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史 /首页 /正文
德意志的利剑:普法战争头号功臣毛奇
2014-09-23 09:32:04

       一二战中,德国的闪击作战都是他的主流战法,精锐的德国陆军是其成就欧洲第一强国的根本,又有谁知道,曾几何时,普鲁士陆军自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被法国陆军压制着,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打赢了普法战争,虽然这也导致了之后一二战中惨痛的教训,但是此人也无愧德意志利剑的美誉,他就是老毛奇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德语: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普鲁士和德意志名将, 普鲁士和德意志总参谋长,军事家。一称老毛奇。德国陆军元帅。

  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一破落贵族家庭。1805年移居丹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吕贝克(今属德国)。1818年毕业于哥本哈根皇家军校,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转入普鲁士军队,获少尉衔。1835~1839年任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军事顾问。1857年~1888年任普军和德军总参谋长,领导指挥德军参加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他从1867年到1871年担任在北部德国邦联的议员,从1871年到1891年他是德国国会的成员。1888年他从总参谋长位置上退休,由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继任。他的侄子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小毛奇),从1906年到1914年任德军总参谋长。

  毛奇在军事理论写了一定数量的著作。他受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影响,他的主要论题是军事战略必须被了解作为选择系统,因为唯一军事操作的起点是plannable。结果,他考虑军事领导主任务包括在所有可能的结果的广泛准备。

  1888年8月9日毛奇退役后任国防委员会主席。1891年卒于柏林。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家,1908年德国造舰计划中的G号重巡洋舰(战列巡洋舰)被命名为毛奇号巡洋舰。该级舰的另外一艘以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将军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1816年—1880年)命名。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德语: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普鲁士和德意志名将, 普鲁士和德意志总参谋长,军事家。一称老毛奇。德国陆军元帅。

  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一破落贵族家庭。1805年移居丹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吕贝克(今属德国)。1818年毕业于哥本哈根皇家军校,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转入普鲁士军队,获少尉衔。1835~1839年任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军事顾问。1857年~1888年任普军和德军总参谋长,领导指挥德军参加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他从1867年到1871年担任在北部德国邦联的议员,从1871年到1891年他是德国国会的成员。1888年他从总参谋长位置上退休,由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继任。他的侄子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小毛奇),从1906年到1914年任德军总参谋长。

  毛奇在军事理论写了一定数量的著作。他受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影响,他的主要论题是军事战略必须被了解作为选择系统,因为唯一军事操作的起点是plannable。结果,他考虑军事领导主任务包括在所有可能的结果的广泛准备。

  1888年8月9日毛奇退役后任国防委员会主席。1891年卒于柏林。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家,1908年德国造舰计划中的G号重巡洋舰(战列巡洋舰)被命名为毛奇号巡洋舰。该级舰的另外一艘以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将军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1816年—1880年)命名。

  老毛奇这一代普鲁士的奠基人不止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也就是他一手提拔了兴登堡,冯贝尔根,鲁登道夫等一战名将,可能老毛奇比不上克劳塞维茨的军事造诣,也比不上施里芬的奇思妙想,但是他和俾斯麦却一文一武,真正撑起了普鲁士的伎俩,奠定了一个国家强盛不衰的军事基础。

      在40年代,毛奇的政治思想已经形成。它的两个要点是:德国要统一,但必须统一于普鲁士王朝,“普鲁士必须成为德国之首”;德国要成为欧洲强国,但必须用武力来排除统一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用战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生存、独立和尊严”。因此,他一方面反对德国1848年革命,把民主派说成是普鲁士最凶恶的敌人,要求用武力来恢复秩序,“自由有时产生于秩序,但秩序决不会产生于自由”;另一方面,他力主由普鲁士君主政体掌握统一的旗号,进行军事改革,反对欧洲其他大国的阻挠和破坏。毛奇的军事思想作为一种体系,大致形成于五十年代。毛奇没有论战略和战术的军事专著,但他的大量的军事论文体现了这些思想。他详细地研究过拿破仑战争,承认拿破仑无可比拟的军事才能。但他认为拿破仑缺少完整的战争体系,凭着个人的筹划和决心指挥作战。这种情况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更大规模的战争中是无法达到的。他更多的是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承认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毛奇把自己看成是克劳塞维茨的学生,对重大的战争和战役都进行政治分析。但是这个学生更多地着眼于战争,把战争作为决定性的手段,认定政治目标一旦确定,政治就让位于战争,政治不得妨碍战争的进程,直到战争结束。在毛奇那里,很少有什么“绿桌战略”——通过谈判达到目标的考虑。在这样一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谓毛奇军事思想。

  如果说把提出总参谋部的沙恩霍斯特是这个制度的奠基人的话,那老毛奇则是将这个制度发挥到了极致,哪怕到了普法战争,法军的战斗力也是高过普军的,但是老毛奇就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总参谋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动员机制,这才击败了拿破仑三世,缔造了普法战争的辉煌。

      一、创立大规模的总参谋部体制。总参谋部在战争时期应当成为总司令(国王)“唯一的顾问”,由它制订战略和策略,协调军力和物力,统一军事行动的指挥。

  二、必须把技术革命引入战争。不仅要更新军队的装备,把老式的铳膛枪炮换成新式的后膛击发枪炮,而且要把铁路和电报用于战争目的。大规模的铁路建造能加快军队的动员和部署,保证部队的调动和接应。铁路和电报不仅克服了以往的给养限制、季节限制和传递限制,而且有可能在短期内把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投入某个战场,形成优势兵力,完成战略部署。毛奇提出了所谓“普鲁士的铁路政治”,把铁路、电报乃至刚刚出现的系留汽球都作为战略行动的辅助手段,并把一系列科学如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地理学,测量学等用于战争。

  三、对总参谋部军官进行教育和训练,以适应新的战略和执行新的战争计划。统帅部只给各军领导规定战略目标,而达到目标的执行方式由各军领导自己决定,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毛奇制定了一套所谓“通用指令”,代替以往生硬的“作战命令”。

  四、进攻,但必须“先思而后行”。进攻是毛奇的军事原则,而“先思而后行”是取得进攻胜利的保证。“军队开始行动时,应把政治的、地理的和国家的各个方面考虑在内”,要求在战前极其细心、详尽、谨慎、周密地规划和拟订作战计划、部署和行动。一当战争开始,就采取攻势。毛奇主张先发制人的快速进攻战,反对防守战略。

  可以这样说,毛奇是普鲁士容克-大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最主要代表,他奠定了领导现代大规模军队作战的基础。毛奇的政治态度、军事思想及其才能,终于赢得普鲁士最高当局的赏识。19世纪五十年代毛奇的晋升是惊人的。1851年底毛奇成为上校。1855年担任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后来的皇帝)的副官,升为将军,陪同出使欧洲各国。1857年被任命为方面军的参谋长;半个月后又委以领导陆军总参谋部的工作。1858年9月,毛奇正式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这时毛奇近58岁,其他军官到这个年龄都要求退役,而毛奇认为他的事业刚刚开始。毛奇刚上任时,总参谋长一职仅仅等同于军政部中的一个分部主任,权力和财力都很小,不能参加以国王为首的军事权力中心的决策,对军队的部署几乎没有影响。他的主要活动在于训练总参谋部军官,提供军事情报等。毛奇不声不响,埋头经营,逐步扩大总参谋部的编制和权限,并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大规模草拟普鲁士反对法国、奥地利乃至俄国的作战计划。六十年代初,总参谋长已经同首相、军政大臣平起平坐了。

  毛奇的军事战略紧密配合着1862年上台的宰相俾斯麦的政治战略——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1864年初,争夺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两公国的普丹战争爆发,毛奇作为总参谋长在统帅部指挥部队。按照他的作战计划,普鲁士军同奥地利军采取钳形攻势,很快击败丹麦。1866年初,普奥战争迫近。普鲁士国王指令,这次战争的军事命令直接由毛奇发给战地各军,而无需再通过军政部。毛奇把所有铁路动员起来,迅速运兵到边境。5月末,普军28万人已沿60英里长的弧形战线列阵。7月3日,毛奇迫使奥地利军队在捷克的萨多瓦村附近决战。当毛奇在望远镜里看到普鲁士的几路大军最终按计划赶到会战点时,他对普王只说了一句:“陛下今天不仅赢得了这个战役(克尼格雷茨战役),而且赢得了整个战争。”普奥7周战争最后的结局是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统一了整个德国北部和中部。当和约刚刚签订的时候,毛奇已拟订出反对法国拿破仑三世干涉的战争计划。1870年,德法战争危机终于出现。这一次毛奇被任命为“国王陛下统帅部的全军总参谋长”,实际上是全权指挥。毛奇把德军38万4千人分为3个方面军,采用“铁路进军”、协同配合、分割包围的战术,击败混乱一团的法军。8月31日色当会战开始时,毛奇对普王说:“近卫师进攻了,我祝贺陛下取得本世纪最伟大的胜利。”9月2日,拿破仑三世率10万法军投降,法国败局已定。毛奇继续驱兵直逼巴黎。1871年1月18日,普王在凡尔赛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最终统一起来。

  德国统治阶级把统一战争的胜利都归功于俾斯麦,毛奇和军政大臣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归功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国王在庆功宴会上说:“您,罗恩将军,磨亮了宝剑;您,毛奇将军,正确使用了宝剑;您,俾斯麦伯爵,多年来如此卓越地掌管我的政策,每当我感谢军队时,就特别地想到您们三位。”

  这几场战争的胜利,使毛奇的声誉日隆。对奥战争胜利后,毛奇获得下院20万塔勒尔的奖赏,在西里西亚购置了庄园。对法战争胜利后,又获奖赏30万塔勒尔,扩充了家庭的世袭财产。1872年毛奇成为上议院议员。1876年在他的出生地举行毛奇纪念碑揭幕典礼。他作为德意志帝国的总参谋长一直到1888年,为他特设了总军需官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任总军需官的就是瓦德西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