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都由曹操做主:细说汉献帝身边的那些女人们
2014-10-16 16:21:33 曹彰 袁绍 甄宓 曹植 曹丕 曹操

  导读:封建时代里,皇帝是“九五之尊”,皇后则要“母仪天下”,堪称世上一等一的尊贵男女。然而,那是治世、盛世。等到了王朝末世,地位越高,在改朝换代的浪潮之下,便更是无可逃避,只能眼睁睁承受命运的刀斧。比如,东汉的最后一位天子汉献帝,尽管与诸葛亮同年生同年死,本人也并非毫无才略,但处在大势之下,他也只能乖乖成为一个又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把持、玩弄的对象。最终在曹丕的威逼下,上演了一出“禅让”的丑剧,自己也在后世中成为无能与傀儡的代名词。

  公元189年十常侍之乱时,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就是汉献帝)被宦官劫持到野外,遇上带兵前来的董卓。董卓向少帝询问变乱经过,少帝结结巴巴,啥都说不清楚。再问陈留王,陈留王虽然年纪比少帝小好几岁,却能从头到尾说得很清楚。董卓大喜,认为刘协更贤能,于是把持朝政后就废了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关中灾荒,年仅14岁的汉献帝命令把仓库的粮食拿来熬粥赈济灾民,可还是有很多人饿死。汉献帝怀疑是负责赈济的人在舞弊贪污,就亲自拿了定量的五升米五升豆熬粥,结果熬出来两盆粥。再对比从仓库中领取的粮食和发放给灾民的粥,漏洞顿时暴露无遗。汉献帝重责了相关官员,从此再没人敢在赈灾粮食上做手脚了。所以,天资聪明的汉献帝,其实完全具备做一个明君的才能,可惜遇上末世,身不由己,只能徒呼奈何。同样,汉献帝身边的那些后妃,她们的命运甚至更加悲惨。汉献帝尽管是傀儡,毕竟还有皇帝名分。除了董卓这种莽撞屠夫,敢擅自动手开杀的毕竟不多。相对来说,后妃虽然也是“国母”,动起手来就容易多了。

  常伴汉献帝身边的贵人,共有两位,一位是伏皇后,一位是董贵妃。伏皇后名叫伏寿,是诸葛亮的老乡琅琊人。她的八辈子祖宗伏湛曾经当过大司徒,也算是名门望族。伏皇后的老爹叫伏完,老妈是汉桓帝的女儿阳安公主。论辈分,汉桓帝是汉献帝的堂叔公,伏完是汉献帝的表姑父,伏皇后跟汉献帝也就是拐弯抹角的表兄妹了。伏皇后入宫,是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那一年,恰逢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兵荒马乱之际,伏寿小姐进入宫廷。毕竟是名门望族的闺女,又是皇帝的表妹,不能从宫女当起,她一进宫就是贵人,从此开始和汉献帝二十余年的相伴生活。后来,王允吕布杀死董卓,李傕、郭汜攻克长安,杀死王允轰走吕布。在这连番的变乱中,她始终陪伴着皇帝丈夫,承受这一波又一波的动荡。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把持朝政的军阀李傕和郭汜发生内讧,在长安厮杀起来。伏贵人连同皇帝一起,被李傕劫持到军营中。白天,两军交战的喊杀声就在帐外响彻,有时候还有一两支箭射到门口。夜里,皇帝的御帐四周都是士兵叽里呱啦的西凉口音,还夹杂着羌人、胡人的语言。物资供应也很匮乏,就连皇帝左右的侍从,粮食都不够吃。就在这样危险和尴尬的境地下,四月里,在李傕的军营之中,伏贵人被册立为皇后。这大概是汉朝几百年里面最寒酸的册立皇后礼了。汉献帝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册封,只能用“苦中作乐”来描述。

  到了六月,李傕郭汜暂时休兵,皇帝、皇后也被释放,并且和从郭汜营中逃出来的大臣们汇合在一起。但夏天一过,李傕、郭汜又联合起兵杀了过来。这一次他们不是要劫夺皇帝,而是要造反杀死皇帝!虽然得到杨奉、董承等人的保护,皇帝、皇后还是异常狼狈地奔走。十二月,保护皇帝的军队两次被叛军击败,死伤无数,文武百官和宫女太监大多被乱军杀死。伏皇后由哥哥伏德搀扶着,一瘸一拐地奔走在溃败的队伍中。好容易找了一艘船,用绢帛裹着皇帝的身体,慢慢坠下船去,伏德背着皇后跳下船。然后,才渡文武百官。有人等不及,跳下水攀着船舷想要强渡,船上的人就拿刀剑砍手,砍下来的手指头都堆在船舷内侧,血肉森然。

  过河之后,大家找了一辆牛车给皇帝皇后乘坐,然后在茅草房子里面设立临时朝廷,连门窗都没法关。皇帝和大臣开会的时候,士兵们就趴在篱笆上围观,还互相打闹开玩笑。护驾的将军们推荐了很多伙伴当大官,于是用石头做成印章,拿锥子随便刻画几笔就算封官。最严重的是没有粮食,皇帝和伏皇后也只有粗粮果腹,百官和宫女能找到野菜野果填肚子就已经算上上大吉了!

  这就是伏寿同志皇后生涯的开端。仅此一段,已足见她这个皇后将在东汉王朝的末年遭受怎样的折磨。直到第二年,曹操出兵保驾,迁都许城,皇帝一行才算有了暂时的安身之处,起码吃穿有了保障。稍事安定之后,皇帝任命自己的岳父伏完为辅国将军,掌握大权。但伏完是个深沉稳重的人。他知道现在的实权人物是曹操,自个儿又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才干,身居高位反而会带来祸端。因此,他辞去了这个职务,而改任中散大夫。

  另一位董贵妃,史书未记载其名。董小姐的父亲叫董承,是董太后的侄儿,董太后是汉献帝的祖母。所以董承是汉献帝的表叔,董小姐也算得上汉献帝的另一个表妹。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误写董贵妃是董承的妹妹,大约看史书中写“董承是汉献帝之舅”,把这个“舅”理解为舅兄。其实,这里的“舅”是指岳父的意思。《三国演义》中董承第一次出场,就是在汉献帝逃离李傕、郭汜控制的半途中,郭汜引兵追来,当时保驾的杨奉寡不敌众,眼看形势危急:“忽然东南上喊声大震,一将引军纵马杀来。贼众奔溃。徐晃乘势攻击,大败汜军。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帝哭诉前事。承曰:‘陛下免忧。臣与杨将军誓斩二贼,以靖天下。’”

  历史基本也是如此。此后,董承与杨奉、韩暹等人一起,带领兵马保护汉献帝返回洛阳,途中与乱军几次大战,杀得血流成河。这份肝胆节烈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把董承作为汉朝的忠臣描写。但董承的身份并非那么简单。在扮演“大汉忠臣”的同时,他还曾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贼董卓集团中的重要干部。

  原来,汉灵帝刚死那会,宫廷内斗,何进、何太后害死了董太后;后来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进京,废少帝刘辨,立汉献帝刘协,又害死了何太后,权倾朝野。董承当时在董卓的女婿牛辅部下为将。他可能和董卓是什么拐弯抹角的亲戚,或者是认了同宗。毕竟,在反对何氏一党,为董太后报仇这一方面,董承与董卓是有共同利害的。而作为西凉土霸王的董卓,对于同姓同门这一点也颇为看重。

  加入董卓集团并非就是个个十恶不赦。像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也是被董卓威逼利诱之后重用的。甚至司徒王允在政变杀董卓之前,也是以董卓心腹的面目公示于人。所以,董承尽管与董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并不妨害他有着自己作为汉家臣子的立场和良心。之后,他在李郭之乱时的挺身保驾,或许就是这种忠良本心的体现。当然,也可以将其庸俗化,理解为一种政治投机。即便如此,董承为了这次投机,投入身家性命,也称得上是无愧忠臣之名了。

  等曹操迁都许城之后,董承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为贵妃。作为对这个表叔兼岳父的酬劳,董承本人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皇帝任命为车骑将军。正因为与皇帝有这双重的亲戚关系,再加上自个身居高位,又曾在董卓、李傕的军阀集团里面打滚,董承与伏完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是不甘于装孙子的。他也要扶持自己的势力,实现自己的功业。

  这就隐隐埋下了董承与曹操矛盾的伏笔。偏生曹操自从移驾许都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完全当做自己的傀儡,诸般国事,尽是自己掌握。甚至对于汉献帝左右的大臣,也是擅杀擅贬。对汉献帝而言,从小受董卓的挟持,后来又被李傕、郭汜欺负,现在来的曹操,原以为是忠良之臣,谁知道手段比前面几位更狠。

  此刻汉献帝年龄渐长,对于曹操的专横也越来越不满。他要寻找其他的忠臣,去遏制和剪除曹操。找来找去,表叔兼岳父董承便成为最佳的人选。于是,汉献帝咬破手指,在一条衣带上写了密诏,然后偷偷赐给董承,让他联络同志,诛杀“国贼”曹操。董承受诏之后,又联络了吴兰、王子服、刘备等人,结盟同心,誓杀“曹贼”。然而,他们的心机计谋比起曹操毕竟差得远,而运气也不太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密谋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杀个一干二净,结束了他在东汉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史。

  曹操杀了董承,对于董承的女儿(《三国演义》误作妹妹)定要斩草除根。于是,带领兵马,杀奔宫廷。汉献帝已经下达了诛杀曹操的密诏,操哥自然也不会客气。《三国演义》如此描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场景:

  且说曹操既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弑董贵妃。贵妃……已怀孕五月。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诛矣。”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战栗曰:“朕实不知。”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操曰:“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董妃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练至面前。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讫,泪下如雨。伏后亦大哭。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后人有诗叹董妃曰:“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