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破楚入郢之战

"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吴破楚入郢之战

吴破楚入郢之战——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秦救楚之战:申包胥在秦宫前哭泣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救了楚国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的故事,他掘楚平王坟墓鞭尸,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都郢。而这里述说的主人公是伍子胥的朋友,也是个传奇人物,名字叫申包胥。

  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了之后,伍子胥逃亡,遇到申包胥,伍子胥说,我一定要报仇,必复(通“覆”字)楚国。申包胥说,哥们加油,但是你灭楚国,我就一定要复兴楚国。

  伍子胥辗转奔波,最终来到了吴国,为公子光重用,并力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是为吴王阖闾,并献“扰楚疲楚”之计,推荐孙武,对楚国进行轮番攻击。

  而这个时候,楚国令尹子常为政,虽然诛杀了费无极,但是“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对外又欺凌小国,使楚国陷于孤立被动。

  昭王十年(西元前506年)因子常的贪婪而羞辱唐、蔡两国国君,吴国趁机联合两国共同出兵,以伍子胥、孙武等为将,连战连胜,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

  眼看楚国节节败退,面临亡国危机,申包胥站了出来,他派人找到伍子胥提醒他,覆楚兴楚的誓言,要伍子胥适可而止,但伍子胥没搭理他。于是申包胥跑到秦国搬救兵,因为楚王的母亲是秦国公主。

image.png

  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与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而晋国与楚国长期争霸,吴国也是晋国扶植起来削弱楚国的;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孙,秦国与楚国有着紧密亲缘关系,而且在春秋时期因为与晋国的关系长期保持联盟关系,因此也就只有秦国有实力、也能够帮助楚国复兴。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包胥没有失却冷静,表明申包胥具有较高的政治眼光。

  到了秦庭。”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宫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秦人劝他回去宾馆里休息,他哭着说,我家大王正在露宿野外,少吃少喝受苦,我的国家正在灾难之中,我怎么自己去宾馆休息呢。

image.png

  申包胥的坚持禾忠贞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说,楚国有这样的坚韧忠臣,说明老天不让楚国灭国,于是决定救援楚国。

  秦哀公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他们派人到吴国后方的越国活动,鼓动越国骚扰吴国后方,又派人游说吴国公子夫概,鼓动他造反,实施反间计。这一下,吴军被动了,黄芳谈判,吴军退军了,楚国危机过去了。

  楚昭王论功行赏,认为申包胥忠勇可嘉“封之以荆五千户”(《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申包胥拒绝了,他认为这是臣子应该做的。不需要奖赏。为此还逃跑了。他对妻子说,我是有罪的,当初,伍子胥,要报仇灭楚,我知道不阻止,导致楚国遭难。我尽力挽救,那是应当的,怎么可以获得那么大的奖赏。他隐性埋名近30年,才出来为国家做事,后来他出使越过,为越国触摸画册,攻打吴国出了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吴破楚入郢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

  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image.png

  历史背景

  春秋历经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役有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晋两胜一败;楚一胜两败,鄢陵之战时楚王被射瞎一只眼睛),弭兵之会(公元前546年)后,晋楚大体平分霸权,晋国总体上占优势。

  晋国为了继续打击楚国,在楚国后背上插了一刀,扶助南方新兴的吴国来抗衡(比如派人教授吴人"车战步战"等陆战之法等,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及各种战术等)。

  吴国、晋国皆为姬姓之国。吴国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与邑姜之子(邑姜为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之女,今山西太原晋祠因纪念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兴建),传说周成王"桐叶封弟"。

image.png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有周王大臣参加的中原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攻楚。因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未能实现。原楚属国蔡、唐自愿助吴攻楚。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亦大有削弱,吴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吴楚之战决战开始后,吴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败楚军主力后,尾随追击,五战五胜,仅10天即攻入楚都郢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

  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image.png

  战争过程

  吴楚之战爆发后,鸡父之战(公元前519年)吴国大胜以后,楚国在战略上居于守势。楚平王于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去世,子昭王嗣立。楚昭王年幼,楚令尹囊瓦执政。囊瓦贪残庸暴,也宠信费无极,残杀大夫郤宛、阳令终、晋陈等,楚国内政愈发紊乱,诸侯离心。吴公子光于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杀王僚自立,即吴王阖庐。阖庐延揽人才,重用伍员(伍子胥)、孙武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家日益富强。

  吴为大举讨伐楚国,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灭巢、灭钟离,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区。以后,加速西进,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然后采纳伍员(伍子胥)分全国军队为三部,轮番侵敌,"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之计,疲劳楚军。同时,于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讨伐越国,以扫除伐楚的后顾之忧。楚国则一面筑城防守,一面联越制吴,但收效不大。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吴又利用舒鸠人引诱楚国伐吴。秋,楚令尹囊瓦率军至豫章,中吴埋伏,大败而归。吴趁势再攻巢邑,俘虏楚大夫公子繁,从此,楚在大别山以东的城邑及属国悉为吴有。至此,吴所采取的三分其师、轮番攻楚的策略已经奏效。楚国无岁不有吴师,楚军被吴兵的骚扰弄得精疲力竭。

  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楚令尹囊瓦释放了被他无理拘留在楚国三年的蔡侯。蔡侯归国,矢志报仇,向晋国求援。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有周王大臣参加的中原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攻楚。晋大夫荀寅因为向蔡国索贿不成,就建议说:不能伐楚。因为,晋与楚国定有"弭兵之盟"。再者,晋西北边境又有中山之患。执政大夫范鞅从其议,辞谢了蔡侯。因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攻楚未能实现。这年冬,原楚属国蔡、唐自愿助吴攻楚。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攻楚。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亦大有削弱,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

image.png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

  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吴军乘船由淮河逆水而上,到达淮汭(在今安徽霍丘县附近),舍舟上岸,在豫章与楚军夹汉水而对峙。楚左司马沈尹戌向令尹囊瓦献计:令尹率楚军主力沿汉水布防,阻止吴军渡河。沈尹戌率方城山以外的军队直扑淮汭,捣毁吴军的船只,然后扼守大隧(今豫、陕交界的九里关)、直辕(今名武胜关)、冥阨(今名平靖关)等险阻,切断吴军归路。令尹再率主力渡过汉水正面迎击吴军,沈尹戌从吴军背后攻击,一举打败吴军。囊瓦同意,沈尹戌依计行事。

  但沈尹戌走后,楚大夫武城黑劝囊瓦速战求胜。大夫史皇也对囊瓦进言说:楚人平日厌恶令尹而喜欢司马,如果司马在淮汭毁掉吴国船只,阻塞城口(指大隧、直辕、冥阨)要道,从后攻吴,是司马独获破吴大功。令尹一定速战,不然免不了恶名。囊瓦以为很对,就率全军渡过汉水,沿小别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至湖北黄冈县之间)到大别山(今安徽霍县之安阳山)之间排成军阵,与吴军交战,三战三败。囊瓦见吴军精锐难胜,想要弃军逃跑,被史皇劝阻。囊瓦率军退至柏举(在今湖北省麻城县东北),吴军跟进。十一月十八日,两军摆开决战阵势。早晨,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向阖庐建议:"楚囊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阖庐不允许。夫概王认为臣义而行,不须待命,就率所部五千人冲击囊瓦的中军,囊瓦中军抵敌不住而逃奔,楚军陷于混乱。吴军全力进击,楚军大败。囊瓦逃亡郑国,史皇力战而死,大夫薳射被俘。楚军退至清发河(在今湖北安陆县)东岸,吴军乘其半渡,发起攻击,又大败楚军。渡过河的楚军退至雍澨(今湖北京山县),做好饭正待要吃,吴军又追至,楚军弃食逃奔。吴军吃罢楚军丢下的饭,继续追击楚军。(详参见柏举之战)

image.png

  楚左司马沈尹戌发方城外之兵疾进淮汭,去捣毁吴军乘船,兵至息地(在今河南息县),听说楚军已败,遂迅速回救楚军,在雍澨打败吴军,但自己也受了重伤。沈尹戌带伤率师与吴军力战三阵,终于败亡。吴军大举西进,五战五胜,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带着妹妹和针尹固乘船西逃,吴兵追至。楚军点火燧系于象尾,纵燧象群冲向吴军,楚昭王始摆脱吴军追击。

  楚昭王渡过雎水(今湖北沮水)、长江,经云梦泽,进入郧邑(今湖北京山县),又转入随国(今湖北随县),吴兵追至随。随人掩护楚昭王,吴军包围了随地,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楚昭王,王子綦将楚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楚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楚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昭王。 吴兵不获楚王,只得退兵。

  吴军进入郢都后,纪律松弛,君臣各分居于楚君臣之宫,各妻楚君臣之妻。夫概与公子山为争夺囊瓦之宫几乎动武。吴君臣贪恋楚国财富与女色,数月不归。伍员(伍子胥)为报仇掘墓鞭尸,怂恿吴人在楚都城胡作非为。吴王阖闾听信伍员(伍子胥)之言,焚毁楚国宗庙,搬走了楚国的宝器典章。孙武苦劝不听。

image.png

  周敬王十五年春,楚大夫申包胥赴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昼夜痛哭,七天七夜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残暴,但有像这样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国呢?"就派了大夫子蒲、子虎率战车五百辆救楚。在沂邑(今河南正阳县境)大败吴王弟夫概。秦、楚联军灭掉唐国(在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城镇)。吴在雍击败楚反攻的军队,而后秦又击败吴军。吴军退居麇(今湖北安陆)。楚薳射子薳延率柏举的散兵,会同楚大夫子西在军祥(今湖北随县西)打败吴军。是年夏,越乘吴军在楚,国内空虚,发兵侵入吴国。(参见申包胥哭秦庭,秦救楚之战)

  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在沂邑战败后率军回国,自立为王。吴王阖庐见国内有变,统帅大军向东退走,在公壻之溪被秦、楚联军击败。楚昭王回到郢都。楚国损失惨重,仅都城郢,城外白骨如麻,城中宫阙,半已残毁;楚昭王夫人自以失身阖闾,羞见其夫,自缢而死。吴王阖庐率军回国,攻击夫概,夫概兵败,逃亡到楚国,后成为楚的堂溪氏。

  周敬王十六年四月(公元前504年),楚国不甘心柏举、破郢之败,决心向吴报仇。派舟师顺流而下,讨伐吴国,被吴太子终累打败。楚舟师统帅潘子臣、小惟子及七位大夫被俘。同时,楚大夫子期所率伐吴的陆军也在繁阳(今河南新蔡县北)被吴军打败。于是,楚国震动,君臣恐惧,乃迁都到鄀邑(在今湖北宣城县东南),以避吴军锋芒,而仍称之为郢;并改革政纪,安定楚国。这都是吴破楚入郢之役的余波。

  战争影响

  楚国是南方大国,土地数千里,兵车数千乘,号为春秋四强之一,竟然遭此大败,这不是偶然的。首先,楚长期称霸,恃强凌弱,造成附属国众叛亲离;其次,楚国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一,将帅不一,不能团结对敌;其三,吴国为新兴国家,国力正在鼎盛时期,吴伐楚不仅得到蔡、唐等原楚附属国的支持,也得到东夷氏族的支持。

  楚国遭受破郢的打击之后,国力大为削弱,一时再也无力北上争霸。

  晋国在十八国召陵会盟之后,也陷入内部矛盾之中,卿族互相火并,势力削弱,诸侯离心,无力再图霸业。齐在东方趁机扩展势力,郑在中原乘王室内乱而侵吞王畿城邑,中原局势趋于分崩离析,又呈现出春秋初期的无统纪状态。

  吴王阖庐虽有破楚入郢之大功,但他入郢之后,满足于微小成就,沉溺于声色,不听孙武劝谏,表现志虑短浅,终于功败垂成,被秦、楚联军赶出楚境。所以,后人论史,以此不把阖庐列入春秋"五伯"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解析吴破楚入郢之战的战前全局形势是怎样的?

  战前全局形势

  自吴楚鸡父战后至破楚入郢之战的13年间,中原各国情势如下:

  (1)在鸡父之战的同年,周室方面,敬王的弟弟王子朝与王争位,敬王出居狄泉以避之(狄泉在洛邑西南。周室这次乱事,前后共历10年)。两年后,鲁国昭公被其臣季孙、叔孙、孟孙所驱逐,出逃到齐。次年,即:周敬王4年秋,齐景公谋纳鲁侯,会合诸侯于专阝陵(今山东省郯城东北)。晋国这时是士鞅为政,也曾数次会合诸侯或诸大夫谋定周室及纳鲁侯之事。第一次会诸侯大夫于黄父(失考,事在周敬王3年夏),谋以安定王室。第二次会诸侯及大夫于扈(事在周敬王5年秋),谋戍周并纳鲁侯。第三次会诸侯及大夫于周,以城成周(事在周敬王10年冬)。黄父之会,让诸侯输粟以济周,而宋大夫乐大心抗命。扈之会,一面谋纳鲁侯,一面谋为鲁伐齐(起初,鲁昭公出逃到齐,齐就攻取鲁的郸邑(今山东省郸城)使鲁侯居住,而以臣视鲁侯)。前者因纳季孙平子之赂(这时鲁季孙氏主政,与晋六卿相友善)而罢;后者纳齐之赂而罢。这就是中原10年间的概况。晋楚两国,这时犹互守宋西门之约,彼此互不侵犯。

  (2)周敬王4年9月,楚平王卒,子轸嗣立,是为昭王。次年夏4月,吴公子光吴王僚而自立为吴王阖庐。吴楚虽同时更立新君,而国势则大异,楚昭王年幼而其令尹囊瓦贪残不仁,致使楚内政紊乱,诸侯离心;吴则是新王英明,延揽人才,励精图治,因而国势益富,兵益强。所以吴于灭巢之后,继而又灭徐(事在周敬王8年12月)、伐越(事在周敬王10年夏),并准备大举伐楚。楚虽大筑城塞以防吴,而且曾联结越国以舟师伐吴而终无功(事在周敬王12年秋)。又因囊瓦的贪残,无故而囚唐侯、蔡侯,因而招致晋大会诸侯于召陵以伐楚(事在周敬王14年3月),遂给予了吴以破楚入郢的良机。

image.png

  以上就是吴楚两国战前的概况。越国此时是越子允常时代。而越王勾践则要等吴破楚入郢之战后8年(周敬王20年)才继位了。

  2、楚国的政情

  先前,楚平王逼死灵王而自立(事在周景王16年,晋昭公3年,公元前529年),其后6年立其子建为太子,以伍奢(伍举之子,伍员之父)为太傅,费无极为少傅。但太子建不喜欢费无极,因此费无极极恨子建,常寻找害他的机会。这时楚平王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之妹赢氏(后为昭王母)为妇,命无极往迎。无极归,以赢氏美艳,建议楚王自纳之为夫人,楚王从之。费无极又建议筑楚国北边的城父(今河南省郏县)之城,以控制通北方的道路而与晋争夺诸侯,并由此来争夺陆浑(今河南省庐县东的熊耳山地区)与对郑的控制权。这是因为之前两年8月,即周景王20年,晋荀吴灭陆浑之戎,陆浑子出逃到楚,晋的势力,已伸至陆浑地区,直接威胁楚国的北境。费无极因此又建议让太子建出居城父以镇守北边,楚王又从其议。

  费无极的离间楚平王与太子建之计一一得逞,太子又远离外方,就于次年(周景王23年)春向楚王进谗说:“太子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谋叛,独立建国与宋郑为伦;而齐晋两国又交辅之,得以害楚。其事将集矣”。楚王与太子建之间本有嫌隙,而这种形势发展又属可能,所以相信了费无极。就召伍奢追问,而伍奢又因直言大触楚王之怒,遂信以为真。于是,平王命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建,太子建出逃到宋(后来太子建由宋去晋,又由晋赴郑,被郑人所杀)。楚王一面召伍奢二子伍尚、伍员(字子胥),想与伍奢一起杀死。伍员就偕太子建之子胜出逃到吴,楚王遂杀伍奢与伍尚。伍员既逃到吴,日夜为吴谋楚,因此吴楚两国间更加多事。以上是鸡父之战前数年之事。

image.png

  周敬王4年,晋顷公10年,吴王僚11年,公元前516年9月,楚平王卒,平王所娶的赢氏子轸继位,是为昭王。次年费无极与大夫郤宛有隙,郤宛是太宰伯舟犁之子。费无极谮之于令尹囊瓦,囊瓦本贪残昏庸,遂杀郤宛,其诛杀其族党。前令尹阳匄之子阳令终与其弟完及佗,晋陈(楚大夫)及其子弟,都被杀害,因此楚国益乱。郤宛之子伯嚭逃奔赴吴,与伍子胥共谋楚以复仇。这是鸡父之战后4年之事。

  周敬王11年,晋定公3年,楚昭王7年,吴王阖庐6年,公元前509年冬,蔡昭侯以两佩玉两裘朝楚,而以一佩一裘献昭王,留一佩一裘自用。楚令尹囊瓦见蔡侯佩与裘之美欲得之,蔡侯没有答应,囊瓦遂诬蔡侯以通吴之罪。这时,唐成公也携二肃骦良马朝楚,囊瓦也求之而不得,因此也诬唐侯通吴之罪而与蔡侯一起囚禁。历时3年,唐侯不得已献其马于囊瓦,蔡侯也献其佩与裘,两君才得获释。蔡侯既释归,矢志报仇,就以此事告于晋。晋定公遂于周敬王14年,公元前506年夏5月,大会诸侯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以伐楚,从者18国,这是因为已激起了诸侯的共愤。召陵之会中,晋士鞅以与楚有宋西门之盟,而晋国北边又有鲜虞之患为由,辞蔡侯而罢兵。蔡侯因求晋助不得,乃怒而归,途中因沈国(今安徽省临泉)附于楚不参加召陵之会,遂令大夫公子姓率军讨伐,俘沈侯嘉而归,并杀之。该年秋,楚令尹囊瓦伐蔡,蔡侯就以公子乾为质求助于吴,于是遂引起吴国大举伐楚,而有破楚入郢之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吴王阖庐虽有破楚入郢之大功,但他入郢之后,满足于微小成就,沉溺于声色,不听孙武劝谏,表现志虑短浅,终于功败垂成,被秦、楚联军赶出楚境。所以,后人论史,以此不把阖庐列入春秋"五伯"之中。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