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兀兀”是成语吗?是什么意思?
2024-09-12 14:05:23

“陶陶兀兀”是一个不常见的成语,它的意思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这个成语源于中国的古代文言文,描绘了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专心致志或者乐在其中的情景。

首先,“陶陶”二字在文言文中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愉悦、和乐。它描绘的是一种心境的宁静与和谐,如同陶醉于某种美好的环境或活动中。而“兀兀”则形容人的精神专一,全神贯注于某事,不受外界干扰。两词合起来,“陶陶兀兀”便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兴趣或工作中,心情愉悦且全神贯注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陶陶兀兀”运用在多种情境中。比如,一个科学家专注于实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就可以说他“陶陶兀兀”于科研之中。或者,一个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对外界毫无察觉,也可以用“陶陶兀兀”来形容他的状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陶陶兀兀”并非广为人知的成语,它更多的是在文学或学术作品中被使用。因此,在正式的写作或会话中使用此成语时,可能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解释,以确保其含义能被准确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刘据之祸:性格与制度的双重困境

  汉武帝晚年爆发的巫蛊之祸,以太子刘据被迫起兵、最终自尽的悲剧收场。这场祸乱的直接推手是酷吏江充,但深层原因远非江充构陷四字所能概括。从历史细节看,刘据的悲剧既源于其性格特质与权力结构的冲突,也暴露出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的致命缺陷。  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