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蒙古唯一女行省杨妙真:创梨花枪的美女高手
2014-08-21 09:08:45

  杨妙真是金末红袄军头领杨安儿的妹妹,绰号叫“四娘子”,貌美如花,身强体健,曾练成九转梨花枪法,纵横山东,号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里高度评价梨花枪法:“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何良臣在《阵纪》中也高度评价说:“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

  红袄军队伍日益扩大

  在金军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苟安江左的情况下,这里又出了一支红袄军。

  红袄军的首领原来是杨安儿,后为舟人曲成陷害,堕水而死,队伍交给他的妹妹杨妙真领导。杨妙真武艺超群,作风正派,长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为一支义军的领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头。她的丈夫李全,北海人,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茅铁枪,无人能够抵挡,人称“李铁枪。”

  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他们的器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人。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追剿最急,往往妄杀平民以泄愤,但不能捉到红袄军,红袄军的队伍反而日益扩大。

  初,南宋刚立,政局未稳,便利用义军抗金,赋予忠义民兵的称号,但政局一旦稍稳,便腾出手来对付义军,这也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一日召集一群大将饮酒,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哪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浃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说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于是纷纷交出兵权。

  朝廷的打击目标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唐朝设节度使,使它握有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亡后,中国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总结历史教训,打击将领的兵权,遂成为宋政权的一条传统政策,后来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都不得好死,就是朝廷担心将领威信太高,兵权过重,会威胁皇位的结果。在金人南下,宋室南渡的情况,江北义军势力迅速发展,更是宋政权忧心忡忡的地方。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是宋未最有影响的一支义军,更是朝廷的打击目标。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牵制杨妙真,可徐晞稷心怀壮志,以收复被金人夺去的失地为目标,对杨妙真的义军多加扶植,以怀柔政策来对待义军,朝廷大为不满,以懦弱无能为由,将他免去,以刘琸为淮东制置使对付义军。

  这时金政权的力量已大大削弱,北方新兴的蒙古迅速发展,成吉思汗让木华黎经略南方,自己经略北方,灭了西辽,直杀到印度河口和多瑞河口。经略南方的木华黎病死,于是成吉思汗自己转而带病南征,但也死在六盘山,大军就由他的儿子拖雷带着入陕西,连下山寨六十余所:陷凤翔,趋宝鸡,攻下大散关,不久黄河以北的土地全被蒙古人占领,金政权的都城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已形同孤岛,金政权被迫迁都汴京,以避开蒙古骑兵的锋芒。

  杨妙真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由她的丈夫李全带领红袄军的精锐部队,进入金政权控制的地区。也就在这时淮东制置使刘琸率领镇江军三万人马前往楚州,目标直指杨妙真。

  杨妙真这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她的丈夫带领红袄军的精锐进入金人的统治区,开疆拓土,把金军打得无可奈何,但遇到新兴的蒙古军,被围困在青州。而刘琸为了对付杨妙真除了亲率大军镇压外,还有一条更毒的计谋,就是所谓“以敌制敌。”当时在山东一带的义军除杨妙真外,还有夏全领导的一支力量颇大,夏全是一个功名利禄之心颇重的人,刘琸派镇守盱的彭什去游说夏全,对他说:“现在杨妙真正处在危急之中,她的主力部队由她的丈夫李全带领在青州被蒙古铁骑包围,朝廷正准备对她用兵,消灭她只是早晚的事情,希望你能够参予其事,朝廷自然有赏。”夏全还有些犹豫,彭什接着说道:“当年你和李全在山东共同抗金,本来是你的功劳大,可李全却凭着自己的势力抢了头功,你难道就不想报仇吗?”夏全终于答应,欣然率军迳入楚州。

  归附宋朝

  杨妙真侦察到这一情况,日益感到形势的危急,这时又恰好传来李全已死的噩耗, 她来不及悲痛,苦思对付危局的良策,她决定约见夏全,和夏全当面谈谈。

  她的说客来到夏全的营帐,对夏全说:“将军难道不是山东的义军吗?难道不也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吗?红袄军的情况基本上和你们是一样的,兔死狐悲,今天我们红袄军消灭了,明天你们的队伍就成为朝廷消灭的对象,请你三思。”夏全觉得言之有理,收拾起趁火打劫的心,决定和杨妙真合作。

  这天杨妙真的大营里,旌旗飘扬,大坛大坛的酒搬出来,大碗大碗的肉端上桌,杨妙真刻意梳妆打扮,显得那样地娇媚热情。夏全来了,美酒佳肴一直欢乐到灯火澜珊时,夏全看着盛妆打扮的杨妙真,止不住心禁摇曳,再加上杨妙真已听到丈夫已死,想到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对夏全表示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意思,几乎使夏全不能自持,夏全想到果然如愿的话,子女玉帛,干戈仓凛都归自己,喜形于色。杨妙真当即与夏全合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进攻刘琸。刘琸正在制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连向他的部队发布命令都来不及,刘琸的军队仓惶与义军接战,没有统一的指挥,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琸连夜缒城而出,逃往扬州求救,遭到人们的耻笑,夏全纵兵大掠楚州。

  杨妙真深知夏全的为人,对他的纵兵大掠,危害百姓,深为不满。再加上她又得到了李全的最新消息,仍在青州与蒙古兵周旋,苦苦支撑,自然就没有把夏全放在心上。夏全狠狠他说道:“女人心,海底针,杨妙真是艳若桃李、心如蛇蝎。”一怒之下又去归附宋朝,遭到宋将张惠,范成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狼狈地投降了金政权,金封他为金源郡王,不久在一次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败被杀。

  刘琸失败后、宋朝廷又以姚翀为淮东制置使对付杨妙真,这年五月李全从青州突围,回到杨妙真身边。红袄军势力大振,一鼓作气,进攻姚翀,姚翀仓皇之中剃去胡须,易容改装,弃城而逃。

  至此山东、淮海一带完全变成了杨妙真夫妻的天下,这时蒙古铁骑日益南来,南宋丞相史弥远又再一次加封杨妙真夫妇,令他们抵御蒙古,杨妙真以大局为重,一口答应。

  义军也支离瓦解

  当时,朝廷还令赵范、赵葵,奉令节制镇江滁州兵马,赵善湘为江淮制置使,与杨妙真配合构成一条防线。可这三个人,都视杨妙真夫妻为敌,力主对杨妙真夫妻用兵,一举消灭他们,于是构陷他们的罪名,上报朝廷。南宋末年,朝政已腐朽不堪,处理问题没有主见,左右摇摆,于是又罢去杨妙真夫妇的官爵,饬江淮守臣,整军讨伐,拿李全和杨妙真的首级。赵范、赵葵、赵善湘同时对杨妙真夫妇用兵,李全带军连连击败宋军,可惜那天中了宋军的埋伏。有一处地方叫新塘,泥淖深有数尺,当时天气晴朗已有些日子了,泥淖上面积满尘埃,如同燥坯,远处看还以为是一处平坦的好地方。在一天的黄昏,赵范等假装失败,把李全连同他的亲兵一齐引入泥淖内,然后乱箭齐射,长枪乱搠,李全就此死去。杨妙真听到李全已死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对部将郑德衍说:“李全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不料就此死去,现在时势已去,不能再支,你们尚未出降,想必是因我在此的缘故,我今离此而去,你们便可出降。”遂带了亲兵百人,闯出城外,向北而去,不知所终,她所领导的义军也支离瓦解。

  不久,南宋被蒙古所灭,郑德衍等人曾先后随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抗元。

  花枪天下无敌手

  关于杨妙真,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少,金朝末年新兴的蒙古政权多次南侵,金兵节节失利,金朝统治者为了支撑腐败的政权“赋敛日横”,赋税征收多了,老百姓承受不了,山东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也就是在这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杨安儿、杨妙真兄妹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据史料载:杨妙真(四娘子)自幼习武,使得一手绝艺“梨花枪”,被称数十年中“花枪天下无敌手”,且喜读兵书,有勇有谋,善骑马使枪,爱护兵卒,深得官兵爱戴,在军中被尊称为“姑姑”,具有很高的威信。她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英勇善战。他们的军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军。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但却无法剿灭他们。尤其是在摩云崮这样的天险奇境,一条小路可阻挡住千军万马。遥想当年,杨妙真与兵多势众的官军作战,选择这里作为指挥中心,真是巧妙得很,只要有一人守住这条小路,崮顶的部队就可以安然睡觉,敌人绝无偷袭的可能。现在我们看看这里的地形便不难理解,这样的险崮,就当时的兵器确实也无可奈何,就算是《水浒传》中那位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的霹雳火秦明到这里也只好望崮空叹,因为这里比他夜走瓦砾场的青风山要险的多。可笑的是崖壁上有一首署名大将军的题诗,道出了当时的实情,这首诗的作者从口气来判断,应当是当时来围剿红袄军的官兵的一位最高首领所题:

  王师浩荡似鲸吞,

  倒海排山如卷尘,

  今念清波杨府事,

  暂留小命显皇恩。

  浩浩荡荡的官军,打不过红袄军,也攀不上摩云崮,面子上下不了台,只好推诿说,因为念及杨家将保过大宋江山(清波杨府是杨家将的宅第),你杨妙真也姓杨,暂且不杀你,以显示皇上的恩典。但是,这一首吹牛、自欺欺人的诗,却也暴露了官兵失败的事实。有本事为何不生擒了杨妙真去皇帝那里邀功请赏呢?

  大概是经过了几次交战吧,在战斗的间隙,杨妙真要回摩云崮休息了,此时她也写下了一首诗,刻于崖壁:

  官家小儿不知羞,

  武艺何曾过半头,

  本寨临时睡一觉,

  花枪底下把魂收。

  ——四娘子

  成为山东淮南行省

  像是儿童在做游戏,在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在血与火的交量中,这位农民起义军的女领袖根本就不把强大的敌人放在眼里。竟然有如此的气概,藐视如“鲸吞”之势的官兵“不知羞”,并说,经过多少次交量,已经证明了官兵的武艺太稀松平常,不顶打。自己要先上崮顶睡上一觉再下来收他们的魂。这是何等气魄,又是何等潇洒!

  在宝庆二年(1226年),蒙军包围益都,持续一年之久。李全经大小百战,终因粮尽绝援,于1227年自杀未成而降,授蒙古汗国山东行省,独立经理山东。后归顺南宋,但南宋朝庭反复无常,派兵夺其舟舰,李全大怒,率兵攻盐城,南宋遂下令讨伐李全,1231年,李全在扬州与宋军战斗中战死。此后,杨妙真率残部回益都,继李全为山东淮南行省。名义上受蒙古招安,实则保持独立。后相传,杨妙真于1234年病逝,其子继任,据有山东东部40余城。后元军进讨,战死于济南大明湖。李氏夫妻,父子所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历经了半个世纪,最终被封建王朝镇压下去。但他们的壮举却世代传诵,万古流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