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简介
清高宗乾隆
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
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
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
为清代入关第四帝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雍正在位时乾隆被封被宝亲王。雍正死后,群臣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锦匣,开读密诏,上面写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联即皇帝位。”弘历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乾隆”。
相传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在雍亲王(雍正)妃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传说乾隆在六下江南时,曾暗去海宁省亲。
不过有学者认为,乾隆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当时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因此,乾隆身世之谜是子虚乌有。
乾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同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部,消灭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开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严厉拒绝了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
在平定天山南路时,清军俘虏了小和卓木的一个妃子,她是一位绝色佳人,身上又散发出一种天然的奇香,人称香妃。乾隆便将她收为妃子送入宫中,还特地招来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宫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礼拜堂,以博取她的欢心。香妃却毫不动心,坚决不从。一天,宫女奉乾隆之命来劝说,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吓得宫女四散躲避。太后怕乾隆遭到不测,趁乾隆去郊祭时,把香妃召来,令其自杀。乾隆知道后还生了一场病,事后下令将香妃遗体用软轿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来,专家经过大量考证。认为香妃实为乾隆的容妃,在宫中生活了28年,55岁时病殁,葬于东陵,棺上书有阿拉伯文的《可兰经》。
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曾先后六次下江南,遍游名城,笔墨留于大江南北。乾隆还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乾隆所兴起的文学狱,在清朝历代中为数最多。如有个文人胡中藻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认为这是诽谤清朝,将胡中藻灭族。不过这并不有损于乾隆的功绩。
但乾隆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在位后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频繁。清王朝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败。
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他下诏说:“我25岁时继位,当时曾经对天起誓,如果能够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传位给皇太子,不敢与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数一样。现在我在位已经满60年,不敢食言,决定禅位与皇十五子颙琰。他如一时难以处理朝政,由我训政。”和坤等大臣极力劝阻,乾隆不听,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极殿举行禅位大典,自称太上皇,但仍掌握着朝廷实权。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虽经过不少名医医治,都不见起色,初三死于养心殿。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发动了十次战争,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把“盛世”的家底耗尽,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准部;3、1757年:再平准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缅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台湾;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尔;10、1792年:再平尼泊尔。
纵观乾隆的“十大武功”,绝大多数都是自我宣传的结果: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是西藏民族部落间的纷争,清政府加以干涉;台湾是汉人林爽文的抗暴革命;这三大武功都是血腥的对内镇压,不能称之为“武功”。平缅甸、平越南和平尼泊尔都是丑剧和败仗,更称不上“武功”。其实乾隆的武功只有一个——征服准噶尔汗国,开辟新疆省,可乾隆却把这一个分为三个——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乾隆非要凑足十项不可,进一步衬托出他的虚荣浮华和把肉麻当有趣。
乾隆的虚荣心还体现在满清帝国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进贡”。凡是肯向清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清国和这些国家“建交”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益处”,他们向清国进贡的目的很少是出于“友好”的动机,而是贪图清国的“赏赐”。乾隆皇帝为了鼓励清国以外的国家向他“进贡”,对前来“进贡”的“藩属国”的“赏赐”十分丰厚,赏赐的价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贡金”的价值。例如清国与印度之间有一个芝麻国巨坎堤王国,它每三年向中国进贡一次,每次进贡砂金一两五钱。清国的回报则是堆积成山的绸缎、银币和茶叶。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乾隆皇帝进贡了。当周边的国家发现向乾隆进贡的好处时,就纷纷利用进贡的名义敲榨中国,并不惜用战争相威胁要求增加“进贡”的次数。乾隆皇帝为了一己虚荣和“面子”,把百姓的税钱不当回事,使中华帝国的财富大量外流。四、恶直好谀,重用大贪官和绅。
乾隆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绅的出场。
和绅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花花公子,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统治的后期把帝国的行政大权交给他,擢升他为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兼首都治安总司令(九门提督)。和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使巨额贿赂,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监狱,他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式。乾隆死后,和绅也跟着倒台,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绅当权刚好二十年!清朝在他手上由盛转衰。为了冲淡武夫形象,他极力附庸风雅,舞文弄墨,写了几千首诗,收藏历代书法精品,到处题字,仿佛是一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儒雅之士。然而,在这迷人的表象掩盖下,他的另一面却是一个文化专制主义的狂热推行者。帝制时代的独裁君主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而以清朝为最甚,清则以乾隆为最甚。这样说,决不是夸张。
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的诗文吹毛求疵,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上纲上线,动辄杀头抄家充军。文坛上,一片肃杀之气。康熙时,戴名世的著作《南山集》,被当局认为有“政治问题”,遭到严惩,主犯戴名世被杀头,株连亲戚朋友几百人。五十多年以后,乾隆皇帝再次旧事重提,利用“南山集案”大兴冤狱,杀害了71岁的举人蔡显,株连24人。
事情的起因并不离奇。蔡显的诗文集《闲闲录》出版以后,被邀功的小人揭发,说是其中有“怨望讪谤”之词。那么所谓“怨望讪谤”之词是什么呢?说来可笑,不过是蔡显引用古人《咏紫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诗的原意无非是说,红色的牡丹是上品,紫色的牡丹称为上品,是夺了牡丹的“正色”,是“异种称王”。如此而已。那些官僚们竟望文生义,强词夺理地指责蔡显含沙射影,“夺朱”是影射满人夺取朱明天下,“异种称王”是影射满人建立清朝。
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明德把这个案件上报皇帝,主张按照“大逆”罪,凌迟处死蔡显。乾隆皇帝仔细看了高晋和明德的奏折,以及随同奏折附上的《闲闲录》,下了一道圣旨,把凌迟改为斩首,同时对高晋、明德大加训斥。这是什么道理?难道他大发善心了吗?非也。原来他从《闲闲录》中找到了“戴名世以《南山集》弃市”之类字句,以为蔡显是在发泄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而高晋、明德查办此案时竟然没有发现这类字句,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乎,他在圣旨中狠狠训斥这两个封疆大吏,是“有心隐曜其词,甘与恶逆之人为伍”,故意纵容包庇、同流合污,需要承担一部分罪责。因此把蔡显由凌迟改为斩首,意在警告大臣们,以后经办此类案件,务必处心积虑地收集罪证,不能有所遗漏。结果,蔡显和他的17岁儿子被处死,幼子及门生多人充军。原因就是一句吟咏牡丹的诗句,以及一句反映事实的大白话:“戴名世以《南山集》弃市”。
在大兴文字狱这点上,乾隆皇帝比他的大臣要厉害百倍。这从“字贯案”可以更加清楚。举人王锡侯,为了给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提供方便,把《康熙字典》加以精减,编了一本《字贯》。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十分寻常。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当局的眼中,已经属于“大逆不道”。因为,《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王锡侯胆敢擅自删改,便是一大罪状。何况《字贯》没有为清朝皇帝的名字避讳,构成另一罪状。不但王锡侯遭到严惩,书板、书册全部销毁,而且经办此案的江西巡抚海成也因“失察”而治罪。
尽管如此辩解,既然皇帝已经说“人人得而诛之”,王锡侯自然难逃一死。
从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有文字狱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到处都充斥着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迫使知识分子远离现实,躲进故纸堆里讨生活。此外,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样一点,乾隆时代由大兴文字狱进而发展到全面禁书、焚书;开馆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禁书、焚书的过程,禁毁书籍达几千种。无怪乎一代宗师孟森要感叹:“明清之间著述,几遭尽毁”,“始皇当日焚书之厄,决不至离奇若此”!政治上也越来越腐败。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珅,使清朝国库逐渐虚空,百姓生活贫苦,嘉庆元年(1796年),发生白莲教民变。应该说,清朝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为名禅位于子颙琰,是为清仁宗,又号嘉庆帝,自称太上皇,仍然继续执政,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为止。
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皇帝和七世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杨广有一个同样的爱好:那就是喜好去繁华似锦的江南游玩。
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华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无数心血这里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论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搜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从前秦二世胡亥筑阿房宫,陈后主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隋炀帝营显仁宫芳华苑,华丽也不过如此,所不同的是前两位是著名的亡国君王。
乾隆的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搜刮的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
乾隆的后妃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乾隆十三年,崩,年三十七。
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晋贵妃。孝贤皇后崩后,晋皇贵妃,主后宫事,乾隆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丧葬仪式等同于皇贵妃。生有二子,永璂、永璟,一女,夭折。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之女。生四子,永璐夭折,嘉庆皇帝、永璘,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夭折,二女,分别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之女。当乾隆还是太子时,是侧室福晋。乾隆初封为皇贵妃,薨,谥为慧贤皇贵妃。
纯慧皇贵妃,苏佳氏,乾隆为太子时,就已在服侍乾隆。乾隆皇帝即位后,封纯嫔,累进纯皇贵妃。薨,谥纯慧皇贵妃。生一子,永瑢。一女,下嫁福隆安。
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庆嫔,累晋庆贵妃。薨。嘉庆皇帝曾经被她抚育过,被嘉庆帝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雍正十三年,薨,被乾隆追封为哲妃,晋皇贵妃。一子,永璜,为高宗的长子,一女,殇。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为皇子时,就已嫁给他,乾隆初,封嘉妃,晋嘉贵妃。四子,永珹、永璇、永瑆,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殇。
婉贵妃,陈氏,乾隆为皇子时已嫁给他,乾隆间,自贵人累晋婉妃。嘉庆间,尊为婉贵太妃。薨,年九十二。
颖贵妃,巴林氏,自贵人累晋颖贵妃,尊为太妃,薨,年七十。
贵人,西林觉罗氏,柏氏,皆从常在尊为贵人。
晋太妃,富察氏,初为贵人,待到道光帝时,仍未逝世,被道光帝尊为皇祖晋太妃。
容妃,和卓氏,回族人,初入宫,封贵人,累进为妃,薨。
忻贵妃,戴佳氏,总督那苏图之女,生二女,皆殇。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一子,永琪。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一子,殇。
敦妃,汪氏,生一女,下嫁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乾隆的子女
乾隆生有17子10女。
爱新觉罗·颙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颙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颙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颙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颙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颙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颙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颙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颙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颙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颙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颙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颙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乾隆死后的庙号为高宗纯皇帝,史称乾隆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中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一个当时的官三代,祖父曹腾是费亭侯,父亲曹嵩世详情
曹操一生妻妾甚多、子女成群,此外还收养三人为义子,除曹真是族子外,另外两人何详情
东汉时大奸臣曹操趁着天下大乱,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姓刘的于股掌。其子曹丕更是变详情
首先孙权和曹丕刘备不一样,东吴的政府在合法性上是存在问题的。别管曹丕是不是篡详情
他是齐高帝萧道成文武双全的儿子,去世后满朝文武大臣都觉可惜,此人是谁呢?感兴详情
你真的了解明朝嘉靖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要说这个奇葩的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政治谶语“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详情
徐宁是如何被汤隆骗上梁山的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梁详情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俅。 水浒中不仅仅有108好汉,还有四详情
你真的了解武松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水浒传》中描写的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何不自立为帝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详情
“万岁爷”,是古代封建皇帝的专用称谓,王公贵族有时也被称为千岁。但是,作为一详情
吕布在《三国演义》出现的回数不多,从第三回“李肃说吕布”登场,到第十九回“白详情
张角到底会不会法术 张角在《三国演义》中可是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仙术。这详情
张角的天书是怎么来的 张角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详情
郭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郭嘉的死一详情
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详情
三国张角是什么将军 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 ( 黄天的象征 ),时人称详情
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张角(?-184年),钜鹿(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详情
秦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秦始皇完成详情
孙权的女儿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孙详情
对古代卫生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俗话详情
长坂坡之战简介:长坂坡之战的背景是什么?长坂坡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详情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是什么?下面趣详情
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宛城之战有什么影响?如何评价宛城之战?下详情
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的过程是怎样的?靖康之耻有什么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详情
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详情
关羽襄樊之战简介:襄樊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襄樊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襄樊之战有什详情
定军山之战简介:定军山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定军山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详情
北宋东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东京之战有什么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详情
崖山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崖山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崖山之战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下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崖山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崖山之战详情
对安德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德海曾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现在社会,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的文盲率也在不断下降。而现代人对于学习和教育的详情
都说天子无情,一旦坐上了皇位都会变成孤家寡人,但在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也有例外详情
辕门射戟故事简介:辕门射戟的背景是什么?辕门射戟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下面趣历史详情
对南瓜的由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南瓜详情
北齐律简述:北齐律的内容是什么?北齐律的历史地位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在一些清朝古装剧中经常会听到“军机处”这三个字。那么军机处究竟是什么部门,军详情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的?中央集权详情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的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价光武中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王莽篡汉简介:王莽篡汉的过程是怎样的?王莽篡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趣历详情
玄学是什么意思?玄学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玄学有哪些特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详情
古代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与他人的通信往往既费时又费力,然而古人却创造出了多种行详情
作为和王维相提并论的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孟浩然的诗词成就是不容忽视的。虽详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最近刷屏。写山村农户捐赠蔬菜粮食的事情。虽然由于详情
杭州西湖在今天依然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历史上也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唐朝的详情
王维《桃源行》,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桃源行 [唐详情
《梦天》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感详情
《致酒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作,通过对主父偃和马周了两个古人故事的叙详情
《野歌》是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诗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详情
《天上谣》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游仙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详情
对裴玄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裴玄静,详情
《马》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五绝诗,借马以托物言志,表达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感详情
《浩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描写着人生总难免衰老、死亡,雄心大志未必都能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