝谦上皇密告动员计划。和气王和平素受藤原仲麻吕信赖的阴阳师大津大浦也得知了藤原仲麻吕即将叛乱,密告于孝谦上皇。

  叛乱过程

  9月11日,得到多个叛乱密告的孝谦上皇派遣少纳言山村王前往淳仁天皇居住的中宫院,收回发动皇权所必需的铃印(御玺和驿铃)(一种说法认为淳仁天皇也在此时被软禁在中宫院内)。得知此事的藤原仲麻吕派儿子藤原训儒麻吕袭击山村王的归路,夺回了铃印。孝谦上皇立即派授刀少尉坂上刈田麻吕、授刀将曹牡鹿岛足射杀了藤原训儒麻吕。藤原仲麻吕派中卫将监矢田部老支援藤原训儒麻吕。矢田部老却也被授刀舍人纪船守射杀。

  孝谦上皇下诏,将藤原仲麻吕一族逐出藤原氏、剥夺官位、没收全部财产,并命令三关封闭关门。当夜,藤原仲麻吕逃出平城京,进入宇治,意图逃往藤原仲麻吕长年担任国司,被其称之为地盘的近江国的国衙。

  孝谦上皇将当时任造东大寺司长官的吉备真备升为从三位,令其诛伐藤原仲麻吕。吉备真备率领的讨伐军紧追在藤原仲麻吕之后。吉备真备在官场上长期被藤原仲麻吕压制,在这一年的正月已经迈入古稀之年,这时充分运用了其在大唐所学习到的军事知识。予测到藤原仲麻吕行动的吉备真备命令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吕、卫门少尉佐伯伊多智率兵抢先到达势多桥,将势多桥烧毁,断了藤原仲麻吕进入东山道的路途。藤原仲麻吕不得已,只得将逃亡的目的地改为其子藤原辛加知担任国司的越前国,以图东山再起,经同琵琶湖的湖西,北上越前。

  没有将淳仁天皇一同带出的藤原仲麻吕,将同行的自己一派中的皇族中纳言冰上盐烧(新田部亲王之子)拥立为"天皇",并授与自己的儿子们亲王和三品的位阶。还利用所夺取的太政官印,发诸国发出政令。此时,两个朝廷并立于日本。孝谦上皇一方则悬重赏以取藤原仲麻吕之命,诏令北陆道诸国不要遵从由太政官印下达的政令。佐伯伊多智率领的讨伐军急驰至越前,将尚对政变不知情的藤原辛加知斩首,授刀舍人物部广成等进驻爱发关(近江和越前国境处的关所)固守。藤原仲麻吕军的先发部队精兵数十人攻打爱发关时受挫。不知道藤原辛加知死讯的藤原仲麻吕避开爱发关,乘舟意欲渡至琵琶湖东岸,因逆风而舟破,只得死心,在盐津登陆,计划攻破爱发关。佐伯伊多智指挥防御战,将将藤原仲麻吕军击退。

  藤原仲麻吕军退至三尾(近江国高岛郡),据古城以守。讨伐军进攻三尾,但藤原仲麻吕军怀必死之心应战。9月18日,讨伐军方面有时任讨贼将军的备前守藤原藏下麻吕率领的援军到达,从海陆两方面猛攻三尾,藤原仲麻吕军战败。藤原仲麻吕携妻儿乘舟意图逃至琵琶湖中,全家都被军士坂上石楯所斩杀,同时被杀的还有盐烧王。

  叛乱后续

  藤原仲麻吕诸子中仅第六子刷雄因年少时曾修行佛道而以身免,被流放到隐歧国,在桓武天皇朝历任大学头、阴阳头。另外,有传言说藤原仲麻吕第十一子藤原德一也逃过死刑,在东大寺出家,后来成为筑波山知足院中禅寺的开山者。10月9日,淳仁天皇被废,并被流放到淡路岛,不久去世。

  叛乱影响

  藤原仲麻吕的势力在政界被彻底肃清,其所属的藤原南家的也遭遇重创。孝谦上皇重祚,改号称德天皇。此后,形成了以称德天皇和道镜为中心的独裁政权。藤原仲麻吕推行的政策中,官名的唐风改称被废除,恢复原来的官名。但是以养老律令为首的众多政策,除一部分被加以修正外,被以后的政权继续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藤原仲麻吕之乱的发动者:藤原仲麻吕的生平简介

  藤原仲麻吕,生于706年(庆云3年),卒于764年10月21日(天平宝字8年9月18日),奈良时代的公卿,藤原武智麻吕(藤原南家之始祖)的次子,又名惠美押胜,《公卿补任》、《尊卑分脉》中也记载为"藤原仲麿"或"藤原仲丸"。藤原仲麻吕的母亲是安倍贞吉的女儿安倍贞媛。

  《续日本纪》评价藤原仲麻吕"率性聪敏,通经博史"。年少时随大纳言阿倍宿奈麻吕学习算术,对汉学也多有涉及,聪慧之名传于朝野。大约在733年(天平五年)左右,仲麻吕自内舍人迁大学少允。734年(天平六年),藤原仲麻吕升为从五位下。

image.png

  737年(天平九年),天花流行,包括藤原仲麻吕的父亲藤原武智麻吕在内的藤原四兄弟相继去世,藤原氏的势力大大衰退。取而代之的橘诸兄崛起,执掌国政。

  739年(天平十一年),藤原仲麻吕补任前骑兵将军,升至正五位上。741年(天平十三年),藤原仲麻吕升为从四位下民部卿。743年(天平十五年),藤原仲麻吕升为从四位上。不久,藤原仲麻吕又补任参议,民部卿如故,并兼任左京大夫。745年(天平十七年)藤原仲麻吕升为正四位上,参议、民部卿如故,兼任近江守。

  746年(天平十八年),藤原仲麻吕转任式部卿,掌握了文官的人事权。不久,兼任东山道镇抚使并升至从三位,参议、式部卿、东山道镇抚使如故。藤原仲麻吕受到姑母光明皇后的极大信任,并且与皇太子阿倍内亲王关系良好。

  748年(天平二十年),藤原仲麻吕升为正三位,兼任中务卿,参议、式部卿如故。

  749年(天平胜宝元年),圣武天皇让位,阿倍内亲王即位(孝谦天皇)后,藤原仲麻吕晋升为大纳言。之后在光明皇后的支持下,藤原仲麻吕又兼任紫微中台令(长官)和中卫大将。在光明皇后和孝谦天皇信任的背景下,掌握了政权和军权两方的藤原仲麻吕的权力一步步凌驾于左大臣橘诸兄及右大臣藤原丰成之上,开始与左大臣橘诸兄争夺权势。

  755年(天平胜宝七年),藤原仲麻吕派人密告橘诸兄诽谤朝廷,橘诸兄在羞愤下辞官,两年后在失意中去世。

  756年(天平胜宝八年),圣武太上天皇去世时,遗言立道祖王为太子。但是,在757年(天平宝字元年),道祖王因为在国丧中的失德失礼行为被废除太子。藤原仲麻吕力排众议,推举舍人亲王的第七子大炊王为皇太子,随后自己就任紫微内相兼中卫大将近江守,中卫大将如故,掌握了兵权。

  同年,藤原仲麻吕开始施行祖父藤原不比等制定而搁置达39年之久的《养老律令》,并吸收大唐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中男的年龄由17岁以上改为18岁以上,正丁的年龄由21岁以上改为22岁以上,以防班田农民逃亡;为了平衡米价,还设置了常平仓;另外,国司的任期也由四年改为六年。

  大炊王被立为皇太子之后,藤原仲麻吕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失势的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对藤原仲麻吕的崛起大为不满。橘奈良麻吕联合一众对仲麻吕不满的皇族和大伴氏、佐伯氏等贵族,借营造佛像和寺院导致国力疲敝、民怨沸腾之机,策划谋反,试图在田村宫暗杀藤原仲麻吕,废除大炊王的储君之位,以右大臣藤原丰成为中心号令天下,逼孝谦天皇退位,并在盐烧王、道祖王、黄文王、安宿王四王中选一人为新天皇。六月二十八日,山背王向孝谦天皇及仲麻吕密告橘奈良麻吕和大伴古麻吕等人准备军兵将要包围田村宫;七月二日,中卫府舍人上道斐太都再向仲麻吕密告橘奈良麻吕的具体包围计划。橘奈良麻吕一党被捕,最终成为443人被流放的大事件。橘奈良麻吕、道祖王、大伴古麻吕等被严刑拷打死于狱中,与此事件有关的藤原仲麻吕之兄右大臣藤原丰成也被贬官。

  758年(天平宝字二年),为了进行民政巡察,藤原仲麻吕还向全国各地派遣了"问民苦使",并根据调查报告减轻了60岁以上老丁的人头税。

  大炊王即位后至叛乱前

  758年(天平宝字二年),孝谦天皇退位,皇太子大炊王即位(淳仁天皇)。拥立淳仁天皇的藤原仲麻吕得以独揽朝政。藤原仲麻吕出任太保(右大臣),更改了一部分官厅和四等官的名称,中卫府改为镇国卫,兼任镇国太尉(太尉是长官)。另外藤原仲麻吕还受赐"朝臣"之姓,加"惠美"之氏,名改为"押胜",是为藤原惠美朝臣押胜。淳仁天皇还赐封藤原仲麻吕封户三千户、功田一百町,并下敕令宣布藤原仲麻吕可以私铸钱、放高利贷及使用家印。藤原仲麻吕推行了提高中男、正丁的服役的最低年龄,杂徭减半,创设问民苦使、平准署等德治政策。

  同年,大唐爆发安禄山之乱的消息传到日本,藤原仲麻吕从大宰府开始在诸国严令防备。759年(天平宝字三年),因为新罗对日本的使节无礼,藤原仲麻吕下令准备征伐新罗,动员了军船394只、兵士4万700人,制定了远征计划。这次远征因为后来孝谦上皇与藤原仲麻吕关系不和而没有实行。

  760年(天平宝字四年),藤原仲麻吕出任从一位太师(太政大臣),太师如故。皇族以外者出任太政大臣,还是日本史上第一次。同年,光明皇太后去世。

  761年(天平宝字五年),淳仁天皇和孝谦上皇行幸近江国的保良宫。藤原仲麻吕仿照大唐的制度将保良宫称为"北宫"、难波宫称为"西宫"。

  762年(天平宝字六年),藤原仲麻吕的三个儿子藤原真先、藤原训儒麻吕、藤原朝狩出任参议。

  这时,为孝谦上皇看病的道镜受到孝谦上皇的宠爱,却遭到淳仁天皇的排斥。藤原仲麻吕通过淳仁天皇,对孝谦上皇与道镜的关系进行劝谏,此举使孝谦上皇震怒。二月,藤原仲麻吕位至正一位,但此时孝谦上皇与淳仁天皇的关系已经濒临破裂。六月初三,在孝谦上皇出家为尼的同时宣布从淳仁天皇那里夺回大事、赏罚的大权。藤原仲麻吕也因此被孝谦上皇所嫉恨。

  之后,孝谦上皇更加宠爱道镜,763年(天平宝字七年)任命道镜为少僧都。

  藤原仲麻吕之乱

  孝谦上皇、道镜与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的对立加深,感到危机感的藤原仲麻吕在764年(天平宝字八年),使其子藤原萨雄出任右兵卫卿,第七子藤原辛加知出任越前守,第八子藤原执棹出任美浓守。这样,藤原仲麻吕一派就掌握了兵卫府的兵权及军事、交通的要枢爱发关和不破关。九月初二,藤原仲麻吕出任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国兵事使,企图掌握比以前更多的军权,并令以上十国每国征召20人用以训练。藤原仲麻吕秘密下达了每国征集600人的动员令,以军事演习为名训练士兵准备起事。

  九月初三,藤原仲麻吕兼任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等国兵事使。

  九月十一,大外记高丘比良麻吕因惧祸延己身而将藤原仲麻吕试图谋反之事向孝谦上皇密奏,孝谦上皇先下手为强,派山村王到中宫院收回中宫院的驿铃及天皇御玺,并免除藤原仲麻吕的官位,将他从藤原氏中除名。闻知此事的藤原仲麻吕派第三子训儒麻吕袭击山村王,想要夺回驿铃和天皇御玺,但被孝谦上皇所遣的授刀少尉坂上苅田麻吕及将曹牡鹿岛足射杀。与此同时,孝谦上皇派敕使纪船守宣布藤原仲麻吕父子为逆贼,并剥夺其官位及俸禄;还派使者固守三关,以防藤原仲麻吕势力外逃。当晚,藤原仲麻吕离开自家宅邸向近江方面逃亡。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吕将通往近江的势多桥烧毁,使得藤原仲麻吕一行不得不改往越前方向前进。天皇追讨军的卫门少尉佐伯伊多智先于藤原仲麻吕进入越前,并杀死了守卫越前的辛加知。其后,藤原仲麻吕拥立冰上盐烧为帝,遣精兵数十人前往爱发关,却因司物部广成的据守而无法突破,进退失据的藤原仲麻吕乘船向浅井郡盐津进发,又遭逆风,不得已再取山道向爱发关,再被佐伯伊多智击退。藤原仲麻吕转而从高岛郡南下,在三尾崎与佐伯三野、大野真本所率领的追讨军交战。不久,藤原藏下麻吕率领的追讨军本队到达三尾崎,叛乱军败走,藤原仲麻吕乘船逃亡。战败的藤原仲麻吕和妻儿一起想乘舟从琵琶湖逃走,九月十八,藤原仲麻吕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在高岛郡胜野鬼江的石村石楯被捕后遭斩首;其子真先、朝狩、萨雄、少阳麻吕、执棹及追随者冰上盐烧、巨势麻吕、石川氏人、大伴古萨等34人也被斩首;藤原仲麻吕诸子中仅第六子刷雄因年少时曾修行佛道而以身免,被流放到隐歧国,在桓武天皇朝历任大学头、阴阳头。另外,有传言说藤原仲麻吕第十一子藤原德一也逃过死刑,在东大寺出家,后来成为筑波山知足院中禅寺的开山者。十月初九,淳仁天皇被废,并被流放到淡路岛,不久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藤原仲麻吕之乱中的目标:道镜的生平

  道镜(?-772年),奈良时代僧人。俗姓弓削氏。河内国(在今大阪府)人。初从义渊学法相宗,后住东大寺,752年(天平胜宝三年)应孝谦天皇招入宫中道场。761年(天平宝字五年)以看病禅师身份为女皇治病,受宠幸。764年(天平宝字8年)受任大臣禅师,参与政事。765年(天平神护元年)又升任太政大臣禅师。766年(天平神护2年)升任法王位。后因觊觎皇位,发生"宇佐神托事件"。光仁天皇即位,被贬为下野(今枥木县)药师寺别当,卒于此地。

  道镜,约生于700年(文武天皇4年),卒于772年5月13日(宝龟3年4月7日),奈良时代法相宗(由大唐玄奘大师所创立的佛教宗派,又名唯识宗、瑜伽宗)的僧侣,出身于物部氏一族的弓削氏,弓削栉麻吕之子。因为俗姓弓削,又被称为弓削道镜。弓削净人是道镜的弟弟。

  道镜出生于河内国若江郡(现在的大阪府八尾市),年青时就成为法相宗高僧义渊的弟子,又跟随华严宗(也是创立于大唐的佛教宗派)大师良弁学习梵语。因为精通佛法被允许进入内道场(宫中的佛殿),被列为禅师。

  761年(天平宝字5年),因为平城宫改修,都城暂时移到近江国保良宫之际,道镜随侍患病的孝谦上皇(重祚后被称为称德天皇)身旁,为其看病以后,开始受到宠信。废帝(淳仁天皇)为此,经常提出意见,孝谦上皇与淳仁天皇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不能相容。763年(天平宝字7年),道镜出任少僧都。

  764年(天平宝字8年),爆发藤原仲麻吕之乱,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被诛杀后,道镜出任太政大臣禅师。

  765年(天平宝字9年),道镜被封为法王,开始推行基于佛教理念的政策。道镜的党羽圆兴任法臣,基真任朝廷法参议兼大法师。"法王"每月的供奉同天法的标准完全一样。这在日本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事。圆兴、基真都是道镜的亲信,圆兴任的法臣相当于正三位的大纳言、参议基真是下四位。以道镜为后台的道镜的弟弟弓削净人在8年之间就升为从二位大纳言的高位,弓削氏一门在五位以上者达到了10人。对此愈加不满的藤原氏等政治势力开始不能容忍。为什么道镜能爬上太政大臣的权力顶峰?又当上"法王"?这也与当时佛教寺院在日本势力的膨胀是分不开的。道镜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他有一群僧人同党,日益扩大财富的佛教封建主是支持道镜的社会基础。765年(天平神护元年)当称德天皇(孝谦天皇重祚)下诏废止743年(天平15年)颁布的"垦田永世私有令"时,规定寺院的情况不在此列。这很明显是对寺院封建领地的维护和照顾,这一政策助长了佛教寺院势力的扩大。道镜当上法王后,开始在自已家乡修建由义宫,后又改称为"西京"。

  767年(神护景云元年)3月,专门设置了法王宫,如同天皇的宫殿一样,仿效中宫,内设长官、次官、判官、主典四等官职,各有其职责。法王道镜在全国范围内,竭力扩大佛教寺院的势力和影响。同年7月,道镜专门新设了在后宫拥有武装力量的内竖省,这个内竖省的长官便是道镜之弟弓削净人。从而道镜本人及其死党直接控制着许多要害部门。设内竖省便是企图代替近卫府的职责和功能,其目的是为了由他们直接掌握宫廷中的警卫力量。8月,朝廷下令各大寺一律由大法师讲说《最胜王经》;而且对官员重新叙位,对犯人加以大赦。9月,扩建八幡神宫,竭力推行崇佛政策。在宫廷东院加紧建造佛教玉殿,以及西大寺、西隆寺等。

  768年(神护景云2年)2月,朝廷赏赐四天王寺以垦田,5月又专拨田赐给西隆寺,同月,规定所有寺院普遍抄写和整理经书,而且发布敕令对一切经书附以编后语和必要的注解,这不是后世所称的《景云御愿经》(现保存在正仓院圣语语藏书部之中)。769年(神护景云3年)1月起,佛教的活动向东北边境广泛发展,在陆奥国虾夷人中广设佛教的寺院庙堂,向陆奥地区迁移农民,在虾夷人中也实行征收租、庸等政策。从这一年起,用法王宫印颁布的文件如同诏书、敕令一样,在国内能号令天下,各地通行无阻。法王和天皇已处于"平起平坐"的至高地位。法王宫类似类镰仓幕府那样,有一套官僚班子,更突出的是可以发布文告、任命和调动官员。8世纪中叶,在道镜及其党羽扶摇直上、官运亨通之际,也正是日本佛教寺院势力急剧膨胀之时。当时日本各地佛教势力强大的寺院中,一部分封建上层僧侣是道镜依靠和利用的阶级基础,而道镜的法王宫则是佛教寺院的保护伞和后盾。在法王宫专横擅权的体制下,法王、法臣、法参议都是实权在握的。法王道镜在西宫前面经常接受大臣等高官的参拜,法王宫常摆盛宴。在769年(神护景云三年)1月份,由法王宫赏赐五位以上官员每人摺衣一件,对虾夷人中高官则赐绯袍每人一件,左右大臣每人各领绵一千屯。768年(神护景云2年)7月23日称德天皇将近江国的谷物赏赐给左大臣藤原永手和右大臣吉备真备各二千石。769年(神护景云3年)2月,称德天皇授予左大臣藤原永手以从一位、右大臣吉备真备以正二位阶位;5月18日赏又赏赐给左、右大臣每人稻谷十万束。从称德天皇的角度来讲,既宠幸和擢提道镜及其一帮党羽,但对藤原永手、吉备真备等重臣仍然是十分信任和重用的。

  大宰府的主祭习宜阿曾麻吕伪称丰前国(今大分县)的宇佐神宫降下神谕,让称德天皇让位于道镜。道镜希望凭这个神谕取得皇位,称德天皇以和气清麻吕为勅使拜谒宇佐神宫后,称让道镜即位的神谕是伪神谕,因此道镜没能即位(宇佐八幡宫神托事件)。770年(神护景云4年),称德天皇病死后,道镜在葬礼后心怀侥幸,希望替称德天皇守陵。但在同年8月21日,道镜还是被贬为造下野国药师寺别当,并在赴任地的下野国去世。道镜去世的信息,在772年5月13日(宝龟3年4月7日)由下野国上报给光仁天皇。道镜由于长年的功劳,被免于刑罚,但弓削净人及其子广方、广田、广津等4人被捕后都被流放到了土佐国。

  道镜最终去世时以庶人的身份下葬。在龙兴寺(栃木县下野市)内,据说有道镜之墓。

  因为道镜受到孝谦天皇的宠爱,所以平安时代以后的学者都提倡道镜与天皇通奸说、道镜巨根说等观点。道镜与天皇通奸说经常被当作《日本灵异记》和《古事谈》等传说性文学作品的材料。通奸说是儒教风潮在日本兴起后对身为女帝的孝谦天皇的蔑视造成的,实际并没有具体的史料支持。其流布的背景是:称德天皇(孝谦天皇重祚)去世后,天武天皇系的皇统断绝,天智天皇系的皇统复辟。

  为了让天智天皇系的皇位继承正当化,人为制造出孝谦天皇和道镜的不正当关系。还有,道镜企图谋夺皇位也缺乏具体的证据。道镜贬官的理由也并没有列举其图谋皇位之事,尽管有宇佐八幡神托事件,但并没有被采纳作为其图谋皇位的具体证据。道镜贬官也不过是将其从政治家彻底的打回到普通僧侣而已。假设道镜与女性发生了关系,即使对方不是天皇,也会因为破了戒律而被剥夺僧职。因此,即有对宇佐神宫的神谕的内容是否真和皇位继承有关存有疑问的历史观点,也有认为让道镜继承皇位实际上是称德天皇(孝谦天皇重祚)的意思的历史观点。

  中西康裕提出了的解释是:道镜如果真的图谋皇位,就是该当处以极刑的重罪。但在称德天皇去世后只是被处以下野的流放之刑,弓削净人等弓削氏一族相关者,也没有被处以死罪。所以,道镜企图继承皇位,是后人制造出来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藤原仲麻吕的势力在政界被彻底肃清,其所属的藤原南家的也遭遇重创。孝谦上皇重祚,改号称德天皇。此后,形成了以称德天皇和道镜为中心的独裁政权。藤原仲麻吕推行的政策中,官名的唐风改称被废除,恢复原来的官名。但是以养老律令为首的众多政策,除一部分被加以修正外,被以后的政权继续使用。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