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汉朝历史上不得不谈的汉初第一功臣萧何
2014-12-22 11:35:49 萧何 韩信 张良 项羽 刘邦

  导读:萧何,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为大将军,还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酂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就章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增加《户律》、《兴律》、《厩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而他未能象张良那样及时地“假托神道明哲保身”,于是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便以自毁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杀的危机。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谥号“文终侯”。

  说萧何是“贪官”,对这位汉初三杰之首来说的确有点“冤”。

  高祖十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凯旋时,百姓拦路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无独有偶,早在战国,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国名将王翦,一次伐楚之前,在秦始皇亲自为他送行之时,他向这位后来的中国第一位皇帝大肆讨要良田美宅,并且行军途中先后五次派人要求秦始皇落实这份厚赏。这位“贪”到皇帝头上的王翦,自己解释了原因:“我把秦国的兵几乎全带走了,如果不表现得贪心一些,一向多疑的秦王能不怀疑我吗?”

  在一定程度上,古代皇帝怂恿其为,官贪,自有其不得已的一面。对于皇帝来说,适当的吏治腐败还有一个莫大好处:吏治腐败等于官吏皆贪,无形中就都受柄于皇帝了,一旦皇帝需要拿下谁,理由是现成的,绝无师出无名之忧。这样,大大地有利于皇帝对群臣的统治,江山反而因腐败而更牢固了。古时如此,今之亦然吧!与此同时,现之同僚,人皆浑唯我独清者必被人“敬而远之”,这样就是不合时宜了,就特殊了,特殊还能和上级乃至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吗?到了那时还有啥升迁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