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罗马王拿破仑二世逝世
2014-07-22 09:25:25

  1832年07月22日 罗马王拿破仑二世逝世

  在182年前的今天,1832年7月22日 (农历六月廿五),罗马王拿破仑二世逝世。

  拿破仑二世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Napoleon II,François Joseph Charles Bonaparte,1811年3月20日 - 1832年7月22日),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与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路易莎(Marie-Louise)之子,生于杜伊勒里宫。

  他出世后即被封作“罗马王”(Roi de Rome),为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位的继承人。1813年拿破仑一世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次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国元老院随即废除了拿破仑一世的帝位。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宫宣布退位,在退位诏书中他希望由“罗马王”即位、路易莎皇后摄政。但是在保王的塔列朗游说下,反法同盟最终使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弗朗索瓦被母亲带到她位于帕尔马的领地,后来又被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即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那里,他的封号也先后被改为帕尔马亲王(Prince of Parma,1814年-1818年)和莱希斯塔德公爵(Duke of Reichstadt,1818年-1832年)。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继承皇位,“波拿巴分子”——拿破仑的支持者依然称弗朗索瓦为“拿破仑二世”或是“罗马王”。由于身患肺结核,弗朗索瓦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终于在1832年于维也纳去世。

罗马王拿破仑二世

  前356年07月22日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诞生

  在2370年前的今天,前356年7月22日 (农历八月廿七),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诞生。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随后,亚历山大怀着征服世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已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秋,亚历山大又在伊苏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2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首都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的大夏,被大夏的总督比索斯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于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

  公元前324年,其陆军回到波斯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征即告结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发高烧身亡。亚历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虚空,自己奋战十余年,战无不胜,但却胜不了死亡,并命部下在其死后将自己的棺材两侧留上孔将其两只手伸出,以示后人,他虽一生奋战终仍两手空空离去。

  亚历山大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东征过程中,沿途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亚历山大建都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规划。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 帝国被他的四位将领瓜分,其中多利买将军在南面统治了埃及,巴勒斯坦,西流基将军在东面统治了叙利亚,地中海一带。卡幸达将军在西统治了马其顿和希腊一带,吕西马吉将军在北统治了小亚细亚,土耳其一带。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就如此败落。

  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1461年07月22日 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逝世

  在553年前的今天,1461年7月22日 (农历六月十五),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逝世。

  查理七世 CharlesⅦ(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第五任国王(1422—1461年在位),被称为“胜利者查理”、“忠于职守者查理”。他最后打赢百年战争,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所有战斗的胜负首先在自我的心里见分晓——圣女贞德

  查理七世出生于国家危难之际,山河破碎之中,他的御驾像柳絮般在全国各地飘荡,终于奇迹般地扭转了局面,赶走了英国侵略者,在此过程中,法国各地的封建领主也被扫除大半,王室的威望和地位达到空前的高度,中央集权基本确立,法国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尽管他的光芒被圣女贞德所掩盖,但仍改变不了他作为战争胜利的最高指挥者和最大受益着,以一个“忠于职守的胜利者”载入史册。

  当1337年英法两国统治者为王位继承顺序的纠纷而爆发战争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成为世界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并且这场百年的战争会在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转折中走向终点。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人在法国土地上的节节胜利充分向人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法国所依仗的封建骑士兵团已经落后了,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英国采用的雇佣军形式,充分发挥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一同作战的弓箭手的作用,并利用火器的作战方法显得更加先进。英王查理六世在一次次精神病发作的困扰中,又不得不一次次地看着英国雇佣兵和勃艮第“贤明者”腓力的联军在法国的土地上肆虐,最终不得不于1420年同英王亨利五世签定屈辱的《特鲁瓦条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

  受《特鲁瓦条约》打击最大的正是本文的主角查理七世。他作为查理六世的儿子,早在1417年已被册封为王储,《特鲁瓦条约》等于剥夺了他的继承权。1418年,巴黎被英国人占领,他从此离开了被拥簇着成长的温柔乡,走上了颠沛流离的流亡道路。

  当时,法国封建贵族争权夺利中形成了两大派系,以勃艮第派和阿曼亚克派最为强大,勃艮第派以勃艮第公爵为首,勾结英国人来与王室对抗,阿曼亚克派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站在国王一方,但也利用国王来排斥异己。查理七世离开巴黎之后,逃到南方的布尔日,得到阿曼亚克派的拥戴,自立为摄政王,组织了流亡政府,并宣布不承认“特鲁瓦条约”。在此期间,查理七世企图同勃艮第和谈,但被阿曼亚克派阻挠,当着他的面杀死了前来和谈的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受制于人的查理只好忍气吞声,但后来他逐渐摆脱了阿曼亚克派,走上了同勃艮第派和好的道路,这成为他成功的一大关键。

  1422年,查理六世死,查理七世即位,与此同时,英国人也拥立了亨利六世作为法国国王。法兰西的土地上出现了双王并立的局面,双方大致以卢瓦尔河为分界线。缺金少银的查理七世被迫以土地为抵押向商人借贷,以筹集军费,但战局仍然不利,1424年法国在韦尔纳伊战败,1428年英军又围攻奥尔良。就在心灰意冷的查理七世准备退隐之时,大救星出现了。一个洛林地区的农家女据说从13岁起不断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在呼唤她去拯救法国,她就是圣女贞德。贞德在1428年三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查理七世接见了贞德,给了她一支军队,并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这个神奇少女不负众望,解了奥尔良之围,又收复了法国国王的加冕地朗斯。这年7月,查理七世实现了在朗斯加冕为王的梦想,整个法兰西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英法百年战争剩下的内容就是法国在节节胜利中收复国土。

  贞德扭转整个战争局面之后,还想乘势收复巴黎,但她落入叛徒之手,被出卖给了英国人,最后被壮烈地烧死在火刑柱上,在这过程中,查理七世坐视不救,其原因到目前仍是一个谜,这也是查理七世唯一备受后人指摘的地方。查理七世乘胜追击,节节推进,直至1453年卡斯蒂荣一战大败英军,收回了除加莱之外英国在大陆上的全部领地,结束了英法百年战争。

  在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查理七世于1425到1439年逐步取得了征税的永久权力,财政开始独立。1438年颁布“布尔日国是诏书”限制教皇在法国的权力。1439年颁布奥尔良法令,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由国王本人亲自统帅。1440年平息了大贵族的叛乱。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建立起来了,法国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不妨将查理七世与另一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作一比较。他们都是在长期战乱之中将法国带入一个和平稳定局面之中的领军人物。但查理七世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当时法国不但面临外国势力的入侵,而且国内封建领主与国王之间的权力分配尚未明确,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还经历了多次规模很大的人民起义,法国历史完全存在着向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所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同英国合而为一也并非不可能。在查理七世结束了这些纷乱之后,再经过百余年的巩固和定型,到了亨利四世的胡格诺战争时代,历史所能改变方向的余地已经小得多了,就这一点来看,查理七世的影响应在亨利四世之上。查理七世在本排行榜中居第88位。

  1812年07月22日 萨拉曼卡战役爆发

  在202年前的今天,1812年7月22日 (农历六月十四),萨拉曼卡战役爆发。

  1812年7月22日,萨拉曼卡战役爆发,英国的惠灵顿公爵率领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联军5万人大败法国元帅马尔蒙指挥的4.7万法军。法军伤亡被俘达17000人,3位将军战死,4位将军被俘,联军伤亡约5000人。

  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ArthurWellesleyWellington,1769—1852年)英国陆军元帅。公爵。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毕业于法国昂如军事学院。1787年起在英军服役。1796年率军在印度进行征服战争,先后攻占迈索尔王国和马拉特联盟各国。1805年回国,任爱尔兰事务大臣 1808年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爆发后,任英葡联军总司令,率军同拿破仑法军作战。相继在1808年维米耶罗之战、1809年波尔图之战、1811年韦特斯- 德奥尼奥罗之战和1812年萨拉曼卡战役中击败法军。1813年攻克马德里,xxx之战重创法军,1814年攻入法国境内,被封为公爵,晋升陆军元帅。 1815年指挥英荷联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拿破仑。1815—1818年任驻法盟军总司令。1828—1830年任英国首相。1834—1835年任外交大臣。1842—1852年任英国军队总司令。曾反对“改革法案”,镇压1848年宪章运动。1852年9月14日在肯特郡去世。

  1921年07月22日 现代舞蹈在美国兴起

  在93年前的今天,1921年7月22日 (农历六月十八),现代舞蹈在美国兴起。

  1921年7月22日,现代舞蹈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舞蹈流派。创始人是伊莎多娜·邓肯(1878-1927),她反对芭蕾的程式和形式主义倾向,提倡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这不仅对僵化了的传统观念是个冲击,为现代派舞蹈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同时也使舞蹈艺术从少数权威垄断中解救出来,使其成为群众艺术。

  继邓肯之后,第二代、第三代的现代派舞蹈家们,各自标新立异,备求其是。随着现代舞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新的形式主义也渗透其中。各种现代舞派别不断产生。其中主要有表现派、立体派、抽象派和动力派等。

  表现派的现代舞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作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确立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

  立体派的现代舞强调舞蹈者“姿势的外部变化”,用一种立体的东西覆盖着人体服装,由舞蹈者本人去移动这些服装,实际上它表现的不是人,而只是服装道具。

  抽象派的现代舞是以抽象的语言去表现所谓纯粹的精神世界,追求新奇、怪诞,居然出现裸体演员身涂颜料,轮流向幕布冲击,让观众欣赏污迹的样式。

  这些派别在西方并无多少观众,所有有些就自然被淘汰了。当前,现代舞已从最初芭蕾的反对派,进入和芭蕾互相渗透的时期。

  点评:现代舞在世界舞坛上已超过百年历史,虽不及芭蕾舞的源远流长,但在舞蹈艺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搜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