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邓尼茨的军事奇迹:“偷渡”直布罗陀海峡
2014-12-16 14:52:04 邓尼茨 戈林 戈培尔 希特勒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部队“偷渡”直布罗陀海峡。这一次“偷渡”的成功,得利于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的一股洋流。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元帅隆美尔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战场多次打败英国军队,因此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为了扭转战局,英国首相丘吉尔调集舰队攻 击在地中海上的德军运输补给线。本打算饮马尼罗河、把英军彻底赶出北非的隆美尔陷入了困境:大炮、枪支没有弹药,坦克没有汽油;攻势不得不停顿下来。

为了击败英国舰队,打通运输补给线,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可谓是煞费苦心。英国是那时世界头号海军强国,用水面舰艇和它在地中海硬拼是不行的。为了切断美国和英国本土之间的海上运输线,德国制造了大量“U型”潜艇,采用“狼群战术”,在大西洋上给英国运输船以重创。为什么不在地中海也用潜艇狠狠地教训一下英国舰队呢?可是邓尼茨心里明白,这一办法很难实施,因为从大西洋进出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罗陀海峡,被英国人所控制。英国在那里有海军基地,一旦潜艇经过海峡,基地的声纳系统就会根据潜艇发动机螺旋桨的运转声确定其位置。邓尼茨陷入了沉思,最后他还是下令让潜艇部队向直布罗陀海峡驶去,并对潜艇部队的指挥官进行了秘密的叮嘱。

1941年9月的一个傍晚,德国潜艇部队隐秘地来到了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按照邓尼茨的叮嘱,潜艇在海峡入口外下潜到水下70~80米左右,然后发动机全部关机。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是,停机后潜艇仍然在平稳地行进,驾驶员仅凭借声纳掌握前行的方向就以了。第二天凌晨潜艇上升到水面,水手们打开舱门,惊奇地发现已经来到了地中海的水域了。他们惊叹:“这真是上帝的杰作!”

其实这只不过是邓尼茨巧妙地运用了洋流的结果。地中海海水的含盐量远远高于大西洋海水的含盐量,在两股海水交汇的直布罗陀海域,从水底120米以上,盐度低的大西洋海水就会自西向东注入地中海,形成一股洋流。这股洋流力量很强,足以把潜艇送过海峡。发动机没有开机,英国人的声纳系统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而在水底120米以下,地中海海水就会对大西洋进行补偿流,自东向西进入大西洋。所以为了保证潜艇能够顺利通过,潜艇必须保持在水下120米以上的位置,70~80米正好是最为适中的深度。德国人就这样利用了“上帝的杰作”,“偷渡”了直布罗陀海峡。

德国潜艇部队进入地中海后,虽然击沉了不少英国军舰,但并没有达到打通补给线的目的,英国为了防止德国再次“偷渡”,加强了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水下巡航。随着1942年英军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沙漠之狐”最终还是带着他的残余部队撤出了北非,而那些德国潜艇也灰溜溜地撤出了地中海,并在再次通过直布罗陀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看来纳粹德国非正义的战争到头来还是得不到“上帝的支持”。
      【总结】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因密度差异而形成密度流与补偿流。地中海盐度高,海平面低,形成密度流,海峡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海峡底层海水形成补偿流,从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关闭引擎,躲避探测器,利用洋流随水流过去,又能随水流顺利返航,成功往返海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