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勇将之矛与贪欲之刃——东吴名将的双面人生
2025-10-22 15:40:42

三国乱世,英雄与枭雄并起,将星如云。在东吴阵营中,有这样一位将领: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是孙权麾下“江表虎臣”之一;他生性奢侈,贪财成性,最终因纵容部下劫掠、侵吞财物而晚节不保。他,便是潘璋——一个集勇武与贪欲于一身的矛盾体,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乱世中人性与权力的复杂博弈。

一、寒门崛起:从市井豪强到沙场悍将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聊城)人,后徙居吴郡(今江苏苏州)。他出身寒微,早年以“好勇斗狠”闻名乡里,甚至因“杀伤人”被官府追捕,被迫逃亡至建业(今江苏南京),投奔孙权。

孙权见潘璋“性刚猛”,且“有膂力”,便破格提拔他为别部司马,令其招募部曲。潘璋不负所托,迅速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以“捕盗”为名在江东活动。他治军严明,对盗贼“无所容”,所过之处“盗贼绝迹”,由此得到孙权赏识,逐步晋升为建昌都尉、奋威将军。

二、沙场建功:勇猛与智谋的双重绽放

潘璋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役中得以彰显:

合肥之战(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合肥,张辽率八百死士突袭吴军中军。潘璋与凌统甘宁等将领奋力死战,虽最终败退,但潘璋“率部下斩二人而还”,展现了其悍勇。

荆州争夺战(219年):关羽攻樊城,潘璋随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他奉命截断关羽退路,在临沮(今湖北远安)设伏,成功擒杀关羽父子,立下大功,被封为溧阳侯、荡寇将军。

夷陵之战(222年):刘备伐吴,潘璋率部驻守夷道(今湖北宜都)。他以“疑兵计”诱敌深入,斩杀蜀将冯习、张南,为东吴取胜奠定基础。

潘璋的作战风格以“勇猛”著称,史载其“常为先锋,奋不顾身”,但亦不乏智谋。例如,他曾在战斗中“伪退诱敌”,待敌军追击时突然反击,屡试不爽。

三、贪欲之祸:奢侈成性,晚节不保

潘璋的军事才能为他赢得了荣华富贵,但其性格中的贪婪与奢侈,却成为其人生的致命弱点。

生活奢靡:潘璋“性奢泰,末年弥甚”,其府邸“华美过制”,服饰“锦绣盈箱”,甚至超越了东吴将领的常规待遇。孙权虽多次劝诫,但他“终不能改”。

侵吞财物:潘璋对部下掠夺的财物“悉以自入”,甚至私设“典市”,垄断军中贸易,中饱私囊。他麾下的“潘璋部曲”以劫掠为生,成为江东百姓闻之色变的“盗匪军”。

纵容部下:潘璋对部下的违法行为听之任之,导致其部“军纪败坏”。例如,其司马马忠曾因私怨杀害同僚,潘璋不仅未予惩处,反而包庇纵容,引发军中不满。

四、权力博弈:孙权的容忍与最终的清算

孙权对潘璋的贪欲并非毫无察觉,但因其“勇锐”且“战功赫赫”,始终予以容忍。夷陵之战后,潘璋因功升任右将军,地位仅次于陆逊、朱然等名将。然而,随着东吴政权逐步稳定,孙权对功臣的约束日益严格。

234年,潘璋因“骄横自用”被孙权召回建业,虽未直接处决,但被剥夺兵权,改任闲职。同年,潘璋病逝(一说被孙权暗中处决),其家族因“多行不法”被抄没财产,部曲被拆解重组。

五、历史评价:勇将之矛与贪欲之刃的永恒悖论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潘璋列入“江表虎臣”,赞其“勇锐猛进”,但亦直言其“性奢泰,治军无章”。陆机在《辩亡论》中虽肯定潘璋的战功,却批评其“贪秽之行”。

民间对潘璋的评价更为两极:一方面,他因擒杀关羽而被神化为“关公克星”,部分地区建有“潘将军庙”;另一方面,其贪财形象深入人心,甚至被演绎为“财迷将军”的典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